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时英  苏平 《新疆医学》1996,26(2):97-98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已成为国内外肯定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常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需要晶体后囊完整,而由于各种原因晶体后囊破损及无后囊者,就不能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近年来,由于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不断改进,为后囊不完整的无晶体眼提供了最佳治疗方法。我科于1993~1994年采用改良型后房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单眼无晶体患  相似文献   

2.
无晶体后囊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32例32眼无晶体后囊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随访6~35个月的结果,分别论述了选择性Ⅱ期植入人工晶体,计划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损Ⅰ期植入人工晶体,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作者的体会,提示:无晶体后囊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曹征  陈硕  叶锦华 《微创医学》2002,21(2):160-161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外伤性白内障因后囊破裂不能按常规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而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23例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例人工晶体轻度倾斜;5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经散瞳、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后逐渐吸收,术后视力达0.2~0.6.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因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6例后囊膜缺损的无晶体眼施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随访时间1—25个月。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矫正视力优于术后裸眼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作为无后囊膜的人工晶体植入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平 《中外医疗》2009,28(8):32-32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在白内障术中韧带断裂及后囊破裂过大、囊内术后人工晶体二期植入、外伤性白内障、晶体脱位等无晶体后囊膜术眼中的应用。方法我科于2000年4月至2006年11月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术完成了57例(57眼),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9个月,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矫正视力0.1,视力在0.5以上者40眼(71.9%),57例人工晶体位置正,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是无后囊或后囊膜、晶体悬韧带大范围缺损的手术首选。  相似文献   

6.
曹征  陈硕 《医学文选》2002,21(2):160-161
目的 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外伤性白内障因后囊破裂不能按常规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而行后房型人工晶状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 术后23例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例人工晶体轻度倾斜;5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经散瞳、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后逐渐吸收,术后视力达0.2-0.6。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因后囊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巩膜缝线固定术,对10例(10眼)白内障囊内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获得较好视力,这表明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较好者均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8.
周亮 《衡阳医学院学报》1996,24(4):324-325,296
本文应用巩膜缝线固定术,对10例(10眼)白内障囊内术后或白内障囊外伴后囊破损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获得较好视力,这表明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较好者均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9.
龚万义 《吉林医学》2012,33(7):1443
目的:治疗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无后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方法: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经角膜进针缝线固定。结果:术野清晰,操作简单,省时,无1例角膜内皮失代偿,视力0.3以上占90%。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后囊破裂可选择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经角膜进针缝线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0例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采用单纯睫状沟植入,双襻巩膜缝线固定术的方法进行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30眼中矫正视力恢复0.5以上者20眼(66.67%),0.1-0.4者7眼(23.33%),0.1以下者3眼(10%),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为早期角膜水肿和葡萄膜炎。结论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可大幅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晶体后囊缺损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不适合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35例病人(35只眼)进行标准三通道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切除包括玻璃体基底部在内的前部玻璃体,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固定术.对术后视力、眼压、人工晶体偏位情况和眼底表现随访观察.结果 病人裸眼视力均提高,其中0.04~0.1者6只眼,0.2~0.3者18只眼,0.4~0.6者5只眼,大于0.6者6只眼.术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是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最佳补救措施,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对无法按常规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无晶休眠、采用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16例,术后2周左右的视力为0.8~1.2的5眼(29.41%)。0.3~0.6的9眼(52.94%),0.1~0.2的3眼(17.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炎性反应,用激素治愈,无感染。该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增视方法,在后房内稳定性和不发生后发障两方面优于Ⅰ期植入,固定缝(?)的针线由眼内向巩膜外穿出可避免玻璃体视区积血、处理好瞳孔附近的成形玻璃体或机化组织,两端(?)上固定位置对称可防止晶体光学部的倾斜,巩膜上穿刺点准确对称、两端固定线结扎松紧一致,无虹蟆后粘连等是保持晶体位置不偏移的条件,外伤性脱位晶体取出后,让玻璃体相对稳定后再Ⅱ期植入,缝(?)固定可避免玻璃体存积附着在人工晶体的前表面,使视力免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儿童白内障手术疗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收治儿童白内障67例71眼,其中先天性白内障19眼,外伤性白内障51眼,并发性白内障1眼,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67眼,术后随访观察1-12月,结果:术后58眼(81.7%)脱盲(视力>0.05),44眼(62%)视力0.1-0.3,15眼(21.1%)视力大于0.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葡萄膜炎,瞳孔夹持,继发性青光眼,后囊混浊,弱视和斜视,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或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提高患眼的视功能,而术后的弱视治疗对术后患儿视功能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华  黄耀辉  何涛 《疑难病杂志》2011,10(2):117-119
目的探讨小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并悬吊于睫状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43例(43只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由缝线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术后1周12只眼1.0,16只眼0.6~0.8,15只眼0.4~0.6;术后3个月16只眼1.0,18只眼0.6~0.8,9只眼0.4~0.6。术后1周及3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1.15D+0.75D和0.75D±0.35D,眼压分别为(16±3)mmHg和(18±8)mmHg,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睫状沟悬吊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平华  陶永贤 《重庆医学》2000,29(5):398-399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戒指 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远期疗效。方法对无晶体囊膜支撑的28例28眼行了经无巩膜瓣睫状沟缝线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术后承访2.5-5年,平均3.2年,观察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视力≥0.5有17眼(60.7%),术中少量出血3眼(10.7%),人工晶体轻度倾斜或偏位4眼(14.3%);黄斑囊样水肿5眼(17.9%);无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巩膜缝线固定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17眼)为晶状体全脱位、后囊膜破裂或无囊膜眼。经3.0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外路法缝线双襻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观察术中植入情况和术后视力、角膜、前房反应症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30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巩膜缝线固定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31例(269眼)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39例(40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囊袋内植入12眼,人工晶体光学部前囊固定13眼,睫状沟内植入13眼,2眼需缝线固定,随访1-37个月,裸眼视力≥0.5者33眼(82.5%),≥1.0者19眼(47.5%),矫正视力≥0.5者38眼(95%),≥1.0者25眼(62.5%),并发症主要有:人工晶体偏位3眼,瞳孔变形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时,控制破口的扩大,利用前,后囊作支撑,结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巩膜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19例(19眼)无后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行经巩膜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情况,对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0.1—0.23例,0.3-0.614例.0.8-1.02倒。结论经巩膜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无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作者施行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发现的106例后囊破裂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水中处理进行了分析.其中外伤性白内障的22例术前已存在后囊的裂孔,多是由穿通性眼外伤所致.裂孔的边缘较厚,在晶体皮质抽吸过程中无扩大和玻璃体的脱出,并顺利植入了后房人工晶体.另外84例为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术中新鲜形成的后囊破裂,其边缘较薄,术中有扩大的趋势,其中47例(56%)经处理后植入了后房人工晶体.术中后囊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性损伤.本文对后囊破裂的术中处理,粘弹性物质及玻璃体切割在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57例白内障病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46例,术后Ⅱ期植入11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果:术后视力达0.5以上43例(占75.4%),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一过性眼压高,前房内玻璃体残留,瞳孔轻度上移,人工晶状体夹持。结论:对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者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方法简洁,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