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5例报告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总结临床肝移植的经验。方法 对10例晚期肝硬变、2例肝内胆管扩张症、1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布-加氏综合征、1例胆管细胞癌患者施行了原位肝移植。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移植肝活力恢复良好;死亡3例,1例死于肿瘤转移,2例死于感染,余12例存活良好,已有3例存活超过1年。结论 完善的手术技术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胆道手术中的医源性胆道损伤(附20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1980年3月至1996年2月收治胆道手术中的医源性胆道损伤的20例,治疗方法包括:T管引流加腹腔引流2例,胆总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1例,胆道十二指肠端侧吻合2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14例,单纯腹腔引流1例,资料表明,胆道手术的医源性胆道损伤通常发生于胆道简单的手术,认为术中发现损伤应立即作修补或吻合胆道,如出现梗阻性黄疸,则宜一期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手术,如出现胆漏宜宪先作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3.
1997年以来,笔者为8例乳房假体隆乳术后患者,进行假体取出、畸形矫正等再次手术治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年龄22-35岁,已婚6例,未婚2例;再次手术时间距第一次隆乳术间隔2-3天者4例,间隔2-3年者3例,间隔10年者1例;所用假体均为硅橡胶;采用腋窝上切口3例,腋窝下切口5例;3例假体植入乳房下,5例假体植入胸大肌下。再次手术原因:术后血肿2例,外形不满意4例,假体包膜挛缩1例,假体破裂、感染1例。2讨论2.1本组病例中外形不满意或假体移位者4例,术前应精心设计,将患者要求与胸…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维颤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3例采用改良迷宫术探索进行心房纤颤外科治疗获成功。病人术前均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心房纤颤病史3-10年,左房直径52-58mm,心胸比率0.64-0.70。在进行改良迷宫术的同时,2例行二尖瓣替换,1例行双瓣替换及三尖瓣环缩。术后2例自动复跳,1例电击除颤复跳。3例术后早期均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3年恢复良好,正常心律,心功能I级;1例术后3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文中重点介绍了手术方法,提  相似文献   

5.
尿道牵引对合术治疗后尿道完全断裂:附29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0~1994年,采用尿道牵引对合术治疗后尿道完全断裂29例,术中均测定尿道两断端恰好对合时的尿道牵引力,术后在与术中相同牵引力和牵引角度下持续牵引,以恢复尿道连续性。27例随访7个月~5年,平均3年2个月,均排尿通畅;3例术后有不同程度尿失禁者于术后2~6个月自愈;2例术后阳萎者1例2个月恢复,1例术后已7个月仍未好转。  相似文献   

6.
胆囊癌累及肝门部胆管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26例胆囊癌累及肝门部胆管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21例行肿瘤切除,其中8例行HPD,12例行胆囊加肝部分及肝门部胆管切除,1例行胆囊加肝部分切除,另5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而公行外引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21例随访2-34个月,仍存活15例,其中2例已存活2年以上,1例术后1周死于MOF,5例于术后生存3-15个月。  相似文献   

7.
七例八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例Wilson病及3例晚期肝病患者施行了8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其中1例为减体积性背驮式原位肝移植。3例已分别存活2年、9个月、6个月,4例死于术后并发症。认为代谢性疾病是原位肝移植的最佳适应证,其次是肝硬变;术后感染、急性和慢性排斥、肺部并发症及胆道并发症是影响患者存活的重要因素;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云龙  王新华 《腹部外科》1998,11(3):115-116
探讨阑尾手术预防切口感染的方法。1975-199年手术治疗阑尾炎1300例,分为3组:1975-1983年511例为第1组;1984-1993年的789例随机选550例第2组;余一的为第3组。第1组切口一期缝合,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7-9天;第2组切口一期缝合,术前,术中,术后大量抗生素静滴4-7天;第3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腹膜切口中心缝合1针;或腹膜二期缝合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接受32次再次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其中11例采用了股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肝动脉的重建采用供肝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搭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24例次,采用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8例次.胆道的重建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8例次,采用胆道端端吻合4例次.术后常规使用抗排斥反应和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 术后死亡17例,死亡时间为术后2周~28个月,死亡原因为术后严重感染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肝癌复发各3例、血管并发症和心肌梗塞以及颅内出血各1例,其中首次肝移植术后8~30 d行再次肝移植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最高,为66.7%.其余14例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已存活1~29个月,肝功能及生活质量良好.再次肝移植与首次肝移植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是再次肝移植的最佳术式,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并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与首次肝移植相比,再次肝移植面临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牛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成人原位肝移植(附1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5年内为1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肝硬化15例,肝癌3例。结果 手术死亡5例,病死率27.2%,围手术期存活13例(77.8%)。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4例,胆瘘2例。随访期间2例胆瘘病人死亡(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8个月),现存活11例(61.1%)生存时间均超过5个月,最长1例生存时间已5年半。结论 肝移植手术是最终末期肝病  相似文献   

11.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4月至2005年4月期间施行的9例再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包括肝动脉血栓(2/9),门静脉血栓(1/9),胆道并发症(6/9);9例再次肝移植均为尸肝移植,3例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6例采用背驮式肝移植,6例采用Roux-en-Y胆肠内引流,1例供受体门静脉间用供体脾静脉搭桥,1例供体肝动脉与供体腹主动脉之问用供体脾动脉搭桥。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5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门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 首次肝移植后由于胆道和血管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失功是再次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不失时机地进行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移植肝失功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肝移植技术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采用背驮式肝移植和经典的原位肝移植技术治疗18例肝脏终未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中死亡。18例患者(9例为终末期肝硬化,9例为肝细胞癌)术后出现19例次并发症(包括切口血肿、胸腔积液、脓液、肺炎、胆汁漏、严重胆管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良综合征等)。5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及感染性休克。术后随访3月~3年,9例仍然存活,后期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肺炎并呼吸衰竭,另2例死于脑转移和肝癌复发。结论肝移植是治疗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为了肝移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合理选择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正确的围手术期及手术后合并症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ԭλ����ֲ���󵨵�����֢��Ԥ���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110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病人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15例(13.6%)。其中单纯胆癌5例,迟发性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3例,拔除T管后胆瘘2例,胆管空肠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结石、胆道狭窄合并胆泥形成、胆瘘后继发胆道狭窄、胆道狭窄合并肝内胆汁瘤形成各1例。除3例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外,12例中2例死于严重胆道感染,其余10例经治疗痊愈。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复杂,治疗相对困难,因此首先应该注重预防,其次尽量做到早期诊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重视ERCP和PTC等辅助性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本院1996年12月~2002年1月施行的17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治体会,探讨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终末期肝病合并症肝功能衰竭(部分合并肾功能衰竭)17例。男∶女,8∶9;年龄32~65岁;原发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例,肝炎后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一例,Wilson's病2例,多囊肝合并多囊肾2例,原发性肝癌一例,遗传性毛细血管增生症一例;肝功能状态:均为Child C。结果:17例病人中14例获得长期存活,生活质量良好,3例术后短期生存。2例术后发生胆道梗阻并发症,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胆道造影等影像学方法。针对病因,确保胆道系统的血供,是预防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在治疗上应视具体情况,争取切除梗阻部位、重建胆流通道。  相似文献   

15.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与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一年来所施行的18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以及诊治处理方法,以探讨成功及失败原因,结果 18例肝移植病人中,原发病为终末期乙肝肝硬变13例,造型性弥漫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2例,布-加氏综合征1例,原发性肝癌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次,含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3例,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1例,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1例,胆瘘1例,肺部感染4例,口腔弥漫性溃疡3例,肠道霉菌感染2例,手术死亡3例,分别为肺部曲霉菌感染,应激性溃疡穿孔及腹水感染所致。术后5个在肝癌复发死亡1例,现仍存活14例,4例已存活1年以上。结论 我国肝移植病人适应证以终末期,乙肝肝硬化为主,这类病人肝功不良,凝血障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纠正甚为重要,同时这类病人多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应重视围手术期感染的控制及营养支持,手术技术的完善是预防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制定合理有交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根据4例肝移植病人术前、术后各自的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对状态较好者选用肠内营养支持,状态较差者考虑肠外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在术后3-4d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后由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 4例病人均顺利度过围手术,基水发生由于营养支持疗法所致的并发症,2例生存超过200d;2例现仍存活,生活质量良好。1例已度过3年,1例现存活3个月。结论 术前应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理、适当的营养支持方式。可提高手术耐力,术后视移植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适当选择易于移植肝恢复的营养要素和控制营养物质的供给量;当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后,宜尽早开始EN,辅助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移植肝类型的活体肝移植供体术后早期肝功能的变化规律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154例活体肝移植供体的资料进行前瞻性的收集和登记,依据移植肝类型分为右叶肝供体组141例(R组)和左叶肝供体组13例(L组),对其术后肝功能指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组实际切取的供肝重量大于L组(t=11.418,P<0.05),R组残余肝重量小于L组(t=-5.040,P<0.05)、残余肝重量/标准肝重量(%)小于L组(t=-10.841,P<0.05).除R组TB峰值出现在术后第3天外,L组的TB和两组中的ALT、AST、INR的峰值均出现在术后第1天,此后这些指标均向正常参考值方向下降.术后第1、3、7天R组的TB高于L组(分别t1=5.285,t3=3.747,t7=2.729,均P<0.05).术后第1、3、7天R组的INR高于L组(分别t1=5.260,t3=5.035,t7=2.267,均P<0.05).本组活体肝移植无供体死亡,供体总的并发症发生为53/154(34.42%),R组52/141(36.88%),L组1/13(7.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92,P>0.05).结论 右叶肝供体组(大体积供肝组)与左叶肝供体组相比,供体术后早期肝功能损害更大;供体总体安全性较好,但仍面临着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iver function injury and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liv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donors in different graft type transplantation.Methods Postoperative data of 154 living liver donors satisfying our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registered from Jan 2002 to May 2009 in our hospital.We divided the donors into two groups (right-lobe graft, R group and left-lobe graft, L group), and made comparison on the liver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Results Remnant liver weight in R group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t = 11.418, P < 0.05).the ratio of remnant liver weight to standard liver weight in R group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t = - 5.040, P < 0.05 ) .Peaks of ALT, AST and INR in both groups appeared on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 while the peak of TB in R group appeared on the third day after operation.All the index values returned to a normal baseline after reaching its peak.Mean values of TB in R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on the 1st, 3rd,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seperately t1 = 5.285, t3 = 3.747, t7 = 2.729, all P < 0.05).Mean values of INR in R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 group on the 1st, 3rd,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seperately t1 = 5.260, t3 = 5.035, t7 = 2.267, all P < 0.05).The level of TB in both groups returned to normal range on the 7th postoperative day, while the level of ALT and AST remained twice the upper limits of the normal.There were no death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53 of 154 donors (34.42% ) , 52/141 (36.88% ) in R group and 1/13 (7.69% ) in L group (x2 = 3.292, P > 0.05).Conclusions Ramnant liver function of R group during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was poorer than that of the L group.Donors were safe, though suffering from comparatively high complic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方法 对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3例肝或肾移植术后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受者进行随访,并进行文献复习.对其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3.3%(1/3).术后并发症:1例因腹腔出血术后第29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移植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均发生了肺部感染;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2例存活患者,从首次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56个月和228个月;从一期肝肾联合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40个月和48个月.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有效方法.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肝肾联合移植的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接受肝肾联合移植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时间、供肝和供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受者和移植物功能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原发病分别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5例,其中合并药物性肾衰竭1例、移植肾失功1例、肝肾综合征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肾衰竭2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尿毒症1例;先天性多囊肝和多囊肾(polycystic liver and kidney disease,PCLKD)1例;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狭窄并肾衰竭1例。肝移植采用改良背驮术式,肾移植采用常规移植方法,将移植肾置于左髂窝或右髂窝。手术均获成功,肝移植手术时间(444±175)min,肾移植手术时间(184±36)min;移植肝和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为8min以内;术中出血量(3367±1726)ml。术前严重感染的5例,术后1周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的5例患者中,其中1例患者术后反复肺部感染,给予呼吸机辅助支持治疗、积极抗感染后治愈,其余4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5例患者均存活,生存12~32个月,受者和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肾功能同时受损的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选择合适病例,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术中控制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和出血量,术后积极处理并发症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