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2 6例 ,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2 5~ 6 0岁 ,平均 4 2岁。其中膝关节 15例 ,踝关节 11例。应用高分子聚合物 -聚乙交酯和聚丙交酯制成的拉力螺钉和螺钉 :直径 3.5mm或4 .5mm ,长 2 0~ 70mm。使用与螺钉相匹配的钻头 ,特制丝攻螺钉埋头器。专用螺钉拧入器 ,指骨锯。2 手术方法均采用切开复位 ,用与可吸收螺钉内径相同的钻头钻孔 ,再用特制的丝攻攻丝 ,测量合适的长度 ,埋头器扩孔 ,拧入合适长度的螺丝钉 ,石膏托固定 6周。3 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有 12例获得随访 ,随访最长 18个月 ,最短 6个月 ,平均 10个月 ,除 2例因时…  相似文献   

2.
可吸收螺丝钉及固定棒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綦建军 《中原医刊》2002,29(1):15-16
目的 :探讨大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可吸收螺丝钉在关节内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对 8例肱骨头骨折 ,12例股骨头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 ,术后跟踪随访。结果 :优 16例 ;良 4例。结论 :可吸收螺丝钉是大关节内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分散性良好的超细β-磷酸三钙(β-TCP)/聚-L-乳酸(PLLA)复合材料及新型可吸收骨折内固定器。方法:通过研磨方法制备β-TCP超细粒子,用一缩二乙二醇作分散剂研磨β-TCP后,再将β-TCP与PLLA超声混合,制得复合材料,经注塑加工制成可吸收骨钉,并采用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用一缩二乙二醇作分散剂研磨β-TCP后再经超声混合,可以使β-TCP超细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粒子大小仅为300nm左右,β-TCP与PLlA基体之间结合良好。超细β-TCP/PLLA复合材料可加工成可吸收骨钉,弯曲强度达到100MPa左右,完全满足松质骨内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可吸收钉棒在近关节部位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关节部位骨折手术传统的内固定材料一般为金属,过于坚硬,易延迟愈合和再骨折;关节部位易受摩擦挤压产生疼痛[1].近年来,笔者采用可吸收钉棒治疗近关节部位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治疗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临床体会。方法以内固定材料,采用PDLLA规格型号,有两种:(1)全螺纹螺钉T8-5555-50。(2)拉力螺钉LS-45×55-33。由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学院材料有限公司提供,为松质骨钉,其规格有两种:螺钉外径45mm,内径35ram,长度25-55mm;螺钉外径35mm,内径25mm,长度25-35mm,采用环氧乙烷消毒无菌包装。治疗关节包括(腕、膝、踝、肘、髋)骨折31例。常规下麻醉关节手术入路,选用螺钉2~3枚固定,术后关节不采取外固定,3~4天后可行肢体被动功能锻炼。结果31例获随访6个月~2年,经X光片检查,对其关节活动的情况综合判断,平均17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关节活动正常,优良率达到90.3%。结论可吸收钉治疗关节内骨折可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再次手术,获得较好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雪冰  于燕春  刘永 《吉林医学》2009,30(21):2615-2616
目的:讨论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麻醉及手术切口,显露骨折断端及损伤关节,解剖复位后,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固定骨折,制动5min,止血后逐层缝合,石膏托外固定6周。结果:以术后局部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影像学检查综合判定疗效。优:79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7.7%。术后无伤口感染和骨折再移位现象。结论:可吸收螺钉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尤其减少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由于生物材料学及生物力学的发展,可吸收内固定物已大量应用与临床。我院自1998年7月~2002年6月应用芬兰生产自身增强聚乙交酯(SR-PGA)可吸收螺钉及固定棒手术治疗关节内及其周围骨折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采用可吸收肋骨钉/聚左旋乳酸钉(PLLAs)固定肋骨骨折2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共收治胸部创伤患者518例,有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患者406例,占同期收治胸外伤患者的78.4%.28例胸部外伤在接受剖胸探查术中对肋骨骨折进行了PLLAs内固定.28例患者中,男性17例(60.7%),女性11例(39.3%);年龄17~77岁,平均(40.7±12.3)岁.闭合性损伤18例,开放性损伤10例;伴腹部脏器损伤8例,颅脑伤6例,脊柱四肢骨折10例,软组织损伤4例;骨折数量2~20根.入院时间在伤后20分钟~6天,入院时均有胸部疼痛,伴有休克12例,呼吸功能不全10例.对照组:克氏针加钢丝组:2002年1月~2009年11月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内固定的患者25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38例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的情况。方法 应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结果 在组38例中37例获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无特异性炎症反应和积液现象,优26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达97.4%。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对关节周围组织及关节本身损伤小,免除二次手术痛苦,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11.
唐诗添  王军  石波  康斌  王陶  刘都 《四川医学》2012,33(1):83-85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32例(36足)Sanders分型Ⅱ~Ⅳ型骨折行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直视下以距骨关节面为模板复位、自体骨植骨、解剖形钢板固定。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5足,良5足,可4足,差2足,优良率为83.3%。发生明确的早期并发症3足,发生率8.3%,其中皮肤边缘坏死1足,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远期发生明显慢性疼痛2足(5.6%)。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术前作周密计划和准备,术中采用全厚皮瓣并避免过分牵拉和反折,复位后通过植骨来支撑关节面骨折块及提高内固定的牢固程度,术后石膏固定并抬高患肢,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架桥式植骨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解剖型钛板治疗48例共56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其中Ⅱ型28足、Ⅲ型21足、Ⅳ型7足),Bor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并测量术前、术后的Bohler′s角、Gissane′s角、Peries′s角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术后Bohler′s角、Gissane′s角、Peries′s角明显恢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总优良率为83.9%(47/56)。结论: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架桥式植骨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周华  金松 《实用全科医学》2014,(9):1408-1410
目的比较颌间固位钉和牙弓夹板两种牵引方法在颌骨骨折牵引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把48例有咬合紊乱症状的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人,研究组用颌间固位钉植入上下颌骨,对照组用牙弓夹板结扎固定在上下牙列上,2组均采用弹力皮圈在术中牵引辅助复位或在术后牵引调整咬合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骨折切开复位及小型钛板+螺纹钉固定骨折。检查并记录2组的平均操作时间,术后咬合关系的恢复程度,牙周损害程度,口腔卫生状况,询问患者主观感受,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研究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牙周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副损害和痛苦;从主观舒适度方面,患者更能接受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法;在牙列基本完整的前提下,两者在咬合关系的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颌间固位钉较牙弓夹板牵引复位或辅助治疗颌骨骨折是一种快速、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组),其中SandersⅡ型14例,Ⅲ型4例,Ⅳ型2例;1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传统L形切口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其中Sanders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3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植骨例数、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术后半年的足部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15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及VSA评分均少于B组,切口甲级愈合所占的比例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植骨例数、术后影像学检查所见及AOFAS踝后足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徐伟  师佩兰  肖玉周  王祥 《实用全科医学》2014,(8):1211-1213,F0003
目的探究分析经皮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髌骨纵行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提高髌骨骨折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9月共8例髌骨纵行骨折患者行经皮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床上进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舒张训练,术后3d进行助步器辅助下部分负重,术后1周后进行无辅助全负重训练,术后4周后恢复正常行走。术后4—6周门诊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并依据Lyshd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通过随访调查,8例患者髌骨骨折均愈合良好。较传统开放手术,此方法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及功能锻炼早,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3~98分,平均95分,优良率为100%。结论对单纯髌骨纵行骨折患者行经皮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少。避免了开放手术导致的术后伤口感染、延迟愈合、不愈合、关节粘连等相关并发症发生。基本不破坏髌骨血液供应,操作易于掌握,能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快,保证其预后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方法(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作出指导。方法选择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髓内组和钉板组,髓内组采用髓内固定系统治疗,钉板组采用钉板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髓内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钉板组,其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髓内组的优良率为88.89%,钉板组的优良率为88.57%,其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髓内固定系统和钉板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髓内固定系统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This i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a series of 26 patients with closed unstable comminut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distal end of the radius treated with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treatment to compare their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The external fixation group consisted of 12 patients and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consisted of 14 patients. The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s were performed at six months and one year. The anatomical results at six months and one year showed that the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was effective in maintaining the reduction compared to the external fixation group. The radial height, volar tilt and radial inclination were well maintained. However, the functional results at six months and one year showed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fixation.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higher in external fixation group.  相似文献   

18.
李多玉  刘彬  鹿亮  曾建学  杨家赵 《安徽医学》2020,41(10):1151-1154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0月3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载距突有无螺钉固定,分为载距突固定组与载距突无固定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贝氏角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半年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载距突固定组患者优良率为94.44%,载距突无固定组优良率为88.89%。两组患者术后贝氏角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贝氏角大小有逐渐减小趋势,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贝氏角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和时间对术后贝氏角大小有交互作用(P<0.05)。载距突固定组患者术后6个月AOFAS评分为(88.92±7.21)分,高于载距突无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AOFA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载距突置钉可以有效提高术后AOFAS评分,有利于骨折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杜丽平  钟振东  傅荣 《四川医学》2013,(8):1081-1084
目的本动物实验采用比格犬股骨骨折内固定模型,考察迪康可吸收聚乳酸(PDLLA)骨折内固定螺钉对股骨外髁松质骨骨折修复的影响。方法 4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术后2、4、8、12、24、36、48周,每组6只动物。手术复制股骨外髁骨折模型,左侧(实验组)采用可吸收复合螺钉内固定,右侧采用PDLLA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各时间段处死受试犬,X摄片观察骨折恢复情况,解剖取股骨和螺钉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检测螺钉质量、抗弯强度和重均分子量,计算生物吸收率、强度衰减率和生物降解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术后2周时所有动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吸收复合螺钉和PDLLA螺钉治疗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可吸收复合螺钉的初始抗弯强度及植入前12周时高于PDLLA螺钉,生物降解较PDLLA螺钉缓慢。结论实验提示可吸收复合螺钉具备良好的内固定疗效和生物相容性,其在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方面较PDLLA螺钉具备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郝强  高慧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36-37,40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Gamma钉内固定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1∶1的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A组(PFNA内固定术)、B组(DHS内固定术)、C组(Gamma钉内固定术),各32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情况。结果与B、C组比较,A组手术用时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P〈0.05),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髋关节Ha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优良率最高,达90.6%。结论 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