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浙江省人民医院登记的546例脑卒中高危患者的资料,分析其BMI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关系,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BMI合并影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危险。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3,95% CI:1.063~2.572,P=0.026)。超重组以及肥胖组合并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高血压,糖尿病组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合并高血压病史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率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分别是对照组的2.270、3.167和3.647倍(P0.01)。结论 随着BMI升高,特别是具有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风险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安市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按脑卒中诊断标准,从整群抽样调查中纳入脑卒中高危人群807例,血糖(GLU)采用己糖激酶法;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采用循环酶速率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选择性抑带l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选择性清除法;载脂蛋白A(APO-A)、栽脂蛋白B(APO-B)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748例进行比较,同时进行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与健康对照组血浆GLU,TG,TC,LDL_C和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HDL-C和AP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0~49岁血浆TG,TC,LDL-C和APO-B水平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其水平女性高于男性;观察组血浆TG,TC,LDL_C和APO-B水平有斑块高于无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浆GLU,TG,TC,LDL-C和AP()-B水平和斑块均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是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监测血脂、血糖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多钢林安梅刘晓新付艳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0,21(2):66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超声表现,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2组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内膜斑块、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内膜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颈动脉内膜斑块21例(15.44%),单发16例(11.76%),多发5例(3.68%),性质以规则均质为主;对照组检出颈动脉内膜斑块4例(5.00%),均为单发,性质以不规则不均质为主。结论颈动脉超声能清晰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判断斑块是否形成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在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诊治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指标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脑卒中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300例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分析引起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30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易损斑块对预防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拟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患者,术前采用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率、斑块处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对斑块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B/A)。术后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根据的斑块回声分成三组:脂质型斑块组(A组)、混合型斑块组(B组)、均质型斑块组(C组)。三组斑块间颈动脉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率、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斑块间的弹性评分、B/A比值、脂质核心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斑块的B/A比值与脂质核心大小建立一元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A<7.6,检测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72.2%。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有望成为临床早期发现易损斑块的可靠方法,这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声弹性成像在颈动脉斑块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病密切相关,及早检出颈动脉斑块并判断斑块稳定性,对脑梗死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在B型超声的基础上,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判断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是一种新的判断斑块稳定性的手段,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组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的软硬度做出判断,进而判断斑块性质,评估斑块的危险性,对预测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对比加权的MRI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并定性分析的价值。方法 采用采用1.5T磁共振仪、多对比加权序列3D—TOF、FSEPDWI、FSE—DIRT.WI、FSE—DIRPDWI、FSE—DIRT2WI对24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的35个颈动脉斑块进行MRI成像.分析斑块信号特征。结果 35个粥粥样斑块中18个斑块在所有序列上信号单一均匀;17个斑块在一个或多个序列上信号混杂,其中9个斑块含有脂质核心信号;9个斑块含钙化信号;1个表现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闭塞。10个斑块可见厚纤维帽信号;23个表现为薄纤维帽信号特征;2个斑块表面不光滑。结论 采用多对比加权的MRI序列可以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其进行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对106例患者197支颈动脉行容积扫描、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技术(VR)等... 相似文献
9.
10.
冷大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1):46-48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用于心血管高危人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4月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心血管高危人群150例,根据超声检查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患者的IMT<1?mm,... 相似文献
11.
陈敏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19):127-129
目的:探讨MR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MR HR-VWI)结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阳春市人民医院因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的103例患者,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是否有易损性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58例)和斑块不稳定组(4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 HR-VWI检查以及血清NSE、Hcy指标检测,观察三组的相关指标差异,比较MR HR-VWI检查以及血清NSE、Hcy指标检测与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效果。结果:斑块不稳定组患者血清NSE、Hcy指标水平值高于斑块稳定组(P <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血清NSE、Hcy水平值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呈正相关(r=0.526、0.558,P <0.05);MR HR-VWI单独诊断易损性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1.11%、87.93%、80.58%,血清NSE、Hcy指标单独检测诊断易损性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7.78%、91.38%、76.70%,二者联合诊断易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能谱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9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能谱CT血管成像检查后,分别获取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及最佳单能量图像,评估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最佳单能量图像质量得分及CT值均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P<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颈动脉高分辨MRI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斑块性质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经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临床证实的21例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高分辨率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斑块内组织成分、新生血管、钙化以及内出血情况,观察纤维帽大小以及脂质核心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右侧颈总动脉末端斑块3例,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斑块3例,右侧大脑中动脉斑块7例,左侧大脑中动脉斑块5例,右侧椎动脉2例,基底动脉1例。其中,显示脂质坏死核心5例,可见强化;斑块内出血1例,不强化;纤维帽3例,可见强化;钙化斑块12例,不强化。7例通过CTA、11例通过DSA得到相互印证;3例进行了颈动脉剥脱术,并将病理结果与HR-MRI比较,得到进一步证实。结论:头颈动脉HR-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显示斑块的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纤维帽以及钙化,在头颈部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中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的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但对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研究发现,狭窄程度<30%者所占比例高达43.8%[1]。因此,不能单凭颈动脉狭窄程度来评价脑卒中的危险性。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HR-VWI)评估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斑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R HR-VWI资料,包括15例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PAOPA)(PAOPA组),22例动脉到动脉栓塞(ATAE)(ATAE组),3例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HP/IEC)及3例混合机制(MM)。比较PAOPA组与ATAE组责任斑块形态、分布、位置及管腔表现的差异。结果 PAOPA组与ATAE组间责任斑块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6,P>0.05)。ATAE组责任斑块表面不规则发生率(63.64%)及斑块负荷[(70.39±11.27)%]均高于PAOPA组[26.67%,(63.11±10.57)%,χ2=8.87,t=4.02,P=0.04、0.03]。ATAE组斑块2级强化发生率(81.82%)高于PAOPA组(26.67%,χ2=7.51,P=0.03),斑块0级强化发生率(9.09%)低于PAOPA组(46.67%,χ2=8.02,P=0.03);2组斑块偏心性分布发生率、斑块内T1高信号发生率、斑块厚度、责任斑块处管腔狭窄率及血管重构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R-VWI对鉴别不同亚型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斑块的稳定性具有一定价值;相比PAOPA,ATAE斑块HR-VWI更多表现出不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17.
肖建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20):170-172
目的:研究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成分检出及斑块稳定性判定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斑块内部检出成分和斑块分型进行分析。结果:4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检出78个硬化斑块,每种类型硬化斑块在颈动脉分布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成分检出中,不稳定斑块脂质、出血、血栓、纤维帽破裂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P<0.05),但两组钙化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斑块内部成分可得到有效检出,斑块分型得到有效区分,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中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来我社区医院的脑卒中中高危人群336例进行研究,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36例对象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动脉斑块206例,占比61.3%,包括单发95例,多发111例颈,颈动脉狭窄检出2...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在评估颈动脉斑块患者脑卒中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34例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检查,并获取斑块定量参数;根据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将6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归为脑卒中组,将仅存在颈动脉斑块而未发生脑卒中的7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分析颈动脉斑块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评估脑卒中风险的价值。结果 脑卒中组患者斑块体积、斑块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3.02、2.83,P均<0.05),脑卒中组患者灰阶中位数(GS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3,P<0.05)。年龄、吸烟史、斑块性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斑块体积、斑块厚度、GSM值是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OR分别=1.08、1.05、1.21、1.26、2.92、1.27、0.98,P均<0.05);斑块体积、斑块厚度、GSM预测颈动脉斑块脑卒中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67、0.80,GSM值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GSM值与颈动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