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晓东  周永方  胡志 《山东医药》2011,51(28):56-58
目的观察采用高流量温湿化氧疗系统进行氧疗和使用硅橡胶吸痰管吸痰联合鼻咽通气道在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神经外科术后或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且无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采用高流量氧疗的温湿化系统进行氧疗,必要时予以安置鼻咽通气管,使用硅橡胶吸痰管经鼻/口或鼻咽通气道吸痰;对照组(B组)采用鼻导管或普通氧气面罩氧疗,吸痰采用临床常用的塑料类(PVC)吸痰管进行经鼻/口吸痰。观察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和气道相关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气管插管3例(3.9%)、气管切开3例(3.9%)、肺部感染2例(2.6%),B组分别为12例(17.9%)、10例(14.9%)、8例(11.9%)(P均〈0.05)。结论高流量温湿化氧疗系统进行氧疗和使用硅橡胶吸痰管吸痰联合鼻咽通气道对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可有效避免其进行气管插管,且对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痰术对非人工气道老年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 120例因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需要机械吸痰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声门下吸痰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吸痰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一次插管过声门成功率、平均每日吸痰次数、吸痰前后5 min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镜直视下声门下吸痰法在非人工气道重症老年患者吸痰中是一种操作简便、有效、并发症少的吸痰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方法对我科2010年9月—2011年9月脑卒中住院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肺部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主要与住院时间、年龄、气管切开、意识障碍程度、误吸、使用抗生素不当,吸痰方法不正确、合并基础病等因素有关。结论探索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中的意义。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序贯治疗组30例,传统治疗组30例。其中序贯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予以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继之以无创通气;传统组继续有创正压通气,采用传统的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逐步撤机。结果:序贯治疗组较传统治疗组有创通气天数、总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住院总天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次插管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2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序贯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撤机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的整个疾病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呼吸内科建立人工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并探讨气管切开术时机的选择,以期为患者确定更好的气道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连续病例,分析其建立人工气道的相关情况。结果:22月间共77例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包括单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其中单纯气管插管患者65例(84.4%),行气管切开患者12例(15.6%)。气切组符合入组标准患者10例,平均气切前插管时间为(19±9)d,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0.0%(4/10),1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发生肺部感染。气管插管组符合入组标准患者50例,保留气管插管时间为3~346d,中位数天数10(5,19.5)d,住院期间死亡率44.0%(22/50),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4.0%(32/50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声带损伤、气管塌陷、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结论:随着气管插管材料和护理水平的进步,呼吸科患者长期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否需要积极气切,以及气切时间的把握,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及利弊得失,而做出对患者最有利的决策。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后球麻痹并肺部感染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脑梗死后球麻痹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脑梗死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喂食组及鼻饲组,喂食组又分为常规吸痰组(A1组)及震痰器排痰吸痰组(A2)组,鼻饲组又分为非气管插管组(B1组)及气管插管组(B2组),比较各组肺部感染7d有效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A1、A2、B1及B2组7d有效率分别为52.27%、56.25%、73.77%及89.66%,住院天数分别为(21.19±7.41)、(20.15±4.36)、(16.13±5.40)及(13.52±3.21)天。A1与A2组7d有效率及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B2组7d有效率高于B1组,而住院天数少于B1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尤其是B:组疗效好于A组(P〈0.05)。结论及早鼻饲及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有益于脑梗死后球麻痹并肺部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21例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予有创后脱机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9例采用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间患者治疗初基础情况和在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等。结果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有创通气时间、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总住院时间序贯组较传统组均缩短P〈0.05,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控制好转,痰液性状改善情况下停有创,序贯无创治疗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时立霞 《山东医药》2010,50(31):28-28
气管黏膜损伤常见于ICU病房气管插管患者。常见诱因为肺部严重感染、营养不良,气道湿化不足、气管插管反复摩擦、气囊压力过大或压迫时间过长、反复粗暴吸痰刺激等;损伤部位多为气管插管前端至隆突周围和气囊压迫处,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高,其中肺部感染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的科学管理,既可保证氧疗的顺利进行,又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仁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管理作了大量研究。现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分别就气管插管护理、气管切开护理、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加温管理、排痰管理和拔管护理等问题进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芳  石源  王燕  赵海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030-103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从有创通气过渡到无创通气最佳时机和效果。方法将40例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且实施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序贯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对照组继续按常规行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PSV方式撤机。动态观察并比较两组通气及氧合指标、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并发明显支气管、肺部感染行有创机械通气病人,以肺部感染明显控制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56例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转归情况。在56例患者中,7.1%(4/56)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5%(7/56)发生与气管插管相关的不良事件,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未出现呼吸道黏膜干燥和气道堵塞的患者。32例患者好转后转出ICU,抢救成功率为57.1%;死亡24例,死亡率为42.9%。研究认为,对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气道管理方案,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吸痰在预防及治疗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我院胸心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术后予以纤支镜灌洗吸痰作为试验组,48例行常规物理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吻合口瘘的情况,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日等。结果试验组在术后肺部感染(20.0%和45.8%,χ^2=7.43、P=0.006)、呼吸衰竭(2.0%和12.5%,χ^2=4.07、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7.7±1.9)d和(9.9±2.3)d,t=-5.28、P=0.000]、抗生素使用[(8.2±1.5)d和(11.6±2.5)d,t=-5.90、P=0.000]低于对照组;两组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食管癌术后早期经纤支镜灌洗吸痰,可以减少围术期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陶平  潘超 《实用老年医学》2021,(1):49-51,56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前评估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胃癌病人资料,根据有无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49例和非肌少症组53例。比较2组术前营养状况、术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CU入住率与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2组病人术前Hb水平,术后腹腔感染、消化道瘘、2次及以上手术人数比例和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肌少症组,术前住院时间、术后ICU入住率、ICU入住时间、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少症可作为老年胃癌病人术前评估的客观指标,术前合并肌少症会增加老年胃癌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ICU入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开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临床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4例行开颅手术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血部位、意识障碍、瞳孔变化、糖尿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根据术后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将患者分为下呼吸道感染组和无下呼吸道感染组,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总结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和用药方式。 结果674例患者中术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者239例,无呼吸道感染者435例,2组患者的年龄、意识障碍状态、术前瞳孔散大情况、糖尿病史、COPD病史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占68.4%,革兰氏阳性菌占29.8%,真菌占1.8%。下呼吸道感染组住院时间平均18.23 d。无下呼吸道感染组住院时间平均14.47 d。 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糖尿病史、COPD病史等临床特征有关,早期予以针对性抗炎治疗可以降低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4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出现后,序贯治疗组拔除气管插管,应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直至脱机;对照组继续给予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方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气管插管复插率及院内死亡例数.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5.34 ±0.48)h和(12.6±1.21)d、气管插管复插率分别为8.33%和33.3%.VAP发生率分别为8.3%和41.7%,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再插管率、有创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肺部感染控制窗指导下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气管插管复插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比较有效脱机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喉罩通气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手多汗症行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喉罩组)与B组(双腔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A组在手术者打开左右胸腔前暂停呼吸机,打开喉罩管接头,使喉罩导管与大气相通,手术中采用低潮气量(3~4 mL/kg)通气完成手术操作。B组分次行左右侧单肺通气下完成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记录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并观察2组患者有无反流误吸情况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等。结果:喉罩置入一次成功率100%,喉罩置入较气管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明显缩短,2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均未发生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SPO2、PetCO2均在正常范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插气管双腔管和拔除气管双腔管时,血压增高、HR加快明显高于A组(P<0.05)。A组躁动、呛咳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可确保气道通畅,低潮气量通气时不仅术野暴露清楚,也可保证基本的通气量,与双腔支气管插管比较,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时具有操作容易、管理简单、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肺彗星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2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进行分级,142例患者中NYHA分级1~2级66例,3~4级76例,所有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肺部及心脏检测;并检测血常规、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NYHA 1~2级组透析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胆固醇、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NYHA 3~4级组;NYHA 1~2级组的平均年龄、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肺彗星数目、肺动脉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肌钙蛋白均低于NYHA 3~4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肺彗星数目、左室射血分数、透析龄是NYHA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肺彗星是预示NYHA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为8.6662)。结论: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肺部彗星指数不同,肺彗星是心功能变化的良好标记物,肺彗星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判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HFNC)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有创呼吸机序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患AECOPD需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35例,经治疗患者病情改善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有创-HFNC序贯组18例和有创-无创序贯组(NIV)17例。观察患者48 h内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48 h内HFNC组3例(16.7%)患者需要再插管,NIV组2例(11.8%)患者再插管(P0.05),HFNC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NIV组[(10.4±1.8)d vs(14.2±1.1)d,P=0.023],不良事件HFNC组发生1例(5.6%),NIV组5例(29.4%),2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实施有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序贯通气策略与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效果相似,且可缩短ICU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无创通气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章启东 《临床肺科杂志》2014,(11):1960-1962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医院内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自发性脑出血患者425例,其中47例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性肺炎为观察组,378例患者未发生医院内感染性肺炎为对照组,分析病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医院内感染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1.1%,多为年龄65岁、住院时间30 d、意识状态昏迷、有糖尿病、有肺部疾患、无药物治疗、有气管切开、有气管插管、有呼吸机、有鼻饲胃管。结论年龄、住院时间、意识状态、糖尿病、肺部疾患、药物治疗、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鼻饲胃管均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医院内感染性肺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以肺部感染和氧合指数(OI)为控制窗在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后出现OI控制窗时,即刻拔除气管插管,改用口罩/鼻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后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即刻拔除气管插管并给予口罩/鼻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密切观察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比较2组通气前、出窗时、通气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_2)、平均动脉压(MAP)及OI指标变化,再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死亡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出窗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2组通气前、出窗时HR、RR、PaO_2、MAP、OI监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气后上述指标较通气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其中观察组通气后R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OI显著上升(均P0.05);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均P0.05);2组再插管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部感染、OI均是临床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有效切换点标准,但OI指数在改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和降低VAP风险方面优于前者,可为临床制定机械通气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