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机制,评价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对10例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经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中有1例单纯球囊闭塞载瘤动脉,7例直接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2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10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8倒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没有再出血,1例患者术后出现明显的脊髓动脉缺血症状,在经应用抗凝及扩管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患者因原出血后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0例患者中1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可将载瘤动脉连同动脉瘤完全闭塞,如果动脉瘤位于优势推动脉,或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甚至闭塞。或动脉瘤瘤体发出优势小脑后下动脉,应该使用支架血管成形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分析9例颅内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症状和影像检查结果,就其介入治疗策略作回顾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积血以脑干前方脑池最为明显,DSA显示为血管的扩张和狭窄。采取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单纯支架治疗2例,其余3例采用闭塞载瘤血管远近端治疗。8例恢复良好,Rankin评分小于3分者7例,4分者1例,死亡1例;6个月后随访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积极采取保留或闭塞载瘤动脉的介入方法治疗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可防止再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8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的16例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就其介入治疗策略作回顾总结,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7例无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椎动脉内支架之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12例,2例因夹层累及小脑后下动脉而将支架置于小脑后下动脉内后闭塞动脉瘤,2例采用闭塞载瘤动脉治疗。术后1例因急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5例恢复良好,死亡1例;6个月后7例DSA随访,未见动脉瘤显影。结论:积极采取保留或闭塞载瘤动脉的介入方法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类特殊的颅内动脉瘤,是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病之一,以往在临床中很少见。随着影像及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该病的报道日益增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症状。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载瘤动脉闭塞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单纯支架置入术等)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技术的选择仍存在争议,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的侣9例(198个)颅内动脉瘤早期(出血后3d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l-II级105例,m级48例,Ⅳ级34例,Ⅴ级2例;均采用电解或水解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3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瘤颈成型弹簧圈栓塞术,16例宽颈或者梭形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1例假性动脉瘤单纯采用带膜支架植入闭塞,1例载瘤动脉单纯采用球囊闭塞,2例动脉瘤采用胶水或者胶水加弹簧圈栓塞.结果 198个颅内动脉瘤完全致密栓塞166个,不完全致密栓塞21个,不完全栓塞10个,栓塞失败1个;术中发生出血6例.术后发生再出血2例,死亡3例.结论 对Hunt-Hess分级Ⅰ~Ⅳ级的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安全可靠,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防止或减少并发症,明显降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66-69+73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应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应用术后即刻造影后Raymond分级、随访复发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手术疗效,以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查载瘤动脉狭窄、弹簧圈脱出发生率评价手术安全性。结果 14例患者中,应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2例,支架辅助栓塞1例;术后即刻造影示致密栓塞9例(64.3%),瘤颈残留4例(28.6%),手术失败1例;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完全闭塞11例、弹簧圈袢部分脱出至载瘤动脉1例、瘤颈残留1例。患者术后6个月mRS评分均为0~1分。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应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王秉尧  朱景华 《中外医疗》2009,28(28):57-58
目的分析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殒动脉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寞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殒内动脉后交通段,1例位于前交通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位于椎动脉,1例位于基底动脉,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瘸9例,相对宽颈3例,瘤颈/瘸体均〉0.7。术中将颅内支架引至动脉瘸处并释放支架虔互动脉瘤颈,然后行弹簧圈栓塞术。结果7例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5例采用Leo支架,12枚支架全部成功释放。其中100%栓塞8例,95%栓塞3例,1例支架释放后动脉瘤不显影未行弹簧圈栓塞。1例术中出血经迅速填塞弹簧圈及支持对症治疗后患者治愈。本妞病人无死亡。5例术后3个月随访造影,动脉瘸腔完全闭塞,载瘤动脉无狭窄。结论颅内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既可保护载瘤动脉通畅又可提高宽颈动脉瘤拴塞的致密程度,效果较好,并且可降低穿支血管阻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脏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的11例内脏动脉瘤患者,共12枚动脉瘤,位于脾动脉3例,肝动脉3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中1例为2枚动脉瘤,肾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1例,其中3例行钢圈+明胶海绵栓塞瘤腔并闭塞载瘤动脉,2例单纯行钢圈栓塞,2例裸支架辅助微弹簧圈(gua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瘤腔,2例植入覆膜支架瘤腔隔绝,1例单纯使用微弹簧圈栓塞瘤腔,1例使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结果 1例位于肾动脉分支的动脉瘤采用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手术失败,其余内脏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均获成功,5例行钢圈及明胶海绵栓塞闭塞载瘤动脉后动脉瘤未见显影,2例裸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瘤腔、2例植入覆膜支架瘤腔隔绝术及1例单纯使用微弹簧圈栓塞瘤腔,瘤腔未见染色、载瘤动脉血流通畅。结论血管腔内治疗内脏动脉瘤可使用多种方法及材料,微创、风险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芮兴无  王文辉 《当代医学》2010,16(17):273-276
目的探讨肝动脉假性动脉瘤(HAPA)破裂出血急诊栓塞治疗的方法、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对6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进行急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造影明确假性动脉瘤部位后,将导管超选择插至载瘤动脉,选用弹簧圈、聚乙烯醇颗粒进行栓塞。结果全部6例经肝动脉造影后明确显示假性动脉瘤,5例位于肝右动脉,肝左动脉1例,肝固有动脉1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载瘤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显影消失,随访3-36月出血无复发。未见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对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3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用弹簧圈栓塞25例,宽颈动脉瘤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27例,疏松栓塞3例,闭塞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完全康复22例,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死亡1例。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对提高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永胜  赵兵  江涛  沈杰  宗钢 《安徽医学》2015,36(6):680-682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9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依据Hunt-Hess分级,其中Ⅱ级30例,Ⅲ级5例,Ⅳ级4例。39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37例治愈,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者再出血。术后3例患者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经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早期引流血性脑脊液、积极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破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适应症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可解脱弹簧圈对47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痊愈46例,自动出院1例,致密栓塞39例,大部栓塞8例,支架辅助1例.术后随访38例,随访时间3个月~1.5 a,随访期间无再出血病例.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的弹簧圈栓塞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新型颅内专用LEO支架介入治疗.方法 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均行LEO支架介入手术治疗,2例行LEO支架植入加弹簧圈动脉瘤内致密填塞,1例重叠LEO支架植入.结合文献分析3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过程.结果 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2例为左椎颅内段梭形夹层动脉瘤,1例为右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囊性扩张.3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LEO支架技术、LEO支架 弹簧圈技术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理想选择.青年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考虑大动脉炎可能,积极治疗原发病再行LEO支架 弹簧圈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诊断和栓塞治疗。方法:18例患行CT或MRI检查,并均经DSA确诊。13例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5例因动脉瘤过大采用支架植入聚合GDC栓塞治疗。结果:GDC栓塞治疗13例,达致密栓塞9例,大部栓塞4例;支架植入联合GDC栓塞治疗5例,致密栓塞4例,大部栓塞1例,12例行DSA随访6个月,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或支架内膜过度增生导致载瘤动脉狭窄。结论:眼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是有效的,大型眼动脉瘤CT、MRI有典型特征,采用支架植入联合GDC栓塞可提高其致密栓塞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创伤性颈内动脉夹层(TIC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经DSA证实为TICAD、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16例患者,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术后即刻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 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62例, 单发动脉瘤53例, 多发动脉瘤9例 (2个动脉瘤8例, 3个动脉瘤1例) , 共计72个动脉瘤, 除1例外, 均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果 完全填塞53个 (74.64%) , 近全填塞17个 (23.94%) , 部分填塞1个 (1.42%) .根据GOS预后评分, GOS5分52例, GOS 4分6例, GOS 3分3例, GOS 2分1例.预后良好的患者 (GOS 45分) 58例 (93.5%) .并发症发生率为14.5%, 其中急性血栓形成3例;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脑血管痉挛3例;术中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术后有局灶性缺血性改变并伴轻度神经功能缺失1例.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 但应当在临床操作中提高临床技能、总结分析临床处理经验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发生后的及时、正确处理亦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合并动脉瘤治疗策略、治疗方法。方法: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确诊出血的10例患者,根据AVM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瘤特点,取不同栓塞策略,先栓塞动脉瘤后栓塞动静脉畸形。结果:畸形团内型5例,用Onyx胶、弹簧圈栓塞,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与供血动脉相关型4例,与畸形团无关型1例,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再Onyx胶栓塞畸形血管。复查DSA,动脉瘤全部栓塞,AVM完全消失5例,3例栓塞80%,2例栓塞60%~80%,1例术后出现病变对例肢体轻度偏瘫。后期再次栓塞畸形血管团2例,行开颅切除畸形血管团1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结论: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畸形团供血动脉瘤优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畸形团内动脉瘤则以闭塞该部血流为主,如技术条件允许也尽量先栓塞带瘤血管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CTA)及3D重建在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颅脑CTA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对照破裂动脉瘤的3D-CTA影像表现与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所见,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43例患者中,142例手术证实为破裂动脉瘤,1例为假性动脉瘤。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125个破裂动脉瘤,17例行DSA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60个,占40.54%,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前动脉瘤43个,占29.05%,大脑中动脉瘤37个,占25%,椎-基底动脉瘤8个,占5.41%。1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影像所见大小、形态及位置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及3D重建在急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及无创的优点,CTA-VR、MPR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的三维立体图像,对临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合并烟雾病的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3年7月我科经血管内介入治疗7例合并烟雾病的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即刻栓塞结果采用Raymond分级评价,所有患者均获得影像学和临床随访,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依据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提示:致密栓塞3例,瘤颈残留2例,部分栓塞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4±3.5)个月,6例治愈,1例稳定,支架组患者无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临床随访平均(21.1±15.8)个月,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mRS 0~2).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合并烟雾病的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大型或宽颈动脉瘤,支架植入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仍需长期随访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Hunt-Hess Ⅳ、Ⅴ级合并脑室出血的动脉瘤(AN)破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结合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及颅压监测,对42例病情Hunt-Hess Ⅳ、Ⅴ级合并脑室出血的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超早期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动脉瘤31例完全栓塞,11例大部分栓塞(≥90%)。死亡12例(28.6%),随访6~12个月,GOS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14例,Ⅳ级9例,Ⅴ级7例,无动脉瘤复发。结论:积极处理脑室出血及梗阻性脑积水,超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Hunt-Hess Ⅳ、Ⅴ级合并脑室出血的动脉瘤破裂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