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其治疗与预后十分重要,而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RI主要包括: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磁共振引导下穿刺活检术。MRI以其本身所特有的优点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能够表征生物体内组织水分子的扩散受限程度及扩散的不均质性,它是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发展的一种新兴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扩散峰度成像由于其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和非高斯特性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病灶的诊断。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而扩散峰度成像能够有效反映乳腺病灶微观结构的复杂性,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乳腺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信息。文章综述了DK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与生物预后因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 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M RI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以提高M 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前诊断前列腺癌13例,前列腺增生4例,前列腺炎2例。术后仔细观察M RI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诊断前列腺癌17例。结论 M RI检查结合临床资料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分析乳腺癌患者磁共振影像特征,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磁共振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磁共振诊断乳腺癌准确性为90.00%,诊断特异性为90.91%,敏感性为89.66%;磁共振影像时间-信号曲线表达中,Ⅰ型13例,Ⅱ型15例,Ⅲ型12例,Ⅱ型、Ⅲ型影像特征表现为肿块界限模糊、无完整形状、毛刺样改变,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增强,且伴有周围血管增粗迂曲。结论:磁共振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08例行MRCP病例,分析总结胰腺分裂MRCP的表现。结果:108例中12例(11.1%)诊断为胰腺分裂,包括5例不完全性胰腺分裂。其中1例因胰腺分裂合并有反复发作性腹痛,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MRCP对胰腺分裂可作出明确诊断,对胰腺分裂合并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病例的治疗有指导意义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观察。方法:将2015年8月-2020年8月间于我院经临床检查后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准确率。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于100例患者中诊断出早期乳腺癌66例,良性病变34例,准确度为94%。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度较高,可有效提高该病症检出率,为后续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小娟 《临床医学》2020,40(6):69-70
目的 分析乳腺X线机联合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47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5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X线检查与MRI检查,分析乳腺X线检查联合MRI检查结果,并分析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T分期结果,分析MRI影像学图像。结果 钼靶X线用于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0. 85%(38/47)、特异度为89. 29%(50/56)、准确度为85. 44%(88/103),乳腺X线+MRI检查诊断乳腺癌灵敏度为93. 62%(44/47)、特异度为94. 64%(53/56)、准确度为94. 17%(97/103)。乳腺X线检查T分期符合率为76. 60%(36/47),乳腺X线联合MRI检查T分期符合率为91. 49%(43/47)。结论 联合X线以及MRI检查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可提升诊断的准确度以及TNM分期符合率,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应用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诊疗的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超声检查。并将所得诊断结果同金标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的临床效果、各类型检出率及发病部位。结果:76例疑似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确诊早期乳腺癌患者70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结果显示,66例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漏诊5例,误诊1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60例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漏诊13例,误诊3例。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超声检查,其中准确度、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黏液癌分别为35例、10例、20例,均多于超声检查的32例、9例、16例,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中肿瘤部位显示为左侧22例、26例、17例,直径(2.65±0.55)cm;超声检查中肿瘤部位显示为左侧20例、25例、12例,直径(2.80±0.64)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术前治疗方案制订和疗效预判中越来越重要.影像组学作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可以评估全肿瘤的异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研究价值.本文对MRI影像组学在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识别、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效果预测以及乳腺癌预后因...  相似文献   

10.
脊椎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脊血管瘤MR影像的认识。材料方法:10例脊椎血管瘤均经X线平片临床证实。其中男5人,女5人,年龄32-58岁,平均45岁。结果:8/10在T1T2加权像上椎体呈高信号,信号强度与皮下脂肪相似,高信号的椎体内可见纵行条状低信号,在横断面上,高信号的椎体内可见多个小点状低信号,呈“蜂房”样改变。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MRI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R已成为临床和影像医师评估乳腺疾病的一项强有力的工具。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是目前临床MR检查的首选。近年来,MRI新技术的发展,如钠磁共振成像、化学能量饱和转移(CEST)和BOLD MRI有望为诊断乳腺疾病提供更有价值的参数,而乳腺放射组学和放射基因组学也已成为乳腺成像的热门话题。本文对MRI新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MRI表现特征,加强对其认识,提高临床检出率及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5例经病理证实男性乳腺癌患者的MRI表现,总结MRI表现特征及诊断要点。结果 5例病灶均为浸润性导管癌。病变位于乳晕后方3例、中央区后上方1例、占据整个乳腺1例;肿块形状为圆形2例、卵圆形2例、分叶状1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1例;T1WI大部分表现为低信号(4/5);T2WI大部分为不均匀高信号(4/5),部分病灶可见包膜(3/5);增强后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2例、环形强化2例;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2例。结论男性乳腺癌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对其认识有望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多参数核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乳腺MRI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学参数提供了更多定量指标,为乳腺癌筛查、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提供更多信息。本文从乳腺MRI检查设备、检查序列、临床检查适应证及MRI的新技术、新进展等方面介绍多参数MRI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I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癌,分析病灶的MR形态学、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特点、ADC值等,并与肿块型乳腺癌及非肿块型乳腺良性病变比较。结果非肿块型乳腺癌呈多发区域性(31%)、区域性(38%)及段性强化(31%)为主;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呈不均匀强化及簇状强化为主(各占38%及44%)。非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呈Ⅱ型平台型(50%)为主,与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非肿块型乳腺与良性病变的TIC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DC值范围为(1.094±0.297)×10~(-3)mm~2/s,与肿块型乳腺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肿块型乳腺良性病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块型乳腺癌与非肿块型良性病变的形态学表现有一定差别。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比较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腺癌导管内浸润的价值。方法 60名患者共有62例浸润性乳腺癌。乳腺癌导管内浸润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为:①可见与肿块相连的扩张导管;②卫星病灶与癌性肿块在同一节段而不伴有导管的扩张;③癌性肿块与卫星病灶之间有乳腺导管扩张。乳腺癌导管内浸润的MRI影像学特征为:①在癌性肿块的边缘有条索状强化;②癌性肿块周围有卫星病灶围绕;③癌性肿块与卫星病灶之间有桥形强化。乳腺导管内的浸润性病变被分为朝向乳头和朝向外周两类。结果病理证实,大于15 mm的、向乳头方向浸润的导管浸润性病变在62例乳腺癌中为18例(29.9%),向外周浸润的导管浸润性病变在62例乳腺癌中为3例(4.8%),有1例癌变距离乳头过近而不能判定其浸润方向。在17例乳头方向浸润的癌变中,超声检查和MRI能准确地检测出向乳头的浸润性病变分别为14例和8例,超声检出向乳头的浸润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6.5%、87.3%、87.1%,而MRI则分别为51%、78.1%、71.1%,当把这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考虑,敏感度上升至92.7%。结论超声检查比MRI在检出向乳头的乳腺导管浸润性病变方面更敏感,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乳腺癌导管内浸润的敏感度则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0T MR影像特征中能够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3.0T 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191例,其中三阴型乳腺癌25例(TNBC组),非三阴性乳腺癌166例(非TNBC组),比较2组年龄、病灶形态、肿块数目、大小、形状、边缘、强化特征、T2WI信号、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ADC值、瘤周血管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非TNBC组比较,TNBC组病灶多表现为边缘光滑(P=0.023)、圆形(P=0.001)肿块,增强扫描多呈环形强化(P<0.001),病灶T2WI多呈高信号(P=0.003),ADC值相对较高(P=0.022),瘤周血管增多(P=0.046)。其中肿块强化特征、T2WI信号、ADC值及瘤周血管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为预测TNBC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个因素联合预测TNB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结论 肿块环形强化、T2WI高信号、ADC值相对较高、瘤周血管增多是预测TNB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T2*WI首过灌注成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56例乳腺病变患者的T1WI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ADC值及T2*WI首过灌注成像TIC,评估单一方法诊断与三者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将T1WI动态增强TIC为流出型的病变诊断为恶性,诊断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66.7%。弥散敏感系数(b)=1 000 s/mm2时,以ADC<1.18×10-3 mm2/s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阈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3.3%。以T2*WI首过灌注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20%作为诊断恶性病变的阈值,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2.9%。T1WI动态增强扫描、ADC值、T2*WI首过灌注成像及三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正确预测百分比分别为79.3%、79.3%、87.9%及89.7%。结论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T2*WI首过灌注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8.
MRI诊断乳腺黏液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乳腺黏液腺癌及其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对比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结果 30例乳腺黏液腺癌,类圆形17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形3例;边缘清楚19例,模糊10例,边缘伴毛刺1例;T1WI(VIBRANT蒙片)示低信号19例,等信号8例,高信号3例;T2WI IDEAL示高信号10例,高亮信号20例;强化方式为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13例,环形强化10例,无强化1例;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为Ⅰ型21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DWI呈高信号15例,高亮信号15例。30例乳腺黏液腺癌的平均ADC值为(1.91±0.28)×10-3 mm2/s。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腺癌在形态和T2WI IDEAL信号强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主要为T2WI高亮信号、高ADC值、以流入型为主要动态增强方式;病变形态和T2WI信号强度对鉴别不同病理分型黏液腺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X线乳腺钼靶摄影、3.0 T MRI检查对微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证实的微小乳腺癌患者的全数字化X线乳腺钼靶及3.0 T MRI检查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统计对比钼靶、MRI单独和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X线乳腺钼靶摄影准确率为64.5%(20/31),MRI 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3%(28/31),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为96.7%(30/31),高于两者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小乳腺癌X线乳腺钼靶摄影、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MRI随访在乳腺癌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乳腺MRI是检出、诊断乳腺癌以及监测乳腺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经典文献的回顾性分析,分别对MRI随访在乳腺癌前病变及乳腺癌早期诊断、在不同类别乳腺癌的诊断、在复发性乳腺癌的诊断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详细阐述。同时以大量数据将MRI随访与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等常规随访手段的价值进行比较。MRI随访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在文中也有较准确的论述。最后本文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病例MR图像对MRI随访的上述应用进行例证。同时附注乳腺MRI检查的相关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