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用温度诱导方法获得了 M2 6 - 32靶抗原基因片断表达的融合蛋白。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 ,该融合蛋白能与单克隆抗体 M2 6 - 32反应 ,证实了获得的基因序列是单克隆抗体 M2 6 - 32的靶抗原基因片断。该融合蛋白能与抗间日疟原虫和抗恶性疟原虫血清反应 ,且抗该融合蛋白抗体和纯化融合蛋白的抗血清还能与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胞浆抗原反应 ,表明该靶抗原基因片断内含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共同基因序列 ,且这一共同基因表达的蛋白存在于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抗原之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用血清学方法,鉴别获自现场蚊虫中的子孢子种类。抗原制备:按Pacheco等(1979)方法,将新杀死或冰冻保存的蚊子,经不连续的梯度高速离心,分离子孢子,并以子孢子50~150/μl的浓度悬于199培养液中,取上述悬液20μl置于玻片上,室温(24℃)干燥(1~5天内使用)或冰冻(-80℃)保存供以后使用。制备伯氏疟原虫、约氏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及鸡疟原虫子孢子等4种抗原。抗血清的制备:新分离的或钴~(60)照射的伯氏疟原虫、约氏疟原虫子孢子静脉接种小白鼠,或用感染蚊叮咬兔;用伯氏疟原虫的红内期,经静脉注射大白鼠,约氏疟原虫红内期免疫小白鼠,制备抗血清。接种子孢子的动  相似文献   

3.
以伯氏疟原虫NK65株、诺氏疟原虫H株和恶性疟原虫Thai株感染实验室饲养的蚊虫。在蚊虫吸血后15~18天,置室温下干燥4至6周,将完整的干蚊虫,每5只1组,放入含有2%钠十二基硫酸盐(SDS)、10%甘油、20%B巯基乙醇和6M尿素的还原缓冲剂内,在室温下培育1小时后,将蚊虫碾碎,提取适量的浸出液,放到10%SDS-聚丙烯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范围内,恶性疟原虫虫株形成的抗药性使得治疗和预防日益困难。因此,战胜这种疾病的新的化学治疗策略得到重视。早先对恶性疟原虫的研究表明寄生在人体真核细胞内的疟原虫需要快速繁殖,合成磷脂类的酶是个关键。这些酶类和人类的类似物的不同,可以当作化学治疗的靶标。干预膜的合成的药物能在体外阻断疟原虫的繁殖,而在小鼠和猴的实验中则能清除疟原虫感染。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GabriellaPessi对恶性疟原虫通过磷酸乙醇胺甲基化途径生物合成卵磷脂进行了研究。恶性疟原虫感染人类细胞之后,在人体细胞中快速繁殖。磷脂至少增加5到6倍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柠檬苦素对胃癌小鼠模型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5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10只,构建MFC胃癌荷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并给予对应药物灌胃,1次/d,连续14 d。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及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 T细胞及其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阳性表达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脾指数、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脾指数、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均显著增加(P<0.05)。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和CD4...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范围内,恶性疟原虫虫株形成的抗药性使得治疗和预防日益困难。因此,战胜这种疾病的新的化学治疗策略得到重视。早先对恶性疟原虫的研究表明寄生在人体真核细胞内的疟原虫需要快速繁殖,合成磷脂类的酶是个关键。这些酶类和人类的类似物的不同,可以当作化学治疗的靶标。干预膜的合成的药物能在体外阻断疟原虫的繁殖,而在小鼠和猴的实验中则能清除疟原虫感染。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Gabriella Pepsi对恶性疟原虫通过磷酸乙醇胺甲基化途径生物合成卵磷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体外观察了恶性疟原虫FCR株(乙胺嘧啶敏感株,IC_(50)=3)和W_2株(乙胺嘧啶抗性株,IC_(50)=30000)对[(14)C)乙胺嘧啶的摄入、乙胺嘧啶的代谢以及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实验采用含8%高度同步化的14小时龄环状体原虫与20μM的[~(14)C]乙胺嘧啶共同孵育24小时,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14)C]乙胺嘧啶的放射性,并推算疟原虫摄入乙胺嘧啶的量。结果,FCR株与W_2株摄入量无差异。对照组每10~9正常红细胞摄入乙胺嘧啶0.07nmol,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摄入0.24nmol,另用放  相似文献   

8.
将常规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经5%山梨醇同步处理后,与阳离子荧光染料若丹明123,于37℃孵育30分钟,在4℃下用PBS洗涤3次后,继续培养,以观察染料对疟原虫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若丹明抑制疟原虫生长的浓度≥5μM,50%有效抑制浓度为6μM。疟原虫奋发育期对染料的敏感性不一,环状体和滋养体经染料处理后形成的新环状体大大减少,而处理过的裂殖体所形成的新环状体比未经处理的减少不多,说明环状体和滋养体较裂殖体为敏感。如果感染的红细胞预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不同浓度的氯喹和乙胺嘧啶对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的作用。10~(-2)M的氯喹作用24小时,原虫数虽略有增加,但形态异常,至48小时,红细胞溶解;10~(-3)M时,见到异常原虫,至48小时,血原虫数低于1%,至72小时,原虫阴转。10~(-4)M~10~(-6)M均有明显作用,在24小时,原虫数略低于对照组,随后下降;在96小时,前一  相似文献   

10.
作者最近发现给感染文氏疟原虫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后,高原虫血症消失。连续注射几次可治愈感染。这种抗疟作用可能是由四氧嘧啶与5-羟基巴比土酸之间的氧化还原循环所生成的反应型氧(可能是羟基)而引起的。体内试验:为确定游离氧根对疟原虫的影响,给感染鼠注射少量能直接分解产生游离氧根的有机过氧化氢物。在CBA/CaH小白鼠感染文氏疟原虫后,给予静脉注射0.5%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盐水200μl,隔2小时检查血片,发现有许多退行性变的红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瑞香素(DPNT)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DNA合成的影响。方法在恶性疟原虫FCC1株体外培养体系中,以SOD试剂盒检测瑞香素、瑞香素铁盐及去铁胺(DFO)对疟原虫SOD活性的影响。疟原虫培养同步化,利用荧光素Hoechest33258测定在瑞香素和去铁胺作用下疟原虫不同发育阶段(环状体和滋养体)的DNA合成水平。结果与未加药对照组比较,经瑞香素作用后疟原虫总SOD下降约60%(P<0.01),而相应的经去铁胺作用后,疟原虫的总SOD仅下降约22%(P>0.05)。瑞香素铁螯合能力被遮蔽后,几乎失去对疟原虫SOD的影响。同步培养的滋养体阶段疟原虫,在瑞香素作用下DNA合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体外瑞香素可显著降低疟原虫SOD活性,并影响滋养体阶段疟原虫的DNA合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延长培养时间至48小时及加入AB型人血清对恶性疟原虫氯喹药敏试验的影响。1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9.7岁(12个月~34岁)。14例发热,2例无症状。16例血检,为≥1,000个疟原虫/μl血,无裂殖体及混合感染。所有患者均口服硫酸氯喹。第0~1天的剂量为10mg/kg,第2天为5mg/kg。每隔24小时作血涂片检查,连续7天。厚血片经高倍镜检查无疟原虫则为阴性。同时在24~48小时内检查尿液中4-氨基喹啉。培养基成份:含谷氨酰胺、无NaHCO_3  相似文献   

13.
广西凭祥一株食蟹猴疟原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 1991年 10月在中越边境广西凭祥购买的 1只野生食蟹猴 ( M4 )体内发现的疟原虫。方法 :将疟原虫血传给健康的切脾熊猴 ( M6) ,在猴体内的疟原虫配子体在 64个 /10 0 WBC时 ,给大劣按蚊叮咬感染 ,确定孢子增殖期 ,当蚊唾腺发现子孢子时 ,阳性蚊叮咬健康的熊猴 ( M5)后第 8d开始采血观察 ,确定红前期的时间。血内发现疟原虫后开始每 4 h采血 1次的定时观察 ,确定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及红内期各期疟原虫形态特征。结果 :该株猴疟原虫的孢子增殖期为 11d,红前期为 8d,红内期的裂体增殖周期为 4 8h。早晚期滋养体与人间日疟原虫形态相似 ,被晚期滋养体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 ,阿米巴样活动明显 ,可见薛氏小点 ,成熟的裂殖体内通常可见裂殖子 10— 15个。结论 :试验结果证实 ,该株猴疟原虫为食蟹猴疟原虫并定名为 CVH株 ( Plasmodiumcynomolgi CVH)。  相似文献   

14.
目的:缺氧复氧刺激能损伤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本研究观察了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对这种损伤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3组给予不同处理。①常氧对照组:常氧状态下培养12~18小时;②缺氧复氧组:氧浓度低于1%状态下培养12~14小时,再置于常氧状态复氧0~6小时;③genistein组:加入不同浓度genistein(2μM、10μM、50μM)后,给予缺氧复氧组相同的处理。在试验各时段应用荧光漂白回复技术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进行分析,结果用荧光回复率表示。结果:不同浓度genistein对复氧2小时的内皮细胞荧光回复率作用不同。低浓度genistein(2μM)对荧光回复率没有作用;中、高浓度genistein(10μM、50μM)能使荧光回复率上升(P<0.05)。结论:gensetein能保护缺氧复氧时内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提示缺氧刺激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损伤内皮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抗疟药中,苦木科族植物被普遍使用,其抗疟特性来自苦木素。业已发现多种苦木素类化合物如鸦胆子素A、鸦胆子素B、鸦胆子素D和brusatol具有体外抗恶性疟特性。但至今为止,只合成了少数苦木素,且它们在疟原虫和宿主之间的细胞毒选择性很低。  相似文献   

16.
IFN-γ激活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杀伤疟原虫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IFN- γ激活的巨噬细胞 ( MΦ)合成的一氧化氮 ( NO)及其在疟疾保护性免疫中杀伤疟原虫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腹腔 MΦ,与不同浓度的 γ干扰素 ( IFN- γ)共育 4 8h后 ,加入分离的寄生疟原虫的红细胞 ,观察激活的 MΦ NO产生水平及其对疟原虫的杀伤作用。结果 :IFN-γ能激活 MΦ产生 NO,其产生的量与 IFN-γ的浓度有关 ;MΦ对疟原虫的杀伤作用与 NO的释放量呈显著相关关系 ( r=0 .898,n=13,P<0 .0 1) ;N-硝基 - L -精氨酸 ( N- nitro-L- arginine,L- NNA)能抑制 NO合成 ,同时也降低 MΦ 的杀伤活性 ;感染约氏疟原虫的 BAL B/c小鼠注射 L- NNA,导致原虫血症上升 ,小鼠死亡率升高。结论 :IFN- γ激活 MΦ产生 NO可能是杀伤疟原虫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IFN-γ激活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杀伤疟原虫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 IFN- γ激活的巨噬细胞 ( MΦ)合成的一氧化氮 ( NO)及其在疟疾保护性免疫中杀伤疟原虫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腹腔 MΦ,与不同浓度的 γ干扰素 ( IFN- γ)共育 4 8h后 ,加入分离的寄生疟原虫的红细胞 ,观察激活的 MΦ NO产生水平及其对疟原虫的杀伤作用。结果 :IFN-γ能激活 MΦ产生 NO,其产生的量与IFN-γ的浓度有关 ;MΦ对疟原虫的杀伤作用与 NO的释放量呈显著相关关系 ( r=0 .898,n=13,P<0 .0 1) ;N-硝基 - L -精氨酸 ( N- nitro-L- arginine,L- NNA)能抑制 NO合成 ,同时也降低 MΦ 的杀伤活性 ;感染约氏疟原虫的 BAL B/c小鼠注射 L- NNA,导致原虫血症上升 ,小鼠死亡率升高。结论 :IFN- γ激活 MΦ产生 NO可能是杀伤疟原虫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过去对疟疾复发的认识,并综述了1969年以来应用免疫荧光抗体(IFA)技术研究组织期疟原虫的新发现,提出了疟疾复发机理新的见解。作者等(1978)曾用IFA技术检出了食蟹猴疟原虫B株(P.cynomolgi bastianellii)48小时的红细胞前期,直径为2.5~3.8μm;后又给猴接种该种疟原虫子孢子1200万,接种后24小时肝切片未能检出疟原虫,48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60S核糖体蛋白L44(60S RPL44)基因为靶基因,筛选出一段可特异性检测锥虫属(Trypanosoma)原虫的核酸靶序列,并对其敏感度和特异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布氏锥虫指名亚种(T.brucei brucei)的60S RPL44基因序列与公共数据库中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和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等24种非锥虫属常见的血源性原虫,以及8种锥虫属内其他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Primer Premier 6对布氏锥虫指名亚种的60S RPL44基因序列设计多对引物,结合序列比对结果和各引物评价情况,从中筛选出一对评价情况良好且理论上仅能扩增锥虫属靶序列的引物。利用该对引物检测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布氏锥虫罗德西亚种(T.b.rhodesiense)、刚果锥虫(T.congolense)、伊氏锥虫(T.evansi)以及上述5种其他属原虫,评价其特异性。采用梯度稀释(10 ng/μl、1 ng/μl、100 pg/μl、10 pg/μl、1 pg/μl)的伊氏锥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评价其敏感度。结果选出一段基于60S RPL44的特异性序列,针对该序列的扩增引物为P1:5′-CCTGATGAAAGGTGCAATG-3′,P2:5′-CGTTTTCGCCTTCTTGTGGA-3′。该引物扩增布氏锥虫指名亚种、布氏锥虫罗德西亚种、刚果锥虫、伊氏锥虫的DNA均为阳性,扩增片段长156 bp;扩增田鼠巴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刚地弓形虫等非锥虫属原虫均为阴性;该引物检测伊氏锥虫DNA的敏感度为10 pg/μl。结论筛选获得一段敏感度较高、特异性强的检测锥虫属原虫的核酸靶标序列。  相似文献   

20.
基于RNAi技术的基因调节对于顶复门原虫在多数情况下不能成功应用,因为该类原虫缺乏涉及这一过程的关键酶。而应用变异基因插入法,成功分离和鉴定了刚地弓形虫的功能性反式激活因子TATi-1和TATi-2,再用脱水四环素(ATc)替代四环素(Tet)建立的TATi-ATc调控系统可用于刚地弓形虫的基因敲除。因恶性疟原虫与刚地弓形虫同为顶复门原虫,该调控系统能否在恶性疟原虫中起基因调控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Tet对恶性疟原虫具毒性,而0.5~1.0μg/ml的ATc对于恶性疟原虫是无毒的,因而采用了Tet的类似物ATc调控TATi-诱导的反式激活作用。恶性疟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