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按双盲法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逍遥理坤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辅治急性脑梗死(ACI)风痰阻络型的疗效。方法: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胺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化痰通络汤辅治风痰阻络型ACI可增强治疗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宁心汤辅治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宁心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R减少更多而QTd、PRd延长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悸心慌、神疲乏力、胸闷胸痛、头晕气短、失眠多梦等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多(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数值更低(P<0.05)。结论:益气宁心汤辅治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汤辅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效果。方法: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补肾活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补肾活血汤辅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气定痛汤辅治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加用疏气定痛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盆腔积液消失的时间、包块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盆腔积液量、血浆黏度、CRP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腔积液消失的时间、包块消失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盆腔积液量、血浆黏度、CRP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气定痛汤辅治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汤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养阴通络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视力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通络汤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化痰祛瘀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推拿对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眩晕、颈肩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脑血流参数[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A、RVA和BA的Vm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推拿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CSA患者的脑血流参数及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快速缓解或消除CSA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汤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淤血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盆腔淤血综合征且中医证型属于气滞血瘀型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化瘀散结灌肠液治疗,治疗组42例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汤口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及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均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口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淤血综合征效果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用激光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网膜循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通络醒脑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乌梅汤和糖脉康颗粒治疗气阴亏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对比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气阴亏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7月,按照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糖脉康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乌梅汤治疗,各21例,且对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中医证候积分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芪乌梅汤用于气阴亏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同时降低血糖水平,与糖脉康颗粒相比优势更大,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燕萍 《新中医》2019,51(4):192-195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红藤汤与妇炎消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炎西药和妇炎消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红藤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随访6月内的复发率,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与IL-1β、IL-6、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复发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红藤汤与妇炎消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降低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胆益母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头孢噻肟钠及甲硝唑静脉滴注),观察组接受地胆益母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比黏度]、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62.22%(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比黏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及生命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胆益母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抑制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73例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73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73例,身痛逐瘀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上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Oswestry活动评分、Oswestry功能评分、β-EP、TXB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加显著,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阳补肾汤辅治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以及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加用温阳补肾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13、IL-6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0.91%(P<0.05)。结论:温阳补肾汤辅治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西医治疗30例为对照组,西医结合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28例为研究组。观察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肺功能等。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为(3.1±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行血养心中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行血养心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量(CO)、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舌质紫暗或见瘀点及脉涩或沉弦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LVEF、CO及TT、APTT、PT均显著提高(P均<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FIB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血养心中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凝血功能,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清瘀方督脉熏蒸联合清热化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门诊CPID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瘀方督脉熏蒸联合清热化瘀方保留灌肠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37/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交疼痛消失时间、白带正常时间、盆腔病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ESR)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瘀方督脉熏蒸联合清热化瘀方保留灌肠治疗CPI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黄蒙宇  李双  叶品丽 《新中医》2015,47(6):172-173
目的 :观察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西医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P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P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总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结合西医常规治疗PCS,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