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乳腺囊性增生病系一种卵巢功能失调引起的,双侧乳房囊性增生囊状扩张的疾病.多见于30~40岁妇女.发病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笔者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应用超声高频探头检查乳腺疾病,诊断64例乳腺囊性增生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病,病因未明,尚缺乏特效疗法。本文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阐述目前诊断的最新进展和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乳腺囊性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女性乳房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胀痛。触之有大小不等的肿块,有压痛。本病是乳腺增生性病变中的1种或增生过程中的1个临床阶段,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是乳腺小叶增生迁延不愈加重的结果。由于医学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不少妇女罹患本病后要求诊治和排除乳腺癌,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特点,并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从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分析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方法,对病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了解并分析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相关临床特点,在此基础上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生。结论:正确认识乳腺囊性增生病,加强体检,有利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辨证施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138例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93年9月-1999年10月共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38例,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见证的不同,将本病分为三种类型,辨证施治,中医药与耳针并用取得较好疗效。结果肝瘀痰型有效率为96%,治愈率为71%,冲任失调型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为64%,气滞血瘀型有效率为87%,治愈率为62%。  相似文献   

7.
乳房囊性增生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此种结构变化一方面是导管的囊状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另一方面是导管上皮有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小叶内和小叶周围的纤维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切开乳房腺体时,可见多个大小不同(自粟粒至樱挑大)的囊肿.这是囊状扩张的导管,散布在乳房腺体深部.囊壁大都平滑,囊内含有黄绿色或棕色的黏稠液体.  相似文献   

8.
栾晶 《大家健康》2016,(4):44-45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证治疗效果。方法: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中医辩证分型状况将患者分为瘀血阻络组(n=30)和肝郁气滞组(n=30),给予瘀血阻络组患者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给予肝郁气滞组患者解郁行气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肝郁气滞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瘀血阻络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肝郁气滞组患者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瘀血阻络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中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时,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治疗效果优于瘀血阻络组,说明中医治疗对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早期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B超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乳腺囊性增生病虽非癌前病变 ,但在中青年女性的乳房肿块中占多数。本文探讨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38例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超声诊断结果。1 临 床 资 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患者均为女性 ,均为双侧乳房同时发病。年龄 1 6~ 4 8岁 ,平均 3  相似文献   

10.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是中年妇女一种常见病,特别近年来根据妇女病普查,门诊大宗病例的观察统计,妇女乳腺肿块病例的增加,传统学说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是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但也受现在环境污染、饮食、精神等方面共同影响一种客观因素影响的疾病。也就是说受神经系统调节作用有关联影响的病症。本病多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其发生主要是黄体水平明显低下,而雌激素水平分泌过量而长期刺激作用于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而引起乳腺异常增生而引起的病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超声诊断,分析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的相互关系。[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及200例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病病例,通过超声诊断观察病变部位的二维声像特征、血流特点及血流阻力指数,以此作为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依据,病例诊断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细胞学穿刺活检证实,对比分析两者出现乳腺癌的几率,以此判断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否为诱发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结果]20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中检出乳腺癌11例,占5.5%(11/200);200例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病患者中检出乳腺癌2例,占1%(2/200);两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比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几率高,前者是诱发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周春容  朱军  曹跃勇 《吉林医学》2011,(35):7433-7434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病的钼靶X线表现,进一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乳腺囊性增生病的钼靶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中X线表现为片状影13例,肿块影11例,结节状影10例,钙化影7例,导管造影5例,局部密度增高影2例,误诊4例。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钼靶X线分析,强调临床与影像的紧密结合,仔细分析本病的X线征像,可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3.
蒋小勤 《浙江医学》2007,29(6):625-626
卵巢赘生性囊性肿瘤有良、恶性之分,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各不相同,因此鉴别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临床常见的卵巢赘生性囊性良、恶性肿瘤的灰阶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这些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乳增宁胶囊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16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诚义  谢明均  陈晋 《重庆医学》2003,32(3):369-370
目的:探讨乳增宁胶囊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CHB)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2例CHB患者采用乳增宁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并随机对其中60例行用药前后黄体期雌二醇(E2)和孕酮(P)测定。结果:乳增宁胶囊对黄体期E2和P水平均有调节作用,但对P水平调节作用明显(P<0.05)。乳增宁胶囊治疗CHB的总有效率为91.98%,其缓解疼痛的有效率为94.44%,对缩小肿块的有效率为86.46%,而整体疗效与CHB的病程长短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乳增宁胶囊对用药后P水平有明显增加的作用,对CHB临床疗效显著,故是治疗CHB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乳腺囊性病灶情况,探讨其在临床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乳腺囊性病灶高频超声检查情况,并随访病灶的手术及活检穿刺的病理诊断。结果 215例乳腺囊性病灶中,乳腺癌12例;单纯性囊肿113例;乳腺积乳囊肿26例;囊性增生58例;乳腺炎伴脓肿6例。其中误诊3例。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清晰观察到乳腺各层次的超声图像,乳腺囊性病灶的超声表现多样,恶性病灶有一定特征,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乳腺囊性病灶进修鉴别诊断,帮助临床评估病灶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6.
乳腺囊性增生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苯氧胺阻断了雌激素对乳腺导管上皮和纤维组织持续有害的刺激,而乳痛消结汤则起到乳腺增生消退、除瘤复原的作用,两者联合用药是极为安全和有效的,是迄今为止治疗乳腺腺病的最佳选择和组合。  相似文献   

17.
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立今  陈剑秋 《医学综述》2007,13(7):516-518
乳腺囊性增生过去曾有许多名称,2003年WHO乳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取消了这些病名,采用各种病变单独命名的方案。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乳腺囊性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而目前临床上仍在使用乳腺囊性增生一词。  相似文献   

18.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特征,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纤维囊性乳腺病等.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较,该病乳腺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的危险,是区别所在.应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9.
林艇  江希可 《河北医学》2010,16(11):1363-1365
目的:总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82例经手术治疗的囊性增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2例中痊愈173例,其中非典型增生病例80例,原位癌8例;复发9例。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较为常见,可以恶变,应该高度重视,不可长期保守治疗,应扩大手术治疗指征,手术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囊性增生病亦称慢性囊性乳腺病 ,简称乳腺病 ,为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是妇女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多发于 30~ 5 0岁的中年妇女 ,发生率高达 30 %~ 4 9.3% [1~ 3]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 ,体内黄体素不足 ,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乳腺周期性改变过程中复旧不足而引起的乳腺慢性良性增生性疾病[4 ] 。但也有学者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病 5种病理改变中 ,最与癌变有关的是导管上皮增生和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程度与癌变率呈正相关[5,6 ] 。乳腺囊性增生病主要表现是随月经呈周期性乳房胀痛 ,偶伴有乳头溢液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