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处理上颌窦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上颌窦口需要保持长期通畅。因此,上颌窦的手术又是处理上颌窦口的手术,而钩突与上颌窭口关系密切,钩突的正确切除又影响到上颌窦口的识别与处理。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关键步骤,而术后术腔的合理、有效和及时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我科2002年3月~2005年12月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促进术腔上皮化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28例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男86例,女42例,年龄17~70岁,病程1~10年,其中12例有过单纯鼻息肉摘除史。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按内窥镜鼻窦手术(1997年)海口标准,本组患者均属Ⅱ型Ⅱ期[2]。2.治疗方法:本组手术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均切除钩突,清除不可逆病变,多保留中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63例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患者.60例在内镜下经中鼻道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口取出真菌团块,3例患者加用下鼻道造口上颌窦开窗取出病灶.术中均行生理盐水冲洗.结果 随访1~5年,63例术后症状消失,内窥镜下窦口创面愈合,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至今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行鼻内镜手术病例的多层螺旋CT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对鼻内镜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对临床入院行鼻内镜手术的232例患者术前常规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冠状位、矢状位、斜位重建。结果:多层螺旋CT能够很好地显示和诊断鼻腔鼻窦疾病,尤其对窦口鼻窦复合体、额窦引流通道等复杂精细结构能够清晰显示,所有病例多层螺旋CT表现与鼻内镜检查及术中所见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时间短、患者接受射线剂量少、可任意多平面多角度成像、显示复杂结构清晰精细.对鼻内镜手术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鼻内镜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在非侵袭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鼻内镜对21例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病例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内异常物,尽量保留鼻窦粘膜,充分开放病变鼻窦开口,建立长期引流通道,术后鼻内窥镜定期检查和随访,防治复发。结果除1例变态反应1月后复发,经口服、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2周治愈外,其余病例随访6个月~2年,均治愈,无复发。结论鼻腔窦口复合体解剖异常是霉菌性鼻窦炎发病的重要原因。鼻窦CT和鼻内窥镜检查是诊断霉菌性鼻窦炎的早期方法,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球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变态反应性霉菌性鼻窦炎术后要同时配合抗变态反应和抗霉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单纯处理鼻中隔偏曲采用局部麻醉与同期联合处理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采用局部麻醉的疗效,指导临床鼻内镜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手术麻醉的选择.方法 选择我科鼻内镜下行单纯鼻中隔偏曲10例,同期联合处理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局部麻醉的病例43例,所以病例来自同一手术治疗组,采用相同的手术设备及相同的术前准备,所有手术均在鼻内镜监视系统下实施.所有病例根据病情采取鼻中隔粘膜下偏曲矫正术、鼻窦功能性手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结果 单纯鼻中隔偏曲10例、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鼻窦炎43例均能顺利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Ⅲ型)的病例未纳入本次统计,该类病例需行气管插管全麻下鼻腔鼻窦手术,一期未能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结论 在局部麻醉下,鼻内镜手术可以处理单纯鼻中隔偏曲,以及同期联合处理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鼻窦炎(Ⅱ型)以下的病变.但严重鼻腔鼻窦病变只能采取全身麻醉,况且同期处理鼻中隔偏曲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科2009年9月—2011年9月间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61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治疗效果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治愈54例(88.5%),好转5例(8.2%),无效2例(3.3%),总有效率为91.3%.手术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能彻底清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的病变组织,开放鼻窦窦口,保证窦口和鼻窦保持永久通气,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复发率.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麻醉方式,术后合理地定期鼻内镜复查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某医院收治的107例鼻内镜窥镜鼻窦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整理,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3例全麻手术,其余局部麻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82.43±10.3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65±10.52)ml,在良好的护理手术配合下,术后有4例患者并发眶周血肿,但无视力损伤,通过及时取出鼻腔内填塞物,其症状于1周内逐渐消失,无1例出现视觉障碍,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年其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3.7%,其余103例恢复良好,未见脑脊液漏及其他并发症,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消失。结论: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对于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应从术前、术后及出院前三方面做好护理工作,使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刚  何刚  杜泽秀  刘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84-318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Krouse的分期,回顾性分析26例行鼻内镜手术并运用内镜随访1-9年Ⅰ~Ⅲ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9年,有5例术后复发(19%),其中3例累及筛窦,1例累及蝶窦,1例累及上颌窦。[结论]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效果好、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谷长宏  李成 《现代保健》2011,(33):41-42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微创手术的疗效。方法鼻源性头痛患者75例,根据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解剖异常的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结果75例中鼻中隔偏曲54例,钩突肥大压迫中鼻甲26例,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反向弯曲15例,鼻丘气房过度发育压迫鼻中隔11例,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解剖异常者47例。在鼻内镜下行相关手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37例,好转32例,无效6例。结论鼻内镜技术结合鼻窦CT检查可以提高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率,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是治疗此类头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探讨对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9月来我院进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647例中出现并发症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所有结果中主要的并发症为眶纸板损伤、眶周皮下淤血、上颌窦口狭窄和术腔粘连。结论病变范围广、鼻窦解剖结构异常、手术造成的创伤、麻醉或术后处理不当、随访不及时等均可以造成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精细准确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及时随访可以有效的避免鼻内窥镜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据Krouse分期行鼻内镜下或联合柯陆径路手术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3~6年.治愈33例(91.66%),复发3例(8.3%).结论 鼻内镜及对侵及上颌窦的KrouseⅢ期联合柯陆径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且并发症及出血少.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0 0例 ,男 45例 ,女 5 5例 ,平均 40( 2 3~ 65 )岁。双侧病变 2 6例 ,单侧 74例 ,其中上颌窦囊肿 4例 ,鼻窦炎伴多发或单发鼻息肉鼻中隔息肉样病变 2 2例 ,双侧鼻腔腺瘤 1例。1 2 治疗方法 采用鼻窦内窥镜治疗、鼻腔粘膜吻合术 2种治疗相结合。1 3 疗效观察 经过手术治疗 ,初期效果均较好 ,症状缓解明显。有 84例坚持出院后每周随访行鼻窦冲洗 ,3个月后 83例症状完全消失 ,窦口引流通畅 ,3例发现有粘连和息肉再生经处理后再随访冲洗 1月余症状消失、治愈。 11例未坚持随访 ,术后不同时间出现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20例患者中单侧上颌窦发病15例,双侧发病3例,蝶窦炎2例,其中鼻中隔偏曲患者2例.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性涕,且有腥臭味,伴随头部疼痛,部分患者出现面部麻木,患者数钱鼻窦CT扫描结果显示钙化影或者结节致密影,病变部位密度增加.20例患者中行上颌窦根治术加鼻内镜病变清除术8例,行鼻内镜手术12例,对鼻中隔偏曲患者予以矫正且在术中进行引流,术中可见部分患者鼻腔内部有不同程度的灰褐色干酪物以及棕黄色物,部分患者出现粘膜水肿,对出现筛窦病变患者予以开放筛窦,使用吸引器吸取患者鼻腔内部干酪物及脓液,尽量保留粘膜,保证窦壁不出现骨质破坏,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对窦腔进行冲洗,鼻腔采用膨胀性止血材料进行填塞.患者于术后48h拔出鼻腔填塞物,使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冲洗.结果2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之后症状消失,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长2至12个月,所有患者血性涕及鼻塞、头痛症状均消失,未出现任何术后并发症,窦腔粘膜清洁、窦口引流通畅,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临床针对真菌性鼻窦炎采取手术治疗,通过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清除患者鼻窦及鼻腔病变组织,建立鼻窦引流及通气,术后定期清理分泌物有助于患者快速愈合,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①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OMC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②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钩突部分切除术治疗单纯性上颌窦炎的效果,积累选择手术适应症的经验.方法 对65例(70侧)单纯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钩突部分切除术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65例患者全部治愈,全部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5d.结论 钩突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是治疗单纯性上颌窦炎理想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不同开窗方式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以期为不同严重程度慢性上颌窦炎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确诊为单侧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根据Lund-Mackay CT评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颌窦Lund-Mackay CT评分=1分的27例患者分为A组(13例)和B组(14例),上颌窦Lund-Mackay CT评分=2分的33例患者分为C组(17例)和D组(16例).开窗方式的选择:A组和C组将上颌窦口扩大为<1.0cm;B组将上颌窦口扩大为1.5~2.0 cm;D组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即将上颌窦口扩大为<1.0cm,同时行下鼻道开窗1.5~2.0cm.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比较各组主观症状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与鼻内镜下Lund-Kennedy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A、B、C、D四组术前SNOT-20评分分别为(8.73±2.63)、(8.69±2.41)、(10.22±1.79)、(10.81±1.84)分,术后6个月分别为(3.07±1.32)、(2.79±1.47)、(4.33±1.56)、(2.27±0.98)分,四组术后6个月SNOT-20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术前与术后6个月SNOT-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术前SNOT-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鼻内镜下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术后Lund-Kennedy评分分别为(3.82±1.36)分和(2.57±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上颌窦炎病变较轻者(Lund-Mackay CT评分=1分),上颌窦口扩大为<1.0 cm即可.对于病变较严重者(Lund-Mackay CT评分=2分),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例均行鼻内镜手术,未使用抗真菌药物,症状完全缓解62例,症状改善15例,无效2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真菌球.全部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6例术后症状复发,经鼻内镜下治疗后缓解.结论 鼻内镜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安全有效和首选的方法.但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鼻内镜下双径路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下切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独立完成切除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6个月,10例(25%)复发,其中6例在门诊局麻下,4例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完全切除复发病灶。结论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Krouse分期T1~T3期病变,可首选鼻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