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栋  马东红  郑法雷 《北京医学》2010,32(4):290-293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 cacid nephropathy,AAN)是指马兜铃酸(AA)引起的急、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可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AAN)、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AAN,CAAN)以及小管功能障碍[包括肾小管酸中毒与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含马兜铃酸中成药、中草药引起泌尿系损害的特点.方法:收集近5年就诊并随访的各类含马兜铃酸中药泌尿系损害病人123例,其中服甘露消毒丸者8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活检结果.结果:中药肾脏损害的临床类型主要有3种:非少尿型急肾衰(12例)、肾小管酸中毒(14例)及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97例),病理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慢性间质性肾脏损害.11例病人确诊为泌尿系移行上皮细胞癌,伴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均与甘露消毒丸相关.结论:短期大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可以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长期间断小剂量服用该药可导致严重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或肾小管酸中毒,甚至可引起泌尿系肿瘤.  相似文献   

3.
马兜铃酸肾病是国内学者根据近年来将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所致的肾损害而命名的一种肾脏疾病,多由长期或大量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陈文等将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分为三型,①急性马虎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主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②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主要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③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主要呈慢性小管-间质肾病。  相似文献   

4.
1例关木通致Ⅰ型肾小管酸中毒患者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启辉  陈佳兮  谷卫 《浙江医学》2004,26(3):221-222
关木通中毒所致急性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服用大剂量关木通等马兜铃中草药后出现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主的一类继发性肾脏疾病,因其发病多与马兜铃酸有关,故称其为"ANN".按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主要分3型,即急性AAN、慢性AAN、肾小管酸中毒ANN.笔者收治1例肾小管酸中毒ANN,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   总被引:111,自引:4,他引:107  
目的 总结马兜铃酸肾病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分型,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经中日友好医院治疗的58例马兜铃酸肾病病人进行了肾功能、电解质、尿酸化功能检查,并做肾穿刺进行了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并对部分病人所服药物的马兜铃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薄层析扫描法)。结果 根据临床-病理表现特点,马兜铃酸肾病可分为3型:(1)急性型(4例):病理呈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衰竭;(2)肾小管功能障碍型(7例):病理呈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Fanconi综合征;(3)慢性型(47例):病理呈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衰竭,部分病例肾损害进展迅速。用类固醇激素对本病部分病人进行治疗,前二型个别病例病情好转。药物分析已证实马兜铃酸存在。结论 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确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病,此病至少可分为3种临床-病理类型,各项预后不同。类固醇激素是否对此病确具疗效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肾病(AAN)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AA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服用含马兜铃酸(AA)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治疗效果、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在服用含AA的中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9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例经保肾对症治疗6月-2年后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行维持性透析治疗,2例肾体积正常患者给予激素等药物治疗后,肾功能好转。结论:①含AA的中药肾毒性明显,临床特点以慢性肾小管损害为主,肾脏病理表现为小管间质病变。②该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有一定疗效。③该病临床进展迅速,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减少AAN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关木通配伍减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北马兜铃AristolochinacontortaBge.或马兜风铃A.debilisSieb.etZucc.的果实,种子中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的毒副作用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易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合理配伍是降低含马兜铃酸中药肾毒性的主要途径。本文就此综述如下。1导赤散中关木通的配伍李春香等[1]进行了导赤散与单味药关木通水煎液对动物肾毒性的观察。发现导赤散6g/(kg.d)组大鼠,无论是肾功能检测指标,还是肾组织形态学均未发现任何明显的肾损伤痕迹。用RP-HPLC法测定导赤散药液中马兜铃酸含量为0.1605mg/mL,低于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马兜铃酸类中药所致的慢性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例马兜铃酸肾病临床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有贫血、尿糖(+)、尿β2微球蛋白增高、尿浓缩功能差、尿渗透压降低,90%病人24 h尿蛋白定量<1.0 g,95%尿沉渣镜检无异常,血肌酐420±285μmol/L。8例肾活检,肾小管呈不同程度的灶状或弥漫性萎缩,肾间质为分布不一的寡细胞性间质纤维化。结论马兜铃酸可引起肾小管功能损害、贫血、各种慢性肾衰竭症状等,病理表现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  相似文献   

9.
木通中毒致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及与马兜铃酸肾病的联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中药木通中毒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与马兜铃酸肾病的联系。方法 :通过3例木通中毒致肾损害的临床病理改变 ,复习文献 ,综合分析木通中毒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 ,与马兜铃酸肾病作比较。结果 :3例患者均因服用含有大剂量关木通的“排石”汤后发生肾损害。其中 2例呈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需血液透析。另 1例呈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功能损害较轻 ,Scr1 32 μmol/ L,在停药 3个月后肾活检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随访 8个月~ 1年 ,3例均演变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集文献分析 ,显示木通中毒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为 :1临床表现轻重不等 ,与药物中毒剂量大小有关。 2常有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 3常呈持续性肾功能损害。结论 :木通中毒致肾损害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木通中毒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与马兜铃酸肾病相似。两者是否属同一种病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近年发现的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肾脏损害疾病。主要是指马兜铃酸引起的急性、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致急性、慢性肾衰竭和肾小管酸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