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建立人工气道患者32例循证护理患者为循证护理组,急诊建立人工气道39例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前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结果循证护理组肺部感染发生率、CPIS 评分、PCT、CRP 分别为6.25%、(41.01±8.22)mg/L、(0.06±0.12)mg/L、(1.16±0.36)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气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53例建立了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6例和对照组127,研究组采用"持续气囊充盈方法 +最小封闭技术(MOP)";对照组采用"传统气囊定时放气+最小封闭技术(MOP)"。观察两组气道损伤、肺部感染情况等。结果两组未见明显气道损伤;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6%低于对照组11.5%。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研究依据,研究组气囊管理模式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尽早解除人工气道,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2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意外脱管发生情况,以及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意外脱管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者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可降低ICU人工气道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气道管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集束化方案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0),观察组(常规护理+精细化管理集束化方案,n=40)。比较两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堵塞及意外脱管情况,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留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痰痂形成率、气道堵塞率及意外脱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与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留管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方案,可改善气道管理,降低肺部感染与VAP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蒋婵娟 《中外医疗》2011,30(23):13-14
目的探讨气道内持续湿化方法对人工气道建立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治疗效果。方法 35例进入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的人工气道建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间断给予气道内湿化的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分别观察记录2组患者体温、吸痰间隔时间、拔管时间并进行痰液细菌培养,主要以体温和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判断是否有肺部感染的发生评价疗效,卡方检验方法对临床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发生肺部感染例数明显减少,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相比,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护理关键环节,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将2008年1月—12月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采取人工气道强化管理方法 ,做到勤翻身、叩背,取30°-45°侧卧位,按需吸痰,严格按口腔pH值选择漱口溶液,持续气道湿化,鼻饲后抬高床头30°以上等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气道管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第1,2,3周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可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长期卧床的超高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80岁以上长期卧床的超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名,对照组患者给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即针对既往肺部感染患者的循证分析,寻得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史、高龄、意识障碍、自主咳嗽能力、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依据以上因素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3周后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5例(发生率10.41%),对照组发生13例(27.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超高龄老年肺部感染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人工气道护理.观察组护理模式:应用人工鼻、微量泵行湿化液持续泵入及2.5%碳酸氢钠液行气道冲洗.比较分析2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痰培养结果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痰培养阳性率均降低(P均<0.05).结论 应用人工鼻、微量泵行湿化液持续泵入及2.5%碳酸氢钠液行气道冲洗的人工气道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应用中的护理特点及疗效。方法:行气管切开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利用人工鼻行气道湿化,对照组予以常规气道湿化,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的湿化效果、咳痰次数、肺部感染、痰细菌培养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咳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化不良、肺部感染、痰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可利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咳痰次数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护理关键环节,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的例数为38例,组别分别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于实验组实施人工气道强化管理的措施,做到勤翻身、扣背,取30°-45°侧卧位,按需吸痰,严格按口腔p H值选择漱口溶液,持续气道湿化,鼻饲后抬高床头30°以上等,对照组实施传统人工气道管理措施。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可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对大量脑出血患者窒息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于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4例大量脑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人工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气道窒息情况、肺部感染情况及血气分析指标[酸碱度(p H)、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结果观察组气道窒息率15.63%(5/32)低于对照组37.50(12/32),肺部感染率6.25%(2/32)低于对照组28.13%(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p H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大量脑出血患者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可降低患者窒息风险,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畅通。  相似文献   

12.
雷胜霞  王薇  毛利平 《吉林医学》2012,33(17):3756-3758
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与持续推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推注湿化法,观察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推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循证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的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呼吸衰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效果显著,其可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6例患者经过有效的循规证护理干预,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继发感染率降低,生存率增高.结论: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应用循证护理可减少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防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护理。对照组(61例)按常规护理,实验组(6l例)即循证组除按常规护理外,同时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预防性护理。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循证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将11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循证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呼吸道痰液量、恢复情况、高危因素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吸痰操作时间和痰液量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两组机械通气率、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呼吸机不良事件及误吸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后CPIS、CURB-65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有助于患者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观察改良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的影响。②方法将15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改良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③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4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改良气道湿化,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8.
吴清梅 《包头医学》2016,40(2):96-97
目的:分析气道物理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气道物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气喘、肺部啰音、胸片征象等肺部感染症状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各肺部感染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物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对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76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针对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气道黏膜损伤发生比例、痰液阻塞发生比例、肺部感染时间与切开置管时间方面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人工气道护理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光辉 《当代医学》2011,17(25):134-13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81例气管切开术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1例)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观察结果,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照组40例,出现肺部感染5例,气道损伤7例,两者都有10例。治疗组41例,肺部感染2例,气道损伤2例,两者都有3例。治疗组肺部感染和气道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专业气道护理对降低人工气道患者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