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街头献血人群与集体献血人群HIV的感染状况,探讨新形势下保证血液安全的招募对策。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和宝安区采供血机构2007~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195 890人份。抗-HIV采用ELISA初筛检测,反应性标本用免疫印迹法(WB)确认。结果街头献血者的HIV感染率为29.34/10万,集体献血者的HIV感染率为8.41/10万,街头献血人群与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街头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分别为22.23/10万、15.46/10万、16.15/10万、36.37/10万、55.50/10万,2008年以来街头献血人群的HIV感染率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均为0.00/10万,2011年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率31.61/10万,呈现明显增长;2011年集体与街头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街头人群比集体献血人群具有更高的HIV感染率,加强集体献血人群招募可以有效保障血液安全。但2011年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同样呈现明显增长,未来集体献血人群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咸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205 710人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HIV传染性标志物初筛,对有反应性者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送市CDC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结果本市2007年~2011年无偿献人群中HIV确证感染率依次为2.95/10万,0,4.78/10万,11.56/10万,12.50/10万。结论咸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无偿献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结果分析HIV感染人群的现状及探索防治HIV的方法及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6~2011年146 985份无偿献血标本进行酶免双试剂检测,初筛呈反应性标本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 6年来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为2.5/1万,其中2006~2009年相对平稳,感染率为1.2/1万,而2010~2011年感染率为4.8/1万,上升明显,感染呈现以中青年、男性、流动人口及向一般人群扩散为特征。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普通人群HIV感染呈扩展趋势,HIV防治形势更加严峻,需各部门、多渠道、更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及防治合作。  相似文献   

4.
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标本130 730人份,进行HIV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统计HIV感染率。结果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08%(10/130 730),2006~2009年度,本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08%(10/130 730)。结论通过与其它地区同期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的对比,说明新乡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流行趋势处于低流行平稳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江苏地区2007-2016年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变化趋势。方法 2007-2016年共727 233例献血者经两种ELISA试剂筛查抗-HIV,抗-HIV反应性样品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统计分析10年来献血者HIV感染流行趋势。结果江苏地区近10年献血人数逐年增长,抗-HIV筛查阳性率呈平稳下降趋势,流行率为0.11%。但经CDC确认为HIV感染的献血者人数和感染率则急剧升高,感染率为16.85/100 000。确认感染的HIV献血者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IV感染率在男性献血者组、18~30岁组和非公职人员组分别明显高于女性组、其他年龄组和其他职业组(P0.05)。初次献血组和再次献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教育,另一方面提高献血前征询和献血后血液筛查的能力,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福建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现状,更好的制定防控策略,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2002-2013年福建省血液中心749 83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标本进行HIV项目常规检测,对其中HIV抗体确认阳性的95名无偿献血者的流行特征、趋势和献血史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2-2013年福建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确认阳性率从2010年开始阳性率呈现增长趋势始终大于1例/万,2012年和2013年更是高达2.76例/万和2.75例/万;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比例为88.4%;年龄分布18-30岁的比例为64.2%;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比例为2∶1,初次献血者比例为61.1%,再次献血者比例为38.9%;从可能的传播途径上还是性传播为主,比例为84.2%,同性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比例为1∶2;从籍贯上分本省和外省的比例为2∶1;献血地点为街头固定采血点为主,比例为87.4%。结论福建省血液中心的献血人群HIV感染率与我国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持续上升的态势基本一致;HIV感染者以男性,30岁以下的献血者为主;性传播是献血者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再次献血者感染HIV的例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万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特征,有针对性地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从源头控制输血传播艾滋病的风险。方法收集并整理了2006~2013年无偿献血者及其中HIV感染者相关资料,包括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人群类别和感染途径等特征。结果万州地区2006~2013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平均为21.57/10万,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无偿献血HIV感染:以男性感染为主;20~29岁感染率最高,达到30.13/10万(26/86 292);小学文化程度者HIV感染率最高,达到134.63/10万(4/2 973),其次是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分别为31.55/10万(18/57 047)和20.77/10万(12/57 768);剔除商业服务人群外,以农民群体HIV感染率最高,达到259.16/10万(14/5 402),其次是工人(57.74/10万,11/19 051);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70.59%(48/68),其次是男男同性传播(27.94%,19/68),无其他途径感染者。结论结合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性别、年龄、文化及职业等特征,加强对农民和工人等低文化水平人群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有针对性地加强部分献血者献血前的征询排查,将HIV感染者隔离于献血前,从源头上提高血液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珠海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其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抗-TP、抗-HCV及抗-HIV检测结果。结果149310例献血者中,HBs Ag、抗-TP、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56%(2331例)、0.50%(748例)、0.33%(487例)、0.17%(247例)。HIV/HBV合并感染11例,合并感染率为0.74/万;HIV/TP合并感染9例,合并感染率为0.60/万;HIV/HCV合并感染1例,合并感染率为0.07/万。不同性别间HIV合并HBV、HCV及T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89,P=0.070;χ~2=0.344,P=0.558;χ~2=0.736,P=0.391)。结论提高输血前筛查质量、尽量排除高危人群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豫东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招募及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和NAT法对2013年1月—2018年12月960 79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IV筛查,初筛反应性标本送当地HIV确证实验室确证,并对HIV阳性者不同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960 792例无偿献血者确证HIV阳性188例,阳性率为1.96/万,不同年份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阳性率(2.69/万)高于女性(0.82/万),初次献血阳性率(4.97/万)高于多次献血(0.77/万),全血阳性率(2.11/万)高于单采血小板(0.36/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献血者年龄增长,HIV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HI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IV阳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但不同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8例阳性献血者中,单纯HIV阳性148例(78.72%),合并其他感染40例(21.28%)。结论豫东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者主要为40岁以下男性和初次献血人群,全血HIV阳性率高于单采血小板,做好献血前健康征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以确保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1新近感染的情况。方法:收集2012至2016年福州地区HIV抗体确证阳性标本,对所有标本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检测,以确定新近感染或既往感染的情况。结果:2012至2016年共对405 371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IV项目检测,共收集HIV抗体确证阳性标本94份,经检测判定为新近感染标本共35份,每年HIV-1新近感染率分别为1.326、0.845、0.694、1.148和0.364,均值为0.863。94份确证阳性的标本中,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分别为58和36例,其中判定为新近感染标本分别为17份和18份,新近感染例数分别占29.3%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 0.05)。结论:福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1新近感染率总体较为稳定,HIV抗体确证阳性重复献血者新近感染的占比明显高于初次献血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首次/重复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输血传染HIV的危险度,评价现有筛查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5月无偿献血者HIV项目的初筛和确证实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献血者和首次献血者的HIV流行率,并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进行经输血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研究。结果在首次无偿献血者中为0.004 65%(9/193 679),重复无偿献血者中HIV流行率为为0.007 58%(9/118 715),计算经血清标志物筛查后的阴性血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分别为1∶186512。结论重复献血者中HIV流行率远远高于首次献血者,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虽然经过HIV筛查,但仍存在传播HIV的残余风险,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以降低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区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探讨相关防范策略,保障血液安全。方法用ELISA法试剂进行献血者HIV筛查,反应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证,对本地区HIV感染率、确证阳性献血者及WB确证带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至2016年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为0.0147%(28/189990),感染率没有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占82.1%,,大专以下学历占75.0%,18~35岁占64.2%,初次献血占71.4%,本地居民占96.4%。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目前处于低流行平稳趋势,感染者主要以初次献血的18~35岁本地男性为主。为保障血液安全,应在献血宣传、献血招募、保密性弃血、血液检测、献血者信息联网以及科学合理用血等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性评价浙江省无偿献血者HIV感染干预策略效果。方法 2011年启动"浙江省采供血机构阻断输血传播HIV项目",每年2次对全省37个采供血机构业务骨干做阻断输血传播HIV的培训,要求每个献血场所设置保密性健康征询室,张贴血液安全告知书,定期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安全的健康教育,建立献血者主动退出的标准操作规程。在干预实施前后(2007-2010年和2011-2014年)对新发HIV感染的献血者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全省新发HIV感染者中献血者构成比分别为4.5%和3.3%(P0.01);项目开展前献血者HIV感染率上升较快(2007年0.006%至2010年0.015%,P0.01),项目开展后献血者HIV感染率趋向平稳(2011年0.018%至2014年0.016%,P0.05),但是分支机构献血者HIV感染率仍有上升趋势(2011年0.010%至2014年0.020%,P0.05)。结论浙江省无偿献血者HIV感染干预策略有效抑制了献血者HIV感染率显著增长的趋势,保障了全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经血液传播,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为献血者的招募和血液检测方案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试剂,检测2007~2011年无偿献血者样本的抗-HIV1、2抗体和p24抗原,有反应性者送到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认。结果 2007~2011年共采集并筛查无偿献血者样本302422例,经确认为HIV阳性的有69例,HIV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25.505,P<0.005);无偿献血HIV感染者中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1,P<0.005);HIV感染以单纯HIV感染为主,占74%,其次为合并梅毒螺旋体的感染(25%)和HCV的感染(1%)。结论加强献血前的咨询和甄别,缩短检测"窗口期"和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输血传播病毒危险,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感染途径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和/或HCV感染率差异。方法对626例HIV感染者进行HBV、HCV病毒血清学标记物的检查。观察对象中经血液途径感染HIV者为395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者为231例。结果395例经血液传播的HIV感染者HBsAg阳性者占5.06%(20/395)、HCV感染者占66.3%(262/395)。经血液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率明显低于合并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P0.05)。231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率(HBsAg阳性)为12.55%(29/231)、合并HCV感染率为6.49%(15/231),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合并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P0.05)。经性传播途径及血液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合并HBV(HBsAg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2.55%(29/231)、5.06%(20/395),前者高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P0.01)。经性传播途径和血液途径感染的HIV/AIDS感染者合并HCV感染率分别为6.49%(15/231)、66.3%(262/395),经血液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率明显高于经性传播途径感染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50,P0.01)。结论经性接触途径感染HIV感染者,其合并HBV感染率高于合并HCV感染率。然而,经血液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其合并HBV感染率低于合并HC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03~2014年无偿献血者 HIV 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研究 HIV 感染窗口期确认过程。方法2003~2014年共584111例献血者经进口与国产2种 ELISA 试剂及血液病毒核酸(NAT )检测方法(2006年开始使用)筛查 HIV 项目,抗‐HIV 阳性样品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统计分析12年来献血者 HIV 感染流行趋势。另外,使用高灵敏度的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对抗‐HIV 阴性/NAT 阳性样品确认 HIV RNA 的存在并随访跟踪复查,以判定是否为 HIV感染窗口期。结果深圳地区2003~2014年献血人数逐年增长,抗‐HIV 筛查阳性率呈平稳下降趋势,但经 CDC 确认为 HIV 感染的献血者流行率则急剧升高,2014年的献血者 HIV 感染率为2003年的26.61倍;感染 HIV 的献血者中由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逐年升高。通过跟踪复查、Rt‐PCR 检测,4例抗‐HIV 阴性/NAT 阳性样品为 HIV 感染窗口期,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的 HIV感染窗口期检出率为1/117995(4/471978)。无偿献血者 HIV 感染率在男性组、18~<39岁组、已婚组、初次献血组分别明显高于女性组、39~<60岁组、未婚组、重复献血组(P<0.05),而非该地与该地户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的血液筛查机制与手段能较好地杜绝 HIV 感染窗口期带来的输血风险,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HBV、HCV、HIV感染及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人群的传染病流行趋势,为献血者宣传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2009~2011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77 990人次的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抗-HIV初筛阳性者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结果 3年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感染情况分别为0.22%,0.42%,0.09%;抗-HIV累计确认阳性男性各年龄段各1例,女性有2例均在18~30年龄段,5例标本中仅1例为再次献血者;初次献血者与再次献血者HBV、HCV、HIV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分别为χ12=80.69、χ22=253.57、χ32=9.38,均为P<0.01。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的年龄分布与各项总报废率比较,HBVχ2=12.34,P<0.01,HCVχ2=14.43,P<0.01。结论 2009~2011年我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BV、HCV、HIV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献血者征询时应提高技巧,重视献血者招募环节,重点加强初次献血者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评估,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巩固和发展固定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天津市大学生团体无偿献血者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特征和流行现状,为完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及制定青少年HIV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2~2021年度天津市大学生团体无偿献血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抗-HI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阳性(HIV RN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HIV阳性率(抗-HIV+或HIV RNA+)、抗-HIV单阳率(抗-HIV+且HIV RNA-)、HIV RNA单阳率(抗-HIV-且HIV RNA+)及双阳性率(抗-HIV+且HIV RNA+)与不同年度、性别、户籍状况、年龄及献血史(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之间的关系。结果 2012~2021年间大学生团体无偿献血者HIV阳性率及HIV RNA单阳率有明显增高趋势(χ2分别为49.266,71.379,P均<0.05);对照组HIV阳性率明显高于大学生团体无偿献血者(χ2=92.414,P<0.05);大学生团体无偿献血者HIV阳性率和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情况与特征。方法深圳市血液中心于2003-2013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毒,对梅毒与艾滋初筛检测为阳性的献血者样品分别送至深圳市疾病控制中心和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实验室进行确认;调查探索这11年来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合并乙肝、丙肝、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与特点,并分析该类献血者的基本特征。结果 2003-2013年献血者梅毒、艾滋的感染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乙肝流行率趋于平稳状态,而丙肝感染率呈下降态势;11年来HIV确认阳性献血者有142例,其中合并其他病毒或梅毒感染共有47例(0.009%,47/142),其中以HIV/TP合并感染最为显著,占28.87%(41/142),HIV/HBV、HIV/HCV 2项感染分别有2、3例,只有1例为三项感染(HIV/HBV/TP)。通过与HIV阴性献血者比对,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合并感染其他病毒的比率均高于HIV阴性献血者(P0.05);47例HIV合并感染者基本特征以男性、18-30岁、未婚、学历高中/中专、职业工人为主,初次献血者占82.98%。结论深圳地区无偿献血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亦间接反映HIV献血者的以性接触途径感染为主;本数据为献血招募和安全人群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保障血液输血安全,为血源性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实用性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广州地区输血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建立适合广州地区献血人群残余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551 047人次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及血液ELISA与核酸检测(NAT)的HBV、HCV、HIV数据,利用(WP/I)及WP/LTR模型分别评估重复献血者及初次献血者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结果 2010~2011年广州地区献血者HBV、HCV、HIV经ELISA后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30 147、1/70 591、1/645 099;经NAT检测后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46 643、1/723 526、1/1 254 770。结论广州地区重复献血者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低于初次献血者;采用NAT检测后,献血者传播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