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①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三者能否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②通过实验研究冠心病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三者的相关性,探讨血小板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炎症反应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 P-选择素 高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AMI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①P-选择素、hs-CRP、Hcy水平分别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与hs-CRP相关系数r=0.456(P〈0.05),Hcy与hs-CRP相关系数r=0.210(P〈0.05),P-选择素与Hcy相关系数r=0.848(P〈0.05)。结论①P-选择素、hs-CRP和Hcy水平在AMI组和UAP组较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AMI组最高,其次为UAP组,再次为SAP组。②血清Hcy水平,Hs-CRP水平及P-选择素水平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联合检测三者可协助了解病情,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小板膜蛋白V(GPV)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前、后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31例住院AMI患者发病12h内,第2d,第3d和1周时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的P-selectin和GPV的含量,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AMI患者12h起P-selectin和GPV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其中GPV当天达到高峰,P-selectin则在第2d达到高峰,第7d基本恢复正常范围(P〉0.05)。结论 GPV可以作为反映冠心病患者病程中血小板活化程度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P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0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Ps、hs-CRP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MI组、UAP组和对照组Ps和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TC、LDL-C与Ps、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①AMI组和UAP组Ps和hs-CRP明显升高,是冠心病诊断的有用指标.②冠心病患者的TC、LDL-C可能有刺激血管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hs-CRP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两个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期间改变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与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健康志愿者81例(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的血清hs-CRP浓度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结果AMI 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则相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hs-CR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负相关(r=-0.38,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97,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负相关,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降低,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E -选择素和P -选择素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患者血栓形成过程中 ,对炎症诱导的凝血因子前体 (酶原 )变化和内皮细胞活性改变的作用。方法  6 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纳入研究 ,并在开始抗生素治疗 3d内 ,完成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 ,其中 15例住院期间发生栓塞事件。另将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 35例设为对照组 ,于入院 /门诊体检时空腹抽外周静脉血测IE患者中发生血栓事件者和未发生血栓事件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sE -SLT和sP -SLT水平。结果 IE栓塞 (+)组赘生物检出率较高 ,但与IE栓塞 (- )组比较 ,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86 .7%vs 6 2 .5 % ,P >0 .0 5 ) ,但前者赘生物的最大径较后者大 ,并有显著差异 [(13± 5 )mmvs (9± 4 )mm ,P <0 .0 5 ]。IE栓塞 (+)组血浆sP -SLT水平明显增高 ,与IE栓塞 (- )组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 [(6 0 .31± 6 .6 3) μg/Lvs (30 .72± 5 .33) μg/L ,P <0 .0 0 1,和(6 0 .31± 6 .6 3) μg/Lvs (2 7.39± 5 .5 8) μg/L ,P <0 .0 0 1]。同样 ,IE栓塞 (+)组血浆sE -SLT水平也明显增高 ,与IE栓塞 (- )组和对照组比较都差异显著 [(76 .0 6± 9.37) μg/Lvs (4 0 .6 5± 6 .6 9) μg/L ,P <0 .0 0 1和(76 .0 6± 9.37) μg/Lvs (37.2 3± 5 .76 ) μg/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对7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小剂量辛伐他汀20mg·d^-1,治疗10d,一组给予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d^-1,治疗10d,比较治疗前后hs-CRP变化的情况。结果 两组hs-CRP均显著下降,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hs-CRP,大剂量(40mg·d^-1)的作用更为显著,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选择素基因(P-selectin)缺失对小鼠生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P-选择素敲除(PKO)小鼠和C57小鼠饲养于SPF级环境中,通过基因鉴定确定其为纯和PKO小鼠。观察PKO小鼠的活动状态、繁育状况,检测血常规,确定P-选择素敲除后对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分别于6周和18周处死小鼠,通过伊红&苏木素(HE)染色,观察P-选择素敲除后对小鼠各个脏器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PKO小鼠与正常C57小鼠的繁育状况相似,血常规无异常,HE染色发现PKO小鼠肝、脾、肺、肾组织结构均较正常。结论 P-选择素的缺失不会对小鼠生殖繁育、血液造成影响,对重要的组织脏器也未见明显影响,为以后进一步研究P-选择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动物模型研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靶器官损害指标的相关性,以寻找代谢综合征(MS)早期靶器官损害的一些预警指标。方法:选取诊断为MS患者293例,合并靶器官损害者41例,进行血糖、血脂、脂联素、hs-CRP、左室质量指数(LVMI)、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尿蛋白排泄率(uAER)等检测,以明确脂联素、hs-CRP与MS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关系。结果:MS靶器官损害组与靶器官未损害组在血糖、血脂、血压、脂联素、hs-CRP、LVMI、IMT、UAER指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与MS靶器官损害指标LVMI、IMT、UAER呈良好正相关;脂联素水平与MS靶器官损害相关指标呈负相关。结论:hs-CRP、脂联素是MS靶器官损害的良好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9.
曹佐锋  何苗 《当代医学》2021,27(23):8-10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P-选择素的浓度及中药通心络对其影响。方法:59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通心络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周)3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无任何治疗)20例。测定59例UA惠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反应蛋白、P-选择素浓度。结果:UA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P-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P-选择素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且通心络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降低UA惠者血清C-反应蛋白、P-选择素浓度,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治疗UA,并改善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即优化介入治疗)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发病时间≤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PCI组(45例)和直接PCI组(33例),对2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溶栓治疗+PCI组IRA通畅率(53.3%)显著高于直接PCI组(24.3%)(P〈0.05),前者介入治疗成功率98.0%;2组开通率分别为91.1%和87.9%;住院期间2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治疗+PCI组为64.8%,明显高于直接PCI组57.5%(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联合PCI治疗AMI合并2型DM早期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发病在12 h内的3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结果310例患者中共植入465枚支架,其中裸支架119枚,药物支架346枚。304例患者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无一死亡病例,成功率达98%。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药物支架和裸支架一样可安全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4),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其中观察组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则不予应用.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以及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的变化,同时比较出血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2~3级比例为95.83%,与对照组的93.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TMPG2~3级的比例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Ma XJ  Zhang XH  Luo M  Li CM  Shao J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117
目的研究梗死前心绞痛(缺血预适应)与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h内接受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6例,分为3组,有梗死前心绞痛症状者为预适应组(35例),接受缺血后适应干预者为后适应组(32例)、单纯再灌注组29例,测定校正心肌梗死溶栓帧数(CTFC)、血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术后8周测定室壁运动记分。结果缺血预适应组与后适应组的CTFC(27±6,27±6)明显快于单纯再灌注组(31±7,均P〈0.05),CK峰值与CK—MB峰值明显低于单纯再灌注组(1242U/L±801U/L,1237U/L±813U/LV81697U/L±966U/L,均P〈0.05);122U/L±78U/L,117U/L±76U/LV8172U/L±93U/L,P〈0.05);各组患者入院时丙二醛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点缺血预适应组与后适应组均低于单纯再灌注组。术后8周缺血预适应组与后适应组室壁运动恢复优于单纯再灌注组(1.2±0.2,1.2±0.2V81.4±0.3,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与预适应一样可以改善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It was reported that more than 95% arrhythmias complicat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occurred within the first 24 hours of AMI onset, and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has been worldwide applied to realize reperfusion. But how to deal with tachyarrhythmia induced by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around emeraencv PCI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20例AMI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同龄人群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并住院观察,1个月后根据是否出现不良事件将观察组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PCI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状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各组血清胆红素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以及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死亡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BP、SDP、FBG、D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清TBIL、IBI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83%,随访6个月死亡率为10.83%;不良事件组血清TBIL、IBIL显著低于非事件组,死亡组TBIL、IBIL显著低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BIL、IBIL水平是AMI患者PCI术后死亡的危险影响因素(OR=1.158、1.473,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和AMI患者PCI术后病情转归密切相关,术后积极监测血清TBIL、IBIL水平,可为临床评估不良事件风险和预后生存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影响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急诊PCI治疗AMI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及非事件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67/304);通过t检验或χ2检验发现:肌酐,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红细胞比容,白细胞、年龄>75岁,Killip分级≥2级,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2级,术前发生心律失常、多支病变,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就诊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red blood cell specific volume,HCT)、N 端脑钠肽激素原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Killip分级≥2级、术后TI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HCT,NT-proBNP,Killip分级≥2级,术后TI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 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上述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监测与处理,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预后,减少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分析两院自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急诊PCI的MI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狭窄程度;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果 ①两组靶血管直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变(P<0.01),术前、术后两组靶血管直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靶血管狭窄程度,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②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LDL-C 、TC、CRP、TNF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LDL-C 、TC、CRP、TNF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在防治PCI术后狭窄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溶栓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梗塞冠脉再通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梗塞冠脉再通率为96.7%(29/30)、对照组梗塞冠脉再通率为53.3%(1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梗塞血管再通率较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缩短、心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比分析36例老年与22例非老年人AMI急诊PCI治疗的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成功率和手术疗效.结果老年组36支梗塞相关血管,置入支架40枚,围手术期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为97.2%,非老年组22支梗死相关血管,置入支架25枚,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支架特点及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显著性.且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结论老年人AMI行急诊PCI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