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世界》2008,(3):90-91
油是人们饮食中的调味品,也是必需品,因此正确选择食用油很重要。食用油主要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植物油富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且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不含胆固醇,还富含维生素E;而动物油所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很少,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含量却比较高。而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血脂升高,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  相似文献   

2.
<正>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油是我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专家指出,在食用油的消费上应做到科学选择、合理应用、不偏不废,走出食用误区。评价食用油的优劣,不但要评价食用油的营养成分,更要看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近年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进入人体后可与胆固醇结合成酯,它能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经胆汁排出体外,能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从而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脂肪肝和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但是亚油酸无法由人体自行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所以亚油酸含量的高低也是评价食用油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将对食用油的关注聚焦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多少,认为饱和脂肪酸升高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大心血管疾病和胰岛素抗性甚至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导致肥胖,是身体健康的大敌。但与饱和脂肪酸相比,还有一种隐形脂肪酸可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性,那就是反式脂肪酸(TFAS)。  相似文献   

4.
时常听到广告词1比1比1,这是啥意思?它是指在该食用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甘油各占1/3,即比例是1比1比1(1:1:1)。 三种脂肪酸的作用各不相同。 饱和脂肪酸——是一类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升高血脂、升高血清胆固醇的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既不引起血管硬化,也无软化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除了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还有许多进口食用植物油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例如橄榄油、芥花油、胡桃油、椰子油,本文将为你揭开这些"洋油"的神秘面纱。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超过总热量的10%)会增加我们患心脏病的风险,而尽量用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则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心脏病和控制血糖。因此分辨食用油是否有利于健康,需要看其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橄榄油:最适合生吃的健康食用油这是大名鼎鼎的健康烹饪油,初榨橄榄油被誉为这个  相似文献   

6.
《保健医苑》2014,(10):63-63
<正>1.尽量选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用油。按照食品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中国膳食指南》中推荐的膳食模式,从食物中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5%以上;根据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10%的膳食标准,来源于食用油中的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不超过总能量的5%,不饱和脂肪酸应在20%25%以上。  相似文献   

7.
食用调料不同程度地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若食用得当,不但能改善菜肴的色、香、味、形,而且能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并有助于消化吸收。调料中一般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如锰、锌、镁、碘等,进入人体后,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用。但是,如果过多食用则会适得其反,简单地说咸味调料食用过多,会使人体内钠离子和氯离子大量增加,细胞内渗透压改变,从而加重肾脏负担,并可引起高血压等疾病。食用甜味独多,会使口腔的酸度增加,导致乳酸杆菌大量繁殖,产生龋齿,并可引起血糖及血脂升高,导致…  相似文献   

8.
金慰群 《保健医苑》2021,(10):59-62
泱泱中华是美食大国,无论煎、炸、炒、熘烹饪佳肴美味时都离不开食用油.自从人们认识到动物油脂(猪油、牛油、奶油等)会引起血脂升高与动脉硬化性疾病以来,将眼球盯上能降低胆固醇的植物油,毫无顾忌地放心大量食用.人们在大快朵颐之时不会想到,吃进的各种植物油其实是在拿健康做赌注.不科学地吃油会给身体带来潜在威胁,这并非危言耸听,且听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人类与食用油息息相关,食用油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对人体的影响有利有弊.随着人们研究的日益深入,各种食用油对人体腱康的影响逐渐明了. 食用油对人体的益处  相似文献   

10.
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2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2组,分别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指导每日运动量、热能和食用油摄入量(25~30g/d)。研究开始前和8w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结果有11人退出研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分别有51人和50人,两组间性别分布没有差别。研究前、第2、4、6、8w,两组间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体力活动时间也无差别。与研究前相比,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w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百分比等人体测量指标明显降低,而且体重、BMI、腰围、体脂肪、体脂肪百分比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8w后TG、ApoB、ApoAII、ApoC2、ApoC3水平明显下降,且降低的程度均明显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结论合理膳食条件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减轻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重,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脂蛋白代谢。  相似文献   

11.
孙殿林 《肉品卫生》2005,23(1):32-34
屠畜体内的脂肪组织称为生脂肪,由脂肪细胞和结缔组织网状基架组成。生脂肪通过炼制加工除去结缔组织及水分后得到的纯甘油脂叫食用油脂。为提高食用油脂的质量,必须加强生脂肪的加工卫生管理。同时,食用油脂在保存时,由于受日光、水分、空气、温度及外界微生物的作用,易发生一系列的氧化反应而变质,因此,对食用油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以保证食用安全。1生脂肪特性1.1生脂肪化学成分生脂肪化学成分主要是各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卵磷脂、脂肪色素、维生素(A、D、E等)和水分。牛、羊脂肪中含有较多的饱和…  相似文献   

12.
近期,在“食用油与健康”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对食用油要科学选择,合理食用,不偏不废,走出误区,这样才能既保证营养,又满足口味,还有利健康。 食用油的科学选择 我们知道,以前市面上可选择的食用油种类并不多,主要是猪油、大豆油、花生油,后来出现了备受青睐的色拉油、玉米油,现在又有了以“亚油酸”含量高而著称的红花籽油和葵花籽油等。那么面对如此众多的品种,究竟选哪一种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呢?  相似文献   

13.
如今,许多人对动物脂肪存有戒心。因为食用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易使胆固醇和血脂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所以,不少中老年人“望荤生畏”,不敢食荤。殊不知,长期偏食植物油,同样可以引起血管障碍和心脏病,对健康长寿同样不利。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脂质代谢机能正常时,即使摄入较多的饱和脂肪酸,仍能把胆固醇调节到正常水平。当脂质代谢失常时,即使不吃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仍会很高。这时因为外来的动物脂肪少,体内的脂肪会加速分解,并把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毛油不宜食用 毛油是指初步加工处理的粗制油,随着食油加工业的发展,传统的榨油法已逐渐被现代的化学浸出法所代替。经过初步加工处理的毛油中含化学溶剂成分较多,未达到食用标准。残留的化学溶剂对人体有着一定的危害性,甚至有致癌作用,我国食用油卫生标准规定,食用油中溶剂残留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50,因此毛油不可投放市场供消费者食用。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保健》2014,(11):53-53
长期吃高脂肪饮食容易引发感冒长期大量食用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肉类、乳制品、人造黄油等.而摄入的五谷杂粮、水果、蔬菜较少,人体就会严重缺少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这样不仅会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还会大大降低人体免疫细胞的抗病能力,这样一来.很容易患上感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不同程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脂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食用含长链脂肪酸和中长链脂肪酸的食用油,于试验前及试验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体内脂肪重量、脂肪百分比、腹部总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面积及血中甘油三酯(TG)水平,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组内以,TG 2.3mmol/L,为界分层.比较试验前后上述指标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周后,与食用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相比,TG≤2.3 mmol/L者的体重、BMI、腰围、体内脂肪重量、腹部总脂肪面积、内脏和皮下脂肪面积均降低(P<0.05),而TG>2.3 mmol/L者的所有人体测量指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周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中TG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合理使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使TG≤2.3 mmol/L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体脂降低.但对TG>2.3 mmol/L者降低体脂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肖祥云 《药物与人》2001,14(5):10-10
随着“富贵病”的逐渐增多,人们对素食越来越感兴趣了,甚至有人认为,一切疾病都是由于过多地食用动物性食物造成的。不可否认,素食可以降低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防止胆固醇进入血液,减少肥胖病、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等的发生,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而且素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  相似文献   

18.
<正>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食品。我们常吃的食用油(豆油、花生油、色拉油和动物油等)中含有脂肪酸、油酸、卵磷脂和维生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是人体营养和热量的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先.”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是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作为人们饮食保障的必需品,食用油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脂肪酸以及多种营养物质,有效改善了菜肴的色香味形,使其增进人的食欲.人体想要很好地利用食用油,需注意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从而达到平衡摄取.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橄榄油、葡萄籽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芥花油等一系列油类产品不断涌现在百姓的餐桌上.但是由于大多数消费者缺乏了解和正确认知食用油的相关知识,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产品,往往一头雾水.消费者该如何选油,本期“生活·百科”为您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20.
泔水油的4项理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98年媒体报道食用泔水油中毒事件后,食用油的卫生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岳阳市的泔水油有一部分销往本地豆制品个体户作为油豆腐的加工用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