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Ⅰb~Ⅱb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放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局部晚期或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Ⅰb-Ⅱb)期宫颈癌局部晚期或高危患者,分为术前化疗组、术前放疗组,以及同期手术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新辅助化疗50例,盆腔淋巴转移3例;单手术组242例,盆腔淋巴转移48例;术前腔内放疗18例,盆腔淋巴转移4例。新辅助化疗较单手术组盆腔淋巴转移显著降低,腔内放疗对缩小肿瘤病灶有效,但不能有效消除盆腔淋巴转移。结论:新辅助化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局部晚期或高危患者治疗有效,可明显降低淋巴转移、缩小肿瘤体积,术前腔内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但对预后可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1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并用PF方案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另配对选取同期收治的22例放疗联合PF方案新辅助全身化疗者作为对照组。放疗方法采用规范、全量根治性治疗:体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如期完成治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介入化疗+放疗组症状缓解、肿块消退优于全身化疗+放疗组,两组相比有差异(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介入化疗+放疗组较全身化疗+放疗组明显,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无差异。结论 放疗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近期疗效优于放疗联合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实施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对照组实施单纯放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与组织学有效率分别为80.49%、90.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60.98%(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能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宫颈癌患者Ⅱa2期、Ⅰb2期应用3种新辅助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疗法的Ⅱa2期、Ⅰb2期宫颈癌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法的不同分为3组,为术前接受单纯腔内放疗组(放疗组)75例、单纯新辅助化疗组(化疗组)81例、二者联合辅助治疗组(联合组)78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高危因素及生存情况。结果放疗组的有效率40.0%,化疗组38.3%,联合组67.9%,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放疗组、化疗组(P<0.05);术后高危因素比较,联合组显著低于放疗组、化疗组(χ2=11.21,P<0.05);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放疗组73.3%,化疗组69.1%,联合组88.4%,联合组显著高于放疗组、化疗组(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新辅助疗法术前治疗Ⅱa2期、Ⅰb2期宫颈癌疗效确切,3年总生存率高,术后高危因素比例少,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化疗组30例和热疗联合放化疗组32例,均给予盆腔放疗+腔内后装治疗,化疗为顺铂联合氟尿嘧啶(PF)方案,热疗为盆腔深部热疗。治疗结束时,评价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后3个月,比较局部控制率和1年无瘤生存率。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热疗联合放化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联合放化疗组局部控制率及1年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纯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恶性呕吐、自细胞下降、膀胱反应和直肠反应,但均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能够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局部控制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75例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分为2组,术前放化疗组(A组)40例和新辅助化疗组(B组)35例。A组放疗采用单纯腔内后装放疗,A点总剂量为20~28Gy(5~7Gy/次,1次/周,共4次),同期行TP方案化疗2个周期;B组化疗方案剂量与A组相同。术前治疗结束后2~4周进行手术,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7.5%和71.4%(P<0.05),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A组37.5%,B组11.4%(P<0.05),两组总有效率和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放化疗毒副反应均能耐受,Ⅲ~Ⅳ级毒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较新辅助化疗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于术前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予PVB方案化疗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2~4周根据评估结果行手术治疗+放疗;对照组19例直接手术+放疗;比较两组癌块消退情况、术后病理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18例患者行NACT有效率为88.89%(16/18);术后病理示淋巴结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和宫旁累及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NACT可缩小局部晚期宫颈癌癌块体积,增加手术切除率、降低淋巴结阳性率,从而减少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局部晚期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肺癌扩大切除术,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化疗51个疗程。发生胃肠道反应14例,骨髓抑制10例,轻度血小板减少6例,粒细胞减少6例。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率,且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邓云 《大家健康》2016,(2):75-76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学疗法联合放射疗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的直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的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年存活率、3年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上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有效率,缩小了肿瘤,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以29例I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为NACT观察组,予PBV方案或TP方案化疗1~2个疗程,随后行根治性手术;以28例同期同条件患者直接行根治性手术为手术对照组.比较NACT观察组化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两组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以及两组术后宫颈深间质层浸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观察新辅助化疗的毒副反应及评价新辅助化疗的安全性.结果 NACT观察组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4例,进展1例,临床有效率为79.31%;NACT观察组化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比较显著性缩小,P<0.05;NACT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6.46±30.29)min和(287.56±49.43)min,P<0.05;NACT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79.96±217.45)mL和(829.62±237.16)mL,P<0.05;NACT观察组与手术对照组的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发生率分别为51.72%、64.28%,P>0.05;脉管癌栓发生率分别为27.59%、25.00%,P>0.05;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07%、35.14%,P>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锎252中子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09年间收住我院的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ⅡB-ⅢB期患者80例.其中42例接受了外照射加锎252中子后装治疗为单纯放疗组;38例放疗同时接受每周一次顺铂同步化疗为同步放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及生存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92.10%(35/38),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71.42% (30/42) (P< 0.05);同步放化疗组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84.2%,高于单纯放疗组90.47%、71.4%;同步放化疗组的毒副反应和放射性损伤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经治疗后均能耐受.结论: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法比单纯放疗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骨髓抑制副作用的发生率高于后者,而放射性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率无差异;二者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联合紫杉醇/卡铂同步加巩固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30例)、B(32例)两组;均给予伽玛刀同步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紫杉醇45 mg/m2+卡铂AUC=2,第1天,1次/周,共6次);B组在与A组相同治疗后,再给予巩固化疗(紫杉醇175 mg/m2+卡铂AUC=5,第1天,1次/3周,共2周期)。比较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近期有效率(CR+PR):A组76.67%,B组81.25%;1、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A组分别为63.33%、30.00%和14.6个月,B组分别为68.75%、37.50%和16.9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反应: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体部伽玛刀联合紫杉醇/卡铂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而在此基础上加予巩固化疗未能明显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紫杉醇联合卡铂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宫颈癌(ⅠB~ⅡA)患者中,25例术前给予PT方案(紫杉醇+卡铂)的新辅助静脉化疗,另25例为单纯手术对照组.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化疗,化疗结束2周后观察局部肿瘤消退情况及化疗不良反应,按UICC疗效标准评价化疗疗效,并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NACT 组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明显缩小(P<0.05),总有效率为76.00%,近期不良反应轻;NACT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术后高危病理因素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PT方案化疗可明显缩小原发灶体积,减少术后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顺铂和足叶乙甙同期及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IIIA-N2或IIIB期)患者随机分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顺铂和足叶乙甙同期及巩固化疗组(实验组,n=29)、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顺铂和足叶乙甙同期化疗组(对照组,n=29)。两组均用6-MV线,常规剂量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6-70Gy;同期及巩固化疗为EP方案(E:依托泊苷60mg/m2,1-5d;P:顺铂20mg/m2,1-5d)。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6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2.1%、48.3%和75.9%、44.8%、20.7%,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但两组并未出现明显差异。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顺铂和足叶乙甙同期及巩固化疗较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以使患者近期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KLT)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25例,采用盖诺+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放疗予常规分割,2Gy/f,总量56~60Gy,同时加用康莱特注射液200ml/d静脉滴入,21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23例,采用盖诺+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通过KPS评分、体重变化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0.0%和13%(P〉0.05);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9.5%(P〉0.05);综合组3级以上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0.0%,而对照组为69.6%(P〈0.05);综合组3级以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34.8%(P〈0.05);综合组无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而对照组为4.4%(P〉0.05);综合组3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6.0%,对照组为43.5%(P〈0.05);综合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及体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同步放化疗可以减轻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减少3级以上骨髓抑制和3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但从疗效分析,NP方案同步放化疗是否联合使用康莱特,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8年12月,对局部中晚期宫颈癌随机分成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同步放化疗用PF(DDP+5-FU)方案并因DDP用法不同分为A组(DDP20mg/m^2·d,连用3d,第1,4周)21例,B组(DDP20mg/m^2·d,每周1次,共6周)23例;5-FU用法相同:0.5/m^2·d,持续6h或以上,连用5d,第1,4周。单纯放疗组45例。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同步放化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组,CR、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不良反应为直肠反应和血液学毒性,以Ⅱ~Ⅲ度为主可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经济易行,可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陈艳丽  李力 《循证医学》2013,13(4):230-235
目的 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CBMdisc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共5篇文章,4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1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没有影响(相对危险度1.07,95%可信区间0.88~1.29,P=0.51),但提高了局部晚期宫颈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相对危险度1.13,95%可信区间1.0~1.27,P=0.01);降低了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及宫旁浸润率(相对危险度0.48,95%可信区间0.34~0.7,P<0.000 1;相对危险度0.54,95%可信区间0.36~0.83,P<0.001).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可降低术后宫旁浸润率及淋巴结转移率.但纳入的研究少且都为小样本的研究,因此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gp、MRP1、GST-π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CIN组织和30例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P-gp、MRP1、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1)化疗前P-gp、MRP1、GST-π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及CIN组(P<0.05);(2)新辅助化疗后P-gp、GST-π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前的表达水平且化疗前GST-π、P-gp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高于GST-π、P-gp表达阳性者(P<0.05);(3)新辅助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MRP1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且化疗前MRP1表达阴性者与表达阳性者比较化疗有效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gp、MRP1、GST-π在宫颈鳞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