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漏诊、误诊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和疗效.方法:对20例慢性肺栓塞误诊为冠心病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通过血气分析、超声心动检查评价抗凝治疗的效果.结果:误诊病例以老年怠者居多,大多数为女性,均合并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确诊慢性肺栓塞后经抗凝治疗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检查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慢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征性,极易漏诊和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降低漏、误诊率,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积极抗凝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恶性肿瘤行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术后1~13 d。7例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充盈缺损,确诊为肺栓塞;2例猝死者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医技检查确诊为肺栓塞。确诊后均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监测生命体征,2例行面罩吸氧;7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抗凝治疗,其中1例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本组3例死亡,6例经对症治疗2~4周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遇及呼吸困难、胸痛、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下肢肿胀等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时,应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并治疗,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症被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例漏诊合并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因慢性咳喘急性加重就诊,均有不同程度吸烟史或被动吸烟史,结合查体首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给予个体化治疗后效果欠佳,考虑合并其他疾病。最终4例经肺动脉CT血管成像确诊合并肺栓塞,2例经肺CT提示有小叶中心结节并结合慢性鼻窦炎史确诊合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4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9例予相应治疗,随访1年,1例死亡,余病情稳定。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无特异性,临床医师需加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隐匿合并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5例肺栓塞误诊原因,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误诊及漏诊的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肺栓塞患者分别误诊为"支气管炎、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炎伴肺炎胸腔积液、冠心病"。急性肺栓塞由于缺乏特异症状及快速诊断手段,而导致误诊和不适当治疗。结论误诊原因有病情、患者、医院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客观原因,也有医生主观原因。及时识别和治疗可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王颖  蔡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8904-8905
目的:探讨无症状肺栓塞的诊断方法以及如何降低其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治的8例误诊的不典型肺栓塞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1例为下肢骨折术后,2例合并肾病综合征,2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冠心病。结果: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5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1例,急性心梗2例。8例误诊病例经过溶栓抗凝治疗后有7例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并消失,1例死亡。结论:临床医师要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重视肺栓塞的不典型表现,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多项辅助诊断,尽早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的临床诊治特点,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例FUO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均因FUO就诊于我科,且发热时间均超过1个月,确诊前均有误诊误治情况存在,1例误诊为妇科疾病、立克次体感染,1例误诊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1例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相关治疗效果欠佳。后经局部影像学及局部组织活检最终确诊。1例确诊为鞍区胶质瘤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第4日患者体温降至正常,随访半年未再发热;1例诊断为肾癌多发转移,给予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出院,2个月后死亡;1例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7次化疗后病情稳定。结论 FUO的诊断应在结合病史、全面系统查体、综合分析相关医技检查结果的基础上,遵循个体化医疗原则尽早明确病因,减少临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并慢性肺栓塞19例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慢性肺栓塞漏诊慢性肺栓塞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衰并慢性肺栓塞漏诊慢性肺栓塞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有慢性心衰,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19例,胸痛12例,心悸10例,晕厥、咯血、休克各1例;口唇发绀14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怒张、双肺有湿性啰音各9例,三尖瓣收缩期杂音、双下肢水肿各3例,血压<90/60 mmHg 1例。病初均漏诊慢性肺栓塞,后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增强CT检查确诊为慢性心衰并肺栓塞14例;因治疗效果欠佳转上级医院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明确慢性心衰并慢性肺栓塞5例。漏诊时间5~30 d。治疗后12例症状好转,无明显气喘出院;4例治疗稍好转后出院;3例治疗效果不明显出院。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病情反复或加重时,需警惕合并慢性肺栓塞,应尽早行血D-二聚体、增强CT等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栓塞误漏诊常见原因,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断,以降低误、漏诊率、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诊断明确的肺栓塞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就误、漏诊原因加以分析.结果 肺栓塞常见误漏诊原因为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不认识或重视不够;肺栓塞起病隐匿,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合并心、肺慢性疾病掩盖了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结论 加强对肺栓塞的认识,对疑似肺栓塞症状患者,特别对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尽早行特异性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和早期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对17例误诊的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12例,其中肺炎4例,COPD急性发作3例,肺癌3例,胸膜炎2例;心脏疾病4例,其中冠心病2例,心脏病心衰2例;误诊为脑血管意外1例。误诊率为34%(17/50)。结论:肺栓塞是一个常见病,易误诊漏诊,临床医生只有充分了解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详细问诊及仔细体格检查,才能早期筛查并诊断肺栓塞,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栓塞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认识,降低其误诊率。方法对本院2002年4月至2007年12月肺栓塞误诊为冠心病的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例,心绞痛14例,心肌梗死6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结论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诊断水平,最为重要的是要具有科学的诊断思路,综合分析,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1.
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2007年本科门诊诊治的60例有中耳炎病史、部分经中耳手术后中耳感染的患者进行脓液培养明确为真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6例57耳治愈,4例4耳显效。结论:慢性中耳炎患者有脓样耳漏时,临床医生要考虑到合并真菌感染的可能,以免漏诊和误诊,可根据不同病情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间确诊的18例老年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68.5岁。病因中风心病及冠心病合并房颤各5例,占55.6%,下肢静脉炎或下肢静脉曲张共8例,占44.4%。卧床及房颤为其主要诱因。除4例大面积肺栓塞在人院2~3h内死亡外,其他14例胸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闷等临床症状均不典型。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17例,占94.4%。X线胸片肺纹理稀疏、模糊者共9例,占50%。心电图符合肺栓塞13例,占72.2%。增强螺旋CT检查10例中9例有肺动脉或其分支有充盈缺损等,占90%。多普勒血管超声探查6例中5例有血栓,占83.3%。4例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18例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3~4周,疗效较好。结论 ①老年人肺栓塞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漏诊。②冠心病、风心病合并房颤、下肢静脉炎或静脉曲张等是其常见病因。③心电图、血气分析、血管超声探查、胸片、螺旋CT等对确诊有重要作用。除大面积肺栓塞需紧急手术或介入治疗外,药物如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 ( pulmonarythromboembolism ,PTE)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对 16例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PT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均经影像学检查及D 二聚体测定确诊为PTE ,其中 4例经超声心动图、MRI、肺通气 /灌注扫描确诊为中央型肺栓塞 ;12例经双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为周围型肺栓塞。结论周围型肺栓塞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 ,因此 ,临床上应通过完善各项检查 ,综合分析病情 ,提高PTE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能力 ,以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创伤性膈疝误诊、漏诊的原因,总结其临床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0年3月—2011年3月经手术确诊为创伤性膈疝患者17例,对其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其误诊和漏诊的原因。结果:术前确诊为创伤性膈疝患者10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术前误诊为凝固性血胸1例,外伤性气胸3例,左下肺不张1例,误诊率为29.4%,术前漏诊2例,漏诊率为11.8%,误漏诊率为41.2%。10例术前确诊的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或病情好转出院,总有效率为100%;7例误漏诊的患者在术中被确诊为创伤性膈疝,采取积极手术及保守治疗后,治愈3例,病情好转2例,5例皆出院,由于多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例,严重复合伤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71.4%,死亡率为28.6%。术前确诊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死亡率与术前误诊、漏诊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膈疝由于其容易合并多种复合伤,临床表现无明显的特异性,容易在术前发生误诊、漏诊,因此,临床建议应对于发生严重胸腹部复合伤的患者,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受伤原因、影像学检查特征、引流物性状等,对疑似创伤性膈疝的患者需要给予高度警惕,及早确诊,及时积极处理,对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死亡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栓塞(PE)症状复杂多变,临床医师重视不足,致使该病极易被漏诊和误诊,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例PE患者在临床被误诊为冠心病,经核素肺灌注显像被确诊为肺栓塞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管异物误诊4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分析42例气管异物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搜集我院42例术前误诊为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急性喉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钳取异物,均确诊为气管异物。结论:气管异物是常见的临床急症,只有通过临床病史、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并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才能避免误诊漏诊以至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误漏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例因呼吸困难、胸闷入院,1例因双下肢水肿、疼痛伴肌肉疲劳入院,1例因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冠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各1例,误漏诊3~10 d,后均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D-二聚体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等确诊为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予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6个月,均预后较好。结论临床应加强对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的认知及鉴别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漏诊的发生,提高诊治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老年肺炎并肺栓塞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活动后胸闷、气短伴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7 d入院。有高血压病40余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10年。查心电图示:V3~5导联T波低平。考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予对症治疗,效果欠佳,遂到上级医院就诊。急诊胸部CT示:右肺上叶前段、右肺下叶背段可见斑片状浅淡影,边缘模糊,左下肺动脉充盈不均,管腔内可见充盈缺损。血D-二聚体9.18 mg/L。确诊为肺栓塞(左下肺)、右下肺炎、冠心病,立即予尿激酶溶栓、华法林抗凝、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结论临床遇及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且按冠心病治疗效果欠佳时,要考虑肺栓塞可能,尽早行血D-二聚体检测、胸部CT及肺动脉造影等相关检查,以排除或明确肺栓塞诊断,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胸痛合并不典型异常心电图的误诊原因,探讨误诊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胸痛合并心电图异常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为急性胸痛合并非特异性心电图异常,1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1例经主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破裂,另2例经胸部CT检查确诊为胸膜炎.结论 胸痛合并非特异性心电图异常临床易误诊为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提示应积极加强基本功训练,开阔诊断思维,以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和冠心病均为中老年的多发病、常见病,两者并存多见。目前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尚缺乏确切、简便而实用的诊断标准,且临床上两病并存时往往病情重,病死率高,容易误诊和漏诊。本文对1997年1月~2002年11月住院的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与单一肺心病患者35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