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风菌主要侵犯人体网状内皮系统,神经,血管和骨骼。麻风引起骨及关节的损害而造成病人肢体畸残很普遍,也是造成对麻风恐惧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麻风骨及关节的损害主要见于瘤型和结核样型病人,一般认为是由于下列诸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麻风菌直接侵害骨组织,神经营养性障碍,血管变性,外伤及继发性感染等。骨关节的损害部位以指骨,趾骨的末端及其间的关节多见,鼻骨也常见损害。其他长骨及躯干骨较为少见。从病理和X线表现,麻风骨损害可分为三种类型:特异性改变;非特异性改变;骨质普遍疏松(脱钙)。  相似文献   

2.
麻风杆菌血行播散的学说以及麻风杆菌菌血症的存在,提示麻风病侵犯血管的可能性。不少作者分别通过血管造影、皮肤血管反应、病理组织学及毛细血管镜检查等途径,都证明麻风患者普遍有血管改变。归纳起来可包括:①麻风本病的血管改变,②麻风反应的血管改变,③由于控制血管舒缩的植物神经受累引起的血管机能改变。麻风病的血管损害与神经损害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神经损害及其并发症是麻风受歧视的主要原因。麻风能引起可逆与不可逆、部分及完全的神经损害。肢体神经干的损害可引起手足的感觉、运动及发汗功能减退。感觉丧失使肢体失去了保护作用,易于发生外伤、溃疡、化脓性感染,最终可导致残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陕西省2012-2017年新发麻风患者畸残情况。方法:采集中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陕西省新发患者数据,运用WPS office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70例新发麻风患者1级畸残占42.86%、2级畸残占40.00%;周围神经累计损害351条,其中胫神经损害26.00%、尺神经损害25.00%、腓总神经损害19.00%、正中神经损害12.00%、耳大神经损害12.00%、面神经损害4.00%、桡神经损害2.00%、三叉神经损害0.00%;累及手足眼的2级畸残分别有17处、13处、11处。结论:麻风病所致周围神经损害严重的依次是胫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  相似文献   

5.
应用自制的毛细血管镜,对瘤型、界线类和结核样型麻风共56例,进行甲皱微循环观察.发现麻风患者除临床上有皮肤和神经病变外,约80%的病例有毛细血管拌形态上的异常.血液流态亦有较明显的改变.这些变化主要见于瘤型麻风,界线类和结核样型麻风依次减轻.而瘤型麻风晚期又比早期为重.经分析.作者认为甲皱微循环的异常主要取决于麻风的病型和病期.而与爪手畸形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自我护理预防畸残和阻止畸残加重,是目前乃至将来麻风防治的重要任务。第一阶段中英麻风康复试点项目自1990年6月开始,1993年3月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对眼手足的自我护理。按照 Watson 的方法,对患者的眼手足进行感觉检查和肌力测定,选择有神经损害者为对  相似文献   

7.
麻风实际上是周围神经病,其临床诊断主要靠神经损害的确定。有周围神经粗大、皮肤麻木区及手足或面部的肌瘫便可作出诊断。有麻风菌侵犯神经的病理表现或神经内外的炎性肉芽肿也可诊断麻风。神经组织对麻风菌的反应有很大不同,可以是神经内有少量抗酸菌和雪旺氏细胞增生,而没有神经功能改变,也可全部神经实质有广泛的肉芽肿,导致神经结构破坏,功能完全丧失。临床上神经炎可以没有体征和症状,也可为急性的,伴有剧痛、肿胀、感觉丧失和肌瘫。通常均勾慢性,表现为无汗、感觉缺失,最后出现肌肉瘫痪。神经炎和神经损害不同。神经炎可伴有轻度的神经损害,或者没有。神经损害亦可由其它原因致成。当有神经痛或触痛、肿胀,或皮肤有针刺或麻木感时,就可做出神经炎的诊断·在诊断麻风时总是有神经炎。麻风菌侵入神经有四种可能的途经。①通  相似文献   

8.
麻风菌是唯一能不变地侵犯皮神经和中小神经干的细菌,因此麻风最特异的早期损害就是外周神经病变。一般说来,皮肤损害和外周神经损害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少菌型麻风不会发生继发性耐DDS现象,但在马里巴马科作者见到一例,使人想到有这种可能性。患者男性,16岁,1980年11月就诊,发生皮肤损害已一年。面部正中、下须及左颊有斑疹,右颊有一块浸润性损害约5×6cm;腹部有地图样损害,表面呈桔子皮样,边缘清楚如切;四肢也有同样的损害。右耳大神经、右桡神经的皮枝及两胫后神经粗大无压痛。触觉正常。查菌阴性。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阳性。未做病  相似文献   

10.
麻风杆菌局限于周围神经以及随后发生神经损害的机理至今尚不清楚。尽管在麻风动物模型中已观察到麻风杆菌与神经的联系,尤其是皮神经,但用于观察麻风杆菌引起神经损害的发生机理的模型尚未建立。该文作者以感染麻风杆菌的犰狳为研究对象,对其远侧和近侧的周围神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麻风的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粗大和相应的感觉障碍。本文报告2例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而感觉障碍不明显的纯神经炎麻风。 例1,男,54岁,父为瘤型麻风。患者11岁时家属体检发现右腓总神经腓骨头后上段明显粗大,无皮损,右足不完全下垂,右下肢轻度肌萎缩,但无明显浅感觉障碍。拟诊右腓总神经纯神经炎麻风。 1959例3月作右腓总神经探查,肉眼可见该段神经有两颗针头大淡黄色损害,切开后似干酪样坏死,病变神经送检,组织像中见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大量上皮样细胞和纤维母细胞。麻风菌素试验早期反应(++),晚期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麻风休养员继发性溃疡情况,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溃疡。方法:使用继发性溃疡调查表调查32例麻风继发性溃疡患者继发性溃疡患者的病因、性质、部位等情况并取继发性溃疡处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32例麻风继发性溃疡共39个病灶。发病部位:足底33个病灶,小腿和手指各3个病灶。溃疡分型:复杂性溃疡灶35个(89.74%),单纯性溃疡灶4个(10.26%)。溃疡原因:灼烫伤引起3个溃疡灶,压力性损伤引起36个溃疡灶。溃疡灶的细菌感染情况:26个病灶无细菌感染,13个存在细菌感染(33.3%),菌种及药敏情况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仅对药物利福平敏感;铜绿假单胞菌4株,对药物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均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各1株,均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敏感。结论:本地区麻风继发性溃疡以足底溃疡、复杂性溃疡为主,受伤原因以压力性损伤引起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3.
麻风的神经损害始于真皮的神经终末,然后随着麻风菌的向中性播散和宿主的细胞反应而渐渐侵及真皮的皮肤感觉神经和某些混合神经。除了sebille研究Hoff-mann反射曾发现反射有时可被阻断外,一般都认为在麻风病人中反射多不受破坏,除非是晚期病人。作者报告7例(男3,女4)病人只有轻度或中度的神经损害,却有严重的感觉丧失,出现四肢共济失调和振动觉脱失,包括所  相似文献   

14.
眼手足自我护理是防止麻风畸戏加重及发生新畸残的重要方法。盐城市自1990年11月起参加卫生部与 TLMI 的麻风康复试点合作项目,对337例畸残者进行了自我护理训练,并连续随访至今。采用 Watson 的方法.检查患者眼手足的感觉与运动功能,以有神经损害者为自我护理训  相似文献   

15.
250例各型麻风病人,角膜受累的总发生率478%。角膜受累的平均年龄是52岁。平均麻风病期12.5年,角膜受累的类型与麻风病期无关系。根据角膜损害的不同类型和损害的可能因素分为4组:A组:原发麻风性角膜炎(PLK):占检查眼数的56.5%,包括浅层点状角膜炎、间质性角膜炎、角膜中下部血管混浊、表皮下点状混浊、瘤型角膜血管翳、角膜神经呈串珠样粗大、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粉白色物沉着等。B组:继发麻风性角膜炎(SLK):均继发于兔眼,包括暴露性角膜炎、继色素层炎后的大疱性角膜病、眼干燥、硬化性角膜炎、带状角膜病、角膜溃疡等。C组:角膜损害伴继发感染,有17只眼为原发或继发麻风性角膜炎伴继发感染,可引起角膜溃疡、角膜白斑粘连、前房葡萄肿,这组病人视力丧失的最多。D组:由伴发病引起的角膜炎,发现36  相似文献   

16.
界线类麻风(BT、BB、BL)发生逆向反应时常常产生永久性神经损害。这种损害的发生可快可慢,有的发生在抗麻风治疗之前,有的发生在抗麻风治疗之后。逆向反应神经损害的机理仍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免疫反应有关。界线类麻风神经对麻风菌抗原产生细胞免疫反应,使炎症细胞侵入神经,神经内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引起间质水肿、神经组织脱髓、神经内肉芽肿形成、炎症渗出物机化变成纤维组织,神经便产生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处理逆向反应主要是中止神经损害并促使其恢复正常。强  相似文献   

17.
麻风可损害周围神经而致残。神经损害可发生于各型麻风,可为慢性或急性。Ⅰ型反应(T_1R)是麻风引起神经损害的主要原因,但至今对促发T_1R的危险因素所知甚少。80年代人们主要强调抗麻风药的作用,对神经损害则重视不够。因此,了解T_1R的流行病学和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麻风畸残预防试点项目3年实施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际麻风救济会与山东麻风畸残康复合作项目3年效果。方法:本研究共包括山东省6个县、市1132名麻风畸残者。项目实施包括神经料的检测和治疗、自我护理培训、提供防护鞋、安装假肢及必要的外科手术。结果:45例MDT病人中,确诊神经炎3人,经6个月泼尼松治疗后,神经疼痛和压痛消失,1例病人的足底麻木得到改善。项目中多数病人已基本掌握了自我护理知识的技能。眼、手、足的继发性损害改善率分别为96.9%、100%、和75.4%。结论:项目中所实施2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对病人进行的自我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是极为有用的,但该项目的持久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麻风患上肢神经损害的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全市存活的麻风治愈及现症患为调查对象,统一培训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麻风患上肢神经损害的发生率为40.7%,其中单侧损害(23.17%)高于双侧(17.52%),现症及复发病人的损害(69.23%)高于治愈(40.46%),多菌型患的损害(55.94%)高于少菌型(38.46%)。尺神经损害的发生率为36.63%,正中神经损害为16.95%,桡神经损害为2.35%,爪 形指继发关节强直为73.03%。麻风病期在2年以内发生上肢神经损害的少菌型患(50.95%)显高于多菌型(31.86);麻风反应引起神经损害为43.37%。结论:兴化市麻风现症及复发病人的上肢神经损害高于治愈,尺神经损害第一,其次为正中神经、桡神经。单侧神经损害多于双侧,三分之二的神经损害是不可逆的。建议早期发现和规则联合化疗的同时,应定期检查神经功能并及时治疗无痛性神经炎,对有神经损害的病人进行自我护理教育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0.
麻风病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之一,本文对麻风神经损害的发生机理、流行病学状况、神经功能评价方法、神经损害的处理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