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乳糜血制备的红细胞保存液(MAP)混悬洗涤红细胞在保存期内的溶血率。方法将MAP混悬洗涤红细胞分对照、轻、中、重度乳糜血在2—6℃保存后测定其储存期末溶血率,并分别在储存期的d2、d7、d14、d21、d28、d30、d35取样检测红细胞的溶血率。结果 MAP混悬洗涤红细胞对照组、轻、中、重度乳糜组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分别为:(0. 156±0. 027)%、(0. 174±0. 049)%、(0. 271±0. 066)%、(0. 463±0. 127)%。MAP混悬洗涤红细胞乳糜程度不同,不同储存期红细胞溶血率均差异显著(P<0. 05)。结论在保存期内,使用轻中度乳糜血制备的MAP混悬洗涤红细胞质量控制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红细胞在MAP保存液中不同储存阶段的代谢特征,探索红细胞在MAP保存液中的代谢标志物。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检测10袋MAP去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在制备当天(d 0)、储存第14 d(d 14)、储存期末(d 35)等3个不同储存阶段红细胞内和上清液中的代谢物变化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不同储存时间的红细胞差异性特征离子和代谢标志物。结果:红细胞内和上清液中提取物在存储初期、中期和末期3个储存阶段检测到的特征离子数能够得到明显区分。乳酸、烟碱胺、葡萄糖、5-羟脯氨酸和苹果酸等5种红细胞代谢相关物质在3个储存阶段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红细胞储存期内的代谢标志物。结论:UPLC-MS/MS方法结合多变量数据统计分析可用于红细胞代谢特征研究,红细胞在不同储存阶段的差异性代谢物质可作为红细胞储存期质量检测标志物,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红细胞储存期质量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血液保存期对患尿毒症受血者血钾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AP红细胞悬液在血液保存期血钾浓度变化及对患尿毒症受血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并输血的 2 76个病例。对保存期为 0、1、2、3、4、5周的红细胞悬液标本做红细胞酵解率及存活率、红细胞内ATP水平、上清液K+ Na+ 浓度测定。结果 随着保存期的延长 ,MAP红细胞悬液血钾浓度成倍增长 ,尿毒症患者输入保存期 >10d的红细胞悬液可能会出现高血钾症。结论 尿毒症患者最好输入保存期 <5d的血液 ,或者选用滤白或洗涤的红细胞制剂。  相似文献   

4.
解冻红细胞质量与洗液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aemonetics M115细胞洗涤机洗涤解冻红细胞时,洗涤液用量与解冻红细胞质量的关系。方法取15袋红细胞悬液,按常规方法冰冻保存及解冻洗涤。留取洗涤前及0.9%NaCl洗涤液用量分别为500、750、1000、1250、1500、1750和2000ml时的血液标本,分别对红细胞回收率、游离Hb含量、体外溶血试验、甘油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当0.9%NaCl洗涤液用量达到1500ml时,解冻红细胞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M115细胞洗涤机洗涤解冻红细胞时,0.9%NaCl洗涤液用量至少达到1500ml,才能保证解冻红细胞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4℃长期保存洗涤红细胞体外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延长洗涤红细胞(WRC)的保存期限。方法将悬浮红细胞均分为3份:1份不洗涤(对照组),其余2份分别用生理盐水(盐水组)和红细胞添加剂(MAP组)洗涤,终产品用MAP液悬浮,4℃保存,分6个时间段取样检测红细胞活性、功能。结果上清游离K+、Na+、Hb:盐水组0~35d,MAP组0~28d均符合标准[1];pH:MAP组<盐水组<对照组(P<0.01);ATP:盐水组与对照组下降趋势基本一致(P>0.05),35d时分别保留70.8%和66.9%,而MAP组自保存7d起低于盐水组、14d起低于对照组(P<0.01),至35d时仅保留27.8%;2-3-DPG:MAP组下降速度明显大于盐水组和对照组(P<0.01),7d时下降了92.5%;洗涤效果:盐水组红细胞回收率83.1%,白细胞清除率84.5%,血浆蛋白清除率98.9%,细菌试验阴性。结论盐水、MAP对红细胞膜基本无损伤;但较之盐水洗涤,MAP洗涤不适于WRC持续保存;盐水洗涤后WRC可在4℃继续保存21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红细胞保存液(MAP)保存洗涤红细胞,观察洗涤红细胞的保存期能否延长。方法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00ml(2U)20袋用0.9%Nacl生理盐水洗涤后,终产品分别用0.9%Nacl生理盐水和红细胞保存液(MAP)4℃保存。在不同时间段分别无菌留样,检测血红蛋白、上清蛋白质、溶血率、无菌试验。结果用红细胞保存液(MAP)保存洗涤红细胞,分别对制备后9、18、23、27d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盐水组和MAP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上清蛋白质含量和溶血明显增加,无菌试验均(-),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要求,达到满意效果,可用于临床。结论在闭合无菌环境中制备且最后以红细胞保存液(MAP)混悬保存,洗涤红细胞保存期可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钾离子(K+)浓度和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离心制备法将储存0~7 d(0~7 d组,n=10)、8~15 d(8~15 d组,n=10)、16~23 d(16~23 d组,n=10),24~31 d(24~31 d组,n=9)的悬浮红细胞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2、24 h取样测定其K+浓度和FHb含量,比较不同储存时间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和FHb含量.[结果]制备前,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的K+和FHb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储存时间越长,K+和FHb含量越高.制备后24 h,0~7 d组、8~15 d组、16~23 d组、24~31 d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分别为(3.23±0.52)、(3.31±0.87)、(2.98±0.63)和(3.21±0.86) mmol/L,均低于人体正常K+参考值上限.制备后12 h、24 h,各组FHb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储存时间越长,FHb含量越高.制备后24 h,四组FHb含量分别为(0.26±0.11)、(0.41±0.20)、(0.72±0.37)、(1.05±0.37)g/L,24~31 d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影响不大,在制备后24 h的保存期内K+浓度均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上限,但对FHb的影响较大,建议避免使用接近储存期末的悬浮红细胞进行洗涤红细胞的制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方法 将储存3 d(3 d组,n=6)、16 d(16 d组,n=6)及31 ~35 d(31 ~35 d组,n=7)的悬红,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6和24h取样测定其[K+]和FHb.结果 3d组、16 d组和31 ~35d组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h时[K+]分别为(3.26 +0.57)、(3.39±1.12)及(2.97 +0.95) mmol/L(P >0.05),且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3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 h时的FHb分别为(0.29±0.18)、(0.63±0.40)及(1.06±0.55)g/L,其中31 ~35 d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FHb明显高于3d组(P<0.01).结论 悬红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影响不大,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h保存期内的[K+]均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上限,但对FHb含量有较大影响.建议尽量避免使用接近储存期末的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样本红细胞HBV容留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样本血浆、红细胞洗涤去除白细胞6次后洗涤液上清、红细胞洗涤去除白细胞6次后裂解液上清的OD值。结果HBsAg阳性、HBsAg阴性献血者红细胞经过6次洗涤去除白细胞后的洗涤液上清OD值,均为0.02±0.02,而同样方法处理的HBsAg阳性样本红细胞裂解液上清OD值为0.52±0.67,明显高于同样方法处理的HB-sAg阴性样本红细胞裂解液上清OD值0.30±0.51,P<0.01。结论HBsAg阳性样本红细胞黏附、容留了HBV。  相似文献   

10.
洗涤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随着输血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由于洗涤红细胞制品保存期短,要求在6h内输注完毕,最迟不得超过2 4h[1] ,使此制品的使用在临床急诊、边远山区受到极大限制。我站于2 0 0 3年2月从河北省血液中心引进新技术项目可贮存洗涤红细胞的制备,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供需矛盾,实现了洗涤后红细胞保存达35天的目的,做到随用随取。并在临床使用前对此制品的洗涤效果和保存效果进行了相关指标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MAP红细胞保存液MAP每10 0ml含枸橼酸(H2 O) 0 .0 2 0g ;枸橼酸钠(2H2 O) 0 .15 0g …  相似文献   

11.
噻唑橙光化学法病原体灭活对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噻唑橙(TO)光化学法病原体灭活处理对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设实验组(n=10):悬浮红细胞经TO光化学法处理后,在4℃储存0、7、14、21、28、35 d时,分别测定pH、溶血率、钾浓度、ATP浓度、2,3-DPG浓度;对照组(n=10):悬浮红细胞未经TO光化学法处理,测定时间、项目同实验组。结果保存过程中实验组pH、2,3-DPG(μmol/gHb)及ATP(μmol/gHb)下降趋势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实验组分别从0 d的7.03±0.07、9.43±1.14、4.23±0.58下降到35 d的6.57±0.06、0、2.40±0.49,对照组分别从0 d的6.95±0.09、10.67±1.17、5.18±0.64,下降到35 d的6.57±0.07、0、2.99±0.44;实验组和对照组35 d储存期末ATP浓度分别为0 d时的56.7%和57.7%。;实验组在储存期末,溶血率为(0.27±0.06)%,略高于对照组0.11±0.04%(P0.05),仍满足溶血率≤0.8%的国标要求;钾外漏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加,35 d时分别为(40.41±2.94)mmol/L和(28.33±3.34)mmol/L(P0.01)。结论 TO光化学法处理对储存过程中的红细胞的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全血质控品制备技术,检测其保存过程中综合性能指标的变化,确定合理的处理流程、保存期限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多人份采集时间≤10 d的B型RhD阴性健康献血者标本,将其混合后离心留取上清血浆,再将混合浓缩红细胞分成2组,MAP组:使用MAP红细胞保养液洗涤2次;Saline组:使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将2组洗涤后的红细胞分别与MAP红细胞保存液、对应混合血浆按照1∶2∶3的体积比混合。选择商品化IgG抗-D试剂做抗-D效价测定,确定出现最后1个2+凝集强度的稀释倍数,并按照此稀释倍数分别在2组质控品中填加相应体积的IgG抗-D。将2组混合悬液分装在硬质塑料试管中盖帽4℃保存,每天在室温放置1 h,分别在保存的0、35、42、49 d检测质控品标本红细胞与标准抗-B的凝集强度、IgM抗-A与反定A细胞的凝集强度、IgG抗-D与RhD阳性O型红细胞的凝集强度、上清液中Na+、K+、LDH、乳酸、FHb浓度、红细胞形态变化以及质控品中细菌繁殖情况。结果保存过程中2组质控品红细胞B抗原、IgG抗D抗体反应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IgM抗A抗体反应活性虽出现波动(P<0.01),但凝集强度变化均在1+范围内;2组质控品K+、乳酸浓度均随保存时间延长明显增高(P<0.01),但保存35、42d时2组各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质控品FHb浓度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但相同保存时间2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保存49 d时MAP组和Saline组FHb浓度分别为(857.1±301.5)mg/L和(595.3±334.9)mg/L,与保存0d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MAP组部分质控品FHb浓度已经超过中度溶血标准(1 000 mg/L);2组质控品保存末期(≤42 d)红细胞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皱缩并形成棘突,但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2组质控品保存过程中都未见细菌生长。结论本室采用2种方法自制的全血质控品质量无明显差异,保存期都能达到42 d,且管间差异小、抗原抗体反应活性稳定,能够满足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的相关要求,适合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3种常用溶液配制ABO反定型红细胞悬液进行比较。方法利用生理盐水、低离子溶液、Sysmex血液分析仪用稀释液3种溶液制备2%的红细胞悬液,(4±2)℃冰箱保存,每天对红细胞的凝集强度、红细胞数量和质量、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进行观察,每3天监测一次细菌生长情况等。观察用3种溶液制备的反定型红细胞的有效期限。结果用Sysmex血液分析仪专用稀释液配制的反定型红细胞有效期仅6 d,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反定型红细胞有效期不到24 h,低离子溶液配制的反定型红细胞当天溶血。结论用Sysmex血液分析仪专用稀释液可制备简便的ABO反定型红细胞,有效期6 d;低离子溶液不适用于配制的反定型红细胞;生理盐水配备的反定型红细胞应每天配制。  相似文献   

14.
洗涤红细胞(WRC)因基本去除了血浆及大量白细胞,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盐水保存的洗涤红细胞保存期较短,本中心使用MAP红细胞保存液[1]四联袋密闭系统进行洗涤,加MAP红细胞保存液,延长了红细胞的保存期。在做质量控制检测中出现血浆蛋白清除率不合格,在排除制备方法和人员操作外,推断因MAP红细胞保存液中含有腺嘌呤,腺嘌呤含有NH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破损或溶血而产生的细胞碎片以及微粒变化,为输血安全提供启示性实验基础。方法取不同保存天数(3、7、14和21 d)的库存去白悬浮红进行上清液制备,应用动态光散射仪对样品中的各种微粒进行粒径分布分析。结果 3 d和7 d的库存去白悬浮红上清液样品中的微粒主要为10~25 nm微粒;从14 d开始,上清液样品中出现了更多150~300 nm的微粒,到21 d时,150~300 nm范围内的微粒占绝大部分。结论可通过测定库存红细胞制品上清液中微粒的粒径变化来评估红细胞的储存损伤程度,进一步探讨新的溶血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MAP洗涤和保存红细胞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生理盐水为洗液制备的洗涤红细胞 (WRC)制品 ,要求在 6h内输注完毕 ,最迟不得超过 2 4h[1] 。笔者尝试用甘露醇腺嘌呤磷酸二氢钠 (MAP)红细胞保存液替代传统的洗液生理盐水 ,采用全封闭联袋法或无菌导管连接 (STCD)技术联袋法来制备WRC制品 ;并对制备的WRC制品的红细胞在贮存期间功能、形态及代谢等相关指标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MAP红细胞保存液 MAP每 10 0ml含枸橼酸 (H2 O)0 .0 2 0犂、枸橼酸钠 (2H2 O) 0 .15 0犂、葡萄糖 (无水 ) 0 .72 1犂、磷酸二氢钠 (2H2 O) 0 .0 94 犂、NaCl 0 .4 97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冰冻保存后红细胞沉降去甘油的方法。方法  6份全血采自健康献血者 ,ACD抗凝 ,4℃保存 1d ,离心获压积红细胞 ,加入甘油到终浓度为 4 0 % ,- 80℃保存 7d。 4 2℃条件下冻融红细胞 ;分两组进行洗涤去甘油 ,离心组 :常规法洗涤红细胞 4遍。沉降组加入 9%NaCl、6 %羟乙基淀粉和 5 %羧甲基淀粉钠 ,沉降 30min ,弃上清 ;加入 6 %羟乙基淀粉、0 .9%NaC1和 6 %CMS ,沉降 2 0min ,去除上清 ;加入 0 .9%NaC1和 5 %羧甲基淀粉钠 ,沉降 15min ,去除上清 ;重复步骤 ;以生理盐水重悬红细胞。结果 洗涤后红细胞形态正常 ,离心洗涤和沉降洗涤后红细胞的回收率 (% )分别为 87.95± 8.6 0和 89.2 5± 4 .17、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 (g/L)为 0 .15± 0 .0 9和0 .2 3± 0 .19,上清液中晶体渗透压 (mOsm)为 2 90 .83± 4 .17和 2 95 .6 7± 8.0 7、ATP含量 (μm/ gHb) 34. 0 2± 9.0 7和 34.70± 11.0 1,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分别为 0 .5 9± 0 .0 9和 0 .6 1± 0 .0 6 ,统计学处理上述各项指标 ,两组实验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冰冻保存后的红细胞 ,以沉降法去甘油与常规离心法效果无显著差别 ,细胞质量符合血库的质量要求 ,同时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储存期间更换添加液对红细胞储存的影响,验证更换添加液能否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方法将20名O型献血者的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更换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更换组在储存d14更换添加液(SAGM)。2组均在存储d3、d7、d14、d21、d28和d35进行采样检测。Na~+、K~+、葡萄糖和乳酸为所测定的生化指标。结果更换添加液后(d21—d35),更换组上清液中K+浓度分别为(7.45±1.22)mmoml/L、(11.77±1.81)mmoml/L、(15.60±2.21)mmoml/L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浓度分别为(5.28±0.56)mmoml/L、(6.44±0.70)mmoml/L、(7.51±0.75)mmoml/L低于对照组(P0.05);更换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31.72±1.46)mmoml/L、(30.36±0.83)mmoml/L、(31.2±1.40)mmoml/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储存期间更换红细胞添加液可以补充葡萄糖,去除乳酸等代谢废物,从而达到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的目的。更换添加液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较快的进入临床实践,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50%标示量不足量血制备的MAP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期间的溶血率。方法分别采集12位志愿者的全血24 m L,在采血后4 h内混合,制备正常MAP悬浮红细胞、50%标示量的不足量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并4℃保存,于0、7、14、21、28、35 d进行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检测,计算储存期间红细胞制剂的溶血率。结果 50%标示量的不足量血MAP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储存期末溶血率均值为0.211%和0.153%;不足量血制剂储存期末溶血率显著高于正常红细胞制剂,而不足量悬浮红细胞和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0%标示量的不足量血制剂的储存期末溶血率低于0.8%,滤除白细胞可降低不足量血制剂储存期末溶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邻苯三酚红比色法检测洗涤红细胞上清液蛋白质浓度的检测方法进行全面评价。方法通过对该检测方法的基本要素、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以及可报告范围等检测方法性能进行前期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结果正确度:偏移小于或等于4.0%;批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0%,批间精密度 RSD <4.0%;在0.04~2.0 g /L 浓度范围内,上清蛋白质检测结果与标准溶液浓度为线性关系,Y =1.0144X +0.01,相关系数 r2=0.9996;可报告范围为0.06~2.00 g/L 。结论采用邻苯三酚红法检测洗涤红细胞上清液蛋白浓度的方法能满足采供血机构质量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