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光学表面成像(optical surface imaging,OSI)系统用于引导热塑模固定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摆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5月用热塑模固定盆腔肿瘤的患者20例,首次治疗的患者摆位后进行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验证并纠正摆位误差,用OSI采集患者图像信息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11-05—2018-12-05来某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目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交替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翼型板联合真空垫体位技术进行固定.对照组:真空垫体位技术进行固定.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偏差情况、肺癌患者疗效、食管癌患者疗效.结果两组在左右方向(X轴)、上下方向(Y轴)方面摆位偏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头脚方向(Z轴)、三维方向(3D)摆位偏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采取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有差异,翼型板+真空垫体位技术进行固定技术较好,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3.
谈志成 《大医生》2023,(3):33-35
目的 研究热塑体膜与真空垫固定技术对肺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热塑体膜配合体位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真空垫固定技术配合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下的摆位误差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X轴、Y轴、Z轴线性误差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X轴、Y轴、Z轴旋转角度误差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X轴、Y轴、Z轴线性误差绝对值>3 mm和旋转角度误差绝对值>3°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肺癌化疗患者,在体位固定操作中选择热塑体膜配合固位,可有效降低摆位误差,提升摆位精确度,进而提升患者化疗治疗的最终疗效,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相似文献   

4.
张克波  赵博 《大医生》2023,(19):113-116
目的 分析应用锥形束CT(CBCT)减少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宫颈癌患者(32例)及子宫内膜癌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采用CBCT采集初次治疗及后续每周放疗的图像,与治疗计划的模拟CT图像进行比较,记录并计算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摆位外扩边界值(MPTV)。根据患者BMI的不同分为BMI≥24 kg/m2组(23例)和BMI<24 kg/m2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结果 3个方向摆位系统误差分别为0.22、0.57及0.09,MPTV分别为5.68、7.23及5.41;BMI≥24 kg/m2组患者的x、y及z轴的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大于BMI<24 kg/m2组(P<0.05)。结论 应用CBCT可降低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的摆位误差,进一步明确MPTV范围,提高IGRT精准度,当患者BMI≥24 kg/m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控制饮水在提高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的精确度、减少膀胱炎直肠炎发生率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2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均行外照射联合后装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前排空膀胱,饮500 ml水,1 h后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前嘱患者自行憋尿。观察两组放疗精确度、摆位误差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首次验证,观察组和对照组膀胱容积符合放疗精确度分别为95.7%和93.3%;对照组在X轴,Y轴二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较观察组增大(P0.05),而两组在Z轴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放射治疗采用旋转治疗方式,并通过控制病人饮水,不但可以减小摆位误差,保证放疗精确度,还可减少患者膀胱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癌在调强放射治疗周期中的摆位误差,总结经验,引导放疗技术组的日常摆位工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50例,对患者采取俯卧位体架及热塑体膜固定。放疗全程给予患者15次CBCT扫描,校正摆位误差,平均每周3次。与CT定位标准图像进行比较,对患者在首次进行摆位后以及摆位误差进行校正后,采集患者在首次摆位后及摆位误差校正前后患者的X,Y,Z三个线性方向摆位误的相关数据。结果:首次摆位后的X,Y,Z三个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与对进行校正后患者X,Y,Z三个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有明显差异,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俯卧位调强放疗过程中,每周CBCT 3次,校正摆位误差,可明显减少摆位误差,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对指导临床实放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文豪 《大医生》2023,(1):126-128
目的 分析在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采取锥形束CT图像引导系统后的摆位误差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观察组患者采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系统。分析两种方式在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校正后误差值明显小于校正前(P<0.05);观察组患者校正后误差值略小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扩边界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锥形束CT图像引导系统在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能够有效减少摆位误差,在放射治疗中具有明显作用。为保证靶区和附近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更为精确,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对应措施,保证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文保  周霞  邵洁  闫婧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1894-189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在盆腔肿瘤体外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进一步提高精确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方法将接受体外放射治疗的64例盆腔肿瘤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俯卧位定位板;B组俯卧位定位板+热塑体膜。各例病例分别在直线加速器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下拍摄正、侧位射野验证片,与CT模拟定位图像重建的DRR图像进行比对,得出摆位位移数据。将A、B组摆位位移数据整理,分析出各组的摆位误差。结果 A、B组各方向摆位误差如下:左右(X轴):(1.269±1.292)和(1.281±0.016)(P<0.05);头脚(Y轴):(1.926±1.816)和(1.936±1.830)(P>0.05);腹背(Z轴):(1.956±2.239)和(1.962±2.163)(P>0.05)。结论在定期的EPID验证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单纯应用俯卧位定位板的固定技术在左右(X轴)方向上优于俯卧位定位板+热塑体膜,而头脚(Y轴)方向、腹背(Z轴)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X射线图像引导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于我院放疗科行VMAT治疗的22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摆位完成后采用CBCT X射线图像引导获得扫描图像,与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进行匹配,得到3个方向的平移摆位误差和3个方向的旋转摆位误差,并进行误差纠正,纠正后再次扫描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纠正前、后的摆位误差。结果 纠正前,平移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Z(胸、背)、Y(头、脚)、X(左、右)方向,旋转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RX(左、右)、RY(头、脚)、RZ(胸、背)方向;纠正后,平移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Z(胸、背)、Y(头、脚)、X(左、右)方向,旋转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RX(左、右)、RZ(胸、背)、RY(头、脚)方向,均很小;纠正后,各方向平移摆位误差、旋转摆位误差均小于纠正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 X射线图像引导技术运用于胸上段食管癌VMAT的摆位验证中可以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提高放疗...  相似文献   

10.
胸部肿瘤患者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提高治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30例胸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另一组采用低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分别在模拟定位机和电子直线加速器下拍摄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以模拟定位片上射野中心为坐标,测量并计算出两射野中心点在X轴、Y轴、Z轴上的重复摆位误差大小。结果:两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1.37±1.31)mm和(1.35±1.29)mm(P>0.05)、Y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1.33±1.14)mm和(1.26±1.12)mm(P>0.05)、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17±1.54)mm和(1.47±1.32)mm(P<0.01)。结论: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有助于体位的固定,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治疗摆位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千伏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分析,确定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外扩至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边界的大小。方法:2019年1—12月在我院全程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63例肺癌患者,将首次及之后每周放疗前CBCT扫描得到的CBCT图像与定位C 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头脚和背腹方向的摆位误差值,并计算CTV外扩至PTV的边界MPTV。结果:63例患者共获得474幅CBCT图像。分析得到X左右方向的误差为(2.0570±1.5562)mm,Y头脚方向误差为(2.1709±1.6432)mm,Z背腹方向误差为(1.8291±1.3726)mm。根据摆位误差得到MPTV在X左右、Y头脚、Z背腹方向分别为2.8612 mm,3.2930 mm,2.9881 mm。结论:应用CBCT测量和分析肺癌治疗前的摆位误差规律,并计算CTV外扩边界的大小,可以为本科外扩CTV边界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中,大孔径CT模拟机的实施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6月普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采用大孔径CT模拟机定位复位,对验证误差进行分析。结果:大孔径CT模拟机体位稳定性好,验证片误差小,空间密度分辨率高,扫描平均时间、定位所需时间短,等中心平均误差低;高BMI组Y轴摆位误差水平高于低BMI组(P <0.05)。结论:大孔径CT模拟机的实施价值高,误差小,定位准确,扫描平均时间、定位所需时间较短,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腹部肿瘤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以提高其放疗精度。方法应用Syn-ergyIGRT加速器治疗24例腹部肿瘤患者,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24例患者共行458次CBCT,x、y、z、u、v、w轴自由度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5±0.07)cm、(0.08±0.13)cm、(-0.02±0.12)cm、0.76°±0.25°、-0.20°±0.27°、0.20°±0.19°。其中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z方向次之、x方向摆位误差最小。x、y、z方向的摆位外扩分别为0.57cm、1.09cm、0.66cm。结论 IGR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腹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建议临床耙体积(CTV)外放计划耙体积(PTV)时,在x、y和z方向上分别外扩0.60cm、1.20cm和0.80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两种不同体表标记方式对患者颈椎摆位误差和危及器官剂量影响的三维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32例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分为A组和B组,每组16例,B组患者固定面膜采用常规3点标记方式,A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患者左右锁骨头中间增加1个定位点,用于引导患者的颈部摆位。每个患者每周进行一次锥形束CT(CBCT)扫描,共获取6套CBCT图像,通过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的配准,分析患者的6个颈椎(C_(1)~C_(6))在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在ECLIPSE 15.5计划系统中,根据摆位误差的大小,调整靶区中心的移床参数来模拟摆位误差,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得出危及器官颈髓的受量。【结果】两组患者的C_(1)、C_(2)、C_(3)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_(4)、C_(5)、C_(6)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可减少1.4~3.3 mm、0.7~3.3 mm和1.5~3.1 mm,颈髓受量的增加明显减少。【结论】4点标记方式提高了鼻咽癌患者的颈椎摆位精度,减少了颈髓的照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引导技术,探讨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接受放疗的5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年龄、肿瘤位置进行分组,比较手术方式、年龄、肿瘤位置在左右(X轴)、头脚(Y轴)、腹背(Z轴)方向上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与手术方式、年龄及肿瘤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 以手术方式分组,保乳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在X、Y、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无统计学意义。按同种手术方式,不同年龄、不同肿瘤位置进行亚组分析,在同种手术方式不同年龄组对比中,接受保乳术的老年组患者在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中年组患者(P=0.044),而其他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同种手术方式不同肿瘤部位对比中,改良根治术组左侧乳腺癌患者在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大于右侧乳腺癌患者(P=0.008),其他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发现,肿瘤位置对Y轴摆位误差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肿瘤位置可能...  相似文献   

16.
牛利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1):1571-1573,1578
目的 探讨摆位误差对宫颈癌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8月到2020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放疗期间记录摆位误差,并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误差校正,记录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分布情况.结果 摆位误差纠正后在X、Y、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1±0.02)mm、(0.77±0.03)mm、(0.35±0.03)mm,与摆位误差纠正前[2.27±0.21)mm、(4.18±0.28)mm、(2.59±0.11)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纠正后V100、直肠V40、膀胱V40均低于摆位误差纠正前(P<0.05),小肠V40、结肠V40纠正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纠正后PTV1、PTV2、PTV3照射剂量均低于摆位误差纠正前(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放疗时在X、Y、Z轴方向均存在一定的摆位误差,纠正摆位误差有助于降低危及器官剂量分布与减少PTV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获取对肺癌进行放射治疗时,针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及治疗等中心点患者的个体化计划靶区外放边界(MPTV)。方法 回顾性413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析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肺癌疗次间的摆位误差,并进行数据挖掘,计算群体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获取不同BMI及不同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的个体化MPTV。结果 不同BMI患者IGRT不同疗次间x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等中心点患者IGRT不同疗次间x、z轴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数据挖掘成功获取不同BMI及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个体化MPTV和具体参考值。结论 基于数据挖掘可成功获取放射治疗中对于不同BMI及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的个体化MPTV。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固定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分别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各30例,实行调强放射治疗,在每次治疗的摆位纠正前、摆位纠正后及治疗后获取锥形束断层扫描(CBCT)图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得到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原因。结果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1±0.8)mm、Y(1.3±1.1)mm、Z(1.0±0.9)mm,热塑体膜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7±1.4)mm、Y(4.5±3.2)mm、Z(3.9±1.5)mm,两组的分次间误差在X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Z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纠正后与纠正前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和热塑体膜组的摆位误差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纠正后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误差均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塑体膜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固定技术精确性高于热塑体膜组;分次内误差在每次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明显,因此在治疗计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9.
王丽霞 《临床医学》2021,41(2):65-67
目的 分析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对脑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接收的7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VMAT组与调强适形组,每组35例,其中VMAT组接受VMAT治疗,调强适形组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统计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CT图像引导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分析摆位误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患者,通过CT图像引导系统进行放疗引导,在治疗第一次、第五次、第十次获取正、侧位共360幅射野图像,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测量摆位误差。结果:三次测量得到的X轴、Y轴、Z轴平均摆位误差均小于5mm,而且X轴和Y轴方向的误差均与Z轴误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中,采用CT图像引导,能够有效控制摆位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该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