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组 10 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的结果是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缺血性 ST改变91.5%出现在活动状态 ;白昼发作明显多于夜间发作 ,占 91% ,其中 6∶ 0 0~ 12∶ 0 0发生的达 59.2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0 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男性 88例 ,女性2 0例 ,年龄 60~ 81(平均 69.3)岁。均符合 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并除外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洋地黄应用、左室肥厚、二尖瓣脱垂等所致的 ST段下移。1.2 方法采用美国 BI90 0 0型动态心电监测分析系统 ,选择 CM1、CM3、CM5导联 ,全信息连续记…  相似文献   

2.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对266例60岁以上老年人冠心病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的可能机理及与冠心病预后关系。方法:分析100例老年冠心病患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资料。结果:发生缺血性ST段改变335次,SMI有75例,占75%。SMI发作有昼夜规律,受检查中81%有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占56%。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颇高。因它无症状易被忽视,预后不乐观,应定期监测,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一般元典型临床症状,较难确诊,易被忽视。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应用日趋广泛,对冠心病人的诊断作用已被世人所公认,有关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研究也更进一步深入。本文应用Holter检测冠心病人110例,以探讨冠心病人SMI发作时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22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监测,检出有动态性缺血性ST段改变者148例,共有心肌缺血发作1259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947阵次,占75.2%,以6-12h为发作高峰。且随着年龄增大,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增多,提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形式。由于无症状,易被忽视,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作用。方法: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对270例冠心病人连续监测24小时,并详细记录其检测时间内活动情况。结果:270例冠心病人中,有SMI的有182例;SMI发作的次数,ST下移最大,最长时间均以上午6-12点为多;ST段下移越严重,下移时间越长,合并室上性早搏越多,143例单纯SMT病人中有129例(90.2%)ST段下移发生于休息及日常轻度活动时。结论:SMI与心绞痛发作有同等的预生意义,可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应加强其监测及治疗 。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33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情况和Holter资料。结果:(1)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106例(31.55%),Holter检出心肌缺血220例(65.48%);SMI发生率为69.09%,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为30.91%;(2)SMI发作有明显生物节律,以清晨6-12时发作频率最高;(3)SMI发作时心率减慢的比例明显低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P<0.005);(4)SMI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3.4%。结论:Holter可早期发现老年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程敏 《心电学杂志》1997,16(3):151-151
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86例,旨在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 资料和方法 本组86例冠心病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龄48—78(平均62.5)岁。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除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及心脏瓣膜病等。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产32400B型动态心电仪,选择MV_1、MV_5导联,全信息连续记录24h心电资料。参照监测日志,观察ST段改变时是否伴有心绞痛以及与生活状态的关系。以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且持续1min以上列为心肌缺血。 计数资料采用王(?)±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结果 86例冠心病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256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33次(91%),有症状发作23次(9%)。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睡眠中(62.5%),日常活动仅占28.5%。有症状心肌缺血睡眠与活动中分别为6.3%和2.7%。 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ST压低时平均心率及平均每次缺血持续时间的比较见附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院确诊的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Holter记录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47例(29.4%),Holter检出心肌缺血103例(64.8%),缺血性ST段改变506阵次,其中SMI 351阵次(69.4%),有症状心肌缺血155阵次(30.6%);SMI的发作具有昼夜规律性,在凌晨6:00~12:00发作频率最高;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在ST段下移幅度及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SMI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有症状心肌缺血组高。结论老年人的SMI发生率较高,Holter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连续检测24小时。结果表明:有215例(占71.7%)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592次(81.8%),与老年前期冠心病者比较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80岁以上年龄组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组;运动时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明显多于休息时;白天发作次数多于夜间。提示:掌握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规律,对老年冠心病的防治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冠心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常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而以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多见,发作隐匿,易被忽视。早期发现及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可改善患者的预后。2001年1月-2003年1月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75例,观察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冠心病90例,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90例冠心病者男54例、女36例,年龄48~78(平均60.5)岁。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除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及心脏瓣膜病等。  相似文献   

13.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判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动态心电图与运动试验不同 ,是在日常活动、精神紧张、环境因素等条件下 ,唯一能判定其是否有心肌缺血及缺血程度的检查方法 ,且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大约25 %~50 %的冠心病人可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粗略估计无症状缺血与有症状缺血的比例大约为20:1。一、动态心电图记录技术和ST段分析1.仪器的改进。常用的记录方式是磁带记录 ,可以回放全部记录资料 ,但最大缺点是信号失真。现已应用的固态记录系统ECG的数码方式处理 ,避免一切机械因素引起的偏离和失真。分析资料也快速 ,加以微软件的应用 ,使QRS_T波群在同一基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 对350例冠心病(CHD)患者行24h DCG监测。分析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阵数,时间分布,缺血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以及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检出心肌缺血248例,其中SMI 189例,有症状心肌缺血59例。缺血性ST段改变1 769阵,其中SMI 1 412阵,有症状心肌缺血357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均以6∶00~12∶00为多见,以0∶00-6∶00最为少见。63例发作SMI 633阵,12例发作有症状心肌缺血131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肌缺血发生的比例也明显增高,以SMI更为明显。其中,41~51岁为247阵,而>61岁为763阵。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DCG对SMI的检测率高。SMI发作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SMI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痛)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闽值的临床意义。方法53例冠心病病人24h心电图检测其心肌缺血闽值、心肌缺血闽值的变异度、每阵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468例缺血发作,以心率加快时心肌缺血居多,达91.2%,夜间心肌缺血闽值较低,且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长于厦重于白昼。心肌缺血阈的变异度为22.3%。与缺血总阵数呈正相关。结论高心肌缺血阈与心肌耗氧量有关,低心肌缺血闽与冠状动脉张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因素及其意义。方法:经动态心电检查,选择152例冠心病SMI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为A组。<60岁为B组。结果:分析比较显示A组活动时SMI发生率,SMI出现的阵次,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或P<0.01)。两组SMI的昼夜分布及与心率的关系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老年SMI患者SMI、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评价DCG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者DCG中SMI发作情况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关性。结果SMI占总心肌缺血的76.2%、占陈旧性心肌梗死的86.3%,占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84.8%。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0:00,占68.9%;16:0017:00,占30%;0:006:00较少。结论DCG是评价SMI的重要工具,是目前临床诊断SMI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3通道动态心电图(DCC)对300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1273次,分析结果表明:①SMI是老年CHD患者心肌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300例中有244例发生SMI。占总例效的81.3%;SMI1273次占发生心肌缺血总次数的78.5%;②SMI的发生82.1%与日常活动有关,并且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以上午6~12时为发生高峰;③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亦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作者认为3通道DCG监测可提高SMI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1265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85.5%;发作高峰在上午6:00~12:00,00:00~6:00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给予同样重视。  相似文献   

20.
99例冠心病24h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Getts等首先报道了无痛性心肌缺血综合征,该综合征现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也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最重要的手段。1986年.Cohn将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分为3类:①完全无症状心肌缺血而因冠心病猝死者;②心肌梗死(MI)后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者;③有心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