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儿男 ,第 4胎第 1产 ,胎龄 38周 ,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 1 95 0克 ,身长 43cm。生后阿氏评分 8分 ,哭声弱 ,皮肤紫绀 ,前囟1cm× 1cm ,张力不高 ;眼、耳、鼻外观无畸形 ,眼球无光泽 ,双肺未闻及呼吸音 ,心音低钝 ,心率 1 0 0次 /分 ,律齐 ;腹软 ,未及包块 ,肝脾不大 ;四肢肌张力正常。生后 30秒 ,患儿皮肤、粘膜紫绀加重 ,肌张力下降 ,自主呼吸消失 ,心率 40次 /分 ,心音低钝 ,既刻气管插管 ,气管内滴入 1∶1 0 0 0 0肾上腺素 ,胸外按摩 ,人工呼吸 ,约 1 5秒后 ,心率仅 1 0次 /分 ,心内注射肾上腺素 0 3mg ,1 0秒钟后 ,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6岁,因“腹胀、走路不稳2^+个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个月不明原因出现腹胀,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咳嗽,上楼梯走路不稳。跌倒后不能自行站立,在当地医院就诊,查体肝脾大,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院。门诊医生以“肝大待查”收入院。患儿病程中,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患儿不能翻身,步态不稳,不能爬坡,摔倒后不能自行起立,5岁后才会走路。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3个月。因呛奶,哭时口唇发绀2个月余,咳嗽4天为主诉入院。母亲妊娠史及患儿出生史无异常,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出生体重2700g。入院时体检:神志清,精神倦,营养不良。体温37℃,脉搏146/min,呼吸30/min。体重3500g。口唇粘膜轻度紫绀,右肺有细湿口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弥散,未触及震颤,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右肋下25cm,质软,脾未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g/L,白细胞87×109/L,中性030,淋巴070。血电解质正常。心…  相似文献   

4.
婴儿型糖原累积病Ⅱ型一家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近年见到一家3例同胞先后死于糖原累积病Ⅱ型婴儿型,并经尸检证实,现报告如下。 女,2 1/2月。因恶心,干呕2个半月于1990年8月入院。患儿生后二天始恶心,进奶好,偶有溢奶,入院前2天有轻咳。第3胎,第3产,父母非近亲婚配,母曾患“甲亢”,无死产、流产史。入院体检:营养状况好,神清,皮下脂肪丰满。HR 130次/分,心律齐,心音稍低钝,无杂音,两肺少许痰鸣音。肝肋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BE1基因突变的糖原累积病Ⅳ型(GSD Ⅳ)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分析1例GSD Ⅳ患儿的临床表现、肝脏病理结果及其父母的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岁10个月,肝脾肿大6月余伴发热7天;肝脏组织病理示慢性肝损伤,不能除外遗传代谢病。全基因外显子检测示患儿存在2种新的GBE1基因的杂合突变,分别为来自父亲的c.1694GA杂合突变(致病性变异)和来自母亲的c.218AG杂合突变(疑似致病性变异)。结合患儿临床表现、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确诊为肝型GSD Ⅳ。结论新发现GEB 1基因c. 1694 GA的致病性杂合突变,丰富了GSD Ⅳ型在中国人群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6.
糖原累积病I型是糖原累积病中较常见且较严重的一种类型.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该疾病可以得到明确诊断.饮食治疗可改善代谢紊乱和长期预后,但无法逆转部分并发症.该文对糖原累积病I型的分子病理学、代谢紊乱机制、诊断、治疗及长期预后等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例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G6PC基因)全部5个外显子,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者及其家系中父、母、姐姐的G6PC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患者G6PC基因的第5外显子上的第743碱基发生杂和突变,由G转变为A,导致G6Pase蛋白第222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G222R),家系中父亲、姐姐均未发现该突变,而母亲携带与患者相同突变。结论:首次在国内报道G6PC基因的G222R突变,丰富了糖原累积病Ⅰa型在中国人群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原累积病Ⅱ型的酶学诊断方法,并在中国人中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1例临床表现为婴儿型糖原累积病Ⅱ型的8个月男性患儿进行研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外周血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并采用16对引物对该家系GAA基因从外显子2到外显子20的编码区进行扩增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该患儿白细胞GAA活性仅为18.72nmol/(mgprotein·hr),正常对照组为(130.5±86.7)nmol/(mgprotein·hr);基因学分析发现该患儿存在2个杂合突变位点,其中之一为1935位点C→A错义突变,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另外一个为988位点T→G错义突变,该位点为新发现突变位点。结论糖原累积病Ⅱ型是由于GAA基因突变引起GAA活性降低所致,酶活性检测和基因检测是目前最有效和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糖原累积病Ⅰa型(GSD Ⅰ a)患儿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单位基因(G6PC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据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饥饿试验、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结果,拟诊出48例肝糖原累积病(LGSD)患儿;应用PCR反应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疑似LGSD患儿的G6PC基因外显子及其相邻区域进行突变检测.采用5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以排除基因多态性;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多物种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确定其是否具有保守性.结果 48例LGSD患儿中检测到20例患儿存在G6PC基因突变,共检测到8种突变类型,包括1种剪切突变:c.648G>T,5种错义突变:p.R83H、p.H119L、p.L173P、p.I341N、p.C109Y和2种移码突变:c.262delG、c.260-262delGGinsA.其中c.648G>T、p.R83H是本组研究最常见的突变,突变频率分别为37.50%、22.50%;p.C109Y、c.260-262delGGinsA为新发突,41.67%(20/48例)拟诊为LGSD的患儿通过G6PC基因分析确诊为GSD Ⅰ a.从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分析,20例GSD Ⅰ a患儿均表现为肝大、肝功能异常、高乳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88.24%(15/17例)的患儿饥饿试验阳性,82.35%(14/17例)患儿对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无反应.结论 c.648G>T、p.R83H为本组GSD Ⅰ a患儿最常见突变类型,p.C109Y、c.260-262delGGinsA为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的新发致病突变.GSDⅠa基因型不同的患儿均有相似的典型LGSD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An ZH  Chang P  Feng ZC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8):593-593,T004
患儿女 ,15h ,因呼吸困难 12h入院。患儿为第 2胎第 2产 ,足月顺产 ,Apgar评分 1、5min 9分 ,10min 10分。生后 3h出现呼吸困难 ,青紫 ,伴频繁抽搐。经鼻导管吸氧青紫无缓解。体检 :体温不升 ,脉搏 15 0次 /min ,呼吸 2 6次 /min。反应差 ,全身皮肤青紫。前囟平坦 ,张力不高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迟钝。呼吸深大不规则 ,心肺听诊无异常。肝右肋下锁骨中线上 5 6cm ,光滑 ,质中 ,脾未触及。予鼻塞CPAP给氧 ,症状无缓解 ,呼吸、心率进行性下降。查血糖 0 1mmol/L ,血尿素氮、钾、钠、镁、钙正常。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输注葡萄糖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的临床特点及应用酶替代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GSDⅡ患儿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随访酶替代治疗效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1岁以后逐渐出现肌无力的表现。肌酸激酶675~1 286 U/L,α-葡糖苷酶酶活力为12.0 nmol/(g·min);肌电图提示双下肢肌源性损害;二代测序检测发现GAA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均为微小变异;肌肉活检符合糖原累积病理特征。诊断GSDⅡ后给予人重组α-葡糖苷酶20 mg/kg,缓慢静脉滴注,每2周1次治疗1年,肌无力症状无明显加重。结论早期、足量的酶替代治疗是GSDⅡ唯一可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糖原累积病Ⅲ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 type Ⅲ,GSD Ⅲ)患者糖原脱支酶AGL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PeR、DNA直接测序法,对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生长落后、运动耐力下降的10例GSDⅢ患者的糖原脱支酶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检出突变的片段再经DNA双向测序证实.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荧光PCR结合基因扫描方法证实5个新突变.结果 10例患者中共检出13种突变类型,包括4种剪切突变:IVS6+1G>A、IVS6-1G>A、IVS14+1G>T、IVS26-2A>C;5种无义突变:R469X、R864X、S929X、R977X、Y1428X;3种缺失突变:c.408-411delTTTG、c.2717-2721delAGATC、c.2823delT;1种插入突变:c.4234insT.除IVS14+1G>T、R864X和R977X,其余10种均未见报道过.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证实了3个新剪切突变,荧光PCR结合基因扫描方法证实2个缺失突变的缺失碱基数.2例患者仪检出1个致病突变,其余患者均明确有2个致病突变,突变检出率为90%.IVS14+1G>T突变频率最高,占25%.结论 10例GSDⅢ型患者的糖原脱支酶基因突变呈高度异质性,发现13种突变,其中10种是新突变,IVS14+1G>T是较常见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3.
糖原累积病Ⅰ型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病例资料患儿,男,1岁2个月,因“发热6月余,发现肝大2月”于2005年6月5日入院。入院前6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多于下半夜开始体温升高,体温波动于38℃~39℃,最高达39.4℃。曾在当地医院反复住院,均以“支气管肺炎”抗感染治疗,但疗效欠佳。入院前2月在外院住院时发现肝大,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糖2.2mmol/L,甘油三酯5.79mmol/L,乳酸脱氢酶(LDH)301U/L,胸片示支气管炎,诊断为①支气管炎;②糖原累积病(Ⅰ型)?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转入我院进一步诊治。起病以来,精神一般,食欲欠佳,睡眠尚可,二便未见异常。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40周,于2…  相似文献   

14.
儿童糖原累积病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它可以出现机体能量代谢障碍和糖原异常堆积[1].多数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属X连锁隐性遗传.Von Gierke在1929年首先描述了糖原累积病的临床表现和患者肝、肾组织中糖原堆积的病理改变.根据欧洲资料,其发病率为1/(2万~2.5万).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4例糖原累积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例1,男,11月,因腹泻肝大9个月,咳嗽气急三天入院,生后二个月起大便10~+次/日,色黄灰泡沫状,臭,夜汗多。查:慢性重病容,苍白,全身凹陷性浮肿,体型矮胖,呼吸40次/分,心率120次/  相似文献   

16.
糖原累积病Ⅰ型是单基因隐性遗传性疾病,因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缺乏,糖原贮积于肝、肾和小肠,致使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葡萄糖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6-磷酸盐,引起空腹低血糖。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低血糖,发育迟缓,肝大,乳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这些异常均归因于慢性低血糖。过去没有重视糖原累积病Ⅰ型表现的肾脏增大问题,作者曾观察到3例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故促使其研究本病的肾脏功能。作者研究了38例糖原累积病Ⅰ型患者,其中10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糖原累积病Ⅸa型(GSD Ⅸa)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基因突变特点及预后,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基因检测确诊的18例GSD Ⅸa型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基因突变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中位年龄为1岁10月龄。18例均有肝肿大及转氨酶升高;矮小8例(44.44%);空腹血糖低11例(61.11%);高甘油三酯血症7例(38.89%);高胆固醇血症6例(33.33%);高乳酸血症12例(66.67%)。共检出17种突变,均为半合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10种为未见报道的突变,其中2种为新发突变。9例进行了肝活检,病理结果均符合典型GSD表现,4例(44.44%)伴有汇管区灶性纤维增生;6例(66.67%)有肝细胞脂肪变性。除1例未治疗外其余患儿均给予改善饮食、口服生玉米淀粉,临床及生化表现均有改善。结论 肝肿大、转氨酶升高与GSD Ⅸa型高度相关,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及分型。该病多数预后好,但部分可能会进展为肝纤维化,需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8.
收集一个家系中两例婴儿型糖原累积病Ⅱ型(GSD Ⅱ)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干血片法(DBS)收集患儿外周血标本并检测患儿白细胞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该家系GAA基因的编码区进行扩增,直接测序分析GAA基因突变情况。两例患儿为双胞胎,于10个月大时因喂养困难、全身肌肉无力、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就诊;两个患儿外周血GAA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基因测序分析发现患儿存在2个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G1942A和G2214A,前者已经被证实具有致病性,后者是一个无义突变,导致GAA蛋白的第738位的色氨酸变成了终止密码。两患儿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糖原累积症Ⅱ型,未能给予酶替换治疗,随访结果,两患儿分别于15个月和17个月时死于家中。糖原累积病Ⅱ型是由GAA基因突变引起的GAA活性降低所致,DBS法检测外周血GAA活性及GAA基因检测是可行、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糖原累积病(GSD)Ⅵ、Ⅸa型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情况,提高临床对这两型GS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GSD3例Ⅵ型和4例Ⅸ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儿均为男性,确诊年龄2岁3月至5岁。7例均有肝脏肿大和转氨酶升高,身材矮小1例,空腹低血糖、高乳酸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各2例,血酮体增高3例,尿有机酸分析结果阳性2例。7例患儿均有肝细胞弥漫性肿大变形和糖原凝聚,4例有肝脏脂肪变性;3例GSDⅥ型有门管区纤维化、肝硬化表现。3例GSDⅥ型检测到6种PYGL基因突变,c.772+1GA、c.244-1GA、c.730CT(p.L244F)、c.2417_2418del TA(p.I806Sfs X9)为新突变,4例GSDⅨa型检测到4种PHKA2基因突变,c.3529CT(p.Q1177X)、c.3574CT(p.Q1196X)为新突变。(2)复习文献共检索到13篇文献,与本文病例合并后共22例Ⅵ型、99例Ⅸa型GSD。肝脏转氨酶增高和肝脏肿大91.9%~100%,有身材矮小18%~23%、空腹低血糖44%~48%、高甘油三酯血症37%~44%、高乳酸血症35%~72%和血酮体增高50%~56%。肝脏活检均可见肝细胞内糖原凝聚,17%有脂肪变性,Ⅵ型25%、Ⅸa型33%检出肝硬化。报道19种PYGL基因突变,多为点突变,剪切位点突变亦较常见,插入突变少见;43种PHKA2基因突变,突变类型多样。结论肝大伴转氨酶升高的患儿需警惕Ⅵ、Ⅸa型GSD;Ⅵ型患儿可早期存在肝硬化,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肝糖原累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种由先天性酶缺陷所导致的糖代谢障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低血糖、肝脾大及生长发育迟缓.糖原合成和分解所需的酶多种多样,由于缺陷的酶不同,GSD的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多数患者经正规治疗可获得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生长至成年,但成年期仍可伴有各种并发症,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