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异免疫的基础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其中T淋巴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检查T淋巴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功能,有助于了解人体的细胞免疫状况,鉴定某些疾病的细胞免疫水平,探讨与细胞免疫有关的发病机理,为临床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疾病的预后等提供依据。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现象是体外检查各群淋巴细胞的依据之一。目前测定T淋巴细胞数量的方法,常用的是绵羊红细胞玫瑰花形成试验(E花环试验)。国内用该方法对正常人群进  相似文献   

2.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淋巴细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根据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功能及其表面标记的不同,可分为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两群,在自然条件下,人体 T 淋巴细胞能结合绵羊红细胞(SRBC)而形成玫瑰花办样的细胞(ERFC)。现已确认,这种玫瑰花办形成是 T 淋巴细胞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 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一般认为人体的T淋巴细胞行使细胞免疫的功能,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功能。但近年发现实际并非如此单纯,现已将淋巴细胞分为几种亚群。因此检测人体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组成,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及其与某些疾病的关系。目前检侧T、B淋巴细胞的方法很多:如E-玫瑰花结、EAC玫瑰花结、抗T细胞血清的细胞毒试验、免疫荧光、酶标记和放射自显影等已广泛开展起来。我们应用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15种针对各类T、B淋巴细胞、NK细胞、浆细胞和E玫瑰花阳性T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系统分析了以上带有各种不同标记的细胞数量变化与临床的相关性,探讨各种免疫细胞间可能的调节作用机理,旨在更深入地探讨SLE病人免疫调节异常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从而对SLE发生的免疫机理和异质性的揭示提供资料,做为SLE个体化免疫调节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迄今,人们虽已公认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部、与环境和遗传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患,但对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不同病期中的 MS 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研究,加深了对 MS 的认识。对 MS 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亚群研究开始于70年代中期。有作者发现急性复发期 MS 患者外周血中的 B 淋巴细胞增多;用 E-玫瑰花及 EAC 玫瑰花环试验也发现急性复发期 MS 患者外周血中用 E 标记的 T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用 EAC 标记的 B 淋巴细胞则增多。1979年 Huddlestone 等利用淋巴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的 Fc 受体对淋巴细胞亚群标记,发现:①在 MS 急性复发期,能与 IgG 相结合对 B 淋巴细胞的增生、分化和抗体分泌具有  相似文献   

6.
T淋巴细胞及亚群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群,在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其表面标记和功能不同,T淋巴细胞可分为CD3+、CD4+和CD8+亚群。CD3+是所有T淋巴细胞都具有的分化抗原,也是外周血的最好鉴定标准。CD4+是促进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免疫分化与增殖,协调细胞间的相互作用;CD8+有抑制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CD4+/CD8+比值相对稳定。它们在体内进行免疫应答时相互协同,互相拮抗,以维持免疫应答的相对平衡,平衡一旦失调就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一系列的免疫病理变化[1],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与免疫紊乱有关。现将不同疾病中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7.
肿瘤免疫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所以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体外测定细胞免疫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E玫瑰花试验比较简便,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应用。 E玫瑰花试验的原理是由于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的受体,因此当二者相遇时,T淋巴细胞能吸附绵羊红细胞,在其周围绕有数量不等的绵羊红细胞,形状宛如花结。1973国际免疫学会已公认这是T淋巴细胞的特征之一。通常以周围有3~4个绵羊红细胞即算作一个花结。根据花结形成速度的不同,可将花结分为两种:“早”玫瑰花结(Early rosette)  相似文献   

8.
人类T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形成自然玫瑰花结,该试验已应用于临床,作为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之一。人淋巴细胞也能与小鼠或猴红细胞形成自然玫瑰花结,被认为是B淋巴细胞或其亚群的标志。多种哺乳动物淋巴细胞与异种动物红细胞在试管内也有形成自然玫瑰花结的特性,并可分别表示动物T或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状态。免疫学研究,诸如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治疗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微生物对免疫器官的作用等,往往需要制备适当的动物模型,而这些动物血标本是否能进行自然玫瑰花结试验,以及正常指标如何,也应有  相似文献   

9.
T淋巴细胞是不均一的群体。按其来源、功能、理化性质、染色特征和表面标志等可分为不同的亚群。Gupta和Moretta等根据T细胞群中部分具有IgM-Fc受体,部分具有IgG-Fc受体,把T细胞分为Tγ和Tμ细胞。并且证明这两群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测定方法均按Gupta等报告的两步法,用E玫瑰花法分离纯化的T  相似文献   

10.
<正> 应用体内法和体外法测定新生儿免疫功能,国外已不乏资料报道。国内自1979年报道有关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的研究以来,应用植物血凝素(PHA)皮试测定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及根据 T 淋巴细胞表面 IgGFc 受体和 IgMFc 受体不同测定新生儿脐血 T 细胞亚群的研究相继有所报道。但有关新生儿 PHA 皮试反应、E 玫瑰花结形成率、Tγ细胞、非 T(non—T)细  相似文献   

11.
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因其能与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环而加以鉴别与分离。Moretta及同事依据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的IgM(Tu细胞).及IgG(Tr细胞)Fc受体,将其分为若干亚群。目前,藉以能检测T细胞表面某些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为确定T淋巴细胞的亚群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近来Reinherz等以及Kay与Horwitz等用Fc受体法及单克隆抗体反应法比较了T淋巴细胞的亚群,认为Tr细胞可能不是T淋巴细胞的亲系。本文报道Tr细胞的一定特征,这些特征是用能以识别T细胞表面其它抗原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较普遍的用E玫瑰花以确定T细胞及其亚群的数值,应用EAC玫瑰花以确定B细胞的数量。我们在进行上述两种玫瑰花形成试验的同时,初步对比观察了人淋巴细胞与猪红细胞(PRBC)、小白鼠红细胞(MRBC)和大白鼠红细胞(RRBC)的自然玫瑰花形成试验。认为这些试验取材方便,步骤简便,值得在研究淋巴细胞亚群时及判断各种病理情况下患者的免疫机能状态时观察应用。鉴于国内进行此项工作的不多,故将初步结果简要报导,并对有关问题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3.
马琳 《医学综述》1999,5(4):156-158
<正>T淋巴细胞按其表型及功能不同至少分为四个主要亚群,即杀伤性T细胞(TC)、抑制性T细胞(TS)、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TDTH),诱导/辅助性T细胞(Ti/TH)及抑制性T细胞(TCS),CD2、CD3是所有T细胞共同的表面标志,CD4和CD8分别存在于Ti/TH和TS/TC表面,只有表达CD4和CD8分子才表明T细胞进入成熟阶段。T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当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异常时,机体可导致免疫紊乱。近几年研究已确定脑卒中能引起T细胞的异常反应。在脑梗塞急性期有报道显示,存在对亲神经病毒的B细胞的应答,脑脊液中可有T淋巴细胞的出现及增殖,提示脑梗塞患者体内存着自身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细胞免疫机理的阐明,相继发表了大量有关各种病理状态下T、B淋巴细胞的动态报导。两类淋巴细胞在形态上虽极为相似,但在表面结构上各有其特征,B细胞表面具有高密度的球蛋白,而人类T细胞最近证明有两个可识别的标记,一是能与抗人胸腺细胞血清发生反应,一是能直接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结。应用玫瑰花  相似文献   

15.
绵羊红细胞(SRBC)非免疫的自然吸附于淋巴细胞而形成的玫瑰花,称为E玫瑰花,此种淋巴细胞称为E玫瑰花形成细胞(ERFC)。目前临床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E玫瑰花形成实验作为鉴定和计数T细胞及用作体外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现已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检测E玫瑰花,(1)淋巴细胞与SRBC混合液经低速离心后,立即重新混悬形成的玫瑰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外周血B细胞和T细胞CD分子检测并了解其变化。方法 用荧光单抗CD19^ 、CD4^ 、CD8^ /CD28^ 对B细胞和T细胞亚群进行标记和记数。结果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相比,体内辅助性T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抑制性T淋巴细胞增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二者间无差异。结论 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危重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造成免疫功能紊乱。因此,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除对症处理外,另须配合使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小鼠脾细胞代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 E玫瑰花结试验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以 0 .41 ml5% SRBC免疫昆明系小鼠 ,4天和 2 1天后制备脾细胞悬液 ,常规方法进行 E玫瑰花结试验。结果 :经 SRBC免疫 4天和 2 1天后 ,与 SRBC混合反应 1 0 min与 1 2 0 min的小鼠脾细胞特异性 E玫瑰花结形成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达 2 8.64± 4.48%至34.38± 7.2 5% ,其形态、大小、染色与人外周血 T细胞 E玫瑰花结相近。结论 :小鼠免疫脾细胞 E玫瑰花结试验可代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E玫瑰花结试验用于实验教学 ,有关实验结果可反映实验动物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 862例临床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为临床明确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临床患者CD4+、CD8+T细胞亚群数量,分析异常结果的临床科室分布及病因。结果 2 862例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异常结果共998例,不同科室异常值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诊断分类,不同诊断异常结果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异常结果中,以CD4+T细胞低伴CD8+T细胞正常和CD4+、CD8+T细胞均低居多。结论CD4+和CD8+T细胞数量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多种疾病均会导致其数量的改变,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对于辅助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T和B淋巴细胞的鉴别,目前广泛应用E-玫瑰花试验、细胞电泳、免疫萤光和扫描电镜等。近年来国内外又采用酸性非特异酯酶活性染色法来鉴别T和B淋巴细胞,方法简便易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国内进行很多研究,但关于酸性非特异酯酶活性染色法尚未见报道。本文应用非特异酯酶活性染色法对8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64例正常人进行了检查,以T淋巴细  相似文献   

20.
T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道鑫  虞春华  叶颖俊  汪炜 《医学争鸣》2009,(24):3193-3195
免疫细胞中T淋巴细胞是最重要的调节细胞,对免疫应答履行上调和下调的功能.近年来,随着对机体免疫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对T细胞的研究也较全面.我们从T淋巴细胞的个体发育、表面标志、细胞亚群及功能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