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VaD大鼠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的作用。方法以两血管法制备Va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磷酸盐缓冲液组、BMSCs组。造模1周后,尾静脉注射BMSCs;4周后行Morris水迷宫检测,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NGF、SYN表达。结果与PBS组比较,BMSCs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SYN与NGF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BMSCs对V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改善作用,可提高NGF及SYN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并与单纯BMMSCs移植作比较.方法 ① BMMSCs的提取、培养、标记.②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BMMSCs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术后4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免疫抑制作用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小鼠的BMSCs,观察其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BMSCs CXCR4的表达;应用油红O和阿尔新蓝染色分别鉴定BMSCs成脂和成软骨诱导情况;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前列腺素2(PGE2)的表达;应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培养细胞环氧化物水解酶2(COX-2)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小鼠BMSCs贴壁呈现克隆性生长,大部分细胞呈圆形,部分呈梭形。BMSCs CXCR4的阳性表达率为100%。B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及软骨细胞。TNF-α处理组上清液中IL-10和PGE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4.235、12.005,P<0.05),细胞COX-2和NF-κB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8.557、4.301,P<0.05)。结论 TNF-α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明显增强小鼠B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素对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大鼠MSCs,成脂诱导鉴定;采用TNF-α等因子干预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胞膜CXCR4的表达。结果 MSCs呈梭形、漩涡状方式贴壁生长,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可见胞浆内存在大量脂滴。肝衰竭大鼠血浆及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脂多糖(LPS)干预培养后MSCs胞膜的CXCR4表达率分别为(59.46±1.01)%、(56.34±0.89)%、(51.34±0.85)%和(44.66±0.36)%,与正常培养组的(26.80±0.35)%及大鼠血浆干预组的(27.13±0.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骨髓贴壁筛选法能够分离培养出纯度及活性较高的MSCs;TNF-α、IL-6等因素可以诱导MSCs胞膜CXCR4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贴壁法培养、鉴定大鼠骨髓MSCs,观察其生长规律及光镜结构特点。结果 大鼠MSCs 7代以前增殖速度较快,细胞接种后1~2d为滞留期,3d后达对数生长期,第6天进入平台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表达CI)44,不表达CD45;光镜下可见MSCs呈梭形、纺锤形和多角形,核居中,有1~2个核仁。结论 培养的细胞为骨髓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性状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贴壁法培养、鉴定大鼠骨髓MSCs,观察其生长规律及光、电镜结构特点。结果 大鼠MSCs 7代以前增殖速度较快,细胞接种后1~2d为滞留期,3d后达对数生长期,第6天进入平台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SCs表达CD44,不表达CD45;光镜下可见MSCs呈梭形、纺锤形和多角形,核居中,有1~2个核仁;透射电镜下可见MSCs胞质较丰富,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核仁。结论 培养的骨髓MSCs有独特的超微结构特点;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性状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肺气肿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分离、培养并扩增大鼠MSCs,并以5-溴氮尿嘧啶核苷(Brdu)进行标记.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移植组大鼠于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并烟雾暴露,建立肺气肿大鼠模型.然后将培养的MSCs经尾静脉注入到移植组大鼠体内.观察移植后3组大鼠肺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du及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移植组均出现肺气肿病理改变,但后者较前者明显减轻.3组间平均肺泡数(MAN)、肺泡腔与肺总面积比(P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2.248,194.474,P均<0.001);移植组MAN高于模型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AA低于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移植组可见Brdu阳性细胞表达,部分Brdu阳性细胞内有CK的表达.对照组和模型组未见Brdu阳性及CK阳性细胞.结论:MSCs移植明显减轻肺气肿大鼠肺部炎症和病理改变,这可能与MSCs在受体肺组织内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8.
盖维  ;戴春  ;吕昌云 《铁道医学》2014,(10):1121-1126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相关分子podocin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3)、造模组(n=39),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则高脂高糖喂养,8周后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5 mg·kg-1,糖尿病肾病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BMSCs组(n=13)、前列地尔组(n=13)及DN组(n=13)。于造模成功的当天,BMSCs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经体外培养、鉴定、Brdu标记后的BMSCs 2×106·ml^-1,前列地尔组大鼠经腹腔注射前列地尔4μg·kg-1·d^-1,而DN组及正常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入后的1、14、28 d检测4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SCs在肾脏的定位;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检测肾组织podocin的表达。结果:BMSCs移植后28 d,与DN组和前列地尔组相比,BMSCs组大鼠尿蛋白、Scr、BUN水平均有下降(P〈0.05);BMSCs组podocin的表达较正常组降低,但较DN组和前列地尔组明显上升(P〈0.05);BMSCs组大鼠肾组织可见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结论:BMSCs可以上调足细胞相关分子podocin的表达,改善足细胞融合,并促进足细胞再生,从而减少尿蛋白,对肾脏起到一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3d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1、10、50 ng· ml-1)的TNF-α刺激BMMSCs 3 d后,MTS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BMMSCs继续培养1、4、7d后的体外增殖活性;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其体外迁移能力;成骨诱导液继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rMSCs分为两组,各组均设6个样本:一组用终浓度为10ng/ml的IL-6刺激12h,另一组不加细胞因子刺激;然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细胞VCAM-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直标法检测两组细胞表面VCAM-1抗原的表达率,RT-PCR法检测两组细胞VCAM-1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未刺激组细胞染色浅,呈淡棕黄色;IL-6刺激组细胞呈棕褐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未刺激组VCAM-1的表达率为14.1%;IL-6刺激组VCAM-1的表达率为80.9%。RT-PCR显示,未刺激组VCAM-1mRNA呈微弱表达;刺激组VCAM-1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 IL-6能诱导rMSCs VCAM-1的表达显著增高,提示VCAM-1可能在MSCs替代治疗初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脉冲电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场强、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方法 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生长良好的第三代细胞进行不同场强、不同步率的脉冲电磁场刺激,MTT法则定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脉冲电磁场刺激5d(1次/1d,每次3h)后,各实验组细胞增殖水平和(S+G2/M)期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脉冲电磁场刺激后,能促进体外培养该细胞的增殖水平,磁场参数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肌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5-氮杂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肌细胞方向分化的最佳诱导浓度及诱导后细胞的活性,以得到稳定分化的成肌细胞.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进行定向诱导分化,3H-TdR掺入试验检测诱导后细胞的活性状况,筛选出最佳的时相-浓度结合点,通过免疫组化鉴定分化结果.结果在10μmol/L5-氮杂胞苷诱导培养后15d细胞活性较好,免疫组化技术鉴定其已向成肌细胞方向分化.结论10μmol/L5-氮杂胞苷可成功诱导其向成肌细胞分化.为临床上以细胞注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体外培养和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方法,分离和纯化3~4周的大鼠BMSCs,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CD45和CD29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呈圆形和梭形等,24 h后大部分细胞均贴壁。8~10 d可达80%~90%融合,纯化后传代周期为6~8 d。流式细胞术鉴定表明CD45阴性,CD29阳性。结论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可有效分离培养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离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继发性骨质疏松性的个体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培养原代BMSCs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及使用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鉴定培养的BMSCs;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通过肌注地塞米松(DEX,1 mg·kg-1·d-1)8周,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所有大鼠经手术于胫骨平台下钻孔造骨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S组,骨折不处理)、DEX骨折+生理盐水(NS)组、DEX+BMSCs组,将BMSCs注射到大鼠骨缺损部位治疗(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对照),于术后4周和8周,采用Micro-CT检测各组大鼠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表型鉴定及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实验均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胞是BMSCs。Micro-CT结果表明,与DEX+NS组比较,BMSCs细胞治疗能促进DEX诱导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结论 BMSCs对继发性骨质疏松性大鼠的骨缺损具有显著的促进愈合作用,这为临床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个体的骨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探讨不同时间点移植BMSCs对大鼠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差异. 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在MCAO术后3、6、12、24、72 h这5个时间点经尾静脉移植BMSCs到脑梗死大鼠,并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脑梗死体积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比较. 结果 MCAO术后28 d,TTC染色显示: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BMSCs移植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随着细胞移植时间推后,梗死体积逐渐增大,BMSCs 3、6、12、24、72 h移植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40±27)、(80±25) 、(123±21)、(161±19)和(202±27) mm3.BMSCs移植组大鼠NSS明显低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并且BMSCs移植越早,NSS越低. 结论 在MCAO术后3~72 h移植BMSCs对大鼠脑梗死都有治疗效果,并且移植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探讨不同时间点移植BMSCs对大鼠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在MCAO术后3、6、12、24、72 h这5个时间点经尾静脉移植BMSCs到脑梗死大鼠,并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脑梗死体积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比较。结果MCAO术后28 d,TTC染色显示: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BMSCs移植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随着细胞移植时间推后,梗死体积逐渐增大,BMSCs 3、6、12、24、72 h移植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40±27)、(80±25)、(123±21)、(161±19)和(202±27)mm3。BMSCs移植组大鼠NSS明显低于PBS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并且BMSCs移植越早,NSS越低。结论在MCAO术后3~72 h移植BMSCs对大鼠脑梗死都有治疗效果,并且移植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骨髓接种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方法,及获取的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全骨髓接种和贴壁培养法获取、纯化、扩增Sprague Dawley(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形态、排列变化.取第3代MSCs,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的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绘制生长曲线图,用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实验检测MSCs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特性,通过换液、传代的方法可去除悬浮细胞和纯化细胞,传代细胞生长快于原代细胞.MSCs呈长梭形或多角形,胞体上有不规则突起.排列成漩涡状或鱼群状.全骨髓接种培养法获取的MSCs高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CD29、CD44),造血细胞标记(CD45、CD11b)表达率低,细胞活力好、凋亡率低,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结论]全骨髓接种加贴壁法培养MSCs方法简便易行,能获取较高纯度的生长增殖状态良好,且具备多向分化能力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黏附分子表达及对其向心肌梗死区归巢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直接贴壁法获取大鼠原代BMMSCs,体外培养至第3代用于以下实验:①将培养的BMMSCs用浓度为10μg/L的IL-1β刺激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l(ICAM-1)的表达率;②开胸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于心肌梗死后24 h,经尾静脉输注经Brdu标记、10μg/L IL-1β预刺激的BMMSCs;输注BMMSCs 24 h后取心肌组织,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组织中的BMMSCs数目。以上实验以设不加IL-1β刺激作空白对照组,另在刺激组加抗VCAM-1单克隆抗体作为实验对照。结果生理状态下,大鼠BMMSCs表面黏附分子ICAM-1表达较高,而VCAM-1表达较低;而IL-1β刺激后,黏附分子VCAM-1表达升高;浓度为10μg/L的IL-1β刺激BMMSCs,输注到大鼠体内,心肌梗死区组织的BMMSCs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及IL-1β+抗VCAM-1单克隆抗体组。结论炎性因子IL-1β能够增强大鼠BMMSCs表面VCAM-1的表达,但对大鼠BMMSCs表面ICAM-1的表达无影响;其可以有效促进BMMSCs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提高BMMSCs向心肌梗死区域迁移,其机制可能与BMMSCs表面VCAM-1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腺病毒栽体对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自2周龄Wistar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MSC,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GFP)感染,48 h后用流式细胞议拴测感染效率;在特殊诱导剂诱导下,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ALP活性及油红O染色分别鉴定腺病毒栽体对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的影响.结果 Ad-GFP感染MSC 48 h后97.82%的细胞表达GFP;MSC经特异性诱导剂诱导后可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Ad-GFP感染对MSC成脂及成骨分化能力无显著影响.结论 腺病毒载体对大鼠骨髓MSC感染效率高,且不影响其体外多向分化潜能,是基因修饰MSC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20.
李大伟  高广周  李欣  孙涛 《医学综述》2012,18(17):2869-2872
目的探讨一种易操作、高效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采取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和纯化大鼠MSCs,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MSCs纯度和形态特征,观察MSCs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的MSCs具有良好的贴壁性,形态均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90分别为1.3%、98.6%。第3代MSCs经适当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结论全骨髓培养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的MSCs纯度较高,稳定性好,且操作相对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