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含马兜铃酸 (AA)的中草药引起肾损害时有报道。含AA的中药很多 ,包括关木通、广防已、汉防已、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等 10余种。对我院 95年至今AA致肾损害 8例分析 ,均有明确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史。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95年以来共收治AA致肾损害 8例 ,其中男 4例 ,年龄 3 1~ 65岁 ,女 4例 ,年龄 2 9~ 5 5岁 ,最长间隔服药 8年 ,最短服药 1月。 3例服龙胆泻肝丸 ,1例服五淋分清丸 ,4例服中药煎剂 ;这些病例均做如下检查 :①病史及体检。②实验室检查 ,重点为尿化验、肾功能及电解质化验。③肾…  相似文献   

2.
木通中毒致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及与马兜铃酸肾病的联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中药木通中毒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与马兜铃酸肾病的联系。方法 :通过3例木通中毒致肾损害的临床病理改变 ,复习文献 ,综合分析木通中毒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 ,与马兜铃酸肾病作比较。结果 :3例患者均因服用含有大剂量关木通的“排石”汤后发生肾损害。其中 2例呈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需血液透析。另 1例呈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功能损害较轻 ,Scr1 32 μmol/ L,在停药 3个月后肾活检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随访 8个月~ 1年 ,3例均演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集文献分析 ,显示木通中毒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为 :1临床表现轻重不等 ,与药物中毒剂量大小有关。 2常有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 3常呈持续性肾功能损害。结论 :木通中毒致肾损害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木通中毒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与马兜铃酸肾病相似。两者是否属同一种病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肾病(AAN)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AA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服用含马兜铃酸(AA)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治疗效果、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在服用含AA的中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9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例经保肾对症治疗6月-2年后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行维持性透析治疗,2例肾体积正常患者给予激素等药物治疗后,肾功能好转。结论:①含AA的中药肾毒性明显,临床特点以慢性肾小管损害为主,肾脏病理表现为小管间质病变。②该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有一定疗效。③该病临床进展迅速,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减少AAN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因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引起恶心、呕吐、水肿、少尿而住进医院的病人,通常被称为“马兜铃酸性肾病”,受损。肾脏会硬化、缩小,逐渐失去功能,严重的还会因肾衰而死亡。有报道认为马兜铃酸分别存在于木通、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等10余种中药。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含马兜铃酸中药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中,而不包括其他科属的粉防己、木防己、川木通及白木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马兜铃酸类中药所致的慢性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例马兜铃酸肾病临床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有贫血、尿糖(+)、尿β2微球蛋白增高、尿浓缩功能差、尿渗透压降低,90%病人24 h尿蛋白定量<1.0 g,95%尿沉渣镜检无异常,血肌酐420±285μmol/L。8例肾活检,肾小管呈不同程度的灶状或弥漫性萎缩,肾间质为分布不一的寡细胞性间质纤维化。结论马兜铃酸可引起肾小管功能损害、贫血、各种慢性肾衰竭症状等,病理表现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对肾脏的损害。方法:对20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具有肾毒性,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有一定疗效。结论:马兜铃酸所致肾损害较重,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案。对此类疾病应重在预防,加强肾功能监测,加强有关这方面的认识,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马兜铃酸伴发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5例有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中药史并在我院确诊为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服药时间为1.0~25.0年,平均6.1年。结果:11例患者首发症状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2例镜下血尿,1例腰痛,1例体检时超声检查偶然发现输尿管肿瘤。经尿脱落细胞检查、B超、泌尿系三维CT、磁共振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膀胱镜、输尿管镜等明确诊断。15例患者均在我院手术治疗: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内输尿管口电切术,姑息性单纯肿瘤切除术。15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尿路移行细胞癌,其中11例为多发或多中心肿瘤。全部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3、33个月死于多发转移。结论: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患者出现血尿时应高度怀疑尿路发生移行细胞癌的可能性,马兜铃酸与尿路多发或多中心肿瘤是否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38例马兜铃酸肾病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38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其中服用龙胆泻肝丸24例,冠心苏和丸10例,其它含马兜铃酸成分的成草及煎药4例。患者多在长期间断或连续小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后,出现肾功能损害。38例患者中行血液透析16例,腹膜透析3例,非透析疗法19例。结果:38例患者,19例病人经过数月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行肾移植手术10例,8例病人仍在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死亡1例,19例非透析病人治疗后,行肾移植手术1例。接受透析疗法与非透析疗法的患者中,食欲好转,贫血及酸中毒明显改善18例,病情无明显改善8例。结论:过量应用或长期间断应用常规剂量含马兜铃酸成分的药物,均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由于临床症状轻微,起病缓慢,一旦发现往往已进入慢性期,并可逐渐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慎防马兜铃酸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发生的可能原因及中医临床工作者怎样预防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并附病案1例。  相似文献   

10.
魏某,女,72岁,因乏力半年余,伴恶心食少6 d于2002年3月13日入院.患者2001年2月因突发耳聋后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用法为每日2次、每次18g,7月出现乏力,夜尿增多,夜尿量约900~1000 ml,门诊测血压正常,查血常规示贫血(诊治过程不详),按缺铁性贫血给予治疗,未进一步行肾脏方面的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DIL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抗结核治疗引起DILD的认识,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9例由抗结核药物所致DILD患者临床特点和各项检查进行分析。结果:①临床表现不同。②临床分型以急性多见。③多种危险因素如年龄、合并症、联合用药等对DIHD发生起作用。结论:重视和监测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对发生DIHD者要及早停药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253例药源性急性肾衰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53例药物所致急性肾衰竭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检索1995年1月~2005年12月报道的药源性急性肾衰竭个案,自行建立数据库,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作用于泌尿系统药物、中草药致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居前3位,静脉用药的发生率最高(43.87%),其次为口服用药(42.29%)。结论严格用药指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量用法使用,以减少药物所致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   总被引:107,自引:4,他引:107  
目的 总结马兜铃酸肾病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分型,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经中日友好医院治疗的58例马兜铃酸肾病病人进行了肾功能、电解质、尿酸化功能检查,并做肾穿刺进行了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并对部分病人所服药物的马兜铃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薄层析扫描法)。结果 根据临床-病理表现特点,马兜铃酸肾病可分为3型:(1)急性型(4例):病理呈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衰竭;(2)肾小管功能障碍型(7例):病理呈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Fanconi综合征;(3)慢性型(47例):病理呈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衰竭,部分病例肾损害进展迅速。用类固醇激素对本病部分病人进行治疗,前二型个别病例病情好转。药物分析已证实马兜铃酸存在。结论 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确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病,此病至少可分为3种临床-病理类型,各项预后不同。类固醇激素是否对此病确具疗效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马兜铃酸(aristoloehie acid,AA)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的损伤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与AA30、60、120 μmol/L组(n=6),分别作用于HK-2细胞培养48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检测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Western blot分析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B-N-乙酰氨基匍萄糖苷酶(NAG酶)的含量,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Laser scanning eonfocal microscope,LSCM)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etin,α-SMA)和E-钙黏连蛋白(E-cadherin)的表达,ELISA测定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Ⅲ型胶原的分泌.结果 HK-2分别在30、60、120 μmoi/L AA作用48 h后,出现增殖抑制,凋亡增加,激活型Caspase-3表达增多,LDH和NAG酶升高,均旱剂量依赖性.60μmol/1.浓度的AA还表现E-cadherin表达减弱,α-SMA表达增强,TGF-β1和Ⅲ型胶原分泌明显增加(P<0.05).结论 AA可引起HK-2细胞明显的增殖抑制、凋亡和上皮-间允质转分化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引起西方社会广泛关注的中草药肾病的病理学研究、分子作用机制、植物学和生药学研究各方面文献的归纳总结,分析了马兜铃酸所致中草药肾病的临床病理,深入地探讨了西方社会误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而造成的肾病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了应如何解决当前发生的此类现象以及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准确、灵敏的LC-MS/MS方法甄别中药制剂及保健食品中可能添加的16种化学镇静催眠药物,以打击中药制剂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现象。方法和结果:采用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20mmol/L醋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 mL/min(分流比为4∶1)。选择正负离子全扫描方式检测临床常用的16种镇静催眠药物。利用质谱解析软件研究上述药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比较样品峰与对照品峰的一级质谱、二级质谱质荷比,确定样品中是否掺杂了化学药物。LC-MS/MS方法测定上述化学物质的最小检出量为1~40 n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准确性均可满足定性检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集到的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并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如何防范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出建议。结果 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血塞通注射液发生最多,占15.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涉及药物制剂质量、患者因素、临床使用、药物研究等多方面的因素。结论应从基础研究、临床使用、上市后再评价等多方面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