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肝素对干化学法和酶动力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肝素分别加入低、中、高血氨浓度的样本中,用干化学法和酶动力学法测定各样本中血氨的浓度,与未加肝素的基础样本比较,观察肝素对两种方法测定血氨的影响,确定采用肝素抗凝样本的最佳浓度。结果:对于干化学法测定血氨,低、中浓度样本肝素浓度≤40 U/ml,高浓度样本肝素浓度≤60/ml时,对血氨测定影响较小。对酶动力学测定血氨,低浓度样本肝素浓度≤40 U/ml,中、高浓度样本肝素浓度≤60 U/ml时,对血氨测定影响较小。结论:采用肝素抗凝血样本测定血氨浓度,肝素浓度需控制在10~40 U/ml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2.
不同厂家肝素对血氨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厂家、不同浓度肝素对血氨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BECKMAN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BECKMAN公司生产的谷氨酸脱氢酶速率法血氨测定试剂盒 ,观察 3个厂家肝素对血氨测定的影响。结果 :对血氨浓度为 5 2± 2 .9μmol/L的血浆 ,A公司生产的肝素钠浓度大于 12 5u/ml时 ,血氨浓度升为 84± 6.4umol/L ;浓度大于 62 5u/ml时 ,血氨浓度升为 2 44± 8.7umol/L ,其他两个厂家肝素对血氨测定基本无影响。结论 :有的公司生产的肝素钠严重干扰血氨测定 ,临床上应注意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清洗仪器反应杯后单独测定与其他试验一起随机测定两种方式来测定血氨,对两种测定方式的准确性、重复性作比较,在20例患者的样品测定中,两种方式所测得的血氨均值差异有显著性.两种方式所测血氨值的批内CV值分别为3.42%和11.29%.结果表明,随机测定血氨因为易受到其他试验试剂的影响,其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刘倩予  刘预 《四川医学》1989,10(2):96-98
酶法测定血氨特异性高、准确性好、操作简单、快速、用血量少,我们参照Boehtinger Mannhein公司试剂盒配方及Bruce A.W的介绍,对酶法测定血氨进行了一些摸索,结果较满意。现已应用于临床。材料与方法一、测定原理谷氨酸脱氢酶 NH_4~ α-酮戊二酸 NAD(P)H=(?)谷氨酸 NAD(P)~ H_2O。在340nm波长处观察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分析了解血液标本的放置温度和时间对血氨酶法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血液标本放置于2℃、24℃、37℃,分别于5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测定血氨浓度,第一次血氨测定要检测r-GT水平,比较血氨标本放置后浓度升高百分率及观察r-GT对血氨标本放置后浓度升高的影响。结果标本放置在2℃冰水浴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后血氨升高为2.37%、4.01%、5.34%;24℃室温放置,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后血氨升高为8.46%、22.24%、34.26%;37℃水浴放置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后血氨升高为14.42%、32.1%、47.04%。24℃和37℃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r-GT组较低r-GT组血氨在24℃和37℃时升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标本的放置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有显著差异,因此血氨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测定,不能立即测定的应置2℃ ̄4℃冰水浴保存。  相似文献   

8.
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及血清色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和血清色氨酸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严重肝病患者56例(重型肝炎32例、失代偿什硬化17例、原发性肝癌7例)和一般慢性肝炎患者49例的血氨及血清色氨酸含量。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血氨及血清游离色氨酸正常,而严重肝病患者则显著增高。肝性脑病患者血氨、血清游离色氨酸均显著高于无肝性脑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在中、晚期显著地恢复期,晚期又显著高于中期;血清  相似文献   

9.
马仕银  朱玉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99-3599
<正>2006年3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在用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用肝素抗凝的血标本对凝聚胺交叉配血有干扰,主要表现在主侧(即患者血清+供者红细胞)加入Polybrene溶液2滴,离心后均不显凝集,试验无效;次侧呈凝集(+  相似文献   

10.
血氨测定的方法很多,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简单、准确、可靠的实验方法,影响了血氨的临床应用。本文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酶促反应测定血氨,样本不需预处理,试剂无腐蚀性,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测得线性范围为370μmol/L,批内CV1.7%,批间CV4.3%~7%,回收率为97.2%~103%。完全可以满足临床要求。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吸入肝素对致敏豚鼠血、肺组织组胺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卵蛋白作为抗原 ,激发豚鼠形成哮喘豚鼠模型 ,随机分成致敏组 (A组 )、给药组 (B组 )和对照组 (C组 ) ,在卵蛋白雾化吸入后 3 0min、17h测定血、肺组织组胺浓度。结果 :致敏豚鼠吸入肝素后 ,再次接触抗原可抑制血、肺组织组胺浓度升高。结论 :肝素抑制过敏反应可能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芎嗪与肝素合用对52例肺心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2例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川芎嗪注射液480mg加入5%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每日1次;普通肝素6250U,每日2次,皮下注射,7d为1疗程,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应用川芎嗪和肝素后病人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元、红细胞变形系数、血栓形成系数等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提示肺心病人在急性发作期血液存在浓、粘、聚、凝的病理过程,川芎嗪和肝素合用可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缓解支气管痉挛及降低痰液粘稠性,有利于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和血清色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严重肝病患者 56例 (重型肝炎 32例、失代偿肝硬化 17例、原发性肝癌 7例 )和一般慢性肝炎患者 4 9例的血氨及血清色氨酸含量。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血氨及血清游离色氨酸正常 ,而严重肝病患者则显著增高。肝性脑病患者血氨、血清游离色氨酸均显著高于无肝性脑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 ,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在中、晚期显著高于恢复期 ,晚期又显著高于中期 ;血清游离色氨酸晚期显著高于恢复期和中期 ,但中期与恢复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氨增高和色氨酸代谢紊乱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态测定血氨对重型肝炎患者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凝血六项检测及应用肝素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两组HFRS发热期患者在入院当天均做凝血六项检测,其中一组(肝素组)每天用5%的葡萄糖250ml加肝素6250单位(50mg)静滴一次,4天为一疗程.其他治疗两组均按HFRS常规治疗.结果肝素组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非正常参考值指标均高于非肝素组(P<0.01),提示肝素组病情重于非肝素组,而肝素组死亡率(5.8%)却低于非肝素组(8.2%).结论 HFRS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对减少病理损伤,及时纠正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从大鼠不同部位采血对其血液生化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不同部位采血动物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索(TBil)、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肌酐(Cre)、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等生化值进行测定。结果(大鼠)腹主动脉及颈外静脉均与后腔静脉血液生化值在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上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前者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明显高于后者;大鼠眶静脉与股静脉血液生化值在多项指标上亦存在明显区别。结论建议在长毒试验动物血液生化测定中,对采血部位应进行规范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李莉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772-773,775
目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LMWH 抗凝治疗,研究它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确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 例,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观察组35 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LMWH 抗凝药物,测定TCH 、TG 、LDL-C 、HDL-C 、ApoA1 、ApoB 、ALB 、TP 、PLT 参数、凝血指标、24 小时尿UP 定量.结果:1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小时UP 、TG 、TCH 、LDL-C 、ApoB 、PLT 、MPV 、PDW 降低,ALB 、TP 、HDL-C 水平均升高,PT 、APTT 、TT 时间延长,Fib 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观察组24 小时UP 、TG 、TCH 、LDL-C 、ApoB 下降更低,ALB 、TP 、HDL-C 上升更高,PT 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LMWH 抗凝治疗,可改善高凝状态和血液流变学失常,增加肾小球负电荷屏障,减少尿蛋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生,减少出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酸Z酰肝素(HS)协同细胞因子对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分成四组.A组用细胞因子(rIL3.rIL-lβ.rIL-6,和SCF等)、B组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SN) 细胞因子、C组用SN、D组用HS 细胞因子体外培养扩增脐血造血细胞.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①培养7 d.细胞已开始增殖,14 d达高峰,细胞总数A、B、C、D四组依次增加了134.5、171.3、81.5、167.2倍.2l d细胞数量开始下降,D组下降最明显.35 d时细胞总数依次仅为培养前的54.15、92.25、26.65和100.2倍.②CD34 细胞第7 d已升高,14 d达高峰,依次比培养前增加了68.43%、82.47%、69.77%和79.3%,21 d开始减少,但仍依次比培养前增加56.16%、71.72%、12.33%和73.7%.CD33 细胞7 d时均显著增加,14 d达高峰,依次比培养前增加了80.22%、68.64%、81.58%和70.30%,21 d时维持在14 d水平.CD38 细胞7 d时均有显著增加.比培养前增加了66.65%、73.8%、70.42%和71.9%,14~21 d均在该水平上维持.结论: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与细胞因子联用对脐血造血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两者单用.②硫酸乙酰肝素可替代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与细胞因子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不稳定心绞痛,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28例常规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音,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静点普通肝素12500u,使APTT、达正常值的2~2.5倍,连用5d,治疗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500u,2aid,无须监测APTT,观察心绞痛改善状况及出血率一结果与结论:两种肝素疗效相似,低分子肝素出血率显著下降,同时更加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氨刺激清醒、制动兔的鼻粘膜引起明显的心率减慢和动脉血压升高反应(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inducedby stimulating the nasal mucous membrane with ammonia,CVRA)。在Urethan全身麻醉作用下,CVRA明显减弱。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干的兔,CVRA的心率减慢反应显著减弱,但不影响动脉血压升高反应。电刺激一侧颈增走神经中枢端或膈下迷走神经中枢端时,对CVRA显出抑制性影响,而刺激一侧减压神经使减压反射增强时,CVRA迷强。刺激喉上或喉返神经中枢端对CVRA无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在兔的CVRA中,心率减慢和动脉血压升高反应是同时发生的两个神经过程,支配心血管活动的迷走和交感系统以特殊的组合方式产生整合作用,并对中枢麻醉作用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在迷走神经的传入成分中,来自不同部位的迷走传入冲动对兔的CVRA产生不同的作用,在整体活动的调节中它们可能以不同的整合方式对心血管活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