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37-40
目的 本文观察胃泌素释放肽(GRP)受体(R)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GRP及GRPR拮抗剂RC-3095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构建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再灌注后3 h组(3 h)、I/R再灌注后6 h组(6 h)、I/R再灌注后12 h组(12h),观察GRP及GRPR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中的表达情况;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I/R)、RC-3095干预组(RC-3095),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坏死程度,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及肝脏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TLR4水平。结果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GRP及GRPR表达增加,6 h达到高峰,随后表达降低;RC-3095能明显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肝脏坏死程度,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释放,抑制TLR4的表达。结论RC-3095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起到保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TLR4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雒光强 《中外医疗》2009,28(4):78-7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方法雄性SD大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HI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R组和HIR-葛根素预处理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葛根素预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葛根素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动物每天给予口服灌胃不同剂量的葛根素,连续7d后,肝脏组织中MPO活性逐渐升高。同40mg/kg剂量组相比,当葛根素剂量〉40mg/kg时,肝脏组织中MPO活性变化不明显;同时,各组动物每天口服灌胃40mg/kg的葛根素后,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肝脏组织中MPO活性逐渐升高。结论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处理保护效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丙酚后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2、4、8mg/kg后处理组(P2、P4、P8组).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а(TNF-а)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做标本.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I/R后TNF-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IL-10则降低(P<0.05);使用异丙酚后这种变化受到抑制(P<0.05);其中p2组对降低TNF-а含量,提高IL-10水平具有较明显作用(P<0.05).结论异丙酚后处理通过抑制TNF-а的释放,增加IL-10的合成来实施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落新妇苷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落新妇苷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落新妇苷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落新妇苷组大鼠用于制作肾脏IR模型。自术前3d开始,落新妇苷组大鼠腹腔注射12mg/mL落新妇苷30mg/kg,1次/d;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6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印迹法检测肾组织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 结果:再灌注6h后与模型组相比,落新妇苷组大鼠BUN和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肾组织内MCP-1 mRNA(P〈0.05)和蛋白表达下降,血清IL-6和IL-1β含量下降(P〈0.01)。 结论:落新妇苷能够有效减轻肾脏IR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R后趋化因子MCP-1及细胞因子IL-6和IL-1β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F-083010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C57BL/6 小鼠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NS组)和STF-083010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组(IR+STF-083010组)三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 6h后处死小鼠,收取静脉血及肝组织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肝脏组织损伤情况及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XBP1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sXBP1、CHO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IR+NS组相比,IR+STF-083010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组织学上,损伤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1);肝组织中IL-6、TNF-α、IL-1βmRNA水平及sXBP1、CHOP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STF-083010预处理可通过抑制sXBP1/CHOP通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后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丙酚2、4、8mg/kg后处理组(P2、P4、P8组)。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做标本,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I/R后TNF-α明显高于假手术组,IL-10则降低(P〈0.05);使用异丙酚后这种变化受到抑制(P〈0.05);其中P2组对降低TNF-α含量,提高IL-10水平具有较明显作用(P〈0.05)。结论异丙酚后处理通过抑制TNF-α的释放,增加IL-10的合成来实施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γ-羟丁酸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开腹显露第一肝门后关腹;缺血再灌注组:开腹显露第一肝门后,用无损伤血管钳夹闭肝蒂,阻断血流30 min后,放开血管钳再灌注2h,制作常温下大鼠肝脏热缺血模型;γ-羟丁酸钠处理组:麻醉后经静脉泵注γ-羟丁酸钠60mg/kg,余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6h后抽血检测血清AST、ALT、SOD及MDA水平,并取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和Westernblot法检测HMGB-1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AST、ALT、MDA及HMGB-1的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和γ-羟丁酸钠组(P<0.01).而γ-羟丁酸钠组SOD的活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γ-羟丁酸钠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nonginsengsaponins,PNS)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对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HIR组)和三七总皂苷治疗组(PNS组),各10只。HIR组和PNS组构建肝缺血再灌注模型,PNS组术前1h予50mg/kg PNS生理盐水溶液(5mg/mL)腹腔注射,Sham组及HIR组于术前1h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预处理3h后处死大鼠,检测并比较三组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PNS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组织中MDA水平、MPO活性、ICAM-1含量及血清TNF-α、IL-1β低于HIR组(P〈0.05),SOD活性则高于HIR组(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因子表达,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达到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作用。方法10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SB239063处理组(SB239063组),SB239063组于术前1h腹腔注入p38MAPK抑制剂SB239063(3mg/kg),另两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夹闭C57BL/6小鼠肠系膜前动脉45min后再灌注6h的方法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处死小鼠取肺标本,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TNF-α和IL-1βmRNA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肺损伤,肺组织p38MAPK活化明显增加,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SB239063可抑制肺组织p38MAPK活化,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肺损伤,并下调肺组织TNF-α和IL-1βmRNA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5)。结论p38MAPK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抑制p38MAPK活化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10 mg/(kg· d)]、灯盏花素高剂量组[20mg/(kg·d)],每组10只.连续7d经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或生理盐水后,建立肝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检测各组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肾组织损伤明显,低、高剂量灯盏花素组肾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组SOD降低(P<0.01),MDA、MPO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灯盏花素组SOD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降低(P<0.05),MPO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灯盏花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白细胞聚集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CHIRI)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白藜芦醇后处理(Res)组,每组8只。建立大鼠在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6 h 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标本。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肝脏酶学指标 ALT、AST、AKP 和炎症介质指标 TNF-α、IL-6、IL-10、TGF-β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后处理可以减轻肝脏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肝脏酶学指标,同时促炎介质 TNF-α和 IL-6明显下降,抑炎介质 IL-10和 TGF-β含量明显升高,与 I/R 组比较,各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白藜芦醇对大鼠 HIRI 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TNF-α和 IL-6的释放,促进 IL-10和 TGF-β的分泌,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实现。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素脂质体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淫羊藿素脂质体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70%肝脏I/R损伤模型.将1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淫羊藿素脂质体+I/R损伤(ICT+ I/R)组、空白脂质体+I/R损伤(LIP+I/R)组、单纯I/R损伤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再随机分成2h和6h两个亚组.Sham组仅游离肝门,其余各组均行70%肝脏缺血60 min.血流阻断前10 min,ICT+I/R组、LIP+I/R组分别经门静脉注射淫羊藿素脂质体(1.5 mg/kg)、空白脂质体(与淫羊藿素脂质体等体积),I/R组和Sham组不行任何预处理.经2、6h血流再灌注后,采集各组血液及肝脏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TUNEL染色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并测定凋亡指数(AI).结果 再灌注2h,IGT+I/R组的ALT、MDA、MPO、AI较LIP+I/R组和I/R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再灌注6h,与LIP+ I/R组和I/R组相比,ICT+ I/R组的ALT、AST、MDA、AI下降,同时SOD、NO、NOS、e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淫羊藿素脂质体能够通过增加SOD含量、减少MDA的生成,促进eNOS表达的升高、增加NO的含量以及抑制MPO的聚集、减少肝细胞凋亡等多途径发挥抗大鼠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3预处理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即肝脏缺血再灌注组(PBS+I/R组),静脉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1 h后分离支配肝脏左、中、尾叶的肝动脉和门静脉及胆管, 应用无损伤微血管夹阻断以上血管60 min;实验组即重组白细胞介素(IL-33)预处理组(rIL-33+I/R组),静脉注射重组IL-33蛋白(每只5 μg),1 h后分离上述血管并夹闭60 min;假手术组(Sham组)小鼠除了不夹闭无损伤微血管夹外其余处理同对照组;每组小鼠再均分为3个亚组,每组5只,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及24 h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7A水平;另将30只同型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测定不同时段缺血肝脏组织IL-33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结果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IL-33的表达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2 h,PBS+I/R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P < 0.01),rIL-33+I/R组血清ALT、AST含量较PBS+I/R组明显降低(P < 0.01);HE染色提示rIL-33+I/R组肝细胞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肝脏组织MPO含量明显低于PBS+I/R组(P < 0.01);ELISA检测血清IL-17A含量提示rIL-33+I/R组明显低于PBS+I/R组(P < 0.01)。结论IL-33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17A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雄性SD大鼠建立部分肝血流阻断动物模型,肝血流阻断90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再灌注后1,6 h处死大鼠收集标本。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E染色,比色法、ELISA法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病理改变,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以及VEGF蛋白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肝脏MPO活性,肝组织内VEGF蛋白的含量以及ALT,AST在再灌注1 h即升高,且缺血再灌注6 h时较1 h明显升高;缺血肝脏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6 h炎症反应更为剧烈,部分肝细胞呈点状坏死。结论:VEGF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参与了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卵巢组织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 min组(Ⅰ组)及缺血30 min再灌注即刻组、2 h、4 h、6 h组(I/R及I/R 2、4、6 h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卵巢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乳酸(LD)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孕酮含量.结果肝I/R损伤中,I/R、I/R 2 h组卵巢组织MPO的活性明显低于I、I/R 6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I/R 2 h组卵巢组织中MDA及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与I/R 4 h、I/R 6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组织中MPO与MDA呈正相关(r=0.814,P<0.05),I/R、I/R 2 h组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 2、4、6 h组卵巢组织中LD的含量明显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I/R损伤初期卵巢分泌雌、孕激素代偿性升高可能对机体产生一定保护作用,但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仍可引起卵巢组织明显的能量代谢障碍.肝I/R损伤过程中,卵巢组织中MPO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参与了卵巢组织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帕瑞昔布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后肺组织内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水平及凋亡程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只雄性SD大鼠(280~300?g)分为5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帕瑞昔布低剂量组(L组,2?mg/kg)、帕瑞昔布中剂量组(M组,10?mg/kg)及帕瑞昔布高剂量组(H组,20?mg/kg)。复制单侧肺IR模型,检测肺内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肺组织湿重/干重,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凋亡情况,检测肺内HO-1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其他4组肺内MDA和MPO含量、肺组织湿重/干重、肺内凋亡细胞均增加(P?<0.05),IR组增加最多,L组次之,M组和H组增加最少,且M组和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IR后,IR组肺损伤最严重,不同剂量帕瑞昔布处理后,肺损伤均减轻,M组和H组较L组减轻更明显。C组内HO-1表达低,其余4组均升高(P?< 0.05),其中L组较IR组升高,M组和H组较L组进一步升高,M组和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可减轻肺IR损伤,在一定程度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肺组织中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小鼠轻、重度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时间分别为90min和180min的小鼠轻度肠I/R损伤模型(模型1)和严重肠I/R损伤模型(模型2)。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1对照组和治疗组、模型2对照组和治疗组,共六组(n=10)。模型1和模型2治疗组小鼠均于缺血结束后再灌注前即刻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6IU/g,相应对照组于缺血结束再灌注前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2h后于下腔静脉采血。观察小肠黏膜的大体损伤情况;采用Chiu氏评分法对小肠病理损伤程度进行评分;检测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小鼠肠黏膜结构正常,其余各组小鼠均有明显肠黏膜损伤,并伴有黏膜MPO活性增加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升高。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模型1治疗组小鼠的肠黏膜损伤显著加重,Chiu氏评分显著升高(P〈0.01);但模型2治疗组小鼠的小肠损伤明显减轻,Chiu氏评分显著降低(P〈0.01)。模型1和模型2治疗组小鼠的血清TNF-α、IL-6水平及MPO活性均明显低于其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可减轻严重肠I/R损伤但加重轻度肠I/R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 (I/R)期间肌皮瓣静脉血浆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变化规律及其在肌皮瓣I/R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湖北雄性白种猪 8头 ,其中实验组及对照组各 4头。制备双侧岛状腹直肌肌皮瓣 ,实验组缺血 8h ,再灌注 4h。采用Griess重氮化反应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R不同时点肌皮瓣静脉血浆NO、TNF -α及IL - 1β的含量。采用依赖H2 O2 反应产物比色法检测再灌注毕组织髓过氧化酶 (MPO)活性 ,并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再灌注 0 .5 ,1,2h ,实验组NO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再灌注 1,2 ,4h ,实验组TNF -α含量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再灌注 2 ,4h ,实验组IL - 1β含量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再灌注毕 ,实验组MPO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肌皮瓣I/R期间存在局部细胞因子网络失衡 ;内皮源性NO生成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 1β释放参与了中性粒细胞介导的I/R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AK-242治疗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I/R组)和治疗组〔I/R+TAK-242(3 mg/kg)〕。再灌注24 h后应用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小鼠左心室收缩期直径(LVIDs)缩短(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以及严重心肌炎症病理改变,心肌TLR4表达上调(P<0.01),血清IL-6、TNF-α、IL-10和HMGB1浓度升高(P<0.01)。与I/R组比较,TAK-242治疗组小鼠LVIDs有所延长(P<0.05),LVEF和LVFS显著提高(P<0.01或P<0.05),心梗面积显著缩小(P<0.01),心肌炎症浸润减轻,心肌TLR4表达降低(P<0.05),血清促炎因子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抗炎因子IL-10和HMGB1浓度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 TAK-242治疗对I/R小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