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肺心病患者医源性酸碱失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发光  钱桂生 《重庆医学》1998,27(6):361-363
为了探讨主病患者医源性酸碱失衡的仍断要点及处理原则。本文分析了91例肺心病患者因治疗措施不当所 攻 性酸碱失衡。结果表明:1肺心病患者最常见的医源性酸碱失衡类型为呼酸并代碱,其它依次是代碱,呼酸性三重,呼碱,呼碱并代碱和呼碱性三重;2肺心病屠  相似文献   

3.
4.
5.
汤焕如  陈霞 《安徽医学》1989,10(1):17-18
<正> 我院内科自1986年1~10月,应用M—168型血气分析仪对慢性肺心病患者作血气分析共104例,现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材:根据1980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肺功能衰竭和肺性脑病者104例,男性74例,女性30例。年龄:男性24~87岁,平均63岁,女性50~80岁,平均56.8岁。操作方法:患者入院后1~2天内,用肝素作抗凝剂,在股动脉或桡动脉抽血,于半小时内测定。诊断方法:应用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简称H-H公式)和酸碱失衡的预计代偿公式,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电解质测定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arins酸碱失衡预偿值方法,潜在HCO3^-预偿值方法,HCO3^-潜在预偿方法判定三重酸碱失衡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将同步取向测定血气与电解质的检测资料,结合临床应用上述三种方法判定三重酸碱失衡,并进行比较。结果:Narins酸碱失衡预偿值方法对代碱的判定特异性高,敏感性低,潜在HCO3^-预偿值方法对代碱的判定敏感性高,特异性低,HCO3^-潜在预偿值方法,比Narins酸碱失衡预偿值方法对代碱的判定敏感性高,较潜在HCO3^-预偿值方法对代碱的判定特异性高,结论:HCO3^-潜在预偿值方法临床应用对于三重酸碱失衡代碱的判定,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肺心病三重酸碱失衡与多器官衰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我院同一天测血气和钾,钠,氰离子的肺心病902例,其中发生三重酸碱失衡(TABD)者14例,占1.55%,在14例三重酸碱失衡者中导致多器官衰竭(MOF)者12例。经分析表明。肺心病TAB容易发生MOF,发生率为85.7%(呼酸型75.0%,呼碱型100%)。本组肺心病TABD的病死率为35.8%(呼酸型37.3%呼碱型40%)。本文还就肺心病TABD与MOF之间的关系。诊断标准及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观察了508例心脏疾病患者的1727例次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动脉血气。其中,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341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79例、后天性心脏病88例。发现转流前即有不同程度酸碱失衡存在;转流中由于麻醉、灌注、低温及手术等多种因素进一步加重酸大失衡。以呼吸性碱中毒最常见,代谢性酸中毒次之;停机后有改善。故术中监测酸碱和血气变化,及时处理严重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合适的人工灌注、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及适当补碱,对维持酸碱平衡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李嫚  刘洁云  秦雷 《中原医刊》2014,(24):71-73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发作类型和病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收集开封市中心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93例进行24 h 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并发心律失常120例,未并发心律失常7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心律失常类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有120例并发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2例,房室早搏26例,房性心动过速11例,心房颤动10例,室性早搏 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房扑动5例;心律失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发生率均高于未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比例较高,以窦性心律过速和房室早搏较多,其常见诱因为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给予相应治疗可有效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率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沈进  李英杰 《西部医学》2009,21(4):626-627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渗性脑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37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测定其血浆渗透压和血气分析,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3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气分析排除了呼吸衰竭所致的肺性脑病,其血浆渗透压为206-259mmol/L,均明显降低,经补充电解质和综合治疗,35例(94.6%)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2例(5.4%)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不应只考虑肺性脑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应常规测电解质、血浆渗透压,了解是否合并低渗性脑病,以免误诊。一旦发现低渗性脑病,应立即补充电解质,综合治疗,以尽可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临床缓解期、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及其与动脉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测定健康对照者及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临床缓解期、肺气肿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SOD、LPO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慢性肺心病及肺气肿急性加重期的红细胞SOD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1),慢性肺心病临床缓解期红细胞SOD含量高于急性加重期(P<0.05)。慢性肺心病及肺气肿急性加期的红细胞LPO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1),慢性肺心病临床缓解期红细胞LPO含量低于急性加重期(P<0.01)。慢性肺心病红细胞SOD与血pH、氧饱和度(SaO2)呈负相关,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呈正相关。结论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患者存在自由基代谢紊乱,在一定范围内,血PaCO2升高、血pH和PaO2的降低可影响红细胞SOD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与病情演变的关系及其衰老的影响.方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放射免疫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三组病人上述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又高于肺心病缓解期(P<0.05),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存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增强,在肺心病病情变化的不同时期,氧自由基(OFR)对肺组织的损伤与病情密切相关,机体的衰老加重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护理过程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情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更能够辅助治疗效果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肺心病组)和80名同期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进行HRV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心病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窦性心搏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个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1);肺心病组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病人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窦性心搏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个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V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恂  高凌云  李世云  刘晓俊 《四川医学》2010,31(12):1727-173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高血糖与否的两组病例酸碱失衡类型,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对比分析66例AECOPD合并高血糖患者(实验组)及80例AECOPD患者(对照组)住院期间的首次动脉血气、电解质检测结果和相关临床资料,判断初次酸碱失衡类型对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发生酸碱失衡63例(95.5%),其中单纯呼吸性酸中毒最多,共38例(57.6%),发生二重酸碱失衡12例(18.2%),三重酸碱失衡3例(4.5%),多有多脏器损害。对照组发生酸碱失衡71例(88.8%),其中单纯呼吸性酸中毒最多,共35例(43.8%),二重酸碱失衡23例(28.8%),三重酸碱失衡7例(8.8%)。两组发生二重酸碱失衡与三重酸碱失衡的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总病死率分别为10.0%(8/80)和7.8%(5/6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发生酸碱失衡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酸碱失衡类型都以呼吸性酸中毒最多。但二重酸碱失衡与三重酸碱失衡及两组总病死率的比较发现对照组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的血气及肺功能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0~2006年诊断的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10例及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患者的PaO2、PaCO2、FEV1、FVC、FEV1%、DLCO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低氧血症更明显(P〈0.05)。二氧化碳潴留则有所减轻。FEV1%下降不如单纯COPD明显(P〈0.05)。FVC下降较单纯COPD明显(P〈0.05)DLCO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兼有二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心病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0例慢性肺心病并多器官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死亡60例,病死率为545%,病死率随脏器功能衰竭数目增多而增高。呼吸道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而由此引起和加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导致多脏器损伤的主要原因。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