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进行骶神经电刺激神经调节治疗的疗效。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病和肾病研究所(NIDDK)制定的标准诊断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者4例,并接受永久性神经调节器植入。结果4例经永久性神经调节器植入后,分别随访3-8个月,排尿日记24 h平均尿量由治疗前90-110(96.3±9.3)ml升至治疗后的192~212(201.0±9.2)ml,P<0.05),24 h排尿次数由治疗前的15-25(20.3±4.1)次降至7~12(9.8±2.2)次(P<0.05),夜尿次数由治疗前的8~11(9.8±1.5)次降至治疗后3-6 (4.3±1.3)次(P<0.05),排尿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7~10(8.8±1.5)分降至治疗后的1~4(1.8±1.5)分(P<0.01);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指数评分由治疗前的均为满分(36分)降至治疗后的8 -11(9.3±1.5)分(P<0.01)。膀胱疼痛和盆底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尿频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骶神经电刺激神经凋节治疗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合并盆底疼痛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 方法  17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 ,均为女性。平均年龄 35岁。平均病程 2 7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尿频及膀胱区疼痛。膀胱镜检见黏膜下点状出血 15例 ,Hunner溃疡 2例。按O’Leary 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 (ICSI) 8~ 18分 ,平均 (13.4± 3.5 )分 ;问题评分 (ICPI) 3~ 12分 ,平均 (8.2± 3.4 )分。所有患者均使用肝素钠 10 5U膀胱灌注 ,每周 3次 ,疗程 4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17例患者随访 3~ 12个月 ,平均 6个月 ,症状缓解 14例 ,其中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 9例 ,评分下降 7分 ;症状部分缓解 5例 ,评分下降 >3分 ;无效 3例。 2例于治疗 7个月及 9个月症状复发。有效率 82 %。治疗后 1、2个月ICSI分别降至 (6 .1± 3.4 )、(6 .3± 3.5 )分 ,ICPI分别降至 (3.5± 2 .9)、(3.6± 2 .7)分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治疗期间发生一过性尿道灼痛者 2例 ,轻微肉眼血尿 1例。 结论 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骶神经调节术(SNM)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采用骶神经调节测试系统经皮穿刺,刺激第3骶神经根,治疗7例复杂便秘患者,其中4例患者既往进行过至少1次的便秘手术。通过排粪日记、Cleveland便秘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7例患者在接受体外临时测试治疗后,便秘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6例接受永久性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未见并发症。术后随访中位时间4(2~12)月,6例患者的每周排粪次数由治疗前(0.6±0.5)次/周,增加到(8.0±2.5)次/周(P<0.01);排粪时间从(22.9±11.5) min减少到(3.7±0.8) min(P<0.01);Cleveland便秘评分从(24.6±4.2)分下降到(9.0±0.9)分(P<0.01);VAS评分从(8.1±0.9)分增加到(82.5±5.2)分(P<0.01)。结论 SNM是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一种微创而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丙咪嗪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咪嗪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19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连续服用丙咪嗪25~100 mg/d,3个月.以每日排尿次数、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及问题评分(ICPI)及作为疗效评判标准.治疗前患者ICSI为8~19分(平均12.8±3.7分),ICPI为3~14分(平均8.4±3.1分),排尿次数为10~30次/d(平均18.0±5.8次/d).结果:随访观察3~15个月,平均7.2个月,治疗后3个月13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68.4%,治疗后1个月、3个月ICSI分别降至(6.4±3.7)、(7.2±3.4)分,ICPI分别降至(3.9±2.5)、(4.3±2.6)分,排尿次数减少至(10.5±3.7)次/d、(11.1±4.2)次/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丙咪嗪能有效地改善间质性膀胱炎症状及生活质量,可作为间质性膀胱炎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骶神经调节治疗隐性骶椎裂排尿功能障碍一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骶神经调节系通过对骶神经的轻度电刺激调节支配膀胱、括约肌和盆底肌的神经反射 ,以求治疗慢性排尿功能障碍。我们于 2 0 0 1年 4月采用骶神经调节疗法 (InterStimtherapy)治疗隐性骶椎裂排尿功能障碍 1例 ,效果显著。资料与方法 患者 ,男 ,5 2岁。因尿频、尿急、排尿费力 1年入院。排尿日记提示约 0 .5h排尿 1次 ,每次尿量约5 0ml。有频繁的急迫性尿失禁 ,无尿痛。夜间尿床 ,尿液持续漏出 ,但无尿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35分 ,生活质量评估 (QoL) 6分。体格检查 :肛门括约肌肌张力正常 ,球海绵体反射…  相似文献   

6.
<正>为对照研究慢性骶神经调节(SNM)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BS/IC)患者症状的效果,从而评价SNM的长期成功率和耐受性。作者回顾性分析研究1994~2008期间该院泌尿外科所有经周围神经评估(PNE)和慢性骶神经调节治疗控制PBS/IC症状的患者,同时应用整体反应量表作为有效性工具来测量慢性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病例为 2 0 0 0年 2月~ 2 0 0 1年 6月期间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肾衰竭 (氮质血症期 )患者 5 8例 ,分成两组 ,多泰洛治疗组 32例 ,男 14例 ,女 18例 ;年龄 16岁~ 5 8岁 ,其中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7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 9例 ,糖尿病肾病 6例。常规治疗组 2 6例 ,男 14例 ,女12例 ;年龄 18岁~ 5 2岁 ,其中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 7例 ,糖尿病肾病 8例。 5 8例患者的血肌酐 (Scr) 186 .7~ 4 2 8.3μmol/L、尿素氮 (BUN) 8.4~2 1.7mmol/L。2 治疗方法2 .1 常规治疗组 慢…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钾刺激试验与症状持续时间、膀胱测压结果和膀胱镜检查结果的相关性 ,作者对 1992年至 1998年诊治的 189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尿动力学参数、钾刺激试验结果和治疗的主观反应进行评价。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9例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中女性 173例 (92 % ) ,男性 16例 (8% ) ;钾刺激试验阳性者 10 5例 (83 % ) ,阴性者 16例 (13 % ) ,可疑 6例(4% )。 118例患者获得膀胱测压检查和钾刺激试验结果 ,钾刺激试验阳性组总膀胱容量为 2 5 9ml,阴性组为 2 5 8ml;初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SNM)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河北燕达医院应用SNM治疗28例难治性IC/BP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3例;中位年龄63.00(47.50,66.75)岁。所有患者入院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闭孔神经移位修复腰骶丛神经根撕脱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取15具成人尸体标本,显露双侧闭孔神经及腰骶丛神经根.测量闭孔神经从主干起始部至闭孔入口处的长度及其在闭孔入口处的横径和纵径,计算横截面积,并在高倍显微镜下计数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以相同方法测量并计算股神经相应指标.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共为5例腰骶丛损伤患者进行闭孔神经移位术.行健侧闭孔神经经椎体前腹膜后通路移位与患侧股神经直接吻合4例,闭孔神经移位与同侧S1神经根直接吻合1例.结果 闭孔神经的平均长度为(10.51±0.9)cm,横径(2.03±0.37)mm,纵径(2.78±0.29)mm,有髓神经纤维数目(5974±1996)根;股神经横径(3.79±0.58)mm,纵径(6.53±0.61)mm,有髓神经纤维数目(15 860±4350)根.术后3~7 d,所有患者供肢内收肌肌力均减弱至2~3级;术后3个月,4级2例,3级2例,2级1例(至术后1年时,内收肌肌力恢复3级).4例修复患侧股神经的患者,术后分别随访8个月~5年,股四头肌肌力4级2例,2级1例,1级1例;1例行闭孔神经移位与同侧S1神经根直接吻合的患者,术后11个月时小腿三头肌及屈趾肌肌力恢复至3级.结论 闭孔神经可作为一个安全有效的动力神经源,用其修复腰骶丛神经根撕脱伤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电针调节骶3神经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及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例脊髓损伤后经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证明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纳人本研究.男18例,女2例.年龄17~58岁.取侧卧位,在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逼尿肌刚开始收缩时对双侧骶3神经予电针治疗,改变电刺激的强度,选择出抑制逼尿肌收缩的最适合刺激强度.予适合强度的电刺激治疗同时行膀胱充盈测压,观察即时效应.有效者进行长期治疗,每日30 min,10 d为一疗程,3及9个疗程后复查尿动力学检查,观察长期效应.结果患者平均每天尿失禁次数、尿垫使用量分别从治疗前的8.93±3.27、3.93±1.54减至治疗后的7.00±2.51、3.21±0.89(P<0.05).出现首次逼尿肌收缩的膀胱容量明显增加,最大膀胱压力明显下降(P<0.05).2例完成3个疗程,1例完成9个疗程.此3例患者平均每天尿失禁次数、尿垫使用量分别从治疗前11.67±7.64、6.67±4.16减至4.00±1.73、2.33±0.58,首次逼尿肌收缩的膀胱容积均值从(73.9±10.3)ml增加至(111.6±17.6)ml.6例进行0.025 V和0.080 V的2个强度刺激,2组结果相比认为0.025 V更有效.结论电针调节双侧中髎穴骶3神经可显著增大出现首次逼尿肌收缩的容积,减少每周尿失禁的实际次数.以0.025 V进行电刺激,延长疗程,疗效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膈神经生物电脉冲 (BIPN)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新西兰家兔 18只平均分为 3组 ,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后端端缝合予以电刺激。A组以BIPN刺激与无刺激对照 ;B组以BIPN刺激与方波脉冲刺激对照 ;C组以方波脉冲刺激与无刺激对照。刺激 4周后行足底溃疡直径、神经电生理、胫前肌肌湿重、组织学和电镜超微结构检测。结果 A、B组BIPN侧足底溃疡直径分别为 (16.3 3± 17.17)mm和 (2 2 .3 3± 7.5 0 )mm ,均优于对照侧 (P <0 .0 1,P <0 .0 5 ) ;复合肌肉诱发电位 (CMAP)潜伏期分别为 (1.98± 0 .2 0 )ms和 (1.92± 0 .16)ms ,均优于对照侧 (P <0 .0 5 ) ;A组CMAP波幅为 (0 .18± 0 .0 7)mV ,优于对照侧 (P <0 .0 5 ) ;远端有髓纤维通过率分别为 (62 .44± 6.68) %和 (5 4.48± 5 .0 5 ) % ,均优于对照侧 (P <0 .0 1) ;胫前肌肌湿重分别为(1.67± 0 .2 4)g和 (1.71± 0 .2 5 )g ,均优于对照侧 (P <0 .0 1) ;超微结构观察示BIPN侧再生髓鞘成熟度优于方波脉冲侧 ,更优于无刺激侧。结论 膈神经电脉冲能较明显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对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美国Medtronic公司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器 ,对 16例患者第 3骶神经根行电刺激治疗 ,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其主观指标改变及尿动力学变化。结果 :行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 1~ 2周后 ,患者排尿次数由 5 2 .8次 / 72h显著减少为 31.3次 / 72h(P <0 .0 5 ) ,膀胱容量由 30 9ml增加为 342ml(P <0 .0 5 ) ,最大尿流率由 12 .4ml/s增加为 14 .1ml/s(P <0 .0 5 ) ,其余主观指标及尿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 :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对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对埋植式电刺激的疗效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骶神经调节治疗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骶神经调节技术治疗 2例慢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 ,通过排尿日记和症状改善评价疗效。 结果 经皮穿刺测试结果表明 :例 1患者每日排尿次数降低 7.3% ,排尿量增加 118.2 % ,尿急程度减轻 72 .0 % ;例 2患者排尿次数降低 34.3% ,排尿量增加 6 5 .7% ,尿急程度减轻 6 8.1%。 2例分别随访 2 6和 17个月 ,各项排尿参数持续改善 ,例 1排尿次数减少 4 6 .8% ,排尿量增加 4 5 .3% ,尿急程度减轻 6 7% ;例 2排尿次数减少 39.7% ,排尿量增加 6 5 .6 % ,尿急程度减轻 86 %。随访期未发现并发症。 结论 骶神经调节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治疗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方法 ,对某些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尿液中特异性上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 (IC)患者尿液中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 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 35例IC患者和 2 0例无症状正常对照者尿液中上皮生长因子 (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3)及肝素结合的上皮生长因子 (HB EGF)的水平。 结果 IC组和对照组患者尿液中HB EGF浓度分别为 (2 .17± 0 .2 1)ng/ml和 (6 .5 9± 0 .97)ng/ml,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两组患者尿液中EGF、IGF1和IGFBP3浓度分别为 (15 .5 9± 1.74)ng/ml和 (7.5 8± 0 .97)ng/ml,(2 2 .46± 2 .0 4) pg/ml和 (12 .98± 1.17)pg/ml,(14.5 6± 2 .37)ng/ml和 (6 .16± 0 .82 )ng/ml,IC患者EGF、IGF1和IGFBP3水平均明显升高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尿液中上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与间质性膀胱炎有关 ,HB EGF可作为诊断IC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n ZQ  Qian WQ  Xie DS  Song JD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0):659-661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4年6月诊治的10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1岁;平均病程3.4年。符合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学会间质性膀胱炎诊断标准。均行钾离子敏感试验,8例呈阳性反应。O′Leary 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9~20分,平均(14±4)分。所有病人首先行治疗性水扩张,1个月后评价疗效,对疗效不佳和水扩张后复发者行其他治疗。结果10例平均随访7.8个月。水扩张后1个月症状评分降至4~19分,平均(11±6)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4,P<0.05)。症状显著缓解2例,评分下降>7分;部分缓解3例,评分下降>3分。无效5例。有效率50%。结论钾离子敏感试验在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治疗性水扩张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与会阴盆底联系的电刺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疼痛产生的神经机理以及疼痛产生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 电刺激大鼠前列腺 ,记录腰骶神经反射性动作电位和肛门外括约肌的肌电变化。 结果 电刺激大鼠前列腺后 ,同侧生殖股、髂腹股沟、髂腹下、股外侧皮神经的动作电位阳性率分别为 93 .3 % ,55.5% ,16.6%和 10 .0 % ,潜伏期 4~ 8ms ,波幅 2 0~ 180 μV ;横断颈髓后动作电位下降至 (95.4± 13 .7) % ;动物死亡后动作电位立即消失 ;切除腰骶交感干后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至 (2 5.8± 9.7) % ;93 .3 %大鼠在肛门括约肌记录到较为恒定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潜伏期 (13 .2± 4.7)ms。 结论 前列腺受刺激后可通过脊髓反射经生殖股、髂腹股沟神经等腰骶神经传出 ,引起会阴、盆底肌肉收缩并形成会阴部的牵涉痛。前列腺炎疼痛与神经 盆底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从调节神经肌肉功能着手治疗前列腺疼痛是十分有前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辣椒辣素类似物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辣椒辣素类似物RTX (Resiniferatoxin)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体会。 方法 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 30例 ,女 2 8例 ,男 2例。年龄 2 1~ 6 0岁 ,平均 39岁。病程 2~ 30年 ,平均 6 .9年。治疗前排尿日记显示日间排尿 9~ 2 6次 ,平均 15 .0次。夜间排尿 3~ 13次 ,平均 6 .4次。 12例经膀胱镜检查 ,10例显示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活检病理诊断腺性膀胱炎 1例 ,间质性膀胱炎 2例 ,其他为慢性炎症改变。膀胱灌注用 10 0nmol/LRTX溶液 10 0ml,膀胱内保留 30min。 结果 RTX灌注无膀胱刺激 ,不需用局部麻醉 ,未见明显副作用。灌注初始监测无逼尿肌收缩现象。 30例尿频症状于灌注后 1d开始改善 ,其中 2例伴尿痛者症状缓解 ;灌注 1周及 1个月后排尿日记显示日间排尿 5~15次 ,平均 8.9次 ,夜间排尿 0~ 5次 ,平均 3.0次 ;排尿频率明显减少 ,治疗前后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结论 RTX膀胱灌注疗效好 ,无副作用 ,可作为膀胱过度活动症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加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采用美国国立。肾病、消化病和糖尿病研究所(NIDDK)制定的标准诊断间质性膀胱炎27例,所有患者均在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查加水扩张,第2天用无菌透明质酸钠液40mg/50ml膀胱灌注,1次,周,连续12次为一疗程。观察指标:钾离子敏感试验(PST)评分,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膀胱容量测定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27例患者均完成治疗,随访6-15个月,平均9个月,24例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PST评分、ICSI评分、膀胱容量、QOL评分明显改善,3例患者效果较差。PST评分由4.09±0.51分下降至1.05±0.27分(P〈0.05),ICSI评分由13.80±2.74分下降至7.34±2.47分(P〈0.05);膀胱容量由97±17ml增加为268±62ml(P〈O.05),QOL评分由22.5±4.5增加为43.8±7.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0〈0.05)。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液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固定后腹直肌外侧入路神经松解术治疗合并的骶丛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至5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收治的10例骶骨骨折固定后仍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患者资料。男2例, 女8例;年龄16.5(15.0,26.3)岁。患者受伤时明确诊断为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 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Ⅱ区7例, Ⅲ区3例;骶丛神经损伤部位:L4 1例, L5 8例, S1 7例, S2 2例。伤后2周内均经后方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 术后患者仍持续存在骶丛神经损伤表现, 并通过CT、磁共振成像及神经肌电图明确诊断。内固定后(4.0±2.3)个月所有患者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神经松解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Gibbons神经损害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2.0±21.5)min, 术中出血量为(215.0±91.3)mL, 住院时间为7.0(6.0, 8.5)d。术中发现骶丛神经受压9例(骨折移位致神经受压牵拉6例, 软组织瘢痕粘连致神经卡压3例), 神经根撕脱损伤1例。术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