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开颅术组和大骨瓣开颅术组,其中小骨窗开颅术组38例,大骨瓣开颅术组36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并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小骨窗开颅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08±1.36)改善为(8.56±1.21);大骨瓣开颅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6~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36±1.25)改善为(26.36±1.42).两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具有视野清楚、清除血肿彻底、减压快、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开颅术组和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其中小骨窗开颅术组38例,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36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并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小骨窗开颅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08±1.36)分改善为(8.56±1.21)分;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6~16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36±1.25)分改善为(26.36±1.42)分。两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清除量小骨窗组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组(P<0.01)。结论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术。  相似文献   

3.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法 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n=66)和大骨瓣开颅术组(n=40),对意识恢复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总有效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骨窗开颅术组的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大骨瓣开颅术组(t=2.36,P<0.01),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情况比较,小骨窗开颅术组优于大骨瓣开颅术组(t=3.79,P<0.01),小骨窗开颅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大骨瓣开颅术组(X2=5.20,P<0.05),其病死率则低于大骨瓣开颅术组(X2=4.84,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尤其适用于中等量脑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法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n=56)和大骨瓣开颅术组n=50),对意识恢复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总有效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骨窗开颅术组的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大骨瓣开颅术组(t=3.16,P<0.01),术后1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情况比较,小骨窗开颅术组优于大骨瓣开颅术组(c=5.75,P<0.01).小骨窗开颅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大骨瓣开颅术组(x2=4.92,P<0.05),其病死率则低于大骨瓣开颅术组(x2=4.80,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均为永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小骨窗开颅术(A组,n=50)与大骨瓣开颅术(B组,n=50)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有下降,但A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早于B组(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B组70.0%(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对神经功能构成的损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骨窗微创开颅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组和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组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2.24±1.06)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1.09±1.56)分改善为(8.24±1.26)分;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中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7.23±1.13)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0.78±1.89)分改善为(26.13±1.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组并发症、血肿清除量及疗效指标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开颅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穿刺微创血肿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分别行大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2周后评定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GOS评分,ADL分级,血清SF、S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术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山东省巨野县中医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8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79),研究组行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术,对比2组手术前后的GC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13.65±4.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0.21±3.79)分,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14%(72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7.01%(53例),两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比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更好,它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贾福勇 《大家健康》2016,(4):104-105
目的:分析对比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GOS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大骨瓣开颅术相较,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预后效果好的显著优点,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在治疗脑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87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72.1%,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乙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个月,甲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乙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整体优势明显,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外科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从而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如何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6例应用小骨窗开颅术,设立为观察组,32例应用传统大骨瓣开颅术,设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从以下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术后两组的ADL分级疗效情况、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I一Ⅲ级别的恢复良好率为83.3%(30/36),明显高于对照组62.5%(20/32)(P〈0.05)。②两组治疗后2周及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③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不显著,但观察组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各具优缺点,临床医生需根据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许昌市中心医院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观察组(超早期,出血时间≤7 h)、对照组(延期,出血时间>24 h),各45例。对照组行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手术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吴俊波  杨杰 《当代医学》2014,(29):36-37
目的比较小骨窗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术)和观察组(小骨窗开颅术)(n=24),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8.2±21.1)min、(102.3±47.8)mL、(17.5±4.7)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减轻术中损伤,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显微小骨窗微创术与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呶方法:1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二组,其中传统骨瓣开颅术组85例,显微小骨窗微创术组62例,观察比较二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意识形态恢复时间、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显微小骨窗微创术组组手术时间明显要短于传统骨瓣开颅术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高于传统骨瓣开颅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小骨窗微创术组ADL分级优良率为56.46%,明显高于传统骨瓣开颅术组的35.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二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论:显微小骨窗微创术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术后脑出血病人的神经功能。方法 我们对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辅以不同的药物治疗的办法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1个月对侧肢体肌力2度以上: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23例中4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4例中13例,对侧肢体肌力3度以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4例中3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辅以神经节甙脂治疗18例中10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神经康复31例中15例。结论 采用微侵袭外科治疗血肿清除并辅以神经节苷脂治疗或结合神经康复对病人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苏 《当代医学》2014,(5):105-106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小骨窗开颅手术组和大骨瓣开颅手术组,小骨窗开颅手术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手术组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对其临床治疗和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大骨瓣开颅手术组相比,小骨窗开颅手术组痊愈的比率和总的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可达50.00%及89.13%,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仅为(0.89±0.12)h及(23.15±2.06)d,且术中输血量明显减少,仅为(80.21±35.79)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微创术组和保守组,其中微创术组40例,保守组38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及甘露醇用量,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微创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7 d,血肿清除时间1~5 d,甘露醇用量200~300 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0.87±0.99)改善为(9.21±0.01);保守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4~15 d,血肿清除时间18~30 d,甘露醇用量1 250~1 500 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39.15±1.25)改善为(24.15±0.5).2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甘露醇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早,甘露醇用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是脑出血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元明 《微创医学》2011,6(5):411-413
目的比较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治疗后第30天记录并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综合临床疗效;治疗后3 d、7 d、14 d分别检测血浆ET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14 d和30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 d、7 d、14 d血浆ET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可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谢兰军  钱令涛  陈洪山  宁亮 《安徽医学》2011,32(11):1867-1869
目的 对比探讨小骨窗开颅术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实验组45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对照组45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术.随访1~3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的总有效率和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分级变化,并采用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和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别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CT引导穿刺引流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抽签方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穿刺引流术;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患者血肿清除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患者血肿清除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对其疾病表现等加以观察,合理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同选择CT引导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可以成功将患者手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缩短,将患者的血肿清除量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