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苯苄唑霜剂与凝胶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萍 《医学文选》2003,22(3):351-352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该菌是人体皮肤的正常菌群之一[1] 。在促发因素影响下 ,在毛囊内大量繁殖 ,加上皮脂的潴留、细胞碎片的积聚和游离脂肪酸的刺激 ,导致阻塞的毛囊扩张破裂、内容物释入组织而产生炎症。联苯苄唑霜对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有效已有报道[2 ,3 ] ,本文应用联苯苄唑霜剂与凝胶剂对 5 7例糠秕孢子毛囊炎的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 :面部或 (和 )胸背部以圆形毛囊性红色小丘疹为主 ,糖秕孢子菌镜检阳性 ,1个月内未经过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药治疗者。 5 7例患者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2.
简华慧 《广西医学》2004,26(5):718-719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圆形糠秕孢子菌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炎性病变,好发于中青年,我科于1 998年3月~2 0 0 3年3月,发现院内确诊的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患者共1 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例均为我院的住院患者,男性1 3例,女性6例。年龄2 3~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 2 0 0 1年 1月至 1 0月用 2 %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并以口服酮康唑作对照进行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3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4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2 2 .3岁 ;对照组 2 9例 ,男 2 3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2 1 .9岁。病程 2月到 3年 ,平均6 .6个月 ,全部患者糠秕孢子菌镜检阳性 ,皮疹发生部位为背、胸、颈、面等处 ,所有患者未经抗真菌治疗或停用其它治疗 2周以上。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天洗澡时 ,先洗干净皮肤 ,根据皮疹范围大小 ,将 2~ 5ml的2 %酮…  相似文献   

4.
任韦 《海南医学》2003,14(4):67-67
自 2 0 0 0年 - 2 0 0 2年采用酮康唑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2 0例平均年龄为2 7.3岁 (16- 5 2岁 )平均病程 10 .5月 (3月 - 3年 )均有典型的毛囊性炎症丘疹 ,多发于背、胸、颈部 ,间有脓疱散在分布 ,伴痒感、刺痛、搔抓后常可出现潮红反应 ,所有患者半月来未用过药物 ,1- 2月内未口服其他抗真菌的药物 ,无肝肾疾病 ,直接镜检均查到圆型糠秕孢子或菌丝。1.2 治疗方法 患者每天餐后顿服酮康唑 2 0 0mg连服 10天 ,同时每天以10 %硫磺香皂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联合抗真菌药治疗的基础上,外用派瑞松霜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和耐受性. 方法两组患者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外用2%酮康唑洗剂洗浴的同时,一组外用派瑞松霜治疗40例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与另一组外用1%联苯苄唑霜治疗的40例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外用派瑞松霜组第7d和第14d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外用1%联苯苄唑霜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组第21d的总有效率和真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在联合抗真菌药治疗的基础上,外用派瑞松霜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较外用1%联苯苄唑霜,疗效更快,更强,可以有效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伊曲康唑、采乐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与采乐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门诊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1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5例 ,采用伊曲康唑口服与采乐洗剂外洗。对照组 5 5例 ,单纯用采乐洗剂外洗。 2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4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8 1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x2 =3 3 5 0 ,P <0 0 0 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口服伊曲康唑与外用采乐洗剂联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满意 ,安全性高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联合抗真菌药治疗的基础上,外用派瑞松霜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两组患者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外用2%酮康唑洗剂洗浴的同时,一组外用派瑞松霜治疗40例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与另一组外用1%联苯苄唑霜治疗的40例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外用派瑞松霜组第7d和第14d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外用1%联苯苄唑霜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组第21d的总有效率和真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联合抗真菌药治疗的基础上,外用派瑞松霜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较外用1%联苯苄唑霜,疗效更快,更强,可以有效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姚宏艳 《右江医学》2000,28(1):32-32
报告使用采乐洗剂 (2 %酮康唑洗剂 )治疗 5 8例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设对照组 5 4例。两组痊愈率 ,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该药具有较好的杀灭、清除糠秕孢子菌及消炎止痒作用 ,是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马拉色菌毛囊炎又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感染,在皮肤科门诊中很常见,虽然不是大病,却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采用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方法,但实际疗效欠佳.笔者2007年6月~2008年8月采用液氮冷冻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与单独外用复方酮康唑软膏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区和非皮损区马拉色菌菌种的检出以及菌种的构成。方法采用菜子油培养基,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从毛囊内共分离出326株马拉色菌,其中球形马拉色菌255株,占78.22%;合轴马拉色菌54株,占16.56%;糠秕马拉色菌17株,占5.22%。从皮损部位疹间皮肤皮屑分离马拉色菌298株,其中合轴马拉色菌221株,占74.16%;糠秕马拉色菌43株,占14.43%;球形马拉色菌30株,占10.07%;钝形马拉色菌4株,占1.34%。菌种检出率和菌种构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和P<0.0001)。结论球形马拉色菌是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优势致病菌,正常皮肤则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肖文  陈增发 《医学文选》2002,21(5):682-682
2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8月 ,我们采用伊曲康唑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并与外擦酮康唑霜比较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资料完整的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周内未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内服或外用 ) ,有典型临床症状及特征 ,直接镜检糠秕孢子菌阳性 ,无肝肾疾患 ,能遵守医嘱配合治疗并能定期复诊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伊曲康唑组 ) 30例 ,其中男性 1 9例 ,女性 1 1例 ,平均年龄2 6.5岁 ( 1 7~ 5 5岁 ) ,病程 1月~ 3年 ;对照组 30例 ,其中男性 1 8例 ,女性 1 2例 ,平均年龄 2 8.5岁( 1 6~ 5 6岁 ) ,病程 2月…  相似文献   

12.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人体正常寄生菌糠秕马拉色菌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夏季常见,多发生于青壮年。治疗多有良好效果,但一部分患者易复发。为此我们于l999年1月至2000年11月,选用伊曲康唑及氟康唑治疗复发性或对一般疗法无效的顽固性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并对治愈者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门诊1996年4月—2 0 0 0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痤疮,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门诊患者2 0 0例,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5 2例,男30例,女2 2例;年龄15~36岁,平均2 4 4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1 6年;其中黑头粉刺5例,丘疹性2 8例,脓疱性19例,囊肿性6例,瘢痕性3例;皮损发于颜面4 2例,颜面及胸背10例;伴发痒8例,伴口鼻干燥、大便秘结4 4例。西药组4 6例,男2 8例,女18例;年龄16~35岁,平均2 3 9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1 7年;其中黑头粉刺5例,丘疹性2 3例,脓疱性8例,囊肿性6例,瘢痕性4例;皮损发于颜面部37例,颜面及胸背9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巢式 PCR法检测马拉色菌特异的 DNA从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鉴定马拉色菌的各菌种 ,并应用于花斑癣 (Pityriasis Versicolor,PV)患者皮屑中马拉色菌携带情况中的研究。方法 从 PV患者的皮屑中提取马拉色菌的 DNA,以马拉色菌属 r RNA内转录间隔区设计属的引物和各个种的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巢式多聚酶链反应 (nest-PCR) ,检测 10 5例 PV患者皮屑中的马拉色菌的目的 DNA片断。结果  10 5例 PV患者共检测到 5例种的共 32 1株马拉色菌的 DNA。每例患者平均检测到约 3种马拉色菌的 DNA。各种马拉色菌的检出率依次为 :球形马拉色菌 80 .0 % ,限制马拉色菌 81.9% ,合轴马拉色菌 77.1% ,糠秕马拉色菌 4 1.9% ,钝形马拉色菌 15 .2 %。未检测到厚皮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结论  PV皮屑中存在多种马拉色菌 ,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和限制马拉色菌是 PV患者皮损处的主要马拉色菌种  相似文献   

15.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圆形糠秕孢子菌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炎性病变,现将我院皮肤科试用苦参素注射液配合氯柳酊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3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皮肤科门诊患者,均具有典型的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临床表现,并经刮片取材、染色、镜检找到糠秕孢子菌。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组30例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8~47岁。对照组25例,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18~45岁。两组病程均为3~36月。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每日肌注苦参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环吡酮软膏外用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1%环吡酮软膏适量、1日2次涂患处,连用1个月;治疗前、治疗后均做真菌镜检。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6.7%(39/45),治愈率为62.2%(28/45),显效率为24.4%(11/45),好转率13.3%(6/45)。真菌学治愈率为64.4%(29/45)。结论:1%环吡酮软膏外用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具有疗效高、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且价格低廉,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MF)是由人体正常寄生马拉色菌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引起的慢性、复发性毛囊性真菌性皮肤疾病,过去曾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Pityrosporum folliculitis),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皮损多为毛囊性半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不等,表面有光泽,周围可有红晕,常散在对称分布,数十至数百个,较密集但不融合,可间杂有小脓疱或黑头粉刺。无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卡氏搽剂联合倍佳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7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卡氏搽剂和倍佳外用,每日1次;对照组38例给予2%酮康唑洗剂外洗,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65.8%,治疗结束停药2周时有效率分别为92.5%、68.4%,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8,P〈0.05;x^2=4.84,P〈0.05)。结论:卡氏搽剂联合倍佳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确实,方法可靠,可作为临床常规选用外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 1996年 10月 ,用多功能频谱仪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5 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 1996年 10月~1997年 3月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 10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5 0例。治疗组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6个月~ 3岁 ,平均 1岁 5个月 ,病程 1~ 5天 ,平均 3 5天 ,其中伴发热者 2 0例 ,轻、中、重度脱水者分别为 9例、3 6例、 7例 ,酸中毒 1例 ,电解质紊乱10例。对照组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7个月~ 3岁 ,平均 1岁半 ,病程 1 5~6天 ,平均 3 5天。其中伴发热者 18例 ,轻、中、重度脱水者分别为 …  相似文献   

20.
自 2 0 0 3年 2月— 2 0 0 4年 6月 ,笔者临床观察 2 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 ,发现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高凝状态方面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 ,且还有降低蛋白尿 ,提高血浆白蛋白的作用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2 8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随机将其分为 2组 ,治疗组 (灯盏细辛注射液 ) 16例 ,其中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16~ 5 6岁 ,平均 5 2岁 ;病程 4个月~ 3年 ,平均 1 5年 ;伴高血压 8例。对照组 (丹参注射液 ) 12例 ,其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7~ 5 5岁 ,平均 5 1岁 ;病程 3个月~ 3年 ,平均 1 5年 ;伴高血压 7例。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