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钟俊华  曾念彬 《西部医学》2014,26(9):1204-1206
目的研究家长口腔健康素养在学生牙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家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口腔知识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和不给予口腔知识健康教育的对照组,观察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学生的1:2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患龋率、龋齿充填率。结果观察组家长口腔疾病诱因、口腔疾病症状、口腔日常保健知识、口腔疾病治疗的知晓率分别为(98%、97%、99。5%和97.5%),学生口腔疾病诱因、口腔疾病症状、口腔日常保健知识、口腔疾病治疗的知晓率分别为(86%、94%、93%和88%),龋齿填充率为9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O.05);患龋发生率(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口腔健康的知晓情况与学生患龋情况呈负相关,与学生龋齿填充情况呈正相关。结论口腔知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家长的口腔健康素养以及学生的牙病发生情况,且家长口腔健康素养与学生惠龋情况、龋齿填充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区医院实施健康促进对城市社区人群高血压防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街道办事处、市属某厂为干预社区,干预前318人,干预后为272人。于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进行高血压防治干预,干预前后均发放《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问卷,干预前有效回收287份,干预后回收250份,对两次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问卷与干预前相比,高血压危害知晓率由51%升至60%(P〈0.05),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由13%升至26%(P〈0.05),不运动率由64%降至23%(P〈0.05),居民健康教育率由34%升至68%(P〈0.05),参加患者自助活动人数由2%升至36%(P〈0.05)。恶化的指标是女工高脂摄入率,由30%升至43%(P〈0.05),正常体重者由70%降至58%(P〈0.05)。结论 经过政府牵头、社区医院实施的慢性病防治体系对高血压的干预效果令人满意,但仍有需完善和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3.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需求评估,对目标人群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1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建筑工地流动人群对“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等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仍然较低,仅有43.6%;同时建筑工地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变化有了明显变化,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掌握安全性行为的观念和技能是建筑工地流动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能有效地引导、动员民工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天河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对广州市天河区1244例15~45岁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主要生殖健康问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获取有效问卷1206份。受调查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29.82岁;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及以下(58.1%);职业以工人、商贸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为主(80.6%);流动人口对受孕知识知晓率不高,正确率仅占44.9%,已婚人群正确率远高于未婚人群(P〈0.05);流动人口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56.4%,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33.5%;已婚人群和未婚人群对计划生育服务政策知晓率分别为69.0%和42.6%(P〈0.05);已婚人群进行生殖健康咨询的比例高于未婚人群(P〈0.05);未婚女性和男性在避孕措施上主要选择使用避孕套(分别占75.2%和89.1%);绝大多数已婚女性(94.0%)和已婚男性(93.9%)采取的前三位避孕措施为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避孕套。结论流动妇女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及政策了解不足,自我保健意识薄弱。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流动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认知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健康管理对慢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95名企业管理人员与慢性疾病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管理后,健康信念持有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14.2%到39.2%,7.1%到25.1%;均P≤0.01);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以及不健康饮酒与吸烟等行为危险因素暴露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少与控制(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深圳市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知晓程度和健康饮食现状,为制定社区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数字法抽取下沙社区15岁以上常住和暂住居民856人,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居民的营养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居民在部分营养知识内容的知晓率有显著差异;社区的男性人群在“不吃肥肉”等健康饮食行为人数较女性有显著差异(P〈0.05);社区的暂住人群在“不吃油炸食品”等健康饮食行为发生率比常住人群显著要低(P〈0.05)。结论社区居民总的营养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暂住人群的健康饮食行为加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适合甘肃省实际情况的小学健康教育模式,为全省有效开展小学健康教育及培养合格师资队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配对设计,以临夏州7个县(市)s8所小学五年级各1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干预组各29个班。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对实验组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问卷平均分、及格率、重点知识知晓率等。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干预前后问卷平均分净提高9.38分(P〈0.01),及格率净提高34.10%(p〈0.01),重点知识知晓率也有了较大提高(P〈0.01)。健康行为形成率在刷牙行为上有较大提高(P〈0.01),其它行为提高不大(P〉0.05)。结论由合格教师授课的学校健康教育有其它形式的健康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功能,而良好的环境支持对于学生不良习惯的改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参加门诊健康教育的高血压患者问卷调查,分析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对门诊高血压病患者56例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较教育前明显提高(t=5.24,P〈0.01),其中对血压正常值和检测血压注意事项知晓率增加更为显著;高血压健康相关行为明显改善(t=3.43,P〈0.05),其中遵医服药、低盐低脂饮食、自测血压等促进健康行为增多更为明显。结论: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促进其自觉采取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9.
妇科病患者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妇科病患者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相关的态度、行为,为医院的健康教育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随机选择在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300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对输血、注射血液制品、性交、多性伴侣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共用注射器、握手、怀孕分娩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7.5%的患者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48.3%的患者愿意和感染了艾滋病的亲戚朋友交往;98.3%的患者是通过电视广播获得有关艾滋病知识。结论 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对农村留守中学生性健康的干预效果,探索适合西部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多阶段整群随机抽取四川达州3个农村中学,每个中学抽取6个初二班级,再随机分为同伴教育组、传统教育组和对照组。分析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检验短期效果(知识),对同伴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干预后6个月再进行随访调查以检验中长期效果(态度和行为)。结果干预后,同伴教育组的性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从49.4%提高到75.3%,知识平均分从(6.77±3.14)分提高到(8.61±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教育组的总知晓率从51.0%提高到67.5%,平均分从(6.89±2.91)分提高到(7.41±3.11)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4)。对照组干预前后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组干预后即时调查的知识平均分为(8.61±2.88)分,显著高于传统教育组的(7.41±3.11)分(P=0.000),平均分差异为1.19分(95%CI为0.58-1.81)。6个月后随访调查显示,与干预前比较,同伴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均正性态度率提高、负面行为率降低(P〈0.05);且同伴教育组效果优于传统教育组(P〈0.05)。结论针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开展性健康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同伴教育方法更适合留守农村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健康态度和行为的长期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金艳  郑则广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35-13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房设立“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患者按整群分为优质服务组(53例)和基本护理服务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和呼吸疾病问卷三方面的区别以及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结果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6.2%,基本护理组为84.2%,两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在入院接待护士服务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宣教满意度、护理技术和服务满意度、护士巡房次数满意度、工作态度满意度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唤回应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疾病问卷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优质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优质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为99%.基础护理组合格率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但它对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相关危险行为,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测量血压和问卷方式对云浮市云城区600例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根据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高血压1级组中(n=252),患者收缩压为140-159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90-99mmHg:高血压2级组中(17,=197),患者收缩压为160-179mmHg,舒张压为100-109mmHg;高血压3级组中(n=151),患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观察各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相关危险行为和服药行为。结果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服药行为明显优于高血压2级组及高血压3级组(P〈0.05),危险行为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5);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服药行为明显优于高血压3级组(P〈0.05),危险行为明显少于高血压3级组(P〈0.05)。结论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极为必要。应该加强基层的高血压防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以便更好的开展中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洛阳市6个区6所普通中学初中和高中的1980名学生进行了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需求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接受过性病、艾滋病知识的比例为14.75%;中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格率高中生(45.00%)高于初中生(33.95%)(X^2=5.26,P〈0.05);接受过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者(56.98%)高于未接受过者(31.29%)(X^2=32.57,P〈0.05);有恋爱经历者的及格率高于没有恋爱经历者(X^2=92.42,P〈0.05)。中学生对性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与年级、性别等有关(P〈0.05)。80.52%中学生认为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很有必要;18.91%学生从父母、教师或专家获得性病、艾滋病知识。性病、艾滋病知识需求状况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恋爱经历者、接受过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者、从书刊、音像或大众媒体途径获得知识者的需求较高。结论中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缺乏,尽快在中学生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使之安然度过性困惑期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及行为提高的效果。方法 对衢州市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开展医务人员感染与职业防护的健康教育。结果 经过1年的教育,全体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及行为能力,教育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各专业医务人员防护知识掌握,由教育前的存在差别,X^2=14.07,P〈0.05转变为教育后的无差别,X^2=11.92,P〉0.05,及格率明显上升。工作中的职业暴露率也由往年的34%,下降到7%。结论 开展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健康与安全教育,是帮助医务人员掌握预防职业感染的办法,避免疾病感染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CG)患者认识疾病相关知识的程度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CG的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发放自行设计的CG知识问卷调查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实验组采取举办CG知识讲座,发放CG健康教育资料,出墙报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教育,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常规指导。结果实验组对CG的知晓率为100%,对照组为77.4%。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医嘱的遵从率实验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CG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南通市区临床医护人员、实习医师以及医学生的营养学知识、态度和行为(KAB)状况。方法:对南通市4所医院的医护人员、南通大学98级实习医师、99级临床专业学生的营养学知识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医师、护士、实习医师、学生的营养学知识答对率分别为57.35%、54.55%、55.50%及50.75%,医师高于学生(P〈0.05);医学生的临床营养学知识差于医师、护士及实习医师(P〈0.01)。医师、护士的临床营养学知识得分高于基础营养学知识(P〈0.01),医学生的基础营养学知识得分高于临床营养学知识(P〈0.01),实习医师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查对象的营养学知识普遍不足,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建议适当增加高等医学院校的《营养学》教学课时,增开《临床营养学》课程,并能定期为临床医护人员举办营养学知识培训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将符合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的205例患者确定为研究样本,签订为期1年的高血压健康保健合约,实施社区分层干预措施。结果: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遵医率显著改善(P〈0.05);干预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显著(P〈0.01);TS双位记分法评价患者血压控制率达44.7%,与全国老年高血压平均控制率相比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分层干预模式对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遵医率和血压控制率有显著成效,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有效的、可行的综合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为制定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百色市右江区内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比较社区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基线调查5130人,其中高血压患者占19.9%;终期调查调查3968人,其中高血压患者占19.0%。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定期复查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压水平比基线调查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不规则锻炼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前(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是积极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衰竭亦可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离退休人群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其心理状态;比较分析综合心理干预与一般心理干预对于离退休人群的健康行为形成及改善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6例离退休人员按随机数字表随机人组,分成综合心理干预(实验组)组和仅给予一般心理干预组(对照组),每组各103例。综合心理干预组(实验组)给予健康行为及认知干预、一般心理干预、家属的心理干预以及社会家庭式照护干预,对照组健康行为及认知干预、一般心理干预;给予所有人员均予1周内首评,2周后第2次评定,4周后终评;健康行为调查采用财政部、卫生部《关于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中“城市社区健康教育试点项目”中的问卷,健康状态与生存质量评定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心理状态评价及疗效判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采用MBI指数法评定;比较两组人群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其不同干预方法对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经x。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社会学特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AMD、MBI及APGAR评估成绩基线水平也差异无显著性。通过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受试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而且干预后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人群的健康行为在血压监测、体育健身、菜板生熟分开等项目上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时,虽未经干预,在对血压的监测方面,对照组亦较基线状态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APGAR评分为(8.53±1.43)分较干预前的(7.90±1.64)分明显上升(P〈0.05)、HAMD评分则由(12.55±2.36)分下降为(3.32±1.06)分、MBI评分由(10.34±1.77)分下降为(5.37±1.43)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离退休人员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改善离退休人员的负性情绪状态,提高离退休人员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情绪障碍性厌食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38例情绪障碍性厌食症患者实施3个月针对性健康教育,观察教育前、教育后、出院后3个月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情绪障碍变化。结果教育前、教育后、出院后3个月健康知识掌握率和BMI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出院后3个月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育后、出院后3个月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情绪障碍性厌食症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改善患者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