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肠道-器官”轴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肠道微生物在维持各个器官的健康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与各个器官的复杂综合的对话机制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被证实。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重要屏障,“肠道-皮肤”轴理论的提出,为肠道和皮肤之间建立了双向联系。皮肤疾病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失调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复杂,可通过免疫途径、代谢物途径及内分泌途径产生影响。在中医理论中记载“有诸内,必形诸外”,肠道与皮肤都属于中医肺系的范畴,皮肤的呼吸、排汗和肠道的通畅都与肺卫的宣肃关系密切。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肠道疾病和皮肤疾病应同时注重内部的根本调养和外部的对症治疗。该文就近十年“肠道-皮肤”轴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中医理论,阐述皮肤与肠道的关系及治疗手段,为皮肤及肠道疾病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章津敏  邓蕾  杨俊  刘坛树  吴文宝 《光明中医》2023,(18):3666-3669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继发于肿瘤的一种常见病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机体免疫力修复。肿瘤疾病多病情复杂、治疗手段多样,由此导致的失眠仅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治疗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而中医理论对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现代治疗手段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存在一定认知局限。因此,运用“症病同治”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能全面评估病情,正确认识“症”和“病”,明确中西医诊断,准确评估病情,中西医优势互补,在肿瘤相关性失眠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助力患者寻找最佳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通过论述五音疗法的研究现状及其联合中西医临床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策略。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论述失眠的中西医发病机制,梳理五音疗法研究现状及其联合中西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对比中医五音疗法与西方音乐疗法的异同,分析五音疗法应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医理论尝试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及未来展望。结果 目前中医五音疗法联合中西医疗法改善失眠是当前临床研究热点,能弥补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的不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西方音乐疗法相比,中医五音疗法具有独特的中医理论与文化优势,但目前尚未形成五音的“理、法、方、药”体系,阻碍了临床的规范应用与推广,可通过简化五音选曲及扩充曲库、灵活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式,来弥补不够完善的五音“方”、“药”理论,规范五音疗法改善失眠的临床应用。结论 中医五音疗法改善失眠具有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可根据中医理论逐步优化中医五音疗法的理论体系及改善失眠的临床应用模式,鼓励多学科交叉的发展与应用,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继承与发扬五音对失眠等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0年12月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的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药物功效统计,并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中药处方520首,涉及192味中药,药物总频次8 690次。药物使用频次前10位分别为白术、合欢花、川芎、栀子、法半夏、茯神、淡豆豉、百合、竹茹、白芍。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经、心经、脾经、肝经为主。药物功效以清心除烦、解郁安神、燥湿化痰、健脾益气等功效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栀子→淡豆豉”“法半夏→白术”“法半夏→竹茹”“栀子→白术”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100的2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失眠的核心组方为:栀子、淡豆豉、白术、法半夏、合欢花、竹茹、川芎、百合、茯神。结论 张允岭教授治疗失眠注重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常用清心除烦、解郁安神、滋阴养血、健脾养心、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和胃化湿之品,可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一...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器官损害是脓毒症主要特征,也是脓毒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脓毒症器官损害涉及多脏器,且机制复杂,目前没有特定有效的治疗药物.中药治疗疾病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在中医理论指导及现代药物研究方法不断更新下,中药防治脓毒症方面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对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在...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阴火的中医理论基础”“阴火与老年人失眠的关系”和“从阴火论治老年人失眠”三个方面论述“阴火”理论在老年人失眠中的辨治。为从阴火治疗失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临床辨治失眠提供一定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7.
《素问·逆调论》中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然而由饮食不节引起的失眠,此病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作为肠和脑的中间纽带,将胃肠道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起来,这与中医论述的“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出发点,探讨胃肠不舒与失眠发生的内在联系,将现代发病机制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以明确“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发病机制,为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干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性疾病,由多因素诱导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周期长,有降低视力及威胁患者身心健康的风险,因此,干眼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干眼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新药研发也在大力推进,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干眼的治疗药物及物理治疗通常以减轻干眼不适症状为主,无法达到消除的效果,其治疗仍面临着很大挑战,更加简、便、廉、效的干眼治疗手段存在很大的研发空间。失眠及焦虑、抑郁之间互为因果,均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促进干眼发病及加重干眼病情。针灸对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情志疾病具有良好疗效,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各类型干眼的治疗。笔者挖掘各种针刺疗法治疗干眼的最新临床和基础研究经验,发现新型腹针疗法在治疗合并失眠、焦虑抑郁相关的干眼中具有良好前景,故在此进行理论探讨和对目前研究情况进行小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干眼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总结张洪义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方药规律,挖掘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新组方,为顽固性失眠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张洪义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门诊处方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张洪义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方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方剂460首,分析得出张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常用药物有合欢皮、夜交藤、酸枣仁等19种,核心组合模式中多见合欢皮、夜交藤等药物,并演化得到15首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新处方。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平台,利用文本挖掘、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张洪义教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中药复方对果蝇睡眠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为阐明中药复方治疗效应的现代生物学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建立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向奠定工作基础,同时为防治失眠新药物开发提供客观依据,拓展失眠药物治疗策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构建疾病网络进而研究复杂疾病的方法已运用十分广泛。利用构建疾病网络的方法,模拟疾病的发生过程,挖掘复杂疾病的核心发展机制,进而预测疾病标志物并探究药物作用机制,这种基于疾病分子网络的机制探究模式为复杂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如今,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及心梗后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演变机制研究仍被重点关注,但“心梗-心衰”疾病分子网络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某几个靶点和通路,尚不能全面系统地阐释疾病进程。基于此,笔者拟从病理生理层面概述“心梗-心衰”的典型生物学过程及相关优势疾病因子,并针对目前已建立的心系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动态网络构建方法进行总结,根据心系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动态分子网络构建方法对“心梗-心衰”动态网络的构建展开讨论,以期更加准确地理解“心梗-心衰”疾病演变过程,探究该疾病过程的动态分子网络对于疾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中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被认为是难治性哮喘的重要病理基础,发生机制复杂,研究难度较大。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防治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回顾气道重塑相关研究,结合中医理论,从祛邪、化痰、调气等方面对气道重塑的防治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姜华 《天津中医药》2005,22(4):308-310
从中医理论着手,结合疾病的特点,分析顽固性失眠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基础,着重探讨肝的功能失调与顽固性失眠的关系,提出从肝论治顽固性失眠。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中医理论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未充分阐明。肝细胞是发挥肝脏合成代谢功能、调节铁代谢的重要场所,其调节铁蛋白储存和铁代谢的功能似与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理论相契合。本文采用“取象比类”法将肝细胞铁死亡与中医理论结合,提出肝纤维化中医基本病机“正虚血瘀”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铁过载诱导肝细胞铁死亡有关,为中医理论分子机制的阐明及创新中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脂质代谢重编程已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异常脂质代谢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异常脂质代谢途径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但目前相应药物尚处于研发阶段。从中医理论来看,异常脂质代谢相当于“浊邪”(痰、湿、瘀等邪气聚集),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其贯穿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始终,且“浊邪”的产生也与恶性肿瘤病机“本虚标实”相吻合,“扶正祛邪”法,可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生长,又可调节异常脂质代谢。基于此,本研究以脂质代谢重编程为着眼点,探讨“扶正祛邪”法在治疗恶性肿瘤和调节异常脂质代谢(祛除“浊邪”)中的应用和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目不眠”,西医多见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西药多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易形成“成瘾性”和依赖性。笔者使用针刺配合脑循环治疗失眠,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肿瘤是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进行治疗。中医药是防治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产生抗肿瘤效应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逆转耐药,提高生活质量等。网络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阐述药物作用于疾病的靶点和通路,与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效应不谋而合,已广泛用于抗肿瘤中药研究;研究显示抗肿瘤中药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调节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网络药理学在防治肿瘤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中药抗肿瘤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失眠、头痛为临床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目前临床多用口服安眠、镇痛等药物,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及其它副作用。笔者根据中医内病外治之法,自制“安神药袋”治疗失眠、头痛260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风药在冠心病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风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机制,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分析风药在冠心病治疗应用的中医理论机制,结合风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为风药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结果: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都证实风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结论:风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发现至今超过1个世纪,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然而在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愈药物,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和原因的认识仍停留在假说阶段。中医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属于“痴呆”“呆病”范畴,历代医家对其发病及治疗均有论述。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用于分析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将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从“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胃及气、血的角度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指导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