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评价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31  
目的 对2006年全国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进行评价(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应用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复报告率以及县区零缺报率等评价指标体系,直接采用结构化查询语句(Structured Query Ianguage,SQL)对监测数据库进行查询与分析.结果 2006年全国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4 986 932张,未及时报告卡总数为855 990张,未及时审核卡总数为186 721张,累计重卡总数6008张,累计零缺报县区总数为1351个.全国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率为17.16%,未及时审核率3.74%,传染病重复报告率0.03%,县区零缺报率3.63%.传染病病例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间隔为0.69 d,从报告到审核的时间间隔为43 min,且1~12月份的报告质量呈逐月上升趋势.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报告质量差距显著,东部地区报告质量要好于中西部地区.结论 与2005年相比,2006年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有明显提高,报告和审核的及时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对于传染病爆发疫情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报告信息质量存在区域的不平衡性,西部地区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亟待加强.另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审核质量需要加强,而不仅仅是形式审核.  相似文献   

2.
郝福华  张志琴 《疾病监测》2007,22(11):773-775
目的 分析影响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质量的因素.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太原市2006年1~12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将报告卡导出为Excel格式,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及不同报告方式报告的传染病卡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太原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主要存在报告时间长、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县(区)疾病控制机构审核不够及时等问题.影响报告质量的报告病种主要是乙肝、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公休日影响报告的及时审核.结论 应尽快减少传染病报告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2006年太原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福华  赵桂金 《疾病监测》2007,22(8):562-564
郝福华目的 通过对2006年太原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评价,发现影响直报质量的因素.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太原市2006年1~12月各县(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所辖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重卡数据,将报告卡导出为Excel格式,统一评价标准和方法,分地区进行相关内容统计分析,并利用质量指数法评价各地区报告信息质量.结果 2006年太原市传染病网络直报无未审核卡及县(区)零缺报,各县区均存在未及时报告与审核卡;从诊断至报告各时间段均出现时间逻辑错误;报告卡填报完整性以学生和幼托儿童工作单位填写不符合要求率最高.结论 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质量评价是发现影响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因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平遥县2006-2007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探讨影响直报质量的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平遥县2006年和2007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及所辖医疗机构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导出Excel格式,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结果 2006、2007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未及时审核率分别为1.71%和0.20%;填卡医生姓名空缺率分别为3.43%和1.78%;患者工作单位空缺率分别为6.93%和3.36%。结论 平遥县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2007年比2006年有显著提高,法定报告传染病在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及审核及时性和报告准确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工作现状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现阶段中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现状,发现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84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门诊、住院传染病有效个案共1634例,传染病报告卡802张。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12.67%,住院病例漏报率高于门诊病例。门诊日志登记本使用符合率为96.22%,登记完整率为96.86%。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90.98%,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0.27%,准确率为75.29%,纸质报告卡与网络直报一致率为72.32%,乡镇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整体高于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结论中国网络直报模式下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传染病个案信息报告的准确性环节亟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志芳  高斌  陈纬 《疾病监测》2011,26(7):562-56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桐庐县辖区内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现况,为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参照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2009年版)内容,对2010年桐庐县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 2010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5.57%,报告及时率为100%,报卡填写完整率为90.96%,卡网一致率为92.66%,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平均诊断符合率为88.16%,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为82.19%。除卡网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级医院漏报情况、卡片填写完整性、诊断符合率和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好于乡镇卫生院。 结论 桐庐县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漏报、填卡完整性、诊断符合率及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尤其是乡镇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7.
陆小军 《疾病监测》2007,22(3):210-212
目的 掌握南京市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进一步地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提高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方法 调查走访和分析2006年1-6月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果 2006年1~6月份南京市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率为7.54%、未及时审核率为0.84%、重卡率为0.02%,全市13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在全省13个市中处于中等水平.结论 南京市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质量较好,城区好于郊县.传染病报告不及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不及时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媛  吴莹  戴启刚  艾静  刘文东  梁祁 《疾病监测》2011,26(5):398-403
目的 评价江苏省2006 - 2009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的报告质量。 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2006 - 2009年法定传染病的监测数据,分析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区)零缺报率和综合指数(率)等指标,并运用SAS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2006 - 2009年,江苏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843 046张,其中65.79%的传染病报告卡来自医院。4年间江苏省未及时报告卡总数11 597张;未及时报告率为1.38%;未及时审核卡总数为873张,未及时审核率为0.10%;累计重卡总数为58张,传染病重复报告率为6.88/10万;累计零缺报县(区)总数为6家,平均县(区)零缺报率为1.33%;综合指数率0.70%。2006 - 2009年传染病诊断到审核时间逐年缩短,平均为0.49 d;与2006年相比,2009年传染病诊断到报告时间缩短了0.24 d(0.63~0.39 d),报告到审核时间缩短了7.20 min(40.32~33.12 min),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逐年上升。 结论 2006 - 2009年江苏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逐年提高,但报告质量存在不平衡性,苏南地区整体报告质量较高,苏中地区较差,需进一步加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管理和监管力度,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9.
2005-2006年云南省大理州传染病报告网络直报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顺娟  杨冰心 《疾病监测》2007,22(9):636-638
目的 通过对2005-2006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探讨影响大理州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的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大理州传染病的网络直报质量.方法 对2005-2006年大理州《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6年大理州乡以上医疗机构均实现网络直报,直报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占82.25%,30~45岁的人员占65%以上;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率为71.73%,审卡及时率89.57%;12县市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率最高96.13%,最低为49.04%,审卡及时率最高97.09%,最低73.56%;2005年与2006年报卡及时率分别为65.00%和78.57%(P<0.01),审卡及时率分别为85.25%和93.23%(P<0.01);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乡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卡及时率分别是79.17%和65.92%(P<0.01).结论 大理州2006年网络直报比2005年,录入及时性和审核及时性均显著提高,但及时率在80%以下,且各县市存在明显差异;设立专职的直报人员,坚持休息日录卡和审卡,可提高大理州传染病报告及时率.  相似文献   

10.
医疗机构内部传染病报告卡流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军  袁德印  路开顺  雷杰 《疾病监测》2007,22(10):699-701
目的 了解山东省枣庄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卡传递方式各环节对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探索合理的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模式,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了50%的枣庄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11所,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其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方式,分析其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报告及时率与漏报率.结果 枣庄市的传染病漏报情况低于全国及山东省的平均水平,迟报率高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在五种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模式中,预防保健科主动收卡综合质量评估最高,临床医生主动送卡率最低.结论 临床医生填卡超过24 h是导致迟报的主要原因.预防保健科主动收卡的模式在所有模式中迟报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陈丽云 《疾病监测》2008,23(8):524-525
目的 比较分析辽宁省调兵山市 2004-2007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为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得2004-2007年调兵山市传染病报告卡,将报告卡导出Excel表格,对审核状态为已审核卡的卡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调兵山市2004-2007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平均重复报告率为5.98%,各年重报率分别为4.02%、5.41%、7.49%、8.30%,重复报告卡最多的为乙型肝炎(乙肝),重报率最高的为丙型肝炎(丙肝), 导致传染病发病位次改变。结论 乙肝、丙肝、肺结核等慢性病是影响网络直报数据准确性、系统敏感性的主要传染病。应完善和健全慢性传染病的管理,完善疫情报告标准和规范细则,并加强《报告系统》的强制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传染病报告卡填报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质量的途径。方法 随机抽查2个市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392张,对填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1.68%、准确率为79.39 %、及时率为76.53%、一致率为81.12%。 结论 慢性传染病是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病种。实施网络直报,提高了疫情信息传送速度。  相似文献   

13.
邓月娇 《疾病监测》2007,22(5):346-347
目的 分析始兴县2004-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探求更科学的管理方法.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当地近3年的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首诊医生当天填卡率2004-2006年分别是76.78%、78.80%和90.25%;诊断后24 h报告率分别是69.23%、79.06%和92.88%;漏项率分别是10.26%、5.10%和8.51%.结论 首诊医生及时(当天)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以及卡片及时交接是及时完成报告的关键环节,要稳步提高报告质量,必须强化医生及时填写报告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方虹  成国辉  李述成 《疾病监测》2006,21(12):668-670
目的通过评价娄星区2004年1月到2005年9月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了解娄星区自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传染病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娄星区传染病报告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娄星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中影响报告及时性,准确性的因素,对疫情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对传染病报告单位,报告单位类型,审核情况,重卡信息,以及及时性情况综合分析,评价娄星区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间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结论娄星区基本实现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网络直报,但是尚存在乡镇卫生机构无直报系统,专职网络直报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传染病网络报告及时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宁波市传染病网络报告及时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4-2006年宁波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宁波市传染病报卡总数119 728张,及时报告110 662张,报卡及时率为92.43%,及时审核118 643张,审卡及时率为99.09%;11个县市(区)传染病报卡总数119 728张,报卡及时率最高97.29%,最低87.09%,审卡及时率最高99.79%,最低98.13%;工作日与节假日报卡及时率分别是94.33%和85.58%(P<0.01),审卡及时率分别是99.75%和96.74%(P<0.01);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与乡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报卡及时率分别是92.38%和92.53%(P>0.05),审卡及时率分别是99.06%和99.16%(P>0.05).结论 宁波市自2004年开展传染病网络报告工作,传染病报告及时率高,且无城乡差异;强化网络直报工作的队伍建设,坚持休息日录卡及审卡,可提高传染病报告及时率.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   总被引:41,自引:9,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国家传染病的网络直报质量,完善疫情报告系统。方法从网络直报信息质量和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两方面,选择影响传染病直报工作的评价指标,采用综合平均指数方法综合评价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结果通过对网络直报信息质量和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两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到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总体情况。结论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乡镇卫生院网络覆盖面、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以及报告信息的关键指标完全一致率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钟敏 《疾病监测》2006,21(9):497-500
目的了解安远县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后的医院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发现存在问题和探讨改进策略。方法根据《江西省医院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管理及报告质量调查方案》(2005版),对安远县县乡(镇)两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漏报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行网络直报后,安远县医院传染病实际报告率和及时性均有明显提高,漏报率仍然很高,报告及时率和报告质量较低。其中,门诊和辅助科室病例漏报率高于住院病例;性病专科医院和性病科的性病漏报率高于其他医院和科室病例;乡镇卫生院漏报率高于县级医院;但传染病报告的不及时率则县级医院明显高于乡镇卫生院。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报告卡填写和录入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传染病报告工作还须从政府的政策、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与疫情报告人员的培训、疾控机构的督查指导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刘跃  周蓉 《疾病监测》2007,22(6):415-416
目的 了解江西省安福县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后的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探讨改进策略,以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管理、提高报告质量.方法 根据《江西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质量调查方案(2006年)》,对安福县县、乡(镇)两级医疗机构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实行网络直报后,安福县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率均有明显提高,分别为95.33%和87.24%;但漏报情况仍然存在,漏报率为4.67%,其中,辅助科室漏报率高于门诊及住院科室;卡片填写的完整率和准确率分别为80.19%和78.90%.结论 对传染病报告工作必须从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与疫情报告人员的培训、疾控机构的督查指导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