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GF-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40只)、药物干预组(40只),后两组根据不同再灌注时间点再分为6h、24h、48 h、72 h、7天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含量. 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药物干预组各时间点组TGF-β1阳性细胞表达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 <0.05);6 h时,药物干预组TGF-β1阳性细胞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药物干预组TGF-β1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丹红注射液干预后TGF-β1的表达上升,其中7天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时间点干预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对照组(25只)及缺血再灌注加高压氧治疗组(HBO组,25只).采用动脉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四氮唑染色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20 h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3 h再灌注6 h、24 h、48 h、72 h、120 h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灶,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表达阴性.HBO组缺血再灌注后120 h大鼠梗死灶体积(15.9±4.2)明显小于缺血对照组(26.8±4.9)(P<0.01);HBO组大鼠再灌注24 h,48 h,72 h各时点凋亡指数均低于缺血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增多,bcl-2蛋白表达增强,高压氧治疗可以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尼莫地平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尼莫地平组,后两组按时间分成再灌注1、3、6、12、24、36、48、72h和7d组。制作MACO动物模型致大鼠形成局灶性脑缺血,记录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缺血组各时间点同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干预后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数量(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对脑缺血性损伤后凋亡诱导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表达的影响,研究凋亡诱导因子从线粒体释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于缺血2h再灌注3h、6h、12h、24h、72h、7天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h.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AIF的表达,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亚低温缺血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常温缺血组(P<0.05).②AIF表达:常温组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表达逐渐增强,至24h达高峰;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表达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P<0.05).③凋亡细胞的检测:常温组凋亡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h达高峰;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AIF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并出现核转移,相应时间点亚低温组降低,同时凋亡阳性细胞数也呈相似的趋势,亚低温抑制缺血后神经元凋亡通过抑制AIF从线粒体释放及核转移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预适应组、后适应组和预适应+后适应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制作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再灌注48h后,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灶体检、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生化指标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再灌注12、24和48h模型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再灌注12、24和48h处理组中,预适应+后适应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最低(P<0.05);预适应+后适应组脑梗死灶体积为(100.41±33.26)mm3,明显低于模型组、预适应组和后适应组(P<0.05);预适应组和后适应组脑梗死灶体积较模型组降低(P<0.05);假手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而丙二醛(MDA)低于模型组(P<0.05);;后适应组和预适应+后适应组SOD活性较模型组升高,而MDA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假手术组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各处理组细胞凋亡数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5),其中预适应+后适应组神经元细胞凋亡数最少,为(47.20±9.21)个。结论 预适应和后适应均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两者联合应用能进一步加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24 h组、模型48 h组、模型72 h组、电针治疗24 h组、电针治疗48 h组、电针治疗72 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观察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神经元TUNEL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神经体征的改变。结果模型组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48 h达高峰并持续至72 h,电针治疗可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一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并以72 h电针治疗组尤为明显。同时,电针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叶皂甙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h组、缺血3h再灌注3h/6h/12h/24h/48h/72h组、缺血3h再灌注β-七叶皂甙钠药物干预后3h/6h/12h/24h/48h/72h组等大鼠脑组织中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七叶皂甙钠干预治疗后,缺血组缺血侧凋亡阳性细胞减少。结论:七叶皂甙钠有明显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胱氨酸(Cystamine)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全脑缺血组(n=48)及全脑缺血治疗组(n=48),全脑缺血组和全脑缺血治疗组按照缺血再灌注时间点的不同再将大鼠随机分为6h、12 h、1 d、3 d、5 d、7 d六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全脑缺血治疗组大鼠给予Cystamine腹腔注射(0.15 mg/g),全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tTG表达水平的变化.另取5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全脑缺血组(n=24)及全脑缺血治疗组(n=24),全脑缺血组和全脑缺血治疗组按照不同时间点每个亚组4只,免疫印迹方法测定tTG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再灌注24 h后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加,1、3、5、7 d亚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缺血组相比,在1、3、5、7 d相应时间点亚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治疗组海马CA1区tTG平均阳性细胞数于全脑缺血后12 h开始下降,3、5、7 d亚组均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治疗组海马tTG蛋白水平于缺血再灌注后1 d开始降低,3、5和7 d亚组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 Cystamine可以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tTG的表达,从而对神经元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大鼠中枢杏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表达变化及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术后分6h、24h、72h三个时间段取脑,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冠状切片,免疫细胞化学ABC反应,图像分析系统行杏仁中央核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样阳性免疫面积、平均吸光度检测。结果术后6h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两组CRF阳性免疫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处于表达高峰,然后逐渐回落。72h时假手术对照组CRF表达接近正常值水平(P>0.05),而脑缺血再灌注组仍处于高表达状态(P<0.05)。在三个不同时间段,三组CRF表达变化不一致。术后6h及24h两个时间段,脑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术后72h时间段,脑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杏仁中央核群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样阳性免疫物表达呈现明显的时间规律;杏仁中央核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能神经元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6h前后)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高度表达可能与随后神经元的损伤、丢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任翔  周文胜 《中外医疗》2011,30(12):18-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注射液高剂量组、丹红注射液低剂量组。在大鼠腹腔内注射丹红注射液后10d,采用TUNEL法、Caspase3检测4组大鼠海马细胞及周围皮质凋亡情况。结果 大鼠海马及周边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模型组与丹红注射液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损伤的大鼠海马及周围皮层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与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干预;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皮肤,暴露左侧颈总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加味温胆汤治疗组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然后分别给予蒸馏水灌胃和加味温胆汤灌胃。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3、12、24、48、72 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ZeaLonga评分并检测脑组织 JAK2、STAT3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加味温胆汤治疗组大鼠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ZeaLonga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2)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各时间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温胆汤加味治疗组大鼠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缺血再灌注后24 h温胆汤加味治疗组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灰度值表达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3)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各时间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加味温胆汤治疗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而缺血再灌注后24 h加味温胆汤治疗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低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引发JAK2、STAT3通路激活加重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加味温胆汤可通过抑制JAK 2S/TAT3通路活化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CIRI。  相似文献   

12.
黄芪注射液加红花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DN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黄芪加红花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来探讨黄芪加红花注射液治疗脑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组、红花组、黄芪注射液加红花注射液组,各组术前12 h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时注射生理盐水.术后每隔12 h注射等量药物或生理盐水直到最后一批大鼠被处死为止;采用线栓法阻断SD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48 h对其神经系统体征进行客观评分后断头处死.行HE染色观察各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形态的改变;并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DNF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48 h蛋白的表达,在光镜下分别计数其阳性细胞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法组均有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神经损伤症状的作用(P<0.05);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病理损伤;能够促进BDNF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的表达(P<0.05);各治法组间比较,以黄芪加红花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加红花注射液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BDNF的上调可能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黄芪注射液加红花注射液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优于红花治疗组与黄芪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及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36只)与SAH组(36只)。将假手术组和SAH组分别于1、6、12、24、48、72 h,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6只大鼠处死。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光镜及电镜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CHOP相对表达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水平及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3组大鼠6、12、24、48 h时CHOP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AH组大鼠6、12、24、48 h时CHOP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不同时间点CHOP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仅有极少数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SAH组1 h海马神经元未见明显凋亡改变;SAH组6、12 h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较前增多,部分散在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的细胞核呈棕褐色;SAH组24 h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明显增多;SAH组48 h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逐渐减少,72 h可见少量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3组大鼠6、12、24、48 h时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AH组大鼠6、12、24、48 h时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及SAH组大鼠实验前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6、12、24、48 h时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AH组大鼠6、12、24、48 h时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组CHOP相对表达水平与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933,P<0.01)。结论 SAH后早期CHOP表达增高,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增多,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提示CHOP在SAH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的变化及CGRP对MMP-9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l)假手术组(Sham组,n=12),术式同模型组,但不插线不注药,在术后24h、48h采集标本.每组6只;(2)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n=30),分别在再灌注6h、24h、48h、72h、5天采集标本,每组6只;(3)CGRP处理组(n=30),分别在再灌注 6h、24h、48h、72h、5天采集标本,每组6只.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按预定时间取脑组织行MMP-9的测定.结果 I/R组6h与CGRP组6h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GRP 6 小时组外其他时间CGRP组与I/R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I/R组相对应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可上调,CGR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表达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及尼莫地平干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尼莫地平组,后两组按时间分成再灌注1、3、6、12、24,36、48、72h和7d组。制作MACO动物模型致大鼠形成局灶性脑缺血,记录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缺血组各时间点同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干预后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细胞数量(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过度表达Bcl-2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P53在海马回的表达,探讨Bcl-2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30)。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4-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 min缺血后给予再灌注;假手术组(SO组),只暴露血管而不夹闭;Bcl-2过度表达组(Bcl-2组),Bcl-2过度表达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处理同IR组。所有动物于6、12、24、48、72及96 h行4%多聚甲醛灌注处理,将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P53在海马回CA1和CA3区的表达、神经元形态及结构的变化以及凋亡神经细胞数,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IR组CA1区P53蛋白开始表达,程度较弱,随后逐渐增加,于72 h达高峰后下降,主要位于胞核;CA3区于再灌注后48 h才出现P53蛋白的表达,72 h达高峰,但表达强度较CA1区弱(P<0.05)。Bcl-2组CA1和CA3区P53蛋白表达强度均弱于IR组(P<0.05),主要位于胞浆。② HE染色: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IR组CA1区有明显组织水肿,神经元数目降低,排列紊乱,核膜不清晰,未见核仁;CA3区神经元损伤程度较CA1区轻(P<0.05);Bcl-2组神经元损伤较IR组轻(P<0.05)。③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与SO组比较,IR组海马CA1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 h凋亡细胞数最多(P<0.01),再灌注后72 h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开始减少;与IR组比较,Bcl-2组凋亡细胞均较少(P< 0.05)。结论:Bcl-2过度表达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P53在海马回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金纳多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6,12,24,48 h处死,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金纳多治疗组各时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Bcl-2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达高峰,金纳多治疗组各时点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缺血组和金纳多治疗组Bax蛋白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金纳多治疗组各时点Bax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结论:金纳多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时相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时相和分布特征,为神经元损伤的早期干预和继发性脑损害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采用TTC染色、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AO/EB荧光比色法观察脑缺血再灌后海马、皮层凋亡发生的数量和分布,用荧光指示剂Fura-2 AM标记,检测脑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的浓度.结果 TUNEL显示再灌注3 h海马部位即出现散在凋亡细胞,并向皮层区域扩展,24~48 h达高峰;坏死细胞迟于凋亡出现,弥散分布于凋亡细胞周围,再灌注48 h后坏死细胞增多,72 h最多.AO/EB法显示海马、额叶和顶叶凋亡细胞总数分布在再灌注后24 h和72 h达高峰,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TC染色证实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出现梗死灶,而是在海马及大脑皮层有弥散性坏死.胞内[Ca2 ]i各时间点与对照相比匀显著升高(P<0.01).结论全脑缺血再灌后受累神经元经历了由凋亡到死亡的过程,对缺血敏感的海马神经元首先受损,并向顶叶和额叶皮层扩展,细胞质内[Ca2 ]i增加是主要原因.利用凋亡时间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有益于保护和挽救凋亡前期神经元,减小继发性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流量变化。方法线栓法制作急性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3、6、12、24h组,每组6只。观察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平均动脉压(MAP)、海马血流量、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3、6h,右侧海马血流量显著降低;MAP在脑缺血再灌注3h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全血黏度在缺血再灌注后3、6、12h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红细胞压积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6h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流量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和氨基胍(A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NO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Arg组和AG组,每组15只。L-Arg组、AG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后,L-Arg组按500mg·kg-1腹腔注射1mLL-Arg注射液;AG组按100mg·kg-1术后腹腔注射1mLAG注射液;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术后腹腔注射1mL灭菌生理盐水。观察缺血再灌注后12、24、72h大鼠行为学改变,血清中NO浓度和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分布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Arg组在缺血再灌注12h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AG组在缺血再灌注24h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AG组在缺血再灌注12h行为学评分高于L-Arg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Arg组和AG组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NO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L-Arg组缺血再灌注12h的N0含量显著升高(P<0.05),AG组缺血再灌注24h的NO含量显著降低(P<0.05)。缺血再灌注12和24h,AG组的NO含量均显著低于L-Arg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模型组、L-Arg组和AG组的iNOS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L-Arg组iNOS阳性细胞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G组在3个时间点的iNOS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AG组在3个时间点的iNOS阳性细胞数均低于L-Arg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NO和NOS的表达随时间动态变化,且NO在参与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可能具有双重作用。L-Arg、AG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