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小儿腹泻患者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香爱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757-1758
[目的]探讨对小儿腹泻患者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患儿疗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小儿腹泻患儿家属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小儿腹泻患儿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干预、饮食及疾病知识等方面系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疾病知识知晓率以及患儿病程、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家属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程及红臀并发症出现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家属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小儿腹泻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有效配合治疗及护理,对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推广我国腹泻病的控制规划 ,探讨腹泻病控制的实施方法 ,促进儿童健康。方法 对腹泻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及相关行为进行调查 ,并实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腹泻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有所提高 ,相关行为明显改善。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是控制腹泻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对西安市城市流动女性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市8个社区内符合纳入标准的城市流动女性584人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4个月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干预前后应用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结果]实施综合健康教育后,两组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艾滋病相关态度评分、正确使用安全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安市城市流动女性艾滋病知识总体认知水平中等,对艾滋病态度的正向倾向性较差,并存在高危行为.综合健康教育对提高城市流动女性艾滋病知识、转变其态度及部分行为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4.
孔方  王慧群  徐艳  石凡 《全科护理》2016,(26):2793-2794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百日咳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信封法将住院的83例百日咳患儿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每例患儿选取1名家属,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以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应用自制量表评价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百日咳疾病的认知及患儿照护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儿家属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儿家属疾病知识的掌握和行为改变,建立健康信念,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念珠菌阴道炎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2例念珠菌阴道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措施及一般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病人念珠菌阴道炎相关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念珠菌阴道炎相关知识水平、治疗依从性、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认识态度及不良卫生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同伴教育对高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评价在高职院校进行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咸阳、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试验组,对试验组学生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汉中、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对照组,对学生采用学校常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用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两组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试验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问卷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其促进行为转变方面的收效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以陕西省蓝田县为本研究的项目县,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乡8个村,并将8个村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4个月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应用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贫困地区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问卷总分为24.66分±4.69分(0分~36分),态度问卷总分为45.43分±11.23分(0分~75分),安全套使用率低,目的主要为避孕,非婚性行为者两组分别占2.6%、4.0%.实施综合健康教育后,干预组艾滋病知识得分明显提高(P<0.05),对伦理道德方面的态度、对艾滋病的态度和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态度得分和总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100.0%,目的主要为预防性传播疾病,非婚性行为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困地区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总体认知水平不高,对艾滋病态度的正向倾向性较差,并存在高危行为.综合健康教育对提高贫困地区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转变其态度及行为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管理及随访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用药指导、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个体化健康管理及随访干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指标.[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坚持锻炼、定时监测血压、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遵医服药、监测血脂血糖等健康行为及自我管理行为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管理及随访有助于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促进态度转变,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时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癌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及一般性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行为干预3次,并要求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PMR)训练,每日2次,持续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中国癌症病人质量调查问卷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病人躯体功能、家庭理解与配合、对疾病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癌症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病人对癌症的心理应对能力,有效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CP)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时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建立信赖基础、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及跟踪随访).护理干预前后用CP症状积分指数表(NIH-CPSI)、自制的病人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表、自制的病人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干预前后CP症状、焦虑情绪均有改善;观察组疼痛不适、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健康行为、治疗依从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P病人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帮助病人知晓CP的相关知识,改善认知态度,选择有益的生活方式,坚持遵医嘱用药、体格检查,提高CP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痊愈"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112人,按出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观察组57人和对照组5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和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在出院时、出院6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照料者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两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月未,观察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晶  张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6):3846-3848
目的了解老年痴呆照料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95例老年痴呆照料者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评定。结果痴呆照料者需求程度最高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痴呆的疗效、病因及症状,护理有语言及记忆障碍、排泄、睡眠异常病人的方法技巧等,最喜欢健康教育方式是医护交谈。照料者因素中,其文化程度与之健康教育需求呈正相关,参与照料人员与需求呈负相关。病人的年龄、痴呆用药与照料者需求呈正相关;而痴呆症状出现时间与照料者需求呈负相关。结论在对老年痴呆照料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照料者有对疾病基本知识的需求及照料方法、技巧的需求,还应注重教育方式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轻照料者的压力,提高照料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或给予针对性具体指导,观察时间为1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对家庭照料者和患者于人组时、1年后进行评定.结果 1年后,家庭照料者的SCL-90各因子分除偏执、精神病性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患者SDSS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家庭照料者心理健康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amily centered intervention o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social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ir caregivers.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o had been cured and discharge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5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6cases).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rugs and routiin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those in study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family centered nursing intervention.After discharged, every3 months home visit and customized guidance were done, observation time was 1 year.Caregivers and patients were sccessed by Symptom Check List (SCL-90), Social Dysfunction Screening Scale (SDSS) and Medicine Compliance Check List when divided groups and after 1 year.Results After 1 year,each factor score that caregivers got in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except the fsctors of paranoid ideation and psychoticism.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或P<0.01).Medicine compliance in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1).Each factors of SDSS in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或P<0.01).clusions Family center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ncrease medicine compliance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mprove the pstients'social function, raise the level of caregivers'm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14.
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在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华  杨雅  曾洁 《上海护理》2010,10(3):12-14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在卧床患者压疮预防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5月,我们将120例即将出院的卧床患者和陪护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出院前2 d根据患者的健康状态和需求,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并指导家庭陪护者对照实施,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电话和入户随访干预等一系列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发生压疮6例,对照组发生21例,其中,2期2处以上发生15例,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监督和指导卧床患者的家属和陪护者,对预防压疮及提高居家护理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彭孔梅  黄晓英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3):229-233,278
目的观察家庭主要照顾者实施回援法(Teach-back)干预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对主要照顾者实施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主要照顾者常规健康教育。采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照顾者照顾能力调查问卷"评价照顾者照顾能力;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和传统营养指标评价患者术后营养状况;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的照顾知识、照顾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人体测量、膳食评价、主观评价维度得分、MAN总分以及上臂肌围(TSF)、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5.0%,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0,P=0.044)。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实施Teach-back,可以提高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减轻社区痴呆患者照顾者负担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减轻社区痴呆患者照顾者负担的效果,为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社区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53例社区痴呆患者的照顾者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1年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宣教、技能指导、信息和情感支持以及压力应对方式指导等护理干预,对照组处于自然状态.采用照顾者负担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认知训练与家庭照顾者支持相结合平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6例居家AD病人及照顾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病人及照顾者在益智训练室同步接受病人认知训练及照顾者支持的干预方案;照顾者指导AD病人在家每天固定时间训练及活动;开设专门电话热线,解答干预组AD病人及照顾者的相关问题;每周固定时间研究人员主动了解照顾者及病人在家训练情况。时间持续1年。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两组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AD病人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激越行为量表(CMAI)、功能活动调查表(FAQ)等功能状态和照顾者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及照顾者负担等评定指标随访评价。[结果]除CMAI得分,两组病人除6个月、12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外,3个月、6个月、12个月,病人及照顾者的其余评定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病人认知训练与家庭照顾者支持相结合的平行干预方案,尚缺乏延缓AD病情进展及减轻照顾者负担的正向结果;有必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深入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电话随访对帕金森病人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80例帕金森病人的主要照顾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接受定期电话随访,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随访,干预6个月后采用照顾者负担问卷(CBI)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可减轻帕金森病人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在回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实施回肠造口手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家庭赋权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照顾负担及照顾能力情况。结果 经干预后,2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评分较同组干预前上升,照顾负担和照顾能力评分较同组干预前均下降,且观察组的照顾准备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照顾负担及照顾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赋权护理应用于术后健康指导中,可有效帮助回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提高照顾准备度、照顾能力及积极感受,减轻负担水平。  相似文献   

20.
A number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 programme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caregiver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but the nature of intervention has varied widel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on family caregiver's level of burden and satisfaction, and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 caregiver's relationship and health and the patient's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on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All persons, 70 years and older, from two districts of a municipality (2721 individuals) who were in receipt of any form of social service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a screening of cognitive decline, and 1656 home visits were made. Those with symptoms of cognitive decline, and having a family caregiver, were invited for a further medical examination. Data were analysed from 308 family caregivers: 153 caregivers who underwent intervention and 155 control caregivers who did not. Repeated measures were carried out 6 and 12 months later. Outcomes were measured using instruments that had been tested for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ccording to DSM-IV dementia criteria. Caregivers who underwent the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5-week programme and 3-month conversation group) reported significantly lower strain and disappointment after 6 months, and this trend remained after 12 months. Satisfaction, measured in terms of purpose, increas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decrea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best effect on caregive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found early in the progression of dementia and in caregivers with impaired health. These finding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dentifying family caregivers early in the caring process to optimize well-being.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with a clearly defined aim that includes giving information and having a conversation group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burden and satisfaction for caregiver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