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阳明腑证     
胡××,男,79岁,农民。1970年1月8日初诊。其子代诉:二十多天未大便.腹胀甚,胃腹气逆,时吐粘沫,心下痞塞。诊见:苔黄白厚干,腹硬满拒按,脉沉实。诊为大承气汤证。病为实、热、燥相结,阳明腑气不通之属,拟用调中扶正,泻下燥实之法治之,方宗调胃承气汤:大  相似文献   

2.
<正> [例一]杨××,女,10岁。1962年6月3日就诊。壮热不退,已有1周(39.5~40℃),神志昏迷,狂妄不安,便结5天,矢气频转,手足掣搐,汗少溲赤,两脉数实,舌苔黄腻。是阳明经腑实热。拟通腑结,下实热。川朴3克,生枳实6克,西锦纹9克,元明粉(冲入)6克,紫雪丹(化服)3克。1剂药尽,神志仍昏,大便未下,汗出较多,小溲赤涩,脉象同前而舌绛苔燥,为实热逗留肠胃,势已化火化燥。改用白虎加味以透邪清热,生津润燥。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6克,生  相似文献   

3.
例一:秦××之妻,28岁,农民。1978年春因上腹剧痛到××医院就医,西医诊为“胆道蛔虫症”,经治数日未效而抬回家中。次日,请郭老往诊。自述上腹痛如刀绞,牵及胸胁,昼夜无暂安之时,伴口苦、咽干、唇燥,大渴喜饮,五日未更衣,舌苔黄燥中裂,脉洪滑实。拟大柴胡合白虎汤加花粉,急煎服。3小时之内服药二次,药后竟酣然入睡,醒后解燥屎一  相似文献   

4.
通腑法在内科应用,其适应证在不断扩大,疗效正在提高。对于具备“阳明腑实”的内科急症,及时应用通腑法确有解急救危的独特疗效。现举数案谈谈个人应用及体会。一大叶性肺炎徐××,女,24岁。寒战发烧,右侧胸痛,咳嗽,吐黄稠痰,夹铁锈色痰4天,口渴喜饮,溲黄赤,大便5日未行。  相似文献   

5.
肠矢气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现甫 《国医论坛》2002,17(1):10-10
1 燥粪结肠 ,泻下通腑张某 ,男 ,38岁 ,司机 ,1 993年 8月 2 0日来诊。患者矢气频繁 1年 ,声响而臭秽不堪。平素常嗜食瓜籽 ,大便数日一解 ,干结如羊屎。查其体 :小腹硬满 ,拒按 ,口干 ,舌质红 ,苔黄燥 ,脉实有力。证属肠腑燥实 ,浊气积聚。治宜通腑泻浊。方以小承气汤加味 :大黄 1 0 g,厚朴 1 0 g,枳实 1 2 g,炒莱菔子 1 5 g,黄芩1 5 g,白花蛇舌草 1 5 g。日 1剂 ,水煎服。仅服药 1剂 ,即下大量臭秽粪便 ,腹部顿舒 ,矢气大减。服 2剂后 ,大便软而臭味减 ,矢气偶见。服 3剂后 ,大便稀溏 ,症状除。后嘱其调整饮食结构 ,多食蔬菜 ,至今如常。…  相似文献   

6.
便秘     
一、清胃降气重镇开秘叶××,女,50岁,温州市郊蒌桥乡。1983年10月22日诊治。患者有喘咳病史,腹胀便秘已两个多月。常4~5天大便一次,多日来便意虽浓,临厕却努挣难出,平日痰多,伴嗳气。口臭而渴,纳谷不馨,舌苔微黄燥,脉滑稍数。此乃痰气交阻,郁而发热,肺失宣降之常,腑气难以下行。治拟清胃降气,重镇开秘。处方:生石膏30克,生代赭石20克,枳壳10克。服药三剂,大便畅行,腹胀顿宽,腑气已降,痰涎减少,  相似文献   

7.
马××,女、58岁。1969年8月就诊。初起患咳嗽、身重、胸闷,发热恶寒而卧床不起,久治不愈。症见:寸口无脉、趺阳脉沉而涩。坐卧不宁,语音低微,时断时续,喘促鼻煽,口唇焦干,身热微渴。舌红,苔黄而腻。大便已有七八日未行,腹满拒按。证属邪气入里,化燥伤津,腑实已成,即“大实有羸状”的“胃家实”危证。欲救其生机,必急下存阴。处方:大黄15克(后下),芒硝12克(兑  相似文献   

8.
承气之法,首见于仲景《伤寒论》。《说文解字》说:“承,奉也,受也。谨节其事承奉之义也”;《灵枢本输》说:“小肠大肠皆属于胃”,承气之气,即指胃肠之气而言。伤寒之邪内传化热入于胃腑,与燥屎相搏结而致腑气不通,症见痞满燥实者,以此法攻之,使热邪随燥屎荡然而解,腑气自通。此乃承接腑气使之通为用,故名之为承气法。温病之学源于《伤寒》,又异于《伤寒》,承气之法也是如此。伤寒之邪始于皮毛,首犯太阳,内传化热,可致阳明,经证不解,可入于腑,宿食热邪合而成燥屎。正如仲景所说,“阳明居中而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当是之时,法用承气,多可速效。  相似文献   

9.
通腑法是以攻下药为主而组成,它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使腑气通畅,气机条达。现就对运用通腑法治疗腹部手术后遗症的病例分析如下:1 益气健脾、通腑攻下 毛×,女,35岁,病案号94—448,初诊日期1994—2—9日。患者因持续性腹痛48小时,于2—2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炎性渗见,肠袢脓苔复盖”行冲  相似文献   

10.
暑热误用红参案袁某,男,42岁。1979年7月12日初诊。素体羸盛。近半月,倦怠懒言,汗出。医者予红参20克,嘱4次服,妻视补品,购乌鸡1只与参及另加党参60克同蒸顿服。4时许,发热烦汗,大渴大饮,误为药力,任其然。后一日,腹满胀痛,无转矢气,拒按,魄门灼热,面赤气粗,唇燥舌红,脉洪大而数。证为阳明腑实,里热壅盛。治当通腑泻热,急下存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三承气汤通腑泻热、急下存阴,为治阳明腑实证而设,主治阳明病痞、满、燥、实之证,主要症状为潮热、腹满拒按、便秘、昏谵、苔黄燥、脉沉实等.但是在临床上常有患者是阳明温病的腑实证,具有通下的临床表现,应用通下法后却不能泻下通便,选用宜<温病条辨>承气汤加减方,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朱某,女,28岁。1980年3月15日初诊。诉恶寒发热,烦躁不安半月,口渴引饮,腹胀拒按,尿少色黄如茶,嗜睡,大便1周未解,至诊前才排少量水样便,恶臭异常,且腹胀加重,肛门坠胀,面赤气粗,口中秽臭,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弦数有力。T 40℃,P 98次/分,R 22次/分。证属热入阳明,肠中糟粕与热毒搏结不解,热结旁流。治宜通腑泻热,急下存阴。大承气汤主之:大黄(后下)20g,芒硝(冲服)15g,枳实、厚朴各12g,水煎顿服。药后矢气频转,排燥屎10余枚,继解黄褐便1次。遂热退神清,余症随之而减。体会:阳明燥结、秽浊积滞内停形成的腑实不通,可以导致神昏窍闭、化火生风、抽搐痉挛、痛胀喘逆及出血等多种急症。因此,掌握好腑实  相似文献   

13.
临症治验     
胃脘痛张××,女性,51岁。患胃脘痛已七、八年,近日加重,痛连两胁,痛时多在午后,服西药阿托品不效,已2日未进食,口干欲饮,心中烦热,饮入即吐,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苔黄微燥,脉弦紧而数。西医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便潜血(++)。  相似文献   

14.
黑苔治验     
唐××,男,39岁。1986年3月7日诊。自诉曾患过结核性胸膜炎,在县医院治疗一年余,出院后,舌苔燥黑,口干渴饮,尔后,又往县医院门诊求治黑苔,效果不显。诊见:舌苔焦黑干燥,舌中心及两侧尤甚,渴饮,自感头重昏沉,胸胁闷胀,脉弦数。此实肝胃郁火,阴液灼伤。试用龙胆泻肝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相似文献   

15.
孙建平 《光明中医》2006,21(4):41-41
癃闭的发生,多由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的通调、转输、蒸化失职及肝郁气滞所致.临床治疗则因证候的虚实而各异.实则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虚证则宜补脾肾,而助气化.尚可根据"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开提肺气以通小便.然临床上部分病人则上述方法治疗而罔效.细考之病人除小便不利之外,又见口苦咽干、烦渴欲饮、腹胀而硬满,大便燥结不行等症,辨证当为胃腑燥实,大肠气壅,腑气不行、热移膀胱,津液不能旁达而见后窍塞而小便亦闭.<灵枢·本输篇>日:"实则闭癃……闭癃则泻之."明代医家张景岳亦云:"大小便俱不通者,必先通其大便,则小便自通矣."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笔者临证时以峻下热结之法治之,每获良效.方以承气汤通腑为主,酌加滑石、车前子、山栀、泽泻等以利水通淋,清利下焦湿热.  相似文献   

16.
大承气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为泻下峻剂,是用于阳明腑实、燥屎内结的有效良方。笔者用本方治疗小儿哮喘、癫痫、遗尿等证,收效甚捷。现列案例如下: 哮喘朱×女7岁1988年12月4日初诊。近一旬来,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吐  相似文献   

17.
张××,女,74岁。1988年11月8日诊。患者近2个多月来,咳嗽胸痛,曾服中西药,收效甚微。症见咳嗽胸痛,痰少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口燥,形体消瘦,神萎,食欲不振,肚脐部疼痛,按之痛甚,大便八日未解。舌淡红、苔薄,脉细软微数。此系患者年老阴亏,虚热内生,肠失濡润,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肺失肃降,复感燥热  相似文献   

18.
<正> 周××,女,34岁,农民,河北故城,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诊。患者胃中热痛,腹部胀满,大便干燥已月余。最近三日,阴户中时有出声,如大便矢气之状,连续不绝。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请妇科检查阴道未见异常。审证求因,此为胃实。治宜润肠通便,泻热生津。处方: 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各15克,瓜萎仁、杏仁各12克,大黄10克、芒峭(冲)6克、沙参、麦冬各10克,甘草9克。二诊(八月二十三日):服上药三剂,大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便秘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通便报道较少,笔者曾以此法施治患者多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一、胃肠积热阳明腑实张××,男,43岁,农民,1976年3月16日初诊。便结不下,腹痛胀满,潮热汗出,口臭而  相似文献   

20.
<正> 大承气汤乃解除痞、满、燥、实之经方,笔者临床应用多年,认为本方对某些急重病实热证型确有良效。兹举几例,供同道参考。一、黄疸(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李某,女,42岁,1981年,9月8日初诊。上腹阵痛10多天,昨夜加剧,腹胀,大便干结,小便色如浓茶,面目肌肤黄如橘子色,寒热往来,右上腹拒按,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证属肝湿热郁结,波及阳明腑实。宜通腑清热利湿。用大承气汤加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