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小肠重建技术及其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怀疑小肠疾病病人进行了口服稀释造影剂法的MSCT成像,并与全消化道造影、手术病理对照分析。采用最新的GE Light-speed Ultra 16排CT进行全小肠扫描,采用仰卧位,扫描条件:扫描层厚1.25 mm,螺距1.375∶1,转速0.8 s。在独立的工作站上进行小肠重建,包括MPR像、MIP像。图像由两位影像医师共同分析。[结果]20例均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其中正常7例,良性病变4例,恶性病变9例。MSCT多种成像方法均可提出有价值的倾向性意见,其中MPR像和MIP像价值最大,可以完整直观观察病变的部位、特点以及距离等信息。小肠CT检查基本是以口服稀释造影剂为主,尤其是对于肠内的实质性占位,轴位像结合MPR和M IP像是主要的成像方法。2D-MIP像有助于末段肠管病变距离的测定。增强检查对于小肠病变中整体显示均有帮助。[结论]多层CT小肠成像技术对于小肠疾病的术前准确定位、定性以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患者行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ADW4.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小肠间质瘤CT征象与恶性度。结果21例小肠间质瘤发生部位:十二指肠1例,空肠13例,回肠7例;良恶性:良性间质瘤4例,恶性间质瘤14例,交界性3例。CT表现特征为肠壁偏心性软组织肿块。良性倾向者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多〈4cm,边界清,密度均匀,增强多显著均匀强化。恶性倾向(交界性和恶性)者多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最大径多〉4cm,其内多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动静脉期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MDCT及重建技术能够显示病变的特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小肠间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5例,分析其MPR、VR成像的CT表现,并与常规椎弓CT轴位像进行对照,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结合VR成像可清晰显示35例68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4例48处峡部裂,漏诊11例,漏诊率31%(11/35)。与常规椎弓轴位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建对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的相关继发病变征象显示均有明显优势。结论MPR、VR重建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0例,小肠非肿瘤性疾病11例,均行螺旋CT增强检查和三维重组技术观察,检查前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结果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十二指肠憩室5例,C rohn病3例。良性肿瘤8例,其中间质瘤6例,腺瘤1例,错构瘤1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腺癌8例,间质瘤1例,淋巴瘤2例,类癌1例。结论 16层螺旋CT口服等渗甘露醇充盈肠腔并作增强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认识总结小肠克罗恩病(Crohn desease,CD)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CD的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理证实,分析病灶MSCT的影像特征,观察病灶的部位、范围,肠管的改变,肠管周围血管的改变,周围淋巴结有无增大,有无肠管周围脓肿或蜂窝织炎等。结果 2例(16.67%)病灶位于回肠(不包括回肠末端及回盲部),10例(83.33%)病灶位于回肠(包括回肠末端及回盲部),2例(16.67%)病灶位于回盲部、升结肠。所有12例CD均表现为肠管增厚、肠腔狭窄,增强扫描肠壁呈明显层样或整体强化,肠管轴位像见"靶"征,系膜血管增多、粗大。8例(66.67%)见"梳样"征。4例(33.33%)见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边缘清楚。未见肠周围脓肿或蜂窝织炎形成。结论 CD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MS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病灶及病灶周围的病变,对提高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扭转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16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诊断为小肠扭转的患者,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3例CT诊断为小肠扭转患者中,手术证实:全小肠扭转1例、空回肠扭转5例、部分空肠扭转3例、部分回肠扭转4例。结论:小肠扭转的主要影像特征为:肠系膜血管扭转,C形征,鸟嘴征。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三维成像技术完善胃癌的术前诊断和比较研究不同重建方法的优越性。方法36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jons)、SSD(shaded surface dlsplay)、RT3D(real-time 3D)、CTVE(CT virtual endoscopy)、立体剖割重建。术后均有病理证实。采用SPSS 10.0进行秩和检验。结果CT对胃癌的大体分型准确率为100%。各种重建技术对于不同病变的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MPR:P〉0.05,浸润型、菜花型、溃疡型三种类型无差异。SSD:P〉0.05,三种类型的胃癌无差异。立体剖面:X^2=13.750,P=0.001,浸润型效果差。RT3D:X^2=26.837,P=0.000,浸润型效果差。VE:X^2=18.669,P=0.000,浸润型效果差。结论多种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胃癌术前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消化道检查方法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各种重建技术对于不同病变的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采用多种重建技术,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 CT 及三维成像技术完善胃癌的术前诊断和比较研究不同重建方法的优越性.方法 36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 扫描,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SSD(shaded surface display)、RT3D(real-time 3D),CTVE(CT virtual endoscopy)、立体剖割重建.术后均有病理证实.采用SPSS 10.0 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CT 对胃癌的大体分型准确率为100%.各种重建技术对于不同病变的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MPB:P>0.05,浸润型、菜花型、溃疡型三种类型无差异.SSD:P>0.05,三种类型的胃癌无差异.立体剖面:X2=13750,P=0.001,浸润型效果差.RT3D:X2=26.837,P=0.000,浸润型效果差.ME:X2=18.669,P=0.000,浸润型效果差.结论 多种螺旋 CT 重建技术在胃癌术前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消化道检查方法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各种重建技术对于不同病变的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采用多种重建技术,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42例常见小肠肉瘤MSCT征象,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中38例做增强扫描。结果小肠平滑肌肉瘤8例,间质肉瘤13例,原发性小肠淋巴肉瘤21例。CT扫描均诊断为原发性小肠肿瘤,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42/42);平滑肌肉瘤呈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间质肉瘤主要表现为腔外不规则肿块,肿块内常伴多发性低密度影;淋巴肉瘤表现为明显的肠壁增厚或肠腔内外息肉状肿块。结论MSCT可明确小肠肉瘤的部位和范围,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定位诊断正确,是诊断及鉴别诊断较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SCT薄层扫描和重建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常规X线平片检查阴性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结果 40例患者MSCT扫描及处理后,共发现81处骨折,其中单发肋骨骨折14例(35.00%),多发26例(65.00%).结论 MSCT薄层扫描和图像后重建技术可以明确诊断肋骨骨折并准确定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于燕  齐玲芝  闫红岩 《吉林医学》2009,30(13):1221-1224
目的:分析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8年12月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的资料,对经常规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的患者行DBE检查,并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包括98例患者(男64例,女34例),平均年龄55.7岁,其中51例表现为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34例表现为腹痛、腹胀,13例表现为肠梗阻。共进行了115例次DBE检查,所有病例均成功插入小肠,平均检查时间为72.8min,其中经口检查35例,经肛检查63例,13例分别经口和经肛检查。DBE检查发现的小肠病变共74例(75.5%);5例病灶发生在常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内。最常见的病变为小肠肿瘤(39.1%)和血管扩张(29.7%)。结论:DBE检查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常规放射检查中儿童胸部复合型骨折漏诊的原因,并且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儿童胸部复合型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间因外伤行胸部照片和CT扫描的外伤患儿共123例,男81例,女42例,年龄9个月~15岁,平均年龄4.3岁。所有病例在完成胸部照片后1~3 d,进行胸部容积CT扫描,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其结果与常规DR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在123例患儿中,常规胸部DR片显示明确胸部骨折39例61处,其中胸部单纯性骨折24例,胸部复合型骨折15例。可疑骨折48例;36例未见明确骨折但存在胸部合并症。CT检查显示明确的胸部骨折76例,142处,其中胸部单纯性骨折42例,胸部复合型骨折34例。与胸部DR平片相比,CT显示胸部新增骨折有18处在单纯性骨折病例中,63处在复合型骨折病例中。CT重建技术对复合型骨折的检出率高于DR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容积扫描并综合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处理,可以提高胸部复合型骨折的检出率,相对于常规放射照片更能提供详细和直观的信息,包括骨折部位、类型、程度以及邻近结构的损伤,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孟善进 《吉林医学》2013,34(10):1832-1833
目的:分析小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MSCT)表现,评价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1例肿瘤中发生于空肠6例,回肠4例,十二指肠1例,均未表现明显肠梗阻征像,直径5 cm以下者3例,直径>5 cm者8例,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欠均匀,多数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持续强化,大部分可见血管样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MSCT有一定的特异性,MSCT对准确定位、术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艳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76-77,F0003
目的 探讨MSCT对小肠间质瘤的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患者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 在本组18例病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5~73岁,平均45岁;发生在十二指肠8例,空肠6例,回肠4例,其中良性及低度侵袭性10例,中度及高度侵袭性8例.结论 MSCT对小肠间质瘤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6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行M2A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中发现病变22例,包括小肠息肉7例,克罗恩病5例,血管畸型4例,平滑肌瘤2例,淋巴瘤2例,类癌1例,回肠憩室1例。阳性检出率占84.6%。小肠平滑肌瘤、淋巴瘤及类癌等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平均为473min(205min—555min),小肠内滞留中位时间240min,平均时间为236min(90min~433min)。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采用多层螺旋CT在术前诊断及肺炎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48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经多层螺旋CT检查,将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在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利用7 mm层厚和1 mm高分辨率CT(HRCT)重建对比周围型小肺癌组和肺炎性结节组征象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32例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16例患者为肺炎性结节患者;T1期11例,T2期8例,T3期9例,T4期4例。其中经多层螺旋CT确诊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30例,肺炎性结节患者14例;T1期11例,T2期7例,T3期7例,T4期4例。7 mm和1 mm HRCT重建征象密度均匀、小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小棘突征、边缘清楚、病灶周围模糊影比较差异有统计血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可对疾病初步判定,临床辅助诊断价值高,同时可对肺炎性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重建技术在口腔颌面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在口腔颌面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行MSCT扫描,将获得的扫描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MPR、VR成像,对骨折进行分析,并与普通X线片及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1)MSCTMPR能够显示口腔颌面外伤骨折的细微结构及深部的骨折,尤其对复杂骨折的判断具有其优势;(2)MSCTVR技术能较好地显示骨折空间移位,颌面骨变形情况。结论MSCTMPR及VR能立体、直观地显示口腔颌面外伤骨折的情况,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晶 《海南医学》2010,21(12):13-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茎突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106例临床拟诊茎突综合征的患者采用MSCT三维重建,观察茎突形态、走行、有无钙化并测量其长度、偏斜角度。结果 106例怀疑茎突过长的患者通过MSCT三维重建诊断茎突过长(≥3cm)85例(80.2%),茎突钙化3例,85例茎突过长患者中,茎突向内偏斜角≥25°有15例(17.6%),向前偏斜角≥25°有21例(24.7%)。结论 MSCT三维重建能清楚、直观地显示茎突立体的全貌,准确地测量其长度、角度以及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MSCT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一种准确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错构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错构瘤的CT特点,其中2例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肺错构瘤病灶光滑整齐,浅分叶5例,无深分叶征、毛刺征或 卫星灶.其中3例有不同程度的钙化,1例为"爆米花"样钙化.6例病灶内有脂肪密度.2例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其最大CT强化值《20Hu.结论 肺错构瘤病灶光滑整齐,出现钙化(尤其是"爆米花"样钙化)、脂肪密度是其特征性表现.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为错构瘤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特点,探讨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各种原因所致肠梗阻病例的腹部X线平片、MSCT及临床资料,将X线平片、MSCT与手术/内窥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肠道肿瘤或肿瘤性病变(癌、间质瘤、淋巴瘤、息肉等)17例(28.8%),肠粘连23例(39%),腹腔/肠炎症性病变(小肠克罗恩氏病、阑尾脓肿、腹壁脓肿、盆腔炎、小肠/结肠憩室炎等)9例(15.2%),腹疝(腹外疝)5例(8.5%),先天性巨结肠2例,肠扭转2例,肠套叠1例.腹部X线平片与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程度病例分别为42例(71.2%)和55例(93.2%).结论 MSCT在明确肠梗阻的病因、梗阻部位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价值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