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的麻疹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以便对早期麻疹病毒感染做出准确及时的临床诊断.方法:采用TaqMan特异性荧光标记探针标记的RT-PCR技术对40例临床疑似麻疹患者的咽拭子进行麻疹病毒核酸的检测,同时对其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特异性抗体IgM.结果:40份患者咽拭子RT-PCR检测均阳性,40位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ELISA法检测,麻疹特异性抗体IgM阳性28例,阴性12例,1周后对12例麻疹特异性抗体IgM阴性的患者再次检测,结果12例全阳性.结论:荧光定量RT-PCR检测麻疹病毒方法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血清麻疹特异性抗体IgM检测方法相比,荧光定量RT-PCR法在临床症状出现后就能检测到,同时不受标本量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就可完成检测,更适合作麻疹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快速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早期确诊麻疹疑似病例,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减少麻疹的暴发流行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对沈阳市2013年4月-11月63份麻疹疑似病例,在出疹3 d内采集静脉血和咽拭子。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 M抗体,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63份麻疹疑似病例中麻疹病毒Ig M抗体有2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42.86%;麻疹病毒核酸有32份为阳性,阳性率为50.79%;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中,4份分离到麻疹病毒,分离率为12.50%。麻疹Ig M抗体检测和实时荧光RT-PCR检测同为阳性27份,同为阴性31份;实时荧光RT-PCR检测阳性而麻疹Ig M抗体检测阴性的为5份,2种方法检测的总符合率为92.06%。结论实时荧光RT-PCR法是一种灵敏、准确、安全的快速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的方法,可用于麻疹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承德市2006年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6年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和鉴定;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抗体捕捉ELISA法测定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结果:79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6株麻疹病毒,阳性率为20.25%,16株麻疹病毒均为Hla基因亚型;253份血清标本中,145份标本麻疹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7.31%,在3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中,13份风疹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8.24%;14份麻疹疑似患者咽拭子标本中,13份标本检出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率为92.86%.结论:实验室检测在麻疹监测系统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承德市流行的麻疹病毒为Hla亚型;采用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是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检测方法,此方法的建立,将使麻疹网络实验室技术不断扩展和完备.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对2014年银川市麻疹监测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细胞培养法分别检测麻疹IgM抗体、麻疹病毒核酸和分离鉴定麻疹病毒,据此对麻疹监测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5.1%(53/211),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0.3%(64/211),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而核酸检测阴性者5例,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而IgM抗体阴性者16例,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69份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1株麻疹病毒。结论 2014年银川市流行的麻疹病毒为H1a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联合检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对于麻疹监测病例早期快速诊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咽拭子中麻疹病毒核酸。方法荧光定量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结果荧光定量RT-PCR方法在咽拭子中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的结果是准确的。结论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的方法 ,适用于麻疹病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相关性。方法对疑似麻疹患者的咽拭子采用Real-time 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对发病不同时期的血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为历年送至本中心进行诊断的106例疑似麻疹患者的同一人标本:咽拭子标本106份,发病4d内和发病8~10d血标本各106份,Real-time PCR检测咽拭子标本阳性85例(阳性率为80.2%),患者发病4d内IgM抗体检测阳性64例(阳性率为60.4%)、8~10dIgM抗体检测阳性85例(阳性率为80.2%)。结论 Real-time PCR法在麻疹的早期诊断中准确性和及时性均优于ELISA法更适用于麻疹的早期诊断,但ELISA法因其简便、低成本更适用于基层,对于临床疑似麻疹患者,早期ELISA法诊断阴性的,应及时送检到有条件的检测机构进行PCR法检测,严防麻疹病毒的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麻疹病毒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根据四十年来在我国流行的麻疹病毒M基因序列,设计用于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建立麻疹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用此法对40例麻疹的病人标本进行检测,并与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结果:通过40例病人标本中实时荧光PCR检测,39份阳性,1份阴性,阳性率97.5%,高于血清学检测(阳性率77.5%)。结论:该方法方便快捷、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麻疹病毒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江西省2014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情况。方法对江西省2014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各项监测运转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江西省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于2014年全省共检测1 712份血清标本,其中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0%、2.16%;对1 327份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荧光RT-PCR检测,其中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份,共分离到麻疹病毒毒株17株;风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3份,未分离到风疹病毒毒株,麻疹病毒基因型为H1a。省级实验室通过WHO的现场认证、血清盲样考核和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核酸盲样考核;市级实验室满分通过省级血清和核酸盲样考核,麻疹和风疹病毒Ig M抗体检测复核率分别为100.00%和71.88%,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核酸复核率为100.00%。结论江西省2014年麻疹/风疹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在麻疹消除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3年江西省疑似麻疹病例病原学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对2013年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麻疹毒株进行基因型别鉴定。结果 2013年全省共采集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1 197份,检出麻疹核酸阳性55份,阳性率为4.59%;共获得16株麻疹毒株,分离率为29.09%,均为H1a基因型。结论江西省需要进一步提高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采集率和采集质量,充分阐述麻疹病毒基因型别特征,为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海泰两种麻疹病毒IgM抗体诊断ELISA试剂的实验室现场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估。方法:同时采用该两种ELISA试剂和参比试剂对疑似麻疹患者的血清标本42份进行检测,并通过标本阳性检出率、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过夜法试剂在标本检出率、敏感性和稳定性都优于快速法试剂。结论:应制备外部对照质控血清,以便控制试剂和检测质量。疑似麻疹患者的血清标本OD值接近Cottoff值时,应采集第二份血清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以特异性荧光探针为特点的TaqMan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方法检测麻疹病毒的核酸,对设计的引物与探针进行筛选与条件优化.结果 Tag 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对麻疹病毒核酸检测的高度特异性与准确性,检测的敏感度可达0.1TCID50,从病毒核酸提取至检测完成仅需3个多小时,操作简便,而且大大减少了常规PCR扩增产物的污染机会.结论采用Tag 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麻疹病毒与相关的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为麻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以特异性荧光探针为特点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麻疹病毒的核酸进行检测.方法对设计的引物与探针进行了筛选与条件优化,克服了常规RT-PCR定性检测的不足.结果具有对麻疹病毒检测的高度特异性与准确性,检测的敏感度可达0.1 TCID50,从病毒核酸提取至检测完成仅需3个多小时,操作简便,而且大大减少了常规PCR扩增产物的污染机会.结论采用该方法对麻疹病毒与相关的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为麻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特异、快速、敏感的TaqMan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用于检测甲1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核酸.方法在甲1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对其进行筛选,同时对荧光定量RT-PCR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并对疑似流感患者含漱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对甲1型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对甲3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H5、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病毒、麻疹病毒及其它呼吸道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达0.1TCID50.采用该方法从临床疑似患者含漱液中对甲1型流感病毒核酸的检出,比采用狗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更为敏感.从病毒核酸提取至检测完成仅需3h左右,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且大大减少了常规RT-PCR检测产物的污染机会.结论新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是一种快速检测甲1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敏感的方法,非常适合于疑似流感爆发疫情的应急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特异、快速、灵敏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于副流感3型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对副流感3型病毒的N基因应用C lustalW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在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 an-MGB探针,并对荧光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同时应用于疑似患者临床标本检测。结果:该方法对副流感3型病毒核酸检测有高度特异性,与副流感1、2、4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的灵敏度达0.1TC ID50,可从疑似患者含漱液标本中直接检出,从病毒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仅需3 h左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aqM an荧光定量RT-PCR是一种快速检测副流感3型病毒特异、敏感的方法,适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于雪晶  孟庆敏  王彬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32-1233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PCR检测(FQ-PCR)与RT-PCR在鉴定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优劣,建立能快速简便、特异地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并鉴定流感病毒的新方法。方法对200份临床采集的咽拭子样本进行FQ-PCR与RT-PCR检测,综合比较2种监测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 FQ-PCR检测200份临床咽拭标本,96份甲型阳性,阳性率为48.0%;从RNA提取到检测结果仅需3~3.5 h。RT-PCR检测200份临床咽拭标本,69份阳性,阳性率为34.5%;从RNA提取到检测结果约需8 h。结论 FQ-PCR方法快速、特异、灵敏,在甲型流感病毒检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HEV RNA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110535份血清标本中,随机抽取标本200份,分别进行ELISA检验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 69例ELISA阳性的标本经荧光定量PCR检测均为阳性,31例ELISA可疑的标本经荧光PCR检测也均为阳性,100例ELISA阴性的标本中有2例经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经Kappa检验,Kappa值为0.72,可认为2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采用Stuart-Maxwell检验,结果显示PCR与ELISA检出3种情况的边际概率不相等(χ2=33,P=0.00,P<0.05),提示2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即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更高。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HEV RNA能客观地反映HE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修正或补充对ELISA测定结果的判定和解释,有利于HE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发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中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HCV-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分别对50例疑似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CV-CLIA检测阳性为46例,阳性率为92%。ELISA法阳性37例,阳性率为74%。胶体金法阳性32例,阳性率为64%。FQ-PCR法42例,阳性率为84%。其中FQ-PCR法和ELISA法、胶体金法比较符合率分别为88.09%和76.19%,HCV-CLIA法和FQ-PCR法比较符合率为91.30%。当化学发光发的S/CO值低于2.00时,HCV-CLIA法和FQ-PCR法比较符合率为33.33%。结论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学中,CLIA法检出灵敏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ELISA法、胶体金法,有统计学意义。当CLIA法S/CO低于2.00时,假阳性率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早期使用CLIA法做临床筛查HCV病毒时,建议结合临床表现和作进一步FQ-PCR法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在宫内感染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Q-PCR检测142例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16.2)高于HBsAg的阳性率(9.85),P<0.01;血清H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41.0(16/39),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的阳性率6.80(7/103),P<0.01;新生儿脐带血的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孕妇血清HBV-DNA高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应用FQ-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是监测乙型肝炎发生宫内感染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