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又称眼、口、生殖器三联征,1937年土耳其皮肤病学家Behcet首先报道,是一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疾病。当累及神经系统时称神经白塞病。自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应用以来,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塞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又称为口一眼一生殖器三联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多系统损害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白塞病临床及头颅MRI表现,以提高对不同阶段神经白塞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神经白塞病患者的临床和头颅MRI资料作动态观察,分析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结果]6例病人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肢体瘫痪,锥体束征常见;头颅MRI检查,早期以T2加权呈高信号,T1加权正常或低信号表现为主.6例患者中3例有复发缓解的特点,另外3例呈单病程进入后遗症期;大部分病人会逐渐出现脑干体征.晚期头颅MRI异常信号病灶减少或消失,并出现小脑、脑干等脑实质萎缩性改变.[结论]了解神经白塞病临床和头颅MRI表现有利于认识该病的病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白塞病在脑干和脊髓的损害部位。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神经白塞病3例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0~40岁,病程25~30年。MRI平扫见中脑、大脑脚、桥脑基底部、延髓腹侧或颈部脊髓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神经白塞病在脑干和脊髓的病变沿锥体束损害,MRI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s disease NBD)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以提高对神经白塞病MRI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6例神经白塞病MRI表现,评估病灶的分布及形态学特点,分析总结不同序列MRI的信号特征。结果 6例患者均为实质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中单纯脑干损害1例,混合型损害5例。6例脑干损害表现为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包括中脑大脑脚、桥脑、和延髓病变;5例为类圆形基底节区损害;2例颈髓损害为长条形。6例行头颅MRI检查,均显示颅内散在T2WI稍高信号,T1WI等或低信号影,FLAIR呈高信号,DWI(b值为1000s/mm2)显示为稍高信号,ADC图信号轻度升高且ADC值病灶处较对侧增高。3例行增强扫描均出现环形强化。2例颈髓MRI分别显示颈4、5水平颈髓长条形T2稍高信号影。1例行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检查显示病灶处各代谢产物的峰值均正常。结论 MRI检查对于神经白塞病的诊断非常敏感,且不同序列均具有其特征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白塞病(Behe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发展的多系统损害疾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葡萄膜炎,阿弗他口腔溃疡和外阴溃疡为三大特征,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与受累脏器有关。现就我科近几年确诊为白塞病住院患者22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和葡萄膜炎,累及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中枢神经受累分为实质型及非实质型,实质型主要累及脑干、脊髓和大脑半球,非实质型包括静脉窦血栓和动脉瘤等。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头颅MRI及脑脊液检查等,脑脊液异常表现为细胞计数、蛋白水平及IL-6升高,头颅MRI常见脑干受损。主要治疗药物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可能成为有效的方案。脑实质或脑干受累、脑脊液蛋白或细胞数升高、病程进展或激素减量后复发为预后不良因素。本文就NBD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神经—肌电图与MRI检查结合诊断臂丛神经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神经-肌电图和MRI检查以及两结合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行术前神经-肌电图、MRI和术中神经-肌电图检查,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神经-肌电图与MRI检查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在确定神经完全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臂丛损伤定性、定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70.4%,基本符合率为96.3%;它们对臂丛神经根撕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6%和68.5%,两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至85.2%;SEP对完全性臂丛损伤的诊断率高于神经肌电图和MRI,可能因例数太少,未能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和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臂丛损伤的完全和基本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术中进行SEP检查更加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将脑囊虫MRI表现分为4期:活虫期、变性水肿期、肉芽肿期、钙化死亡期。各期对驱囊虫药治疗反应均不一。由此得出结论:应根据MRI分期对脑囊虫病的不同时间,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避免盲目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神经白塞病(NB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磁共振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NB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MRI表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其中14例患者治疗后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后遗症.16例患者治疗后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没有完全消失,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死亡.结论:NB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检查及MRI可提高NBD的检出率.该病治疗后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预后差.提高对本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长期监测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等诱发疾病复发的因素,警惕疾病复发而导致的病情加重、致残率或死亡率升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病例MRI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分析,提高对PACNS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例PACNS病例临床及MRI资料,并汇总分析文献报告的PACNS影像资料。结果:病例1,男性,35岁,以语言、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诉;病例2,女性,42岁,以癫痫发作为主诉。2例MRI平扫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皮质、白质多发长T1、T2信号灶,增强扫描其内可见点状、片状及脑回状强化;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提示脑内多发微出血灶,1例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病灶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减低、可见乳酸峰,灌注成像(PWI)病灶区域为低灌注,扩散张量成像(DTI)显示病变区域白质纤维束明显减少,血管壁高分辨成像,病灶附近小血管壁环状增厚并均匀强化。结论:典型PACNS的MRI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区多发长T1、长T2信号病灶,呈点状、脑回状强化,中小血管管壁增厚并强化,常见多发微出血灶。多模态MRI成像有助于PACNS诊断。  相似文献   

12.
神经白塞综合征 (NBS)是白塞病 (BD)众多特殊表现之一。NBS的头颅MRI文献少有报道。 1 992~ 2 0 0 1年 ,我院收治了 3例NBS患者 ,均做了头颅MRI ,间或有MRI增强或颅CT。现将 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病例 1 ,男 37岁。以头痛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4天为主诉入院。同时流涎、呛咳。 5年前被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BD)。 5年来反复口腔、阴囊等溃疡。查体见中枢性右面舌瘫、左侧咽反射消失 ,右侧软腭运动减弱 ,悬雍垂右偏 ,四肢肌力Ⅴ级 ,右侧共济运动差 ,右侧深反射亢进 ,无病理征。口腔粘膜有 4个大小不等溃疡 ,阴囊无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表现及其相关的病理基础 ,旨在揭示颈部不同组织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特有的MRI表现 ,尤其是副神经节瘤与神经鞘肿瘤的鉴别诊断 ,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表现 ,并与相应的病理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进行对照分析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颈部副神经节瘤病程长于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 (P<0 .0 1)。它们在年龄及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别 (P>0 .0 5 )。 (2 )不同组织类型的神经源肿瘤的肿块大小及形状无明显差别。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肿块边缘光滑 ,而副神经节瘤肿块边缘多数不光滑 (P<0 .0 1)。 (3) T2 WI上副神经节瘤绝大多数呈中等信号 ,神经鞘肿瘤绝大多数呈高信号 (P<0 .0 1)。 T1 WI上它们基本上都呈低信号。(4)副神经节瘤信号相对均匀 ,神经鞘肿瘤信号不均匀 ,尤以 T2 WI上为突出 (P<0 .0 1)。增强扫描 ,副神经节瘤多呈均匀强化 ,而神经鞘肿瘤 10 0 %显示不均匀强化 (P<0 .0 1)。 (5 )大多数副神经节瘤肿块内及其周围可见斑点状及迂曲条状血管流空影 ,而神经鞘肿瘤几乎见不到这种征象 (P<0 .0 1)。 (6 )靶征仅见于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及副神经节瘤无此征  相似文献   

14.
冯静 《西部医学》2017,29(6):866-868
【摘要】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影像学表现探讨磁共振对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7例临床确诊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儿的MRI、MRA影像资料,观察其影像表现并归纳分析影像特点。结果 17例患者中发病年龄2~13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神经体征。MRI平扫显示病灶位于幕上16例,幕上下均累及1例;单侧8例,双侧9例。14例MRA显示,9例表现为血管节段性狭窄或闭塞,累及颅内多支血管,尤其集中于Willis环周边血管,5例MRA无异常改变。结论 结合临床特点,采用MRI和MRA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非感染性血管炎,可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最常见的是以口腔、眼部、外阴炎症和溃疡为主要表现的三联症。阜外医院于2004年5月对1例白塞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Cabrol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损害使用磁共振成像(MRI)成像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脑损害患者28例作为病例组,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轻度组13例和中重度组15例,再选择同期、同时间段、同性别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颅脑额叶、顶枕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与临床联系,旨在提高对该病的临床、MRI特征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经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血吸虫病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5岁。本组病例全部来自血吸虫疫区,均有疫水接触史.病程7天~6个月不等。所有病例均采用GE1.0T超导磁共振机.每例均常规做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其中8例在行MRI检查前做过CT扫描。结果:幕上lO例,幕下4例;局灶性脑炎及脑膜炎型4例,肉芽肿型9例,脑萎缩型1例。病变在T1WI为低、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形态呈脑回状或指套状。Gd—DTPA增强后13例病灶出现不同程度强化.其中6例呈结节状强化.6例呈多发、散在小点状强化,部分聚集呈簇状.1例幕上病变呈散在密集的结节状强化.同时伴有小点状.泥砂样强化。1例病灶无强化,呈脑萎缩改变。所有病灶周围均有明显脑水肿表现,病灶大小与灶周水肿不成比例,即病灶体积小而水肿面积大,有不同程度占位征象。结论:脑血吸虫病MRI表现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MRI检查也是术后随访及观察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脑部MRI表现,评价MRI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肝豆状核变性病例的脑部MRI表现。结果:11例中,病灶累及的部位为壳核(10/11)、丘脑(9/11)、尾状核(9/11)、苍白球(8/11)、导水管周围灰质(6/11)、桥脑(6/11)、齿状核(5/11)。大部分病变表现为T1、长T2信号,且病变双侧对称性分布。壳核区病变较具特征性,其病变外侧缘呈更长T1、长T2信号改变,使其轮廓清楚。结论:MRI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42例中,39例位于髓外硬膜下,3例硬膜外及硬膜下间隙均被累及。肿瘤于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如果肿瘤有坏死、液化或囊变,则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硬膜内外均累及者呈哑铃型。增强扫描20例为均匀性强化,17例为不均匀性强化,5例为环形强化。40例可见脊髓受压、推移。31例见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结论 准确定位及分析MRI表现是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