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
目的:报道带膝上外侧动脉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组织缺损的结果。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和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该皮瓣以膝上外侧动脉为蒂,通过膝上外则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之间的吻合支营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丰富。皮瓣大小12~15cm×3~7cm,供区均原位缝合,结果: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4例,小腿淋巴水肿桥接淋巴通道1例,皮瓣均成活。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作者认为该皮瓣是膝关节周围组织缺损修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带蒂腓肠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外伤性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寻找修复小腿下段及踝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方法 对 2 1例小腿行腓动脉插管美蓝灌注、造影、显微解剖 ,了解腓肠浅动脉走行。手术 16例 ,小腿下段 6例、足跟部 7例、足背部 1例、踝部 2例 ,皮瓣完全成活。结果 腓肠浅动脉在小腿中上段穿出深筋膜与腓肠神经伴行并发出许多营养支 ,营养小腿 2 / 3后侧皮肤。结论 该皮瓣解剖恒定、血供良好、手术简单 ,Ⅰ期完成手术。它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  相似文献   

4.
带蒂腓肠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外伤性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寻找修复小腿下段及踝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方法 对21例小腿行腓动脉插管美蓝灌注、造影、显微解剖,了解腓肠浅动脉走行。手术16例,小腿下段6例、足跟部7例、足背部1例、踝部2例,皮瓣完全成活。结果 腓肠浅动脉在小腿中上段穿出深筋膜与腓肠神经伴行并发出许多营养支,营养小腿2/3后侧皮肤。结论 该皮瓣解剖恒定、血供良好、手术简单,Ⅰ期完成手术。它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皮肤缺损较好的皮瓣。  相似文献   

5.
2003年2月以来,我们应用邻指皮瓣和指动脉岛状皮瓣的原理设计了带蒂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术式,临床应用18例,效果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4~43岁,平均29.6岁。机器伤12例,重物压砸伤6例。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6.
浅静脉干不同处理方法对远端带蒂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4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用不同处理方法后对远端带蒂皮瓣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成远端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的岛状皮瓣动物模型。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个皮瓣。第 1组在蒂部保留小隐静脉干 (流入 ) ;第 2组在蒂部远端 1cm将小隐静脉干结扎 (阻断 ) ;第 3组在近端重新吻合小隐静脉干 (流出 ) ;第 4组仅在皮瓣表面切开 (渗出 )。结果 第 1、4组的小隐静脉压力较第 2组显著增高 ,且超过毛细血管动脉压。皮瓣存活率第 3组 (94.5 % )与第 1组 (2 2 .7% ) ,第 2组(5 5 .5 % )和第 4组 (2 4.0 % )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 =8.77、10 .2 7、P <0 .0 0 1)。第 2组较第 1、4组皮瓣的存活率明显要高 (t =3 .70、2 .82 ,P <0 .0 1)。结论 在近端重建浅静脉流出通道或在远端阻断浅静脉血流灌入 ,均能显著提高远端蒂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带感觉神经的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前足皮肤缺损的修复及感觉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在足背外侧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用足背外侧皮神经与跖底神经吻合,足外侧供区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17例跗外侧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感觉、外形良好、不需要二期整形。结论跗外侧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皮瓣薄、有神经支配、解剖位置恒定。  相似文献   

8.
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报道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肘部及腕部附近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9cm×8cm,最小4cm×3cm。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成活,随访12~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根据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构筑特点成功地切取血供可靠的岛状皮瓣,该皮瓣切取方便,旋转弧度大,可以满意地修复肘部、前臂远侧1/3及腕部附近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带前臂下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报道带前臂皮神经因管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肘部及腕部附近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顺行或取长补逆行转移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9cm*3cm。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成活,随访12 ̄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根据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构筑特点成功地切取血供可靠的岛状皮瓣,该皮瓣切取方便,旋转绵度大,  相似文献   

10.
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报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利用足底内侧动脉终末支与足底外侧动脉,第一跖骨背动脉及足底深支的吻合设计逆行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创面,通过吻合皮下静脉静脉回流。结果 临床应用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 逆行足底内侧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足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应用足跗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患者12例.结果 12例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8 ~ 22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及皮片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无臃肿,无需二期皮瓣修整.受区皮瓣感觉以深痛觉为主,皮瓣边缘1 ~2 cm范围有浅触觉和痛觉恢复,即皮瓣边缘感觉为S1 ~S2级.供区皮片有浅触觉和痛觉恢复,未发现皮瓣磨损及破溃,穿鞋无影响,患者步态正常.结论 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对足部的影响较小,是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跗外侧血管蒂骰骨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 为寻求和解决踝足部骨缺损,骨不连,距骨骨折脱位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等疑难病例的有效疗法,方法 通过30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供应骰骨背侧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和吻合。设计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骰骨瓣移位植骨术治疗有关疾患共29例,结果 临床实践证实疗效满意,有7例经1~8年随访,其中优良率达96%,结论 带跗外侧血管骰骨瓣具有解剖位置表浅,手术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等优点,为修复踝骨部病组损提供一定好供  相似文献   

13.
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设计第2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临床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获得成功。方法:对50只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手标本,在放大镜下观察第2掌背动脉及伴行静脉的起端,皮支、终末支的走行;测量血管各部位的直径。结果:第2掌背动脉终末支分布于第2指蹼、示中指近节皮肤;皮支和其它掌背、掌指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临床应用8例,顺行皮瓣7例,逆行1例。修复手背、拇指皮肤缺损,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临床应用第2掌背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时,可设计成顺行或逆行皮瓣,均能成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部创面的皮瓣设计。方法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与腕背动脉弓交通,形成尺动脉腕上皮支上下行支为蒂的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结果2000年4月~2003年10月于临床应用8例,其中修复手背和指背创面3例、手掌创面2例、第1指间隙创面3例。所有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该皮瓣血管蒂长、供区隐蔽,为手部深度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手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 报道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创面的效果. 方法 以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皮支血供,在手指近节侧方设计皮瓣.皮瓣的轴线为指侧方正中,皮瓣蒂部带5.0~1.0 mm宽的筋膜.将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指远端创面10例.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6个月~1年的随访,皮瓣质地好,感觉恢复达3+级,两点辨别觉为8~12 mm. 结论 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创面,具有指动脉皮瓣的优点,且不牺牲指固有动脉与神经.  相似文献   

16.
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跗外侧动脉的解剖设计包含足外侧皮神经分支的岛状皮瓣,覆盖前足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0月~4年,患足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为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带脂肪筋膜蒂皮神经轴型皮瓣修复四肢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命名问题.方法 自1997年1月2006年3月应用四肢带脂肪筋膜蒂皮神经轴型皮瓣12种修复组织缺损153例.其中股后皮神经轴型皮瓣共6例,腓肠神经轴型皮瓣共66例,腓浅神经轴型皮瓣共20例,隐神经轴型皮瓣18例.足背皮神经轴皮瓣12例,前臂外侧皮神经轴型皮瓣修复手背、手掌软组织缺损4例,前臂内侧皮神经轴型皮瓣4例,拇背皮神经轴型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共10例,食指指背皮神经轴型皮瓣8例,手背尺神经轴型皮瓣5例.结果 移位皮瓣153例,坏死完全2例,部分坏死7例,完全成活率为92.8%.结论 带脂肪筋膜蒂皮神经轴型皮瓣是一种新型、简便、实用的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足跗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足跗外侧动脉血管为蒂的足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3 cm~8 cm×4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经6~ 18个月的随访,皮瓣质地好,不臃肿,色泽与手部皮肤相似,感觉恢复良好,手功能满意.结论 足跗外侧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量好,是修复中小面积的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尺动脉腕背降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这种方法修复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右手4例,左手2例;年龄:16~46岁(平均30岁),缺损范围:3cm×3cm~4cm×7cm,切取尺背侧岛状皮瓣范围:最大5cm×8cm,最小3.5cm×4cm。供区2例直接缝合,4例行中厚网状游离植皮。结果1例术后供区发生远端尖部小片植皮坏死,经2周交换敷料逐渐自行愈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该岛状皮瓣以尺动脉腕背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以及血管蒂长,适宜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以指固有动脉不同节段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同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对45例52指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以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结果 45例中除4指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经4~8个月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吻合神经皮瓣的两点辨别觉为6.0~9.0 mm,平均7.4 mm.未吻合神经的皮瓣的两点辨别觉为8~10 mm,平均9 mm.植皮区无明显凹陷,5指轻度色素沉着,4指出现植皮边缘瘢痕挛缩,其中1指远侧指间关节约10°伸直受限,经理疗后未见缓解.2指出现供区瘢痕触痛,经理疗后部分缓解.在常温下和冰水中均未出现苍白、发凉.供指指腹感觉均为S_4.手功能按ATM法,优42指,良7指,可3指,优良率达92%.结论 该术式不损伤手指的主要动脉,是治疗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