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即肿瘤性疾病)患者的血浆内a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检测,探讨血浆GMP-140对血栓或血栓前状态在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血浆GMP-140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定量法,检测20例健康医务工作者作正常对照组,29例恶性血液病,10例实体瘤,26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组(即肿瘤性疾病)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非恶性血液病组GMP-140含量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GMP-140测定是检测血栓性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法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发现,初治和复发患者血浆GMP-140、vWF浓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完全缓解后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血浆GMP-140与vWF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与血浆GMP-140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病理改变。检测血浆GMP-140和vWF水平有助于疾病严重程度的了解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血浆GMP—140和vWF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自强  蔡晓燕 《白血病》1997,6(2):74-75
采用ELISA法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发现,初治和复发患者血浆GMP-140、vWF浓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完全缓解后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血浆GMP-140与vWF浓度地显著正相关,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与血浆GMP-140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7例良性肿瘤、52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和80例正常人血浆中Lp(a)和TC、TG、ApoB、ApoA-Ⅰ的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上述指标在良性肿瘤与正常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恶性实体瘤患者的Lp(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TC水平明显低于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ApoB和ApoA-Ⅰ明显低于正常人。本文认为,Lp(a)可能通过影响凝血系统而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Lp(a)和TC水平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生化指标。脂质、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与肿瘤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38例不同肿瘤患者及103例不同良性肝病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 各种肿瘤及良性肝病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均较正常人高;肝癌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患者;伴肝外脏器转移的肝癌患者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高于无肝外脏器转移的肝癌患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检测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含量及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对鉴别良恶性疾病以及判断恶性肿瘤的病情、预后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恶性肿瘤治疗方案的完善,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提高,但由于多种因素,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直接或间接引起病人死亡,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已有报告[1],但恶性肿瘤中实体瘤医院感染未见详细报告。为提高对恶性实体瘤医院感染的认识,提供防治对策的依据,回顾性分析我科刀例恶性实体瘤医院感染主要特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科1995年4月一1997年12月共收治恶性实体瘤287例,均经临床、影像学、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发生医院感染者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24-78岁。原发肿瘤类型:肺癌23…  相似文献   

7.
恶性血液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叶丽萍孟详红张晚玲李志民张韬早在1865年人们就已观察到肿瘤与凝血异常的关系,近些年来国外许多学者都报道了癌症患者有凝血异常。事实上,全部的急性白血病和实体瘤患者都有凝血活动异常的直接证据[1]。我们通过对恶性血...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实体瘤中的变化,对实体瘤易于并发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实体瘤转移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ELISA 法检测实体瘤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剂(u-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浓度。同时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PC:A)。结果 血浆TF、TFPI、u-PA、PAI-1 浓度实体瘤均高于正常对照;发生转移组高于无转移者。死亡组 u-PA、PAI-1高于存活组而TFPI降低。并发静脉血栓组t-PA明显增高而PC:A低于对照组。结论 实体瘤患者容易形成静脉血栓与其存在的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紊乱有关;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相关因子参与了肿瘤的转移和向周围组织的浸润;u-PA、PAI-1及TFPI与肿瘤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999年间12例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资料,并与同期17例单次自体移植效果比较。结果:双次移植12例患者 移植后持续缓解6-68个月,中位数27个月,其中8例(66.7%)至今无病生存,1例于第二次移植后6个月出现复发,3例死于移植相关性疾病。单次自体移植17例患者移植后持续缓解1-36个月,中位数12个月,其中6例(35.3%)至今无病生存,8例肿瘤复发,3例死于移植相关性疾病。结论: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较好,其移植后18个月生存率有优于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毛红  陶冶 《实用癌症杂志》1996,11(4):268-270
作者采用放射疫免分析法,测定了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33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无多脏器功能衰竭)及30例正常人的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表明:恶性血液病伴在功能衰竭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多脏器功能衰竭者和正常人。恶性血液病血浆内皮素水平随受累脏器的增多而增高,死亡率也随之升高。提示:恶性血液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伴有明显的血管收缩和微循环紊乱。动态监测血浆内皮素水平可作为对恶性血液病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33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无多脏器功能衰竭)及30例正常人的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表明:恶性血液病伴多脏器功能衰竭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多脏器功能衰竭者和正常人。恶性血液病血浆内皮素水平随受累脏器的增多而增高,死亡率也随之升高。提示:恶性血液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伴有明显的血管收缩和微循环紊乱。动态监测血浆内皮素水平可作为对恶性血液病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α—2b干扰素瘤内注射治疗41例骨软组织肿瘤及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凯  姚智 《中国肿瘤临床》1996,23(12):864-869
1993年11月-1995年7月,以α-2b干扰素治疗骨,软组织实体瘤及转移癌41例,其中31例瘤内注射,10例肌肉或皮下注射。结果显示:1)α-2b干扰素对多种骨,软组织肿瘤及转移癌有较明显的局部,及区域疗效,尤以恶性黑色素瘤为佳。2)瘤内注射疗效显著且肿瘤  相似文献   

13.
大力开展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曹履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30年来血液病治疗上的一个重要进展,它可以使许多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非恶性血液病(如再障贫血)得到根治。近5年来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已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治疗上。由于造血...  相似文献   

14.
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细胞DNA倍体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细胞DNA倍体变化的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 805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细胞DNA的含量.结果在1 805例恶性实体瘤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中,有51例出现了DNA异倍体细胞,其检出率为2.83%.在这51例患者中,DNA异倍体的DI值为1.21±0.25,DNA异倍体细胞在血细胞中所占百分比为28.87%.DNA异倍体患者的肿瘤转移率、未手术率和未化疗率均显著高于二倍体患者(P<0.05).结论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液中确实存在一定比例的肿瘤细胞,而且其检出率与恶性实体瘤的某些临床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62例中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国产干扰素α-2b(安徽安科生物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联合化疗组及单独联合化疗组,观察了T细胞亚群在两组治疗后的改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组共62例,随机抽样分为干扰素α-2...  相似文献   

16.
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CH)突变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携带的突变,是年龄和外在环境(吸烟、放化疗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肿瘤基因研究的进展,基因检测已成为实体瘤患者全病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CH在实体瘤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将围绕CH的检出,详细阐述实体瘤患者组织样本及循环肿瘤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样本中CH的检测方法,探讨CH对肿瘤体细胞突变检测的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研究EGFR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EGFR表达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酶标法检测了48例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5例)、21例骨髓良性增生性疾病及4例正常人骨髓细胞的EGFR表达情况,以A432细胞系为阳性对照。结果:在正常人及骨髓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中未见EGFR表达,在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联合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及半乳甘露聚糖的含量,将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按照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诊断标准,在349例患者中,确定诊断2例,临床诊断23例,临床拟诊175例,排除诊断149例。结果:G、GM试验分别以20ng/ml、0.5为诊断界值,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7%、89.9%、91.1%、74.4%。G/GM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100%、90.4%、85.9%、100%。结论:G试验联合GM试验是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早期、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研究EGFR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EGFR表达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酶标法检测了48例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5例)、21例骨髓良性增生性疾病及4例正常人骨髓细胞的EGFR表达情况,以A432细胞系为阳性对照。结果:在正常人及骨髓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中未见EGFR表达,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中也未见EGFR表达。结论:研究结果表明EGFR可能在人类骨髓造血细胞中较少表达,EGFR的表达较少参与人类恶性血液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天然白介素-2治疗恶性肿瘤的Ⅱ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人天然白介素-2(IL-2)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IL-2加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全身输注治疗14例实体瘤(恶性黑素瘤4例,肾癌2例,原发性肝癌和肠癌各3例,恶性淋巴瘤和恶性腮腺混合瘤各1例)和胸腹腔内注入治疗10例癌性胸腹水(胃癌4例,卵巢癌2例,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各1例)。结果实体瘤缓解率为21.4%(3/14),胸腹水缓解率为70%(7/10)。不良反应有发热(<39℃)3例;恶心1例;肾功能障碍1例,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人天然IL-2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