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瑾 《国际眼科纵览》2002,26(5):271-275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晚期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是成功的滤过性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可在滤过性手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 ,发展速度快 ,比其他内眼手术感染的危险性高 ,而且病原体也比白内障术后的眼内炎严重。本文就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致病菌、治疗及预后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继发的眼内炎是一种灾难性并发症 ,通常引起视功能的严重损害。滤过泡的炎症对滤过功能有利 ,但可以导致眼内炎。滤过手术后发生的滤过泡炎和眼内炎高于其它内眼手术。文献报道 ,小梁切除术后严重感染率为 0 4%~ 6 .9%。作者回顾性分析了Duke大学眼科中心 1 993~ 1 996年间 2 0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眼内炎和滤过泡炎的特征和危险因素。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眼内炎和滤过泡炎患者 2 0例 ,女性 1 2例 ,男性 8例 ,年龄 1 8~ 81岁。白种人 1 1例 ,黑种人 9例。POAG 1 3例 ,其他青光眼 7例。手术后发生感染时间…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滤过泡感染及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愈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我院收治的全部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8例(1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滤过泡感染6例(6只眼),急性眼内炎4例(4只眼),迟发性眼内炎8例(8只眼)。滤过泡感染和迟发性眼内炎发生时间介于术后1个月余至15年之间,均发生于薄壁滤过泡患者。急性眼内炎发生于术后1个月之内。滤过泡感染的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50%,以葡萄球菌为主;急性眼内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75%,病原菌为真菌和绿脓杆菌;迟发性眼内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37.5%,病原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滤过泡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视力均在0.1以上;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身及局部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但多数患者视力低于0.05,真菌或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视力预后差。结论薄壁滤过泡与滤过泡感染和迟发性眼内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单纯滤过泡感染的视力愈后好;眼内炎患者的视力愈后与致病菌种类有关,大部分患者视力愈后差。  相似文献   

4.
滤过泡相关性眼部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是眼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是损害眼球结构和视功能的直接原因。眼部感染中 ,眼内炎的危害最大 ,预后最差。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 ,即使积极处理 ,绝大多数眼内炎患者的视力丧失仍在 4行以上。二十世纪初 ,眼部手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高达10 % 〔1,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对眼内炎认识的提高 ;以及手术方法和器械的不断改进 ;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和显微手术的开展 ,眼内炎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 ,由于滤过泡的存在而引发的眼部感染 ,称为滤过泡相关性眼部感染 (bleb -re latedocularinf…  相似文献   

5.
Cheng J  Sun W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114-121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全部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患者治疗前眼部情况、青光眼类型,滤过手术后早期有无低眼压、浅前房及滤过泡渗漏情况,既往眼病史及手术史,眼内炎发生后眼部B超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视力预后等情况。结果 共收集19例(20只眼)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17只眼),女性3例(3只眼);年龄15~71岁,平均(46.9±16.1)岁。除在外院手术的5例(5只眼)外,14例(15只眼)患者术中均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0.5 g/L,巩膜瓣下放置浸有药液的湿棉片2 rmin)。术后早期8只眼出现浅前房、低眼压。8只眼行2次以上青光眼滤过手术。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发病时间介于末次手术后15 d至10年之间,平均(29.5 ±32.2)个月,主要表现为滤过泡感染、前房炎性渗出和积脓、玻璃体显著混浊。11只眼经溪流试验检查,7只眼(63.6%)阳性,表明有滤过泡渗漏;其中下方滤过泡渗漏致眼内炎者5只眼。19例患者进行22次病原学检查,其中阳性者8例(36.4%),以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其中16只眼(80.0%)治疗后视力提高,11只眼(55.0%)视力恢复至患病前。13只眼(68.4%)眼压保持正常,5只眼(26.3%)用1种或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1只眼(5.3%)再次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结论 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是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的并发症,可发生于术后任何时期,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滤过泡渗漏是发生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可能原因。大多数患者一经明确诊断即应行玻璃体腔内注药和(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及时合理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新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982-1983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高眼压的患者眼内手术区的UBM表现,探讨UBM在此方面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26例26眼患者进行细致的UBM检查,观察滤过道内口、巩膜通道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共26例26眼UBM下球结膜瓣下见增生组织强回声16眼;巩膜瓣下见强回声5眼;滤过道内口阻塞物回声4眼;前房极浅,晶状体推压虹膜阻塞滤过道内口1眼。结论:UBM可清晰地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道、滤过泡的情况,帮助了解手术失败的原因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杨桂萍  李善雨  吕建华 《眼科》2009,18(4):283-284
滤过性手术是青光眼手术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其成功与否是以建立有效的永久性房水流出通道来评价的。近年来抗代谢药丝裂霉素C(MMC)的应用,减少了术后滤过泡瘢痕化,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术后滤过泡薄壁或滤过泡渗漏几率增加,同时增加了眼内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我们遇到6例因滤过泡渗漏导致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本文对其病因、处理方式及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薄壁滤过泡相关性眼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薄壁滤过泡相关性眼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处理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6/2007-12我科收治的由于薄壁滤过泡产生相关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0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薄壁滤过泡感染患者的资料。其中,单纯滤过泡感染7例,滤过泡伴眼内炎3例。感染发生于术后1~24mo不等。所有患者均使用过丝裂霉素(MMC),病原学培养阳性率为50%,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感染病例经药物治疗,感染控制良好。所有病例均予手术治疗,术后滤过泡薄壁状况改善,视力提高,眼压控制良好。结论:薄壁滤过泡与滤过泡感染及迟发性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发生密切相关,MMC的使用是导致薄壁滤过泡的重要原因。药物和手术治疗可以消除炎症,维持正常眼压,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9.
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崔成花,邹积刚,张世波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滤过泡瘢痕形成,为保持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效果,笔者应用丝裂霉素C药物观察滤过性手术后的眼压,得到48只眼94%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逐渐变薄渗漏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低眼压、无前房、脉络膜渗出、黄斑水肿、白内障形成、滤过泡感染和眼内炎。用房水生成抑制剂、抗生素、绷带加压包扎、三氯醋酸烧灼、治疗性接触镜、氰丙烯酸酯胶等保守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滤过泡壁继续变薄和囊样化,仍有继续变坏的危险。手术修复法如巩膜片移植、带蒂 Tenon 氏囊和结膜转位移植堵塞漏孔。但随时间的推移,移植组织皱缩、牵引导致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11.
抗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渗漏的发生率为3%~25%.发生滤过泡渗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抗代谢药物的使用和手术中所采用的结膜瓣的类型,其组织病理学机制主要为结膜下组织变性.滤过泡渗漏可造成低眼压、滤过泡炎甚至眼内炎.目前滤过泡渗漏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包扎、自体血清或纤维蛋白注射或点眼、应用组织胶修补等.手术治疗包括自体结膜组织转位或修补,角膜、巩膜、生物羊膜和生物材料修补等.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滤过泡渗漏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其治疗方法较多,但都有其自身局限性,需要综合考虑,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滤过性手术后,如果滤过泡发生渗水漏水或长期低眼压,易发生眼内感染及晶体混浊,保守治疗无效时,需作滤泡修补术。近几年来我院曾施此类手术9例,现将手术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丝裂霉素C的临床疗效,寻求提高青光眼手术疗效的途径。方法 将70例70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5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5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术后视力不变或增减1行,视野基本不变,试验组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0.05),浅前房的出现比例比对照组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无严重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 MMC可有效抑制术后成纤维细胞增生,只需1次用药,不引起眼内损害,联合使用可调整缝线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失效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术后球结膜下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有些患眼并没有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或虽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但在术后一段时期又发生滤过泡失效,同时滤过泡本身发生病变(如渗漏或破裂和感染)又会带来许多并发症。这是临床工作经常遇到,又必须处理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失败滤过泡和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后晚期滤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 方法:1994-05/2000.05接受小梁切除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65例65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估计晚期滤过泡渗漏、滤泡炎、眼内炎的发生概率。 结果:随访2.5~7.1(平均5.6)a,发生滤过泡渗漏16眼(16/65,24.6%),出现滤泡炎5眼(5/65,7.7%),发生眼内炎1眼,出现复合性滤泡并发症1眼,出现持久性低眼压9眼(9/65,13.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估计晚期滤泡并发症5a发生概率为40.0%。多数眼通过门诊处理获得成功,部分眼需手术治疗。 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后晚期滤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40.0%,单纯滤过泡渗漏是一相对良性的状况,只要及时处理,可被修复,滤泡炎或眼内炎可以被控制,而获得正常眼内压。一相对良性的状况,只要及时处理,可被修复,滤泡炎或眼内炎可以被控制,而获得正常眼内压。  相似文献   

16.
瘢痕型和包裹型滤过泡均为无功能滤过泡,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常导致眼压再次升高,视功能进一步损害,滤过性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晚期脉胳膜脱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6例(6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晚期发生脉胳膜脱离(脉脱)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闭角型青光眼4眼,开角型青光眼1眼和炎症性青光眼1眼,均有不成功的滤过性手术史和多种药物治疗史。结果术后6~35月(平均27月)经B超证实脉脱。2眼停用房水抑制剂加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皮质激素后,脉脱复位。其中1眼以后再用噻吗心安时脉脱复发。4眼炎症反应严重者,药物治疗无效分别作脉胳膜放液、前房再造和白内障摘出术。治疗后6眼中3眼恢复了有用视力,1眼角膜失代偿。4眼需继续使用降眼压药物。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晚期脉胳膜脱离,与房水抑制剂及眼内炎症有关。本病诊断较易,但控制眼压,保持视力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8.
抗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并发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45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早、晚期滤过泡并发症。分别给予眼球按摩、断线、针刺分离与药物注入等治疗。结果45例早、晚期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有44例治愈(97.77%),结论:根据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α—b用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滤过泡失败的再治疗及应用干扰素α-2b的疗效,我们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IFNα-2b对21例26只眼早期滤过泡失的病例进行滤过针刺分离和球结膜下注射,其中早期这泡疤痕化或疤痕倾向19只眼,包裹性囊状疱7只眼。  相似文献   

20.
小梁切除联合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它不仅会导致术眼的炎症反应,还会加速白内障形成,引起角膜损伤,虹膜粘连甚至眼内压升高。而在处理上又颇为棘手。我们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采用小梁切除联合调节缝线的方法,大大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