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琳珠 《现代医院》2011,11(2):41-42
目的评价方丝弓矫治技术应用于恒前牙外伤性脱位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82颗外伤性引起的脱位恒前牙,其Ⅱ0~Ⅲ0松动38颗,不完全脱位36颗(含3颗嵌入型),完全脱位8颗,伴牙槽突骨折9例,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固定半年后,拆除固定器,随访观察1~2年。结果 43例患者口腔卫生好,成功63颗,占76.8%,有效16颗,占19.5%,失败3颗,占3.7%,总有效率达96.3%。结论应用方丝矫治技术固定恒前牙外伤性脱位,治愈率高,且有利于牙周健康,临床疗效可靠,是一种理想的外伤松动脱位牙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3—1995年间诊治上颌前牙外伤完全脱位21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8—30岁(其中儿童18例),伴牙槽突骨折3例,伤后就诊时间20min—6h。2 治疗方法及结果2.1 首先对伤处简单清理止血后,拍X光片(根尖片、曲面断层片),检查损伤状况,确定有无牙槽突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唇腭裂患者错(牙合)畸形在恒牙期正畸序列治疗过程与疗效.方法:临床矫治10例恒牙期唇腭裂患者错(牙合)畸形,采用多托槽类固定矫治器,部分配合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及牙槽突裂植骨手术治疗.结果:矫治后牙齿排列整齐、咬合良好,在患者有限的口腔解剖生理条件下达到最大程度的美观、稳定、健康和功能.结论:正畸治疗是唇腭裂患者序列治疗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前路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Ⅱ型骨折12例,Ⅲ型骨折5例,伴寰枢关节前脱位。均行经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结果寰枢关节及骨折复位满意,动力位X线片显示无寰枢椎不稳。16例均达到齿状突骨性愈合,1例不愈合行二期寰枢关节融合。结论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蒋昕  常夏  郝春玲 《职业与健康》2006,22(7):545-546
目的探讨口外弓在安氏Ⅱ^1中度拥挤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上颌牙性前突伴下颌轻度后缩的中度拥挤错[牙合]患者17例,先应用口外弓远中推移上颌第1恒磨牙,在上牙弓开拓间隙,再配合固定矫治技术排齐牙齿,解除拥挤,改善突度,矫正深覆[牙合]和深覆盖。结果17个病例总计34个磨牙向远中移动。所有上第1恒磨牙在口外弓的作用下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达5mm,最少3mm,平均3.5mm;平均疗程5个月,磨牙远中移动的速率为1.5mm/月。结论口外弓作为一种辅助装置,可以有效地远中移动磨牙,配合固定矫治技术可以加强口内支抗,为固定矫治技术解决牙列拥挤,上颌前突,深覆[牙合]和深覆盖作了必要的先期准备,但应注意选择使用的时机。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牙脱位再植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卫东 《中国校医》2002,16(2):163-163
外伤性牙脱位在生活中常常发生 ,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中经常发生外伤性牙脱位 ,而发生在前牙外伤的脱位更为常见 ,一旦发生前牙缺失 ,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影响 ,而且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但只要及时再植可取得满意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共收集来我院诊治的 5 6例患者 ,男 42例 ,女14例 ,共 78颗牙齿 ,年龄 12~ 36岁 ,其中牙完全脱位 2 4颗、部分脱位 37颗、牙嵌入 17颗。1.2 临床表现 患者神情慌张、满口流血带着血乎乎的离体牙就诊。部分脱位牙患者有牙龈撕裂、牙齿移位、松动、牙齿伸长或缩短。1.3 治疗 …  相似文献   

7.
孙雪玉  陈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6020-6022
目的对牙根尖下及根间截骨矫正前牙牙槽突前突畸形6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组共60例求诊者。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0~49岁。其中,上、下颌牙槽突前突者37例,单纯上颌牙槽突前突者18例,单纯下颌牙槽突前突者5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结果本组共60例患者,共移动前牙380颗,拔牙108颗,截为96个牙骨段,平均每牙槽截骨1.6段,术后随访1~14年。术后无感染、严重出血、牙髓坏死及牙变色等。结论本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迅速,疗效满意,值得在美容口腔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正畸患者中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48例,对缺牙数目、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切牙或上颌侧切牙,多为缺失1~2个牙齿。55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9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4例直接采用正畸矫治关闭缺牙间隙。结论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采用减数或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固定牙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治疗外伤性牙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牙脱位患者共87例,均给予固定牙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治疗,固定3~6个月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87例外伤性牙脱位患者经过固定牙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治疗后随访观察2年,其中成功82例,失败5例,成功率为94.25%。结论固定牙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治疗外伤性牙脱位操作简单,安全便捷,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上颌中切牙埋伏倒置阻生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强 《中国校医》2008,22(4):454-455
目的通过对11例上颌中切牙埋伏倒置阻生的患者矫治,为临床口腔正畸医师矫治此类畸形提供一些参考。方法1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开窗牵引后正畸治疗。第一步,改良封闭导萌术,由于埋伏牙倒置,矫治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手术牵引装置在牙齿的位置,使作用力与牙轴垂直。第二步待牙冠部分暴露后,固定矫治扩大牙齿萌出所需间隙,以利牙齿完全萌出,通过圆丝匣形曲、方丝对导萌的牙齿控根移动。结果11例患者埋伏阻生牙均矫正到正常位置而且牙髓活动正常。结论选择合适的矫治方法是治疗埋伏倒阻生中切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潘红艳 《现代保健》2012,(12):103-104
目的:客观评价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的矫治效果。方法:对36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记存模型,全景片(全颌曲面断层面),头颅侧位片,照相分析,对比其治疗前后效果。结果:完成治疗的36例患者牙(牙合)关系从Ⅲ类到Ⅰ类,反(牙合)解除;患者面型明显改善,凹面型解除。结论:应用Delaire面具前牵引装置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效果肯定,方法简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外弓在安氏Ⅱ1中度拥挤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上颌牙性前突伴下颌轻度后缩的中度拥挤错牙合患者17例,先应用口外弓远中推移上颌第1恒磨牙,在上牙弓开拓间隙,再配合固定矫治技术排齐牙齿,解除拥挤,改善突度,矫正深覆牙合和深覆盖。结果17个病例总计34个磨牙向远中移动。所有上第1恒磨牙在口外弓的作用下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达5 mm,最少3 mm,平均3.5 mm;平均疗程5个月,磨牙远中移动的速率为1.5 mm/月。结论口外弓作为一种辅助装置,可以有效地远中移动磨牙,配合固定矫治技术可以加强口内支抗,为固定矫治技术解决牙列拥挤,上颌前突,深覆牙合和深覆盖作了必要的先期准备,但应注意选择使用的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椎体复位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损伤ASIA分级A级、 B级占比低于对照组,E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椎体复位率,减轻患者脊髓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矫治效率。方法选择成年患者36例,其中隐形矫治和固定矫治患者各18例,对比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对倾斜牙与扭转牙的矫治效率,以及两种矫治方法的治疗时间。结果固定矫治技术在倾斜牙扶正治疗、扭转牙扭正治疗和矫治总时间与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比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矫治技术仍是正畸治疗效率较高的方法,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亦是正畸治疗项目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3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患者进行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空心钉或重建钢板加以辅助固定,并对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3例患者中,2例失访,1例死亡,余20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9.5个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估髋关节功能的方法,本组患者中优6例,良9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75%.结论 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良好生物材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技术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下颌支联合体骨折中的应用.方法16例(18侧)髁突-下颌支联合体骨折患者中,2侧髁颈部骨折,11侧髁颈下骨折,5侧下颌支骨折;6侧髁突骨折段无明显移位,10侧髁突骨折段有明显移位,2侧髁突骨折段脱位.术中经口外入路或经口内入路,在内镜监视下复位移位的骨折段,并利用穿刺套管完成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患者恢复原有的咬合关系,骨折段复位;术后随访12~36个月,关节功能良好、骨折固定稳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口内入路或经口外入路内镜辅助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下颌支联合体骨折具备可行性;该手术方式具有微创和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伴有先天缺牙错畸形病例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青少年正畸患者中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病例58例,对缺牙数目、错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切牙或上颌侧切牙,多为缺失1~2个牙齿。39例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9例采用减数方法进行矫治,10例直接采用正畸矫治关闭缺牙间隙。结论: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畸形病例采用减数或采用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17岁,于2008年11月24日乘坐出租车时,由于紧急刹车,致牙齿碰到安全护网上,伤及上前牙,当时未做任何特殊处理,5天后患者父亲带患者来我科就诊,并从纸包内取出离体牙一颗。查体见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尚可,上唇肿胀减轻,右上前牙完全脱位,牙槽突未见骨折,急用无菌盐水冲洗浸泡干净脱位的上前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治疗过程,探索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3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18例,双侧关节突交锁21例),分别行颅骨牵引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或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进行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改善疗效评定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例患者死亡,36例患者术后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8.2±1.3)、(9.1±0.9)分]较术前(3.4±1.1)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单侧关节突交锁在全麻颅骨牵引下较双侧关节突交锁容易复位。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可以根据全麻牵引下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的复位情况来决定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单侧关节突交锁在全麻颅骨牵引下较双侧关节突交锁容易复位。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17岁,于2008年11月24日乘坐出租车时,由于紧急刹车,致牙齿碰到安全护网上,伤及上前牙,当时未做任何特殊处理,5天后患者父亲带患者来我科就诊,并从纸包内取出离体牙一颗。查体见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尚可,上唇肿胀减轻,右上前牙完全脱位,牙槽突未见骨折,急用无菌盐水冲洗浸泡干净脱位的上前牙,在口外做一次性根管充填,清除牙槽内凝血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