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姚钢  余宪民 《现代医学》2004,32(2):99-102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上皮化生和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 收集门诊行上消化道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另选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正常患者55例为对照组。用快速尿素酶法和幽门活组织检查半定量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和Schiff过碘酸染色半定量法检测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检出率高;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检出率和评分与胃幽门部Hp的检出率和评分无相关关系。结论 Hp不是十二指肠黏膜胃上皮化生的决定因素,也不是十二指肠黏膜胃上皮化生范围得以扩展的因素。十二指肠溃疡病本身的一些特点是十二指肠黏膜胃上皮化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分析 12 1例患者的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和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 (DGM )情况。结果示球部有溃疡者胃及球部Hp检出率、DGM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球部无溃疡者 (P<0 0 0 1) ,但十二指肠溃疡与复合性溃疡、胃溃疡与慢性胃炎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胃部Hp阳性者DG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胃部Hp阴性者 (P <0 0 0 1)。提示Hp感染及DGM是影响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Hp感染与DGM的发生及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邝耀均 《广州医药》2002,33(3):29-30
为探讨“无症状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球疡)患者的状况,对70例患者行纤维内镜复查,并钳取胃窦,球部粘膜作病理学多项检查。结果显示:内镜下34.3%的患者球部仍有溃疡灶,82.4%有球部炎症;病理显示55.7%有慢性活动性炎症,80.0%有胃型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为78.6%。因此可以认为所谓“无症状期”球疡,实际上大多数患者仍处于疾病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4.
对74例十二指肠溃疡、60例胃小弯溃疡、98例胃窦癌之大部切除胃标本的十二指肠球部组织,检验了它们的胃上皮化生,PAS阳性杯状细胞(不完全小肠型肠腺)和幽门弯曲菌(CP)。结果说明,十二指肠的胃上皮化生与胃部病变性质关系不大;由幽门与十二指肠球部之间可能存在移行区,两者的炎症和溃疡之发生机理也应相似;至于CP,其存在则对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的出现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龄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关系,试图为进一步完善Hp根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观察青年组、老年组组间及各组内不同胃、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青年组不同胃、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均与Hp感染密切相关。老年组仅见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结论:对所有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必须进行Hp根治治疗。而对于其他的胃黏膜病变者,Hp根治治疗在中青年者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6.
52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356例(67.42%)胃粘膜检出幽门螺杆菌(HP)。男女性感染率无差异(P>0.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20~29岁检出率最高(83.6%),胃溃疡患者中30~39岁检出率最高(85.8%,P<0.05)。幽门管溃疡HP检出率高于复合性溃疡及胃角、十二指肠球部、胃窦和胃体溃疡(P<0.05)。溃疡活动期HP检出率明显高于愈合期及瘢痕期(P<0.01)。提示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林炎  白爱平 《广东医学》2001,22(2):159-160
目的 探讨复合性溃疡的发生率、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方法 对该院年10年来通过内镜确诊的132例复合性溃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合性溃疡的发病率占消化性溃疡总数的5.6%,男女之比为3.4:1。共检出溃疡287个,其中胃溃疡141个,十二指肠溃疡146个,胃溃疡病灶处于活动期122全(86.5%),球部溃疡病灶处于活动期105个(71.9%)。溃疡好发部为胃窦部和球部前壁,分别为86个(61.0%)和74个(50.7%)。结论 复合性溃疡的发生率占消化性溃疡总数的5.6%,发病年龄以中年为多,男性发病较女性高。胃溃疡好发于胃窦部,球部溃疡好发于球部前壁。活动性胃溃疡病灶多于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胃镜下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纳入250例患者行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取活组织一块,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扩增技术对幽门螺杆菌16S rRNA基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患者Hp阳性率高,分别为89.1%、84.2%及91.6%,50岁以上组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Hp检出率分别为65.2%和93.8%,均高于50岁以下组的50.5%和84.6%(P〈0.05)。结论 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相关,FQ-PCR方法检测Hp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胃镜下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将300例患者分成两组,经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取活组织一块,应用快速尿素酶试纸进行Hp检测.结果:300例患者中Hp总检出率为77.0%,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高,分别为91.5%及96.9%,51岁以上组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Hp检出率分别为71.2%和98.5%,均高于50岁以下组的55.5%和8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相关,因此检测Hp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对220例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活检组织作HE及Wurthin-Starry银染色进行幽门螺旋菌(HP)的病理学检查,同时对50例病理证实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进行血清胃泌素测定及基础胃酸测定。结果发现HP在消化性溃疡时检出率为79%,慢性胃炎为60%,在十二指肠溃疡病时的检出率又高于胃溃疡病,前者为86%,后者为72%。而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型上皮化生者和活动性十二指肠炎者,HP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胃型上皮化生和非活动性十二指肠炎者。平均空腹和餐后血清胃泌素浓度在HP阳性组高于HP阴性组。基础胃酸分泌在HP阳性组高于HP阴性组。  相似文献   

11.
陈芝芸  朱曙东 《浙江医学》1995,17(4):204-205
内镜直视下测定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及30例正常人胃粘膜表面温度。结果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窦、胃角、胃体部的粘膜表面温度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球部粘膜表面温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溃疡中央粘膜表面温度显著低于边缘,更低于周围粘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疤痕期溃疡胃黏膜的组织学改变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方法选择内镜确诊的86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包括活动期(A期)30例、愈合期(H期)258例、疤痕期(S期)577例,于内镜检查时行常规活检取胃窦黏膜作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Hp感染及黏膜炎症程度。同时对578例接受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治疗1周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S期溃疡胃黏膜Hp感染明显低于A期和H期溃疡,但仍高达56.8%。有65%的病例胃黏膜可出现活动性炎症。各期溃疡对除菌治疗的反应相同,S期溃疡治疗后仍有29.8%的病例Hp检测阳性,7.5%病例出现溃疡复发。虽然胃黏膜萎缩的发生率以A期溃疡发生率较高,但肠上皮化生无论是在活动期溃疡,或在疤痕期溃疡,发生率及病变程度均无明显的差异。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S期溃疡在临床上并没有真正愈合,需要根据Hp和胃黏膜炎症的分析继续进行必要的除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南宁市17家医院1992~1997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6037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行胃镜检查的104121例,检出女性消化性溃疡6037例,占检出消化性溃疡的24.89%,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308例,胃溃疡590例,复合性溃疡134例,食管溃疡5例;分别占女性例数的84.16%、9.35%、2.22%和0.08%(P〈0.01)。(2)溃疡部位数共计7187处,其中分布十二指肠6271处(87.25%)、胃911处(12.68%)、食管5处(0.07%)。(3)胃溃疡的发病部位以胃窦部(440处,48.30%)常见,十二指肠溃疡则以前壁多见(3082处,49.14%),霜斑样溃疡在十二指肠球后发生率较高。(4)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59岁的中青年,占全部患者的86.80%。随年龄增长,复合性溃疡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逐渐减少。(5)检出溃疡部位数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冬春季与夏秋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球部为十二指肠溃疡的高发部位,霜斑样溃疡在十二指肠球后较常见;胃溃疡的发病部位以胃窦部常见。溃疡以中青年多发,冬春季溃疡检出明显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327例内镜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内镜特点。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对327例球后溃疡的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7例球后溃疡,占同期所有内镜检查结果的0.92%,占所检出十二指肠溃疡的3.72%。结果显示球后溃疡好发于十二指肠上曲部内侧壁,以单发溃疡多见,其特点为溃疡较大且深;多发溃疡特点为溃疡小且浅,密集散发。单发溃疡大多并发出血、梗阻或不完全梗阻者。球后溃疡多伴有胃或球部溃疡者,Hp感染率为75.43%。结论球后溃疡以中青年多见,临床症状与典型的十二指肠溃疡基本相同,具有并发症高,Hp感染率高,治疗疗程长、疗效差,伴随病变多样化等特点,且临床容易漏诊,因而掌握球后溃疡的内镜特点,对提高检出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胃病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医学专家越来越感觉剑,幽门菌(Hp)对胃病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螺杆幽门螺杆菌足由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1983年首先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的胃炎膜中成功分离出来,并逐渐证实Hp与多种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有关,Hp是一种微需氧革兰阴性细菌,呈螺旋状,定植在胃窦,胃体部及十二指肠球部胃腺化生上皮表面的黏液层,与上皮细跑紧密接触,人群中几乎一半终身感染,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感染Hp后大多数患者表现隐匿,无细菌感染的全身症状,也常无胃炎的急性期症状,临床上患者往往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分布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人群胃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对300例行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150例1个月内未服用抗Hp药物(未服药组),150例1个月内不规则服用抗Hp药物(不规则服药组),分别取胃窦、胃体、胃底黏膜行病理组织切片,HE、美蓝染色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对各部位单独检出率及多部位联合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未服药组Hp总检出率为88.7%,不规则服药组Hp总检出率为85.3%。未服药组胃窦检出率最高为82.7%,其次为胃体74.7%、胃底67.3%;不规则服药组胃底检出率最高为76.7%,其次为胃体72%、胃窦64.7%。多部位联合活检比单部位检出率高,胃窦、胃体、胃底三部位联合活检检出率最高为100%。两部位活检未服药组以胃窦和胃体联合最高,达97.7%,不规则服药组的胃底和胃体联合最高,为94.5%。结论:Hp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各部位分布不均,随环境改变,从胃窦部向胃底部移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溃疡大小与部位、溃疡大小与良恶性的关系以及溃疡部位与良恶性的关系。方法:以我院1980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经胃镜和手术证实的476例60岁以上消化性溃疡病人为研究对象。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63.03%的临床症状无明显规律性及节律性,无症状者占6.93%,以并发症就诊者占11.76%,并发症中以消化道出血多见,占43. 07%。老年人胃溃疡的患病率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小于2cm的溃疡, 85. 14%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大于2cm的溃疡,47.06%位于胃体。恶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窦及胃体部,尤其是胃窦部及大于2cm的大溃疡中。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小于2cm的溃疡以球部为多,大与2cm的溃疡以胃体多见,恶性溃疡以胃体及胃窦多见,大多数直径大于2cm。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共925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14例,吻合口溃疡10例及空肠溃疡8例。溃疡合并浅表性胃炎714例,萎缩性胃炎44例。胃溃疡好发部位在胃角,其次在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好发部位在前壁。本组胃溃疡检出率高于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其溃疡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胃溃疡多发生在胃窦与小弯侧.亦可见于大弯与幽门侧。十二指肠溃疡多位于球部。偶见球下及乳头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院在1994~1995年行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中用粘膜与粘膜全层间断纵褥式缝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40例,女12例,年龄20~68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胃窦部溃疡20例,胃癌7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