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测定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颈动脉(Carotid)、股动脉(Femoral)的斑块(Plaque)发生率.结果:糖尿病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其中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者(IDN)与无并发症者(NIDN)相比,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增加更明显(P均<0.05).结论:血浆HCY升高可能是老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润琳  王芳  王懿 《陕西医学杂志》2013,(10):1358-135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26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比两组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并对上述因素使用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2型糖尿病斑块组年龄、病程、HbA1c、TC、TG、FIB与无斑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HbA1c、TC、TG、FIB均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颈动脉,并积极进行降糖、降压、抗凝及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3.
高鑫  马琳  杨华 《中华全科医学》2015,(4):584-585,60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应用高频超声(5~12 Hz)观察患者颈动脉,按是否发生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为70.3%(130/185);斑块组年龄、病程、BMI、TC和SBP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5年[OR=2.512,95%CI(1.216~4.902),P=0.010]和TC≥5.18 mmol/L[OR=1.668,95%CI(1.063~2.814),P=0.029]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病程长和高胆固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积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控制血脂代谢紊乱,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中心动脉压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测定糖尿病组(120例)、正常对照组(100例)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空腹血糖及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包括中心收缩压、中心舒张压和中心脉压)。再根据彩超结果分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测定上述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糖化血红蛋白、平均空腹血糖浓度比较,糖尿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中心收缩压和中心脉压数值上,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颈动脉斑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空腹血糖浓度及中心收缩压、中心脉压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0.05)。(4)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呈正相关。(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中心收缩压、中心脉压是颈动脉斑块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中心收缩压、中心脉压有助于监控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血清Apelin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病程小于3年的新发或新诊断的T2DM患者,行颈动脉、髂总动脉及股动脉超声检测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超声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糖尿病斑块组(n=30)及糖尿病非斑块组(n=30),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32例做对照.常规生化检测各项代谢性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Apelin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斑块组及糖尿病非斑块组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非斑块组患者血清Apelin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斑块组患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清Apelin水平主要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清胆固醇(TC)水平影响,而Logistic回归则显示血清Apelin水平升高可能是早期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早期T2DM患者中,血清Apelin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报因子,Apelin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在不同年龄组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291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斑块136例。按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前期组(年龄<55岁)和老年期组(年龄≥55岁);依据三分位数将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PLR<119.4)和高PLR组(PLR≥119.4),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发现在老年前期组,PLR与颈动脉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7,P=0.867),而在老年组PLR与颈动脉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P=0.017),调整其他动脉斑块危险因素后,高PLR与老年组颈动脉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28,5% CI:1.38~7.80,P=0.007)。结论 PLR是老年组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标志物,其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可能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63例,使用超声检测仪对所有患者颈部血管进行扫查,记录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及性质。结果斑块组年龄显著高于无斑块组[(64.46±10.18)岁vs(55.86±10.20)岁,P<0.05]。斑块组112例患者共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36处,其中颈总动脉膨大处最多(126处,占53.4%),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居多(123处,占52.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中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者(73.7%vs 26.3%,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颈总动脉膨大处为斑块好发部位,斑块以混合斑居多。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斑块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10例正常人的颈动脉与下肢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对比分析相关内容。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组斑块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P〈0.01),随着年龄增加,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组颈动脉与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组(P〈0.01)。糖尿病组内膜粗糙增厚发生率颈动脉为53.33%,下肢动脉88.6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临床及时预防和治疗,预防糖尿病动脉硬化以60岁以前为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46-44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A组,130例健康体检者为B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技术检查,比对两组颈动脉各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差异情况,记录其斑块回声结果、斑块发生率及分布情况等。结果:1A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8.5%,明显高于B组的24.6%,对比差异明显(P<0.05);B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合计165枚,以颈动脉分叉处最为集中,左侧发生率为28.4%,右侧发生率为41.8%,明显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2A组颈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等部位内膜中层厚度值均明显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3A组的165枚斑块中硬斑块102枚(61.8%),软斑块63枚(38.2%),与B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高频超声技术检测可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准确率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的老年患者中单核细胞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颈动脉粥样斑块(CA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其中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组)73例,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B组)59例。记录患者的化验指标及影像检查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探讨T2DM的老年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SBP、 HbA1c、FPG、MHR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HbA1c、FPG、MHR是老年2型糖尿病并CAS的相关危险因素,HDL-C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AS的保护因素。ROC绘制MHR下的面积为0.835(95%CI:0.768~0.902,P<0.01)。当MHR=0.547其诊疗效率最高,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0%。结论 MHR是老年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且具有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和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88例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根据颈总IMT将所有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 缺血性卒中组的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颈总IMT明显高于对照组.(2)斑块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hs 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结论 颈总IMT、hs-CRP、LDL与缺血性卒中发生有关; 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它可能通过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患者的年龄、病程、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病史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关。斑块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结论:年龄、病程、高血压、IMT、空腹和餐后血糖、胆固醇等因素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有作用。除控制血糖外,应该加强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58-161
目的 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9月社区40岁以上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档案53例,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无斑块形成)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比较三组的BMI、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情况。结果 三组比较可以发现,斑块组年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126,P0.001);斑块组男性比例、FBG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832;F=0.143,P=0.867);斑块组和增厚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5,P=0.286;χ~2=2.186,P=0.335)。吸烟、BMI、SBP、DBP、FBG、HbA1c、TG、TC、LDL、HDL、HCY三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三组BMI、TG均高于正常值。结论 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降低BMI、TG、FBG等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危险性,强化控制血糖可能降低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李丽  杨丽  张露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3,39(3):16-19+26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的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81例的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及血尿酸及颈动脉超声结果等数据。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CAS)51例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CAS)30例。结果:CAS组的年龄、血肌酐、血尿酸比NCAS组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UA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尿酸或高年龄水平可能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与2型糖尿病病程、年龄及各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超声显像仪检测双侧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无下肢动脉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44例,B组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6例。B组根据斑块形成部位进一步分为:B1组颈部动脉斑块形成组66例;B2组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4例。测定三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Ib)。同时记录病程、年龄及是否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结果:①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达66.2%。②B组病程、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③B组TG高于A组(P<0.05);TC、HDL-C、LDL-C、尿微量白蛋白(MAU)、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年龄轻、病程短,B2与B1比较年龄、病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B1、B2组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P<0.05)。且B1组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B2组(P<0.05)。⑥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血管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随年龄、病程的增加及并发高血压,其发生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7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和38例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A)与脑梗死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CAA斑块的发生与年龄、伴有高血压病、血糖及血脂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CAA斑块发生率较非脑梗死组高(P<0.05).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CAA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斑块发生率更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监测CAA斑块的最简捷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清  关浩增  韩伟琪 《微创医学》2004,23(6):697-699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斑块形态与脑梗塞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56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CT或者MRI分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DMCI)、糖尿病非脑梗塞组(DMNCI),检测分析二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内径(D)、斑块发生率及斑块形态.结果DMCI组IMT、D、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DMNCI组,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P<0.01);不稳定的软斑、溃疡斑、混合斑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不稳定性斑块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能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物理特性,对糖尿病患者的脑梗塞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尿酸、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7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彩超结果及其血糖、血脂、血尿酸、体重指数、年龄,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情况。结果: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血压、血脂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高血压并糖尿病组较不伴有糖尿病组颈动脉病变及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间尿酸、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糖、高血脂等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动脉粥样硬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影响因素及与颈动脉钙化斑之间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97例,采用DXA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低骨量组颈动脉钙化斑发生率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年龄(OR =4.47,P<0.05)、颈动脉钙化斑(OR=3.41,P<0.05)是男性患者髋部骨密度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4.19、32.99,P<0.01)、绝经年限(OR=11.98、36.81,P<0.01)、颈动脉钙化斑(0R=4.25、3.16,P<0.05)是女性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颈动脉钙化斑呈负相关,低骨密度患者发生颈动脉钙化斑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斑块形态与脑梗塞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56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CT或者MRl分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DMCI)、糖尿病非脑梗塞组(DMNCI),检测分析二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内径(D)、斑块发生率及斑块形态。结果 DMCI组IMT、D、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DMNCI组,有显著性差异性(P<O.05,P<0.01);不稳定的软斑、溃疡斑、混合斑发生率增加(P<O.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不稳定性斑块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能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物理特性,对糖尿病患者的脑梗塞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