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病(EH)及左室肥厚 (LVH)的相关性。 方法 以 13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 11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象 ,测定临床指标 ;经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 ,分为左室肥厚组 (LVH +) 72例 ,无左室肥厚组 (LVH - ) 6 4例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ACE基因的多态性分布。 结果  (1)EH组ACE基因I/D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 (2 )LVH -组与LVH +组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LVH +组Ⅱ基因型和Ⅰ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LVH -组。 结论  (1)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华南地区汉族人群EH发生无相关性。 (2 )ACE基因Ⅱ多态性与LVH相关。  相似文献   

2.
转化生长因子-β1、AⅡ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Ⅱ) 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病(EH)患者41例(LVH22例、NLVH1 9例),同步检测血中TGF-β1、AⅡ及ALD水平,采用日本Aloka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并计算LV MI.并与正常对照组2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H组血中TGF-β1、AⅡ及ALD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以LVH组为甚,差异显著(P<0.001).相关分析表明TGF-β1与AⅡ、ALD 呈正相关.血中各指标与LVMI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TGF-β1、AⅡ及ALD在高血压LVH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为临床在高血压病治疗中防治LVH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对左室肥厚(leftventricularhypertension熏LVH)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组55例,分为2个亚组,其中不合并LVH者(EH鄄A组)29例,合并LVH者(EH鄄B组)26例,对照组30例,均采集肘静脉自凝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ALD水平,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左室质量指数(leftventricularmassindex熏LVMI)、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峰值充盈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充盈速度比值(E/A),声学定量技术测定左室峰值快速充盈率与峰值心房充盈率比值(PRFR/PAFR)。结果:EH鄄A组和EH鄄B组ALD、LVMI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EH鄄B组升高尤为明显(P均<0.05),而E/A、PRFR/PAFR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血压病组ALD与LVMI、E/A、PRFR/PAFR间均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50、-0.48、0.37,P均<0.05)。结论:血清ALD升高与高血压病LVH及舒张功能减退相关,提示ALD在高血压病LVH和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INS)及其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酶免分析法,分别对36例正常人、38例单纯EH患者和42例EH伴LVH患者的心脏结构和INS进行了检测.结果血浆INS、血压及LVH有关.揭示EH发生、发展及LVH的形成均与血浆INS有一定的关系;测定血浆INS水平可作为诊断LVH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麻友兵  高英玲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18-1620,162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和血压变异性(BPV)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236例老年EH患者,应用其身高、体重和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计算出其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结果分为87例LVH组和149例非LVH组。对87例EH合并LVH患者、149例EH非LVH患者和112例对照组的HRV、BPV和糖代谢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非LVH组SDNN(P<0.01)、SADNN(P<0.05)、HF(P<0.05)、IRI(P<0.01)、FPI(P<0.05)、P2hG(P<0.05)和P2hI(P<0.01)显著下降,LF(P<0.05)和LF/HF(P<0.05)显著增加。与EH非LVH组比较,EH合并LVH组SDNN(P<0.01)、SADNN(P<0.01)、PNN50(P<0.05)和HF(P<0.05)显著下降,LF/HF(P<0.01)、24hSSD(P<0.05)、dSSD(P<0.05)、IRI(P<0.01)、FPG(P<0.05)、FPI(P<0.05)、P2hG(P<0.05)和P2hI(P<0.01)显著增加。结论:老年EH合并LVH患者存在着HRV、BPV和糖代谢功能异常,IR可加重EH合并LVH患者的HRV和BPV的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6.
轻,中度高血压病与左室肥厚,心脏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浩  周宏 《中原医刊》1996,23(5):7-8
心脏是高血压病的一个主要靶器官。大量研究表明:50%以上的轻、中度EH患者有LVH(左室肥厚),在LVH开始出现时即有心舒张功能减退,但心收缩功能的障碍出现较晚,一旦发生,临床上便表现为左心衰竭,本文用UCG方法检查EH患者LVH、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借此探讨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及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贝那普利治疗前后LVH的逆转情况,探讨血浆BNP水平可否作为判断LVH与逆转的一项临床生化指标。方法筛选EH伴LVH组患者56例,EH无LVH组患者66例及正常血压对照组36例,予以EH患者贝那普利5~20 mg治疗24周,分别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和BNP,并对BNP和LV-MI、E/A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H患者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EH伴LVH者BNP浓度明显高于EH无LVH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EH伴LVH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EH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VH密切相关;BNP浓度的测定可望作为判断EH患者LVH与逆转的一个敏感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缬沙坦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的机制.方法测定EH伴LVH(EH+LVH组,n=30)和不伴LVH(EH组,n=27)者缬沙坦治疗24周前后及健康对照组(n=30)的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MI)及血浆ET-1水平.结果治疗前EH+LVH组血压、LVMI和血浆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EH组比较,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VMI及ET-1水平较高;LVMI与血浆ET-1浓度呈正相关(r=0.413,P<0.05).缬沙坦治疗后EH及EH+LVH组患者血压、血浆ET-1水平均下降;EH+LVH组LVMI下降明显(P<0.01),EH组未有变化(P>0.05).结论ET-1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缬沙坦降压及逆转LVH机制可能部分源于对ET-1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脉压与左心室肥厚构型及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药物规则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脉压(PP)与左心室肥厚(LVH)构型及心功能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有或无LVH的老年EH患者的PP与LVH构型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H)、对称性室间隔肥厚(CH)及扩张性肥厚(DH)组患者的PP与无LVH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随着PP增大,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降低;(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与老年EH患者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P每增加10 mmHg,左心功能不全增加30%,其OR的95%CI(1.23,1.37),P<0.0001;在对年龄和EH病程进行校正后显示,PP每增加10 mmHg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增加19%,其OR的95%CI(1.13,1.25),P<0.0001。结论在药物规则治疗的老年EH患者中,PP与LVH构型具有一定的联系,PP是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且随着PP增大,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紧张素Ⅱ(A Ⅱ)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EH)患者41例(LVH22例、NLVH19例),同步检测血中TGF-β_1、AⅡ及ALD水平,采用日本Aloka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并计算LVMI。并与正常对照组2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H组血中TGF-β_1、AⅡ及ALD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以LVH组为甚,差异显著(P<0.001)。相关分析表明:TGF-β_1与AⅡ、ALD呈正相关。血中各指标与LVMI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TGF-β_1、AⅡ及ALD在高血压LVH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为临床在高血压病治疗中防治LVH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 检测80例EH患者的左心室各有关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EH患者分为LVH组和非左室肥厚(NLVH)组.结果 EH伴LVH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N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H患者IMT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γ=0.302,P<0.05).结论 EH患者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EH)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左室肥厚(LVH)是其常见并发症,LVH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若血压控制不良可并发心力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QT离散度(QTd)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QTd升高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为探讨QTd与原发性EH并LVH的关系,现就129例高血压病者其QTd和左室重量指数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健康人群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抗高血压病(EH)的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动态观察34例Ⅱ或Ⅲ期EH伴LVH的患者服用苯那普利6个月前后血压和LV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总有效率达94.1%;左室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缩小,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降低(P< 0.05或P<0.01).结论苯那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并可同时逆转LVH.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伴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等指标变化情况。方法依伴或不伴LVH将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Ig、C3以及CD3、CD4和CD8水平测定,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伴LVH组与高血压不伴LVH组比较CD8水平显著下降(P<0·01),Ig、C3、CD4及CD4/CD8明显升高(分别P<0·001,P<0·01,P<0·01和P<0·001)。而IgA、IgM、CD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伴LVH患者存在显著的IgG、C3、CD4及CD8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30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32例高血压病非LVH患者和45例正常人24小时心率变异指数(HRVI)分析。结果:高血压病LVH组的HRVI比非LVH组明显减低(P<0.01);高血压病LVH组与非LVH组HRVI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LVH组与非LVH组最大心率与最小心率差值均缩小。提示高血压病LVH病人心脏猝死危险性可能高于非LVH高血压病病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及EH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运动诱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EH患者158例,分为非LVH组(93例)、LVH组(65例)及健康对照组(98例),采用Bruce运动方案行极量目标心率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12导联心电图及血压,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电图及血压。结果:非LVH与对照组诱发心律失常总例数分别为25例(26.88%)和8例(8.16%),室上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1例(11.83%)和4例(4.08%)、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4例(15.05%)和4例(4.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与非LVH组诱发心律失常总例数分别为49例(75.38%)和25例(26.88%)、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35例(53.84%)和14例(1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上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4例(21.54%)和11例(1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患者运动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正常健康人,且LVH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LVH患者,以室性心律失常为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左室肥厚(LVH)的关系,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患者90例,行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EH伴LVH组(n=37)、EH不伴LVH组(n=23)和对照组(n=30),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和LVMI的相关性。结果:(1)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和LVMI,EH伴LVH组EH不伴LVH组对照组;(2)LVMI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结论: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水平、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对60例EH并LVH患者给予口服伊贝沙坦片150~300mg,每天1次,观察24周,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EH患者伊贝沙坦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LVMI较服药前显著减低(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伊贝沙坦降压疗效确切,并可逆转LVH.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林  金湘  高瞻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167-16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的106例EH患者口服伊贝沙坦75~150 mg,1次/d,治疗12周后动态监测降压效果并测量左心室肥厚(LVH)的改善情况.结果:伊贝沙坦可使EH患者24 h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心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可有效地控制EH患者血压的升高,并对LVH有逆转作用,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20.
影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左室肥厚(LVH)时影响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30例老年EH合并LVH的LVMI与病程、病情、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与LVMI相关的因素.结果 LVMI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r=-0.427,P<0.05);LVMI与高血压病程、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老年EH合并LVH者LVMI主要与HDL有关,加强血压控制的同时应重视调节血脂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