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包炎活检组织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心肌心包活检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病因学研究。方法:对所选病例临床特点,活检组织病理以及应用逆转录巢式PCR偶联直接循环核酸测序与序列分析检测病毒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急性心肌炎病理诊断符合率43.5%,心肌心包活检组织肠道病毒阳性率51.6%(16/31例),其中柯萨奇B组1例,ECHO病毒1例,脊髓灰质炎病毒1例。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包炎病毒感染以柯萨奇B组病毒为主,中重型病例急性炎症期心肌中多有病毒复制,病理损伤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包括无症状的心肌局灶性炎症和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1]。可因疲劳、高热、寒冷、饮酒等诱发病毒性心肌炎。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青壮年居多。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包括无症状的心肌局灶性炎症和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可因疲劳、高热、寒冷、饮酒等诱发病毒性心肌炎。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青壮年居多。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春霞 《海南医学》2004,15(7):130-131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临床上以柯萨奇病毒(CoxsackieB组和A组)、埃可(ECHO)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流感病毒较常见。发病以夏秋季为高,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引起人类病毒性心肌炎(VMC)最常见的病毒包括B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指病毒感染心肌并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症.在儿童期,引起VMC常见的病因是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除侵犯心肌外,也可同时累及心内膜、心包及其它脏器[1].现我们对本院30例诊断为VMC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心肌限局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病毒感染心肌后,可对心肌产生直接损伤:或通过激发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变性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也可引起心内膜、心包及其他脏器的炎性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易变性的特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7.
郑爽 《中原医刊》2005,32(21):94-94
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各种病毒也泛滥起来.心肌炎多因病毒感染所致,因此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多无症状,可隐匿发病;重者可猝死或长期留有心肌病变,急性期如能及时对症处理,预后多良好,多数可痊愈.我院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整体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力军 《新疆医学》2009,39(9):83-85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fis,VMC)己日益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主要是由柯萨奇A、B组(特别是B组)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改变的心肌炎症反应。心肌炎症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流动性和通透性增加,是VMC心律失常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观察了纯中药制剂稳心颗粒治疗VMC心律失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救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virus myocarditis,VMC)为感染性心肌炎的一亚类,是指病毒感染心肌后,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损伤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变性和间质炎性细胞及纤维素渗出过程.也可引起心内膜、心包及其他脏器炎性变.  相似文献   

10.
地奥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1].  相似文献   

11.
齐建光 《中级医刊》2014,(11):106-109
问题1: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心肌后,通过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损伤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变性和间质炎性细胞及纤维素渗出过程。有时病变也可累及心内膜或心包。  相似文献   

12.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康生  王同欣 《中原医刊》2005,32(15):74-74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近年术我们采川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病毒性心肌炎 (VMC)是感染性心肌疾病的一个亚类 ,是指病毒感染心肌后对心肌产生直接损伤 ,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变性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的过程。也可引起心内膜、心包及其他脏器的炎性病变。1 956年Javett等首先证实了柯萨奇B3病毒引起 1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心肌炎症 ,可局限于心肌某一部位 ,或弥漫及整个心肌、心包及心内膜 ,通称为病毒性心肌炎 ,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 ,临床常呈现急性、慢性或隐性过程 ,因心肌炎性改变而影响心肌的生理功能 ,故常发生心悸、胸闷、气短、心脏增大、心律不齐和心力衰竭等症状。近年来由于大量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风湿性心肌炎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而病毒性心肌炎则较 10年前上升了 10倍以上 ,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及壮年人。病毒性心肌炎根据发病的特点属于祖国医学的“温病”范畴 ,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又分属于祖国医学的“心…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侵犯心肌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有些该病患儿还可出现心包或心内膜炎的症状。该病是儿科常见的心脏疾病,是小儿心肌炎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通过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分析总结了对该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措施,以期提高该病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疾病是嗜心肌病毒(以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病毒最为常见)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  相似文献   

17.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按病因心肌炎可分为三类:①感染性疾病中发生的心肌炎,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感染等;②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肌炎,如风湿性心肌炎等;③理化因素引起的心肌炎,如射线损伤,某些化学药品或药物中毒等.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炎病原学的深入研究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成为常见心脏病之一.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肌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多见于儿童、青少年,但成人也不罕见,可流行发病,也可散在发生.  相似文献   

18.
心肌炎是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中毒导致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免疫介导的心肌损伤是其重要机制。淋巴细胞性、巨细胞性和坏死性嗜酸细胞性心肌炎是依据心肌活组织检查结果划分的新型临床病理学分型,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预后各异。近期,新型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肌炎备受关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mRNA疫苗后出现心肌炎的病例大多病情较轻,但尚未有研究证实其因果关系。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的免疫调节是治疗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手段。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及使用体外膜氧合器等循环和呼吸支持是重症心肌炎救治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在各种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心肌有炎症细胞浸润者称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感染也可累及心内膜、心外膜和心包,所以也称心肌炎心包炎.病毒性心肌炎的确立至今已20余年.过去认为本病是少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现在发现各种年龄均可受累,有人还指出急性心肌炎可转为慢性心肌病.病原学目前认为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一)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A 与 B、埃可病毒、鼻病毒;(二)虫媒病毒: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白蛉热病毒;(三)肝炎病毒 A、B;(四)狂犬病毒;(五)流感病毒;(六)副粘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Ⅳ、呼吸道融合病毒;(七)风疹病毒;(八)天花病毒;(九)腺病毒;(十)疱疹病毒:单纯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该病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由于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多因治疗不当而缠绵难愈。现临床上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