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紫花地丁为名的中药材,品种来源复杂.中国药典仅收载了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一种,然而在各地使用的不仅堇菜科有若干个品种,还有豆科、龙胆科、罂粟科等多种植物,都以紫花为特征而得名.它们作为地区性习用品种也各有特色,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同名异物话地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顺俭  谢嘉 《北京中医》2001,20(5):44-44
以紫花地丁为名的中药材,品种来源复杂.中国药典仅收载了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一种,然而在各地使用的不仅堇菜科有若干个品种,还有豆科、龙胆科、罂粟科等多种植物,都以紫花为特征而得名.它们作为地区性习用品种也各有特色,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9种药用地丁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丁为较常用中药,全草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主治疗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蛇毒咬伤诸症。本品药用历史悠久,在长期药用过程中,其产地、品种及疗效均有发展,原植物来源日趋复杂。目前市售地丁主要为三大类:一为“甜地丁”,为豆科米口袋及其同属植物;一类为“紫花地丁”,为蓖菜科堇菜属多种植物;一类为  相似文献   

4.
紫花地丁、苦地丁和甜地丁应区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地丁、苦地丁和甜地丁应区分应用姜店春张晓君山东省威海市药检所264200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ViolayedoensisMakino的干燥全草。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BungeanaTurcz的干燥全草。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  相似文献   

5.
地丁药材凝胶电泳层析法的真伪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丁药材凝胶电泳层析法的真伪鉴别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徐维芬山东医科大学(250012)霍德兰赵华英关键词凝胶电泳紫花地丁甜地丁苦地丁中药鉴别地丁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近年来药材市场调...  相似文献   

6.
米口袋为云南习用地丁的品种之一,来源于豆科米口口袋的全草,在云南各民族中广泛应用。本文对川滇米口袋及白花米口袋的植物来源,药栲生关 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作了初步研究,为云南地丁的品种事理研究提供了资料,并为开发 这一药物资源提供了理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川紫花地丁的商品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万章  徐国兵 《中药材》1996,19(3):127-128
经鉴定四川省25个市县的紫花地丁药材,来源计有4科9种植物,其中堇菜属Viola植物6种,且紫花地丁、长萼堇菜、戟叶堇菜、紫花堇菜等4种在药材中占85%左右;从使用地区面积上,紫花地丁占3/4,长萼堇菜、戟叶堇菜各占1/5,紫花堇菜占1/6。豆科的米口袋、龙胆科的灰绿龙胆、菊科的蒲公英只在少数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8.
四种菖蒲和三种地丁的蛋白电泳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德兰  赵华英 《中药材》1998,21(5):231-232
菖蒲和地丁均为常用中药,而且均为多来源品种。菖蒲类药材分别来源于天南星科和毛茛科;地丁类药材来源于豆科、罂粟科和堇菜科,因种属不同,所含的化学成分和功效也不尽一致,为了准确鉴别,我们利用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9.
堇菜属几种药用植物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兵  徐新建 《中药材》1997,20(7):371-373
经考证堇菜属Viola植物药用首载于《五十二病方》。我国古代用本属作药用的主要有紫花地丁、长萼堇菜、七星莲、堇菜、深圆齿堇菜、穆坪堇菜、白花地丁等7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藏族医药文献与相关标准,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对藏族医学(以下简称藏医学)药用的罂粟科植物的药材品种、基原及质量标准状况进行系统整理,为藏医学药用罂粟科植物的资源合理利用、品种整理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藏医学药用的罂粟科植物有6属约144种(含种下等级),主要为高原分布的种类,其中有17种为我国特有种,以紫堇属(97种7变种1亚种)和绿绒蒿属(27种1变种)的种类最多;约涉及20个药材品种,其中有关标准中收载有12个,涉及基原植物30种(含变种),部分药材的基原存在与其他科属植物交叉的情况。藏医学药用罂粟科植物药材多数为藏药特色品种,具有重要的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多数药材品种存在“名称-基原”不规范、不同地区习用的基原种类差异较大、质量标准缺失或不完善的问题,有待结合现代药学研究开展其品种整理、质量标准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杭州药材紫花地丁及其相近种分类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花地丁(Herba Violae)为堇菜科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 Makino)植物的干燥全草。最早见于《千金要方》。《植物名实图考》称堇堇菜。附图为草本,无地上茎,叶片卵形,叶基心形,边缘有锯齿,花紫色,蒴果3裂。徐国兵等认为该描述为紫花地丁(V.yedoensis),而据杨武亮等的考证,此植物为堇菜科的锐尖叶堇菜(V.cuspidifolia)。  相似文献   

12.
“热衮巴”为常用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之一。通过文献整理对其进行植物分类学鉴定,结合资源分布、市场流通及临床使用现状调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期文献记载的“热衮”未划分品种,自《晶珠本草》始分为上品(“热衮”)、下品(“孜加”);现代文献记载作为“热衮巴”的基原涉及罂粟科(紫堇属)、报春花科、蔷薇科、龙胆科、柳叶菜科5科7属23种植物;但不同文献及标准中的记载和各地习用的“热衮巴”品种及其基原不尽相同;市场流通的品种中,上品主要为尼泊尔黄堇Corydalis hendersonii Hemsl.等紫堇属植物,下品主要为蔷薇科植物无尾果Coluria longifola Maxim.。结合古籍文献记载的生境、形态及附图分析,“热衮巴”或其上品应以罂粟科植物尼泊尔黄堇为正品,宜以“日官孜玛”为正名;其下品可能为黄花紫堇Corydalis boweri Hemsl.(金球黄堇)、扁柄黄堇Corydalis mucronifera Maxim.,宜以“热衮曼巴”为正名,但有待研究确证;其他科属植物不宜作“热衮巴”使用;各地习用的“热衮巴”类其他基原植物有一定临床应用基础,应加强其资源与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及方书,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紫花地丁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及加工方法等进行了本草考证,发现紫花地丁之名源于其花色及形态特征,其主要基原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所规定的Viola yedoensis为我国历代主流。紫花地丁以野生为主要来源,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完整、色绿、根黄者为佳。古代紫花地丁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记载较少,多直接晒干后使用。建议经典名方中的紫花地丁基原、采收加工及炮制等可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项下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4.
半枝莲及其混淆品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枝莲系民间较常用中草药 ,其药用始见于陈其功的《外科正宗》。主治痈疽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还有用于治疗肿瘤 ,也有一定近期疗效。因半枝莲在民间使用广泛 ,历史久远 ,故以半枝莲为名使用的同名异物甚多 ,品种相当混杂。据载已有 8科 17种以上 [1 ] 。故《百草镜》中说 :“各种半枝莲有七十二种。”《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收载的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 Scutellariabarbata D.Don的干燥全草 [2 ] 。近年来 ,发现有 3种混淆品 ,经鉴定为 :1唇形科植物直萼黄芩 S.orthocarlyx H and- Mazz.的干燥全草 ,本品系云南省地区习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6,(7)
考证历代本草,梳理花椒品种沿革,通过样品收集与鉴定、市场流通情况调查、产地调查三个环节进行花椒商品药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历代一直以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的干燥果皮做花椒药用,古代并无青椒记载。青椒首次作为花椒药材基原种之一收录于1975年版《全国中草药汇编》,自1977年版中国药典起,历版药典均将二者收录于花椒项下,此外还有其他花椒属植物被地方药材标准收载作药用。在花椒商品药材调查中发现,作为花椒药材来源品种之一的花椒品种明确,而另一来源品种青椒同名异物现象突出。北方地区所用青椒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南方地区使用青椒为2009年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等地方标准收载的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竹叶花椒在产地有"青椒""川青椒"的习用名。  相似文献   

16.
响铃豆为云南习用地丁——黄花地丁的品种之一,来源于豆科猪屎豆属植物响铃豆Crotalaria albida Heyne.的全草,在云南各民族中广泛应用.对其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作了初步研究,为云南地丁的品种整理研究提供了资料,并为开发利用这一民族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丁的全称叫“紫花地丁”,是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花开紫色而得名。传说占时候有两个苦难兄弟在偶然中发现了它清热解毒的奇特功效。  相似文献   

18.
木通药材基原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守祥 《中药材》2007,30(7):875-877
木通最早见于《本经》,名为通草。根据《唐本草》有关植物形态的描述,古代通草即今之木通科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五代时《食性本草》始将其更名为木通,遂渐被广泛应用,而通脱木则沿称通草之名。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出现过较多的混淆品种或代用、习用品种,多以藤本能利水或药材"茎有细孔,两头皆通"者取木通之名,但木通科木通为传统木通药材的正品和主流品种。中国药典曾收载川木通、木通和关木通为木通药材使用,承认了木通药材品种的多元性。关木通药用始于清代,并一度成为木通药材的主要品种,20世纪60年代后相继发现其严重的急性肾毒性而被淘汰,木通科木通又恢复其传统正品的药用地位。  相似文献   

19.
竹节参为非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竹节参基原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的干燥根茎。历代本草对竹节参的来源记载较少且描述较简,加之各地习用品较多,导致竹节参商品较为混乱。本文以历代本草和现代书籍为基础结合植物形态和调查研究对其基原进行考证认为,竹节参最早在明代《本草纲目》就作为三七混用品记载于三七项下,历史上使用的主流品种应为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与《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一致。本文通过对竹节参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性味功效进行的系统总结,为竹节参的正确用药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药蒺藜类药源及商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明确当前中药蒺藜的药用情况。方法:对全国一些省、市蒺藜类的药源及商品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国药典》收载种蒺藜Tribulusterrestris广布全国,果实入药习称硬蒺藜,在全国范围使用;软蒺藜主产于山东,在山东、河北一些地区习用,仅为中亚滨藜Atriplexcentralasiatica的果实。结论:通过调查得知,目前中药蒺藜的药用情况与《中国药典》要求基本相符,主流品种为《中国药典》收载种硬蒺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