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超声对于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的超声表现分型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IMT(mm)以及斑块积分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偏高;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超声病理学分型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而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诊断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中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选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29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9例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实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人员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受检人员超声分型情况、超声病理学分型情况、IMT值与参照组对比显示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预应用在诊断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及间接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非冠心病组),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判断颈动脉斑块类型,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冠心病危险评估中的作用。结果:两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的颈动脉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支数越多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越高;且斑块多为软斑块、含有软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实时三维超声对软斑和混合斑检出率在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可以预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明显的相关性。对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及斑块表面溃疡检出率方面实时三维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三维超声对颈动脉斑块表面有无溃疡检测优于二维超声。结论:颈动脉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可间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效预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在辅助诊断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价值。方法:对148例疑似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造影是否阳性分为冠心病和非冠心病。对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是否检出斑块、斑块数量特点、斑块积分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非冠心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3,P<0.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6%、72.2%、88.6%;冠心病患者多发斑块较非冠心病患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多发斑块也越多,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斑块积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支与单支病变比较t'=9.816,P<0.01;双支与三支病变比较t'=2.907,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相关性良好,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间断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唐奇 《当代医学》2014,(26):143-14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显著升高(77.1% vs 24.3%),并且斑块类型多为不稳定的软斑;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大(1.3±0.3) vs (0.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晓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96-97,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12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过的75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未患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及不同病理类型粥样斑块的数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5例患者中合并粥样斑块形成者49例;对照组合并粥样斑块形成者8例,各型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常规检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颈动脉粥样的形成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秦杰  许志辉  陈琪 《当代医学》2021,27(18):80-82
目的 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及其分布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所以研究对象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斑块检出情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分布及斑块类型.结果 实验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常见的斑块类型均为硬斑;实验组混合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斑块主要分布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结论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准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狭窄程度及其分布,且无创、操作简便,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诊断中超声造影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超声造影诊断,以及回声图像结果分为硬斑块组、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比较3组到达峰值和斑块峰值强度时间.结果 3组造影增强和未增强斑块个数及对应构成比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块组达峰时间和斑块峰值强度和软斑块组比较、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达峰时间和斑块峰值强度诊断中差异显著,可将其作为临床中对斑块稳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选择行冠脉造影检查的25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无冠心病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及斑块面积,比较2组患者各项指标有无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径、IMT和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作为冠心病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异常,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脑梗死患者89例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IMT进行测量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进行观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IMT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例数及溃疡斑块检出例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溃疡斑块的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缺血性脑梗死(IC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部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及血管内径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硬斑、软斑及溃疡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左右颈动脉内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扁平斑检出率23.40%与对照组19.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检查结果,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探讨斑块发生与脑梗死的关系,了解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易损斑块可以利用超声进行准确检出,并且易损斑块与脑卒中存在相关性,超声结果可以提供较为客观的诊断依据,是一种良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林谨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252-4253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45例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对照组中57.78%出现颈动脉增厚(>1.0 nn),粥样斑块率6.67%;研究组88.89%发生颈动脉增厚,粥样斑块率48.89%.研究组CADIA、IMT及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S、Vd及Vm显著低于对照组,PI、R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有效诊断机体血管内膜增厚情况,还可分析血流动力学情况,为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11例患者。按照有无患有脑梗死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为患有脑梗死患者201例,对照组210例患者未患有脑梗死,通过超声检查比较两组41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201例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应用于疑似脑梗死检查中可准确反映有无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明确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联系进而对脑梗死做出准确判断,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将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A组(n=32),非心肌梗死的作为B组(n=28)。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斑块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斑块发生情况(硬化斑块、溃疡斑、硬斑、软斑、扁平斑)明显优于B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明文剑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04-105,1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两组,92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和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DM+EH组;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硬化斑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狭窄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DM+EH组及DM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DM+EH组颈动脉IMT均高于DM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DM+EH组、DM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DM+EH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③DM+EH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的检出率DM+EH组及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的早期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为防治颈动脉斑块和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心内科及老年科住院的患者210例,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130例)和颈动脉斑块组(80例);根据患者有无冠心病分为无冠心病组(160例)和冠心病组(50例).分别记录检测各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吸烟、酗酒、家族心血管病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颈动脉无斑块组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组中年龄、RBP、男性、吸烟、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BP、吸烟、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独立相关(P<0.05).与无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中年龄、RBP、大专以上学历、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P、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决形成和冠心病发生与临床多因素相关,其中RBP水平升高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RBP水平,对预防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冠心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组22例和三支病变组17例,比较各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异。结果冠心病组在等级积分、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三个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方法,对预测冠心病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牛媛媛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50-1851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60例,按患者是否存在脑梗死分为观察组85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75例(非脑梗死患者),通过超声进行诊断,观察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20.00%,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0.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高诊断意义,明确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强联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情况,并与同年龄段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超声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重点观察内-中膜厚度、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斑块位置、回声类型及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1观察组CCA-IMT平均厚度(1.17±0.10)mm,BIF-IMT平均厚度(1.42±0.11)mm,对照组CCA-IMT平均厚度(0.73±0.11)mm,BIF-IMT平均厚度(0.97±0.10)mm,观察组CCA-IMT、BIF-IMT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及回声类型比较,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6%vs 2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回声类型以软斑为主(占86.1%,37/43),对照组以硬斑为主(占54.5%,6/1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3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部位均以颈动脉分叉处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5%vs63.6%,P0.05);4两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观察组以中重度狭窄为主(占77.1%,37/48),对照组以轻度狭窄为主(占81.3%,39/4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程度,及时行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